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齿轮的设计计算中,经常要用渐开线函数值。当前渐开线函数值的计算,主要是用表格法,即查有关手册的渐开线函数表。一般的设计手册,渐开线函数表的间隔为5分,稍精确的表值间隔为1分,要求较高的刀具设计手册,表值间隔为0.01°(36″)。当计算数值与表值不相符时,就要用近似的插入法计算,方法很烦,数值误差也大。下面介绍一种用袖珍电子计算器计算渐开线函数的方法,它具有方法简便、计算精确的重大优点,在电子计算器日趋普及的情况下,它将是一种很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齿轮的设计计算中,经常要用渐开线函数值。当前渐开线函数值的计算,主要是用表格法,即查有关手册的渐开线函数表。一般的设计手册,渐开线函数表的间隔为5分,稍精确的表值间隔为1分,要求较高的刀具设计手册,表值间隔为0.01。(36")。当计算数值与表值不相符时,就要用近似的插入法计算,方法很烦,数值误差也大。  相似文献   

3.
以数字图像相关方法为核心设计了一套应用于高速相机序列影像运动目标的跟踪方案,该方案首先在基准窗口周围以局域搜索方法获取目标点的整像素位移值,然后联合使用梯度算法和最小二乘算法估计目标点的亚像素位移值,从而获得目标点的像素坐标,实现对目标点的自动跟踪。本文应用该技术方案处理了构筑物振动台实验的高速相机视频测量影像数据,与商用软件PhotoModeler Scanner 相比,跟踪结果具有同等精度,在计算速度上有优势。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利用三维激光扫描和气体置换法测定岩石有效孔隙率的方法。通过三维激光扫描获取岩心总体积,并运用氦气置换法求取岩心有效孔隙率。实验表明,三维激光扫描计算体积较默认计算体积更为精确,体积测量可降低3.92%的误差;扫描体积及表面积随着扫描分辨率的增大而增大;该方法计算得出有效孔隙率较采用默认体积计算值更接近实际情况,针对砂岩样品可降低误差16.550 3%和43.232 6%。   相似文献   

5.
不同坐标系统和空间基准的转换已经被广泛研究,为了将不同的坐标变换方法联系起来,引用设计矩阵的概念,基于最小二乘法推导了坐标变换统一的参数估计表达式,给出了二维和三维空间坐标系统下常用变换方法的设计矩阵。随后通过北京1954和西安1980、西安1980和CGCS 2000的坐标转换实例,计算了相似变换、仿射变换和七参数相似变换的参数值,并将这些参数应用于其他控制点,比较计算值与真实值的均方根误差,有效验证了引用设计矩阵的合理性,简化了计算过程。  相似文献   

6.
本文提出水库重力测量检测非牛顿引力的实验数据分析新方法。利用近一天两重力仪的重力差值信号,基于同液面高度变化水体重力信号相等这一具有明显物理意义的准则,建立仪器零漂信号多项式系数矢量的矩阵方程,通过极大似然反演比较严格地计算漂移信号,并从中提取检测信号。实例计算结果表明:(1)当数据充分、漂移多项式阶数取值适当时,该方法完全有效;(2)在现有水库实验的设备和技术条件下,测定万有引力常数G对实验室值的偏离精度可达0.15%,优于矿井实验和先前水库实验的分析结果;若进一步改善水面高度测量,检测精度还可明显提高;(3)Hornberg水库实验重力仪G709在0.4%的精度范围内,未发现G对实验室值的偏离。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数学分析方法,利用双叶片椭圆形网板前三角支架理论高度设计计算中的有关因素,与已知因素建立三元二次方程组,从解方程组中求得这些因素的值,从而精确地计算出三角支架理论高度h的值。  相似文献   

8.
从实时数据计算与地理过程模型集成的角度出发,针对流计算模型、系统耦合架构等难点,提出了基于开放标准的传感网与流计算耦合架构、实时内涝信息流计算模型等方法,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流计算的城市内涝模型实时感知原型系统,并通过案例实验结果与分析,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的pH值可在3~10的范围内变化,碳酸盐的溶解受地下水pH值的影响很大。本文从实验和理论上定量探讨了方解石、菱铁矿、菱镁矿、菱锌矿和重晶石在水中溶解度随pH的变化规律。笔者从溶度积常数出发,在考虑了金属离子和碳酸根的副反应及其活度系数的基础上,导出了一个计算溶解度的公式,给定不同pH值,就可用微机计算出该条件下的lgS~pH的溶解度曲线。实验证明:计算与实测溶解度曲线形状相同。  相似文献   

10.
针对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EMD)降噪过程中不能直接确定分界本征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的K值,以及当高频噪声IMF分量个数少于低频IMF分量个数时,利用低频信号重构实现降噪的计算量较大等问题,提出一种新的EMD降噪方法。采用平均周期与能量密度乘积指标的方法来自动确定分界IMF的K值,将高频噪声IMF分量进行重构,然后用原始信号减去重构噪声,从而达到降噪的目的。利用模拟数据和BJFS站的实测GPS高程时间序列数据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直接确定分界IMF的K值,降低计算量,在GPS高程时间序列降噪中较传统EMD方法更可靠。  相似文献   

11.
区域面积计算是区域分析的基础。随着空间信息剖分组织理论的发展,地球剖分网格受到广泛关注,并且显示了在空间大数据组织能力上的潜力。球面空间与欧式空间不同胚导致地球剖分网格规格不一的特征,在进行区域面积计算时需要先将网格转换回对应的经纬度范围,再进行积分运算,流程复杂,计算效率不高。由此本文根据GeoSOT全球参考网格的剖分方案,基于矩阵变换的分块、邻接操作以及向量的乘法运算,设计了一种可以摆脱经纬度和积分运算的面积计算方法,并针对此方法设计实验验证了其可行性和高效性,为网格体系下区域面积计算提供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基于重力差方法检测重力仪一次项格值系数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重复重力测量中重力差与重力仪一次项格值系数的关系,研究了基于重力差变化检测重力仪一次项格值系数变化的方法,并以滇西重力网1989-1996年观测资料为例,计算了 G793、G854两台仪器一次项格值系数的变化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计算得到的一次项格值系数变化值精度能满足地震重力测量规范要求,对于重力仪一次项...  相似文献   

13.
病态平差模型直接解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基于矩阵的SVD理论,通过修改设计阵的奇异值,提出了若干种直接解算病态(满秩或秩亏)观测方程的方法,以改善设计阵的病态性,提高参数估值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的结果验证了这些解算方法的优良性。  相似文献   

14.
一般病态问题是法矩阵出现几个特征奇异值,计算过程中可用靶向矩阵修正奇异值。总体最小二乘迭代过程中,系数矩阵不断微变,靶向矩阵也应随之改变。针对靶向矩阵变化问题,推导2种病态总体最小二乘靶向奇异值修正法,先求出新系数矩阵,再求靶向矩阵,最后迭代计算出参数估值。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传统编辑距离算法采用动态规划方法用一个维度大小分别为源字符串长度和目标字符串长度的二维数组保存计算过程中求得编辑距离值。这种传统求解方式在时间效率和空间效率上开销较大,限制了编辑距离算法在长字符串中地应用。针对传统方法存在的问题,经深入研究编辑距离的求解过程,发现在某个关键区域内存在一条最优路径,通过确定最优路径所在关键区域可以快速地求解两字符串之间的编辑距离值。实验表明,方法在计算两字符串之间的编辑距离与传统方法相比可以降低问题的求解规模,提高算法的时间效率和空间效率。所描述的方法同样适用于图论中使用动态规划方法求解一般问题地应用,比如最优分配问题和背包问题等。  相似文献   

16.
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对石英水平摆倾斜仪格值标定的秒采样数据进行拟合。通过Levenberg-Marquardt算法实现迭代计算过程,准确求解光记录位移信号参数并计算标定格值。仿真和台站标定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计算倾斜仪秒采样数据的标定格值与倾斜仪校准格值的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基于分段的重叠窗口拟合算法,它将分段窗口分为边界区、重叠区和内部区,通过对前后窗口重叠区拟合值的加权平均,使窗口间拟合值的变化连续。采用实测GNSS电离层数据,分别对逐历元滑动窗口、独立分段窗口和重叠窗口3种算法进行实验对比,其中在以400历元窗口对NKLG站G01的电离层拟合计算中,逐历元法耗费121.618 s,而独立分段法和重叠分段法只分别用了0.396 s和0.985 s,计算效率分别为前者的307倍和123倍。结果证明,该算法兼顾计算精度与执行效率,是处理数据量较大、连续且变化剧烈的时间序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给排水管道埋深的增加,土压力对管道受力状态的影响也越显著。这要求设计和施工人员对管土相互作用有更深入的认识,并能准确地计算作用在管道上土压力的标准值。埋地管道管周土压力分布规律、管道内部应力特征、管道破坏机理以及填土对管道受力状态的影响是管道设计和施工的主要影响因素。土箱模型实验可用于研究和解决上述问题,介绍并分析了管土相互作用土箱实验系统设计原理。土箱模型实验的设计包括管土受力模型的简化、土箱尺寸的设计、土箱加载方式的选择、土箱侧壁摩擦阻力和箱壁变形的评价、物理量的量测以及实验土体的选择与填筑等。土箱模型实验设计的关键是要保证设计出来的土箱中管土单元的受力状态仍然是简单的三向受力状态。   相似文献   

19.
在张家祥提出的离极力系合成理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计算离极力系合成值的方法,建立了相对精确的数学模型。利用这一模型计算了不同余纬处的合成值,得到与地应力实测值相符合的理论值。计算结果表明,离极力系合成值是客观存在的,地形起伏是产生超常水平应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精密弦矢导线法与边角导线法比较浅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精密导线法分为边角导线法和弦矢导线法,是监测水库拱坝水平位移的重要方法。弦矢导线法是根据导线边工变和矢距变化的观测值来得坝体的实际变形量;边角导线法则是根据导线边长变化和导线的转折角观测值来计算坝体的变形量。比较分析了边角导线法和弦矢导线法的设计原理与设计方法,认为精密弦矢导线法与精密边角导线法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复测简单,速度快,劳动强度小;(2)精密高且稳定,不受折光等外界条件影响;(3)便于采用数字化遥测,可为实现位移值计算自动化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