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3 毫秒
1.
裂隙岩体渗流耦合传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地下裂隙岩体在裂隙水—孔隙水和温度场之间耦合作用为研究对象,对热和流体流动控制方程采用有限容积数值方法进行离散求解,设置了六种裂隙水—孔隙水流速方案,给出了部分无量纲温度场,并分析了传热与流动原因。分析结果表明:岩体内裂隙水—孔隙水引发的热质迁移对裂隙岩体的温度场分布有重要影响;当裂隙岩体内发生地下裂隙水—孔隙水渗流、及热量的转移时,会产生渗流场、温度场之间的耦合作用;裂隙内水流渗透速度是影响岩体温度的主要因素,孔隙内水流渗透速度是影响岩体温度的次要因素,温差主要发生在裂隙水边界层处。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一种既能反映裂隙岩体的渗透特性,又相对准确的确定裂隙岩体渗透张量的方法。首先通过裂隙在空间展布状况的测量,用统计学方法初步确定裂隙岩体的渗透张量,获得渗透主值及主方向,然后根据野外压水试验得到的岩体透水率,利用巴布什金公式计算各试段岩体的渗透系数,求出修正系数,从而得到研究区裂隙岩体的修正渗透张量。并运用上述方法对蒲石河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坝址区裂隙岩体的渗透张量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好地刻画裂隙岩体渗透性的各向异性特征,可为岩体渗透性分区及防渗帷幕的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岩体水力学基础(二)─—岩体水力学的基础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裂隙水流立方定律是岩体水力学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定理。本文从不变形平直等宽单裂隙水流运动定理开始,讨论了受应力作用岩体单裂隙、一组平行裂隙、一组正交裂隙以及岩体裂隙系统中水流运动规律,分析了单裂隙中水流渗透压力与裂隙变形之关系。运用水力学原理推导了岩溶单管道流定理,为岩体水力学模型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岩体水力学基础(二)——岩体水力学的基础理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单裂隙水流立方定律是岩体水力学中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定量,本文从不变形平直等宽单裂隙水流运动定量开始,讨论了受压力作用岩体单裂隙,一组平行裂隙,一组正交裂隙以地体裂隙系统中水流运动规律,分析了单裂隙水中流渗透压力与裂隙变压之关系,运用水力学原理推导了岩溶单管流定理,为岩体水力模型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岩体中裂隙水流对裂隙壁的双重力学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岩体中裂隙水流对裂隙壁同时具有法向的渗透静水压力作用和切向的拖曳力(渗透动水压力)作用。本文提出在单一光滑平直裂隙、充填裂隙、水流和充填物一起流动三种情况下裂隙壁所受的渗透静水压力和拖曳力公式,并采用算例定量分析裂隙水流对裂隙壁的这种双重力学效应。结果表明,裂隙水流的渗透静水压力和切向拖曳力作用都会使岩体各应力分量增大,计算岩体应力时应考虑裂隙水流的双重力学效应。  相似文献   

6.
裂隙参数分析在岩体力学和水力学习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旭君  潘别桐 《现代地质》1992,6(2):217-226
岩体的力学和水力学习性主要取决于其中裂隙的发育程度。一定成因的裂隙具有一定的发育规律,这一规律既具确定性又具随机性。本文详细讨论了表示岩体裂隙发育程度特征参数的量测和分析方法,重点论述了裂隙参数分析在研究岩体渗透习性、岩体中裂隙网络计算机模拟及岩体弹性参数分析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裂隙岩体三维空间非均质各向异性渗透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提出了场地调查中裂隙岩体三维非均质各向异性渗透性的评价方法.运用数量化理论,建立了评价非均质性的数学模型;针对常规水文地质试验规范,给出了压水试验资料的整理方法;根据国内首次在三峡进行的各向异性试验(交叉孔法及LOuiS法),提出了该试验的技术要求,并对试验成果的计算及反求综合裂隙水力传导值作了探讨.由此,借助于渗透性结构分析,提出了试验结果进行空间拓宽的方法.最后讨论了动态渗透值的研究步骤.  相似文献   

8.
裂隙岩体介质THM耦合问题中的渗透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前人就热、液、力三因素各自影响裂隙岩体渗透特性的研究和本文所进行的温度及附加应力作用下单裂隙岩样实验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裂隙岩体THM耦合过程,以裂隙结构面的开度、岩体裂隙数(包括受温度影响开通裂隙数)、裂隙连通率、附加应力、剪切膨胀为研究对象.建立具有THM耦合特性的裂隙岩体渗流系数张量。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填充裂隙水流速度对岩体温度和应力的影响,选取甘肃北山地区的花岗岩,制作了稀疏非正交裂隙岩体模 型,采用河砂填充裂隙后进行模型试验;并对模型试验进行离散元数值模拟,分析了模型试验所测岩体温度和热应力与数 值模拟结果的差异和原因。结果显示:填砂裂隙强化了裂隙介质的热导能力,无填充时岩体温度和热应力比填砂时低;模 型试验和离散元模拟均表明,岩体温度和岩体应力随裂隙水流速度增大而减小,但是系统达到稳态所需要的时间变短;模 型试验中斜裂隙水流对温度场起主要作用;由于现有3DEC软件不能考虑水的热物性参数随温度的变化,进而产生自然对 流换热,斜裂隙水流和靠近热源侧的竖裂隙水流对温度场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核废料贮存围岩介质THM耦合过程的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核废料贮库围岩介质中的THM耦合作用下的岩体力学响应的特点,分析了THM耦合过程,利用O'C onnell的裂隙岩体等效弹性模量关系式中的裂隙密度概念意义,建立了温度作用下的裂隙密度与O da提出的裂隙张量之间的关系式;以裂隙结构面的开度、岩体裂隙数(包括受温度影响开通裂隙数)、裂隙连通率、附加应力、剪切膨胀等为研究对象,给出了具有THM耦合的渗流系数张量;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应力、应变、温度和热力学压力的关系方程式,给出了核废料贮库裂隙岩体介质热-液-力耦合的定解方程。为探讨核废料贮存裂隙岩体水热耦合迁移以及应力响应特征,提供了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1.
唐智德 《中国岩溶》2019,38(5):682-690
水资源已成为人类社会及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国内外都在积极探索不同气候、不同地质条件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受地下岩溶发育及气候影响,岩溶地区的地表及地下水资源在时间、空间上分布极不均匀,旱涝并存,通常以单一拦蓄地表水或直接抽取地下水来应对,存在较大局限性。文章在总结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上,结合弄岩水库,利用水文系列资料进行相关分析,找出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变量关系及相应可开采水资源量;查明地下岩溶蓄水条件,在岩溶通道设置地下拦蓄工程,实现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开发,并利用地表及与地下岩溶水库的调蓄功能均衡供水,有效解决旱涝问题,水资源得以最大化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际条件分析,建立了FCBP-2D不抗拉力学模型、在力学参数选取上采用RMR岩体分类法,并以鄂尔多斯煤田南部的补连塔为例进行了计算。生产验证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presents a case study investigation into the hydro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permeability of rock mass in a seabed mine. Following an introduction to the geology and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in the Xinli mine area, we reveal the features of the preferred structural planes,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mine water seepage, and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fractured rock mass in the pit.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pit rock mass shows varied characteristics at different geotectonic locations because of the different degrees to which the structural planes developed. The fractured rock mass generally shows low permeability, and the main composition of water seepage is high-salinity brine. Future large-scale undersea mining may induce rock mass movement, destroy water-resistant layers, and enhance water transmissibility and the probability of water gushing into the pit. Thus, strengthening the quality of the filling mass, protecting the stope roof and the water-resistant layers, as well as regular monitoring of water seepage discharge and identification of water sources are critical to work safety and the prevention of seawater gushing in the mine.  相似文献   

14.
裂隙岩体变形模量尺寸效应研究Ⅱ:解析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建平  陈卫忠  戴永浩 《岩土力学》2011,32(6):1607-1612
通过分开考虑岩块和裂隙对岩体变形的贡献,研究了任意裂隙分布岩体等效变形模量的解析计算方法,并用正交裂隙岩体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得到的结果和经典解析解完全一致。此外,通过该方法对锦屏Ⅱ级电站辅助洞中段随机裂隙岩体进行不同尺寸、不同方位下等效变形模量的计算,计算结果显示,随着岩体尺寸的增大,不同方位的变形模量值趋于稳定,该裂隙岩体变形模量的特征单元对(REV)尺寸为8 m,和有限元计算结果一致。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用来研究裂隙岩体等效变形模量尺寸效应和各向异性特性,研究成果对于裂隙岩体等效变形参数取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Chen  Ziquan  Ma  Chunchi  Li  Tianbin  He  Chuan 《Acta Geotechnica》2022,17(11):5009-5030
Acta Geotechnica - For deep hard–brittle rock mass engineering in a complicated hydrogeological environment, deformation and damage of the surrounding rock during excavation are often driven...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谷德振先生创立的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理论为指导,在水文地质结构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矿山水文地质结构的概念,结合我国煤矿的宏观地质背景及矿山水害的研究基础,基于矿山水文地质结构对矿山水害类型进行了重新划分。从突水水源、导水通道以及采掘活动3个致灾危险源出发,结合矿山突水溃砂灾害、底板突水实例,对矿山水文地质结构的采动响应进行研究,为矿山水害防治和矿山安全地质工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途径,显示了岩体工程地质力学在煤矿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中的重要指导作用和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7.
李攀峰  张绍成  崔长武 《岩土力学》2006,27(Z2):833-836
简要地介绍了某工程导流洞施工中各部位所出现的涌水现象及其主要特征,从岩体结构和水文地质条件方面分析了涌水发生原因,并进一步根据已有涌水资料及地质条件对可能发生的涌水范围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8.
进行地下水封洞库的水封条件分析评价必须获得准确可靠的建库岩体渗透性参数,而获取岩体渗透系数常用的传统水文地质试验方法存在明显的不足。为了试验数据的精确性,文章基于广义径向流(GRF)理论,依托烟台某地下水封洞工程,以丙烷洞库交通巷道钻孔为例,开展压水试验并采用非稳定流理论的GRF模型优化解析试验数据,结合电导率测井试验确定导水裂隙位置并求出裂隙范围内的渗透系数。试验结果表明:GRF模型比稳定流模型解析结果大1~2倍。原因在于裂隙岩体进行分段压水时,各段水流维度不一,传统稳定流理论假设水流维度只有二维流,而GRF模型为空间n维裂隙流用压水过程全部数据进行拟合,不同时段在相应维度下进行计算,因此其求算的渗透系数K更接近于试验段真值,具有更好的兼容性和实用性。同时利用电导率测井试验计算长度(导水裂隙范围)远远小于压水试验段计算长度的特点,可将GRF模型解析得出的分段渗透系数做进一步细化平均以提高压水试验解析结果的精度,为水封洞库效果评价、洞库涌水量预测提供更加科学可靠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9.
杜建国 《江苏地质》2013,37(4):657-662
泰州地处江苏中部的长江冲积平原,浅层地热能资源丰富。通过对该市城市规划区第四纪岩土体地质结构、水文地质条件、地温场背景等调查研究和6个岩土体现场热响应测试,获取了该区域不同岩土体的热物性参数,查明了浅层地热能的赋存条件、分布特点及规律,评价了浅层地热能的可采资源量,并提出了可行的开发利用方案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王少杰  吕爱钟  张晓莉 《岩土力学》2018,39(12):4437-4447
将围岩和衬砌分别视作均质、连续的线弹性正交各向异性和各向同性体,并充分考虑衬砌的支护滞后效应和隧洞运行时的内水压力作用,运用复变函数方法中的幂级数解法,提出了正交各向异性岩体中任意形状水工隧洞的力学解析方法。以直墙半圆拱形水工隧洞为例,所获得的解析解可精确满足衬砌内边界的应力边界条件以及围岩与衬砌接触面的应力、位移连续条件,同时还将解析结果与ANSYS数值结果对比分析,吻合良好。利用获得的解析解,讨论了围岩开挖面上不同的各向异性程度、不同的弹性对称面角度以及隧洞内不同的水压荷载对衬砌以及围岩上应力和位移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