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环县地处浙江省东南沿海、瓯江口外,三面环海,北接温岭县、东濒东海,西有乐清湾,与乐清县,洞头县隔海相望(地理位置:N28°01′~28°19′,E121°05′~121°32′),是一个滨海海岛、农业县。至1989年底统计,该县总人口为371 208人,土地总面积为474.24km~2,其中,滩涂面积为112.85km~2。大小岛屿55个(以玉环本岛最大),海岸线长307.21km,岛屿线长297.4km。全县农业人口331 789人,占全县  相似文献   

2.
一、战略优势辽宁南临黄、渤二海,东起鸭绿江口西至山海关老龙头,海岸线长达2178公里,岛屿506个,岛岸线长700公里。所属海域面积约为全省陆地总面积的二分之一。其中,滩涂面积404万亩。自然地理条件十分优越。辽宁海域处于北纬38°44′—40°55′,东经119°55′—124°2′之间,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相似文献   

3.
罗源湾的主要水文特征及其与水产养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建宇 《海洋科学》1998,22(6):49-51
罗源湾位于福建省东北部(26°19′~26°31′N,119°34′~119°50′E),水域总面积188.6km2,内湾口宽仅950m,通往湾口的可门水道宽约1.8km、长7.2km,是一个典型的口小腹大的港湾(图1)。湾内滩涂面积较大,水产资源丰富,而且水文条件较适合于海洋水产养殖,是一个有待于进一步开发利用的养殖基地。因此,弄清该湾的主要水文特征,对于湾内鱼虾贝养殖地点、方式的选择以及人工增殖放流等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1 罗源湾的主要水文特征1.1 潮流、余流根据罗源湾春、夏、冬季共22个站的海流实测资料及文献[1]等的分析结果,可以得出该湾潮流、余流…  相似文献   

4.
浙江近岸典型港湾的营养盐行为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象山港(2010年4 月)、三门湾(2010年3月)及乐清湾(2009 年4 月)平水期的调查资料,分析讨论了不同 类型的港湾水体营养盐的分布和行为特征。发现象山港具有3个港湾中最高浓度的PO43-和NO2-,分别为1.87和1.22 滋mol/dm3, 三门湾则具有最高的NO3-浓度(61.0 滋mol/dm3)。三门湾的NO3-/PO43-比值高达43.0,其次是乐清湾(32.4) 和象山港 (27.5),水体富营养化特征明显。3个养殖港湾SiO32-浓度均与盐度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表明在混合过程中均呈保守行为, 这与硅酸盐的天然来源和港内较弱的生物吸收有关。乐清湾NO3-与盐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而象山港和三门湾NO3-在 混合稀释过程则表现为不保守,此外三门湾和乐清湾PO43-均表现为不保守行为,这主要由于NO3- 和PO43-多样的人为来源和 复杂的转移机制。另外,NO3-/SiO32-比值随盐度的变化表明象山港和三门湾在咸水端则均有较明显的硝酸盐输入,显然来源 于海水养殖自身污染,水产养殖对海域氮和磷的负荷具有较显著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1982年10月浙江潮下带(北纬27°10′—30°30′,东经122°30′以西)海域叶绿素α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表层平均叶绿素α为1.85mg·m~(-3),10米层平均叶绿素α为1.91mg·m~(-3),略大于表层。文章比较了象山港、乐清湾、东山湾和渤海湾的叶绿素α分布状况。调查海区平均初级生产力为181.17mgC·m~(-2)·d~(-1)。其值低于浙江沿岸上升流海域。  相似文献   

6.
舟山群岛位于长江口东南、杭州湾以东的浙江北部沿海,介于北纬29°32′~31°04′,东经121°30′~123°25′之间,由1339个岛屿、3550个岩礁组成,陆地面积1241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群岛,其中舟山岛面积502平方公里,是我国第四大岛。较大的岛屿集中在西南部,其余岛屿按分布、排列状况,自北至南又分  相似文献   

7.
赵聪蛟  宋琍琍  余骏  龙华 《海洋开发与管理》2012,29(11):62-66,,120
文章对2000年以来浙江沿海发生的海洋生态灾害概况进行了梳理。浙江沿海的主要海洋生态灾害有赤潮、海洋污损、溢油和生物入侵。2000—2010年的11年间浙江沿海共记录到赤潮、海洋污损(含溢油)灾害820次,累计受灾面积超过91410km2,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3200万元,溢油量超过2500t。主要入侵生物为互花米草,到2010年,其分布面积已经扩大到6924hm2,主要分布于苍南沿海、温州湾、乐清湾西门岛、台州湾、三门湾、象山港和杭州湾南岸沿海滩涂。此外,文章还回顾了11年来浙江省在省市县三级海洋监测体系建设和赤潮灾害防范措施方面取得的成就,并从政策、技术、宣传3个层面指出了今后的防灾对策。  相似文献   

8.
伍龙畅 《海洋科学》1986,10(4):61-64
我国第二大岛——海南岛位于东经108°36′—119°00′、北纬18°09′—20°16′;西临北部湾、东部与南部濒临南海、北靠大陆和雷州半岛只有琼州海峡一水之隔;岸线长达1447千米、有大小港湾60多个和可供海水养殖的滩涂约20万亩。该岛气候温和,热带、亚热带性海藻生长繁茂,资源丰富。经济价值高的品种有凝花菜(Gelidiella)、江蓠(Gracilaria)、凤尾菜(G.eucheumoides)、马尾藻(Sarga-  相似文献   

9.
海湾开发利用强度评估可反映海湾利用程度,是海湾开发潜力及其可持续开发研究的基础,对发展湾区经济意义重大.以1990—2015年每隔5 a共6期TM/ETM/OLI影像为数据源,提取宁波市杭州湾、象山港和宁波市三门湾各时期的岸线及土地利用数据,基于此从海湾岸线开发和土地利用两方面综合分析海湾开发利用强度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2015年间,宁波3湾岸线人工化程度不断加深,岸线人工化指数最高的海湾由象山港(0. 16)转变为宁波市三门湾(0. 61),部分淤泥岸段(尤其是宁波市杭州湾岸段)滩涂围垦强度弱于泥沙淤积强度,削弱了岸线人工化程度.整个研究期间,宁波市三门湾和宁波市杭州湾的岸线开发利用结构始终为单一主体结构,象山港则呈现出由单一主体依次向二元、多元结构演变的趋势. 1990—2015年间,宁波3湾的岸线和土地利用强度均有所增加,其中象山港岸线开发利用强度指数最大,达0. 42;宁波市杭州湾区域土地利用变动最为强烈,土地利用程度指数最大,达292. 300.区位和资源禀赋、社会经济水平及政策因素是造成宁波3湾区域开发利用程度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根据2017年8月和2018年8月在东海北部杭州湾和三门湾大型底栖动物的拖网采集资料,对这两个海域的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杭州湾的10个站位和三门湾的6个站位共获得61种大型底栖动物,其中甲壳动物最多(22种),其次是鱼类(20种)、软体动物(14种)、棘皮动物(2种)、刺胞动物(2种),多毛类最少(1种)。杭州湾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出现3种,三门湾出现8种,脊尾白虾Palaemoncarinicauda是两个海域唯一的共同优势种。相比2017年,杭州湾和三门湾在2018年鱼类的种类和数量都有明显的增长。根据大型底栖群落的多样性指数,杭州湾不同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差异较大,而三门湾则较为平均。对杭州湾和三门湾大型底栖动物进行聚类分析和nMDS排序分析,结果表明,杭州湾不同站位大型底栖动物相似度低,Q8、Q9、Q10站位群落结构与三门湾的站位更为接近,三门湾的底栖群落在2017年和2018年存在较大差异。杭州湾和三门湾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变化可能与环境因子、人类活动、厄尔尼诺事件等的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