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对红树林资源最丰富的东南亚国家及我国香港和台湾红树林生态旅游现状调查,总结了红树林生态旅游及环境教育的特点、成功案例和创新理念。在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及《海口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东寨港红树林湿地保护管理的决定》的大背景下,结合海南岛和海口市的实际情况,以海南东寨港红树林为对象,提出红树林生态旅游可行性建议,完善我国红树林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长江三峡库区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构想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生态旅游是与环境保护结合最为紧密的一种旅游形式,是2l世纪旅游发展的新趋势。长江三峡库区拥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具备了开展生态旅游的基本条件。但是,生态旅游的开发必须落脚到具体的旅游产品开发和设计上。在国内外有关生态旅游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长江三峡库区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条件的分析,提出了应大力开发科学考察、科普教育、探险、漂流、民族风情、生态农业等系列生态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特征与开发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河南省自然保护区类型多样,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文章在阐述河南省生态旅游资源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全省生态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认为在河南省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不但环境质量较好,而且生态旅游资源组合功能强、特征鲜明、优势显著,最后对河南省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提出了有关建议,即提高认识、合理开发、强化管理、突出特色、推出精品。  相似文献   

4.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开展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即如何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文章在分析生态旅游特点和自然保护区发展概况的基础上,指出在我国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是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认为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应注意以下问题:制定合理规划;吸收当地居民参与;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经济支持。最后,对河南省石人山自然保护区开发现状、存在问题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黄河三角洲以其形成年代新、空间分布广,自然底蕴浓等特点具有发展生态旅游的天然优势,文章依据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综合评述了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了建设黄河口、一千二、大汶流等三大生态旅游区九大旅游主题的开发设想及生态旅游开发的战略对策。  相似文献   

6.
川西山地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规划设计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鄢和琳 《山地学报》2001,19(4):368-371
从生态经济学角度,剖析了川西山地发展生态旅游的基础条件,提出了开发了生态旅游的基本要素及其合理配置构架,其中包括本底调查、规划、项目和线路设计、设施建设、环境容量控制、宣传教育、社区经济发展等。  相似文献   

7.
试论生态旅游的生态化道路--以自然生态旅游区为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生态旅游已成为当今世界旅游发展的潮流。然而,在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着众多的。非生态化”现象,尤其是在自然生态旅游区。分析当前自然生态旅游区旅游开发和建设中的“非生态化”现象,主要包括盲目开发,自然景观破坏严重;游客严重超载,生态环境受破坏;人造景观和设施泛滥,景观污染和趋同现象严重;管理和文明建设落后,文化景观功能退化或受损等。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生态安全理论等,从景观功能分区、旅游生态管理容量、景观结构生态设计、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生态教育等方面提出自然生态旅游区的生态化道路。  相似文献   

8.
生态旅游是当今旅游发展的重点领域。生态旅游组织是研究相互关系的调控,营造生态旅游开发的产前一产中一产后组织环节的链接条件和外部环境,指导区域旅游健康发展和决策。结合实际案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上,重点分析了生态旅游开发的景观分区、总体思路、项目组织、拳头产品选择、生态旅游示范村设计和环境保育等组织程序,提出了保护区生态旅游组织的重点方向和宏观调控的市场运作方式。  相似文献   

9.
呼伦贝尔市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和以草原为主的生态旅游资源具有生态旅游发展的巨大潜力。本文基于波特的钻石模型分析原理,从资源供给、市场需求、企业竞争态势、支撑产业、机会把握、政府作为等六个方面分析了呼伦贝尔市开发生态旅游的竞争潜力.揭示了其发展生态旅游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挑战,提出了生态旅游开发的总体战略及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郑州城市生态旅游空间构建与发展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环境急剧恶化,给城市旅游发展带来了障碍.因此,寻找一种基于生态和谐的旅游方式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分析郑州城市生态旅游发展的意义、优势条件和旅游空间结构,从网络、板块以及环城游憩带3个方面构建郑州城市生态旅游的基本体系,并提出发展郑州城市生态旅游必须注重加大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实施城市旅游承载量管理、增强城市生态保护意识、进行旅游与其他资源整合、打造生态旅游精品等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1.
自然保护区与生态旅游关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着重探讨了自然保护区与生态旅游的关系,认为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旅游在产生和发展上具有相似的背景;在相互联系上既具有相当强的互补性,同时又具有本质上的冲突性.这种关系为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同时又告诫人类在自然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的过程中,必须特别注意协调两者之间的冲突.  相似文献   

12.
四川省生态旅游发展的层次与阶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国阶  王青  涂建军 《地理科学》2006,26(2):151-155
生态旅游是一项新的旅游活动、一项新的产业,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生态旅游的开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产业的发展存在着初级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结合四川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旅游资源分布规律,四川生态旅游形式应具有一定的时空特征,表现为时间上的阶段性和空间上的差异性,即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发展阶段同时存在三种形式的生态旅游:泛生态旅游、准生态旅游、纯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13.
谢大伟  张诺 《干旱区地理》2018,41(4):844-850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为新疆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和战略机遇,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契机,促进新疆生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文首先介绍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新疆生态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意义和战略优势,国家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政策、新疆旅游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及新疆生态旅游业独特的资源优势,形成了新疆生态旅游业发展内在动力和战略优势。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新疆发展生态旅游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困境,分析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助推新疆旅游产业发展中,与当地少数民族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及旅游区薄弱的基础设施难以有效对接和链接,影响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政策的作用和效果,而竞合机制的缺失更是影响丝绸之路沿线旅游景区的高度合作和旅游资源的整合。文章认为必须高度重视生态旅游规划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要积极引导少数民族农牧民参与生态旅游业的建设,并利用新疆交通大建设的机遇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互联互通的旅游交通网。同时,要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旅游合作,提高新疆旅游产品的国内外知名度与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乐东黎族自治县旅游资源及生态旅游开发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海南乐东黎族自治县有着丰富而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包括尖峰岭国家森林公园、毛公山旅游区、南方最大莺歌海盐场、以及西山岭、腰果场等自然景观,还包括体现黎族风情的三月三、元宵等节日,以及体现黎族艺术的花灯、剪纸、黎锦等宝贵民间艺术.但该地的旅游业发展明显滞后,没有充分体现当地的旅游资源价值.为了合理开发、保护、利用,促进该地区旅游业和经济的快速、健康、持续发展,通过实地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对乐东地区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社区参与已成为生态旅游的本质要求之一,对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相关探讨也已成为当今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以卤阳湖湿地为例,介绍了卤阳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提出了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开发原则与目标,分析了卤阳湖湿地开展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湿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云南森林生态旅游资源与可持续利用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森林生态旅游是生态旅游的主要形式。云南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有 :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植物园、国有林场及一些古树名木和珍稀树种等 ,其主要旅游功能为观光、度假、疗养保健、科考、科普以及探险、品鲜等。应当认真做好森林生态旅游规划、分类开发利用 ,宏观布局 ,重点扶持 ,并且加强保护和管理 ,以使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7.
人地关系失调归根结底在于人,是人的问题。生态旅游的发展涉及到不同的“人”和错综复杂的人人关系。正确处理生态旅游发展中的“人-人关系”是生态旅游健康发展的本质要求,而当前在中国生态旅游的发展中普遍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人人关系矛盾冲突,针对此间题,从“人-人关系”的角度进行分析,从6个方面探索协调生态旅游人人矛盾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湿地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SWOT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生态旅游的兴起以及旅游业的多元化快速发展,湿地生态旅游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亲近。湖北省湿地资源丰富多样,发展湿地生态旅游的条件优越,但在开发湖北湿地生态旅游资源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在实地调研和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了开发湖北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为该地区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龙门山地区山地旅游资源特征及开发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门山地区旅游资源富集程度高、特色鲜明。5.12龙门山大地震中,除少数景区遭到毁灭性破坏外,大部分世界级、国家级核心景区只是局部受损,旅游发展的基础仍在。龙门山因世界第三种造山奇观与阿尔卑斯山齐名,震惊世界的5.12龙门山大地震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龙门山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物种宝库和资源基因库,生物多样性优势明显。同时,该区还是中国道教发源地和中国重要的人文地理分界线。该文在评价龙门山地区旅游资源特色基础上,提出龙门山地区旅游开发模式,包括地震遗址公园群落开发模式、森林公园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生态主题公园开发模式和乡村山地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旨在为5.12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建设中国山地旅游示范区提供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长乐闽江河口湿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运用生态旅游的基本原理,阐述了长乐闽江河口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和开展生态旅游的重大意义,提出了长乐闽江河口湿地生态旅游的开发原则、开发思路以及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