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地区是北京一个新的地热资源区。通过地热水流体地球化学、氢氧同位素、氚同位素和14C测年等数据,结合该地区地质和地热地质背景,对该区地热水的地球化学特征和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探讨。该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碳酸、硫酸、盐酸钠型水(HCO3--SO24--Cl--Na+)为主,亦有少量硝酸、重碳酸、钙镁型水(NO3--HCO3--Ca2+-Mg2+)。地下热水不具有现代大气降水的补给特征,其径流状态与区域断裂系统有关,是介于地热源水和深层地下冷水之间的混合型地下热水,地热源水大约形成于20000~30000aB.P.。该区地热水具有较高的开采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2.
鲁西平原地热水资源较丰富,属中低温地热,埋藏分布广,温度适中,开采潜力大。通过对鲁西平原地热水的水化学和冷水、海水的水化学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地热水的形成及水化学特征,根据地热水的水化学特征对地热水进行有针对性地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3.
德州市城区多年来因地热水大量开采,地热水位持续下降,并形成了以德州市城区为中心的地热水降落漏斗。根据区内馆陶组热储多年地热水动态与开采量进行分析研究,查明了区内地热水动态与开采量的相互关系,进一步揭示了人为活动的影响,建立了区内地热水动态与开采量相关方程,并通过方程曲线态势分析,提出了区内地热集中开采区馆陶组热储地热水预警开采量,为区内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阜阳地区地热水化学特征及同位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阜阳地区地热形成机制的控制作用,在分析研究区地热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利用已有的勘探井水质资料,对研究区地热水的化学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出地热流体在垂向、横向上的分布特征,揭示了太古宇五河群风化壳可以构成热储,其较低的总溶解固体(total dissoloved solids,TDS)不同于区域常见的新近系馆陶组、古近系界首组热储。同时,利用大气降水和地热水的稳定同位素资料,研究得出区内地热水的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大气降水经侧向径流补给和蒸发/浓缩作用形成了高TDS地热流体; 利用地热水放射性同位素资料估算了研究区地热水年龄。通过地热水化学、同位素及控热构造等研究,建立了研究区地热资源形成的概念模型,为该地区地热开发利用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5.
西藏地区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造山带,构造活动强烈,具有丰富的地热资源。本次研究在西藏阿里地区水热活动强烈的玛旁雍错地热田实地采集地表热泉样品进行水化学分析,依据地热水水化学特征,评估研究区热储平衡状态与热储温度,分析地热水在深部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识别地热系统深部热源类型并阐明地热系统成因机制。通过此次研究表明:区内地热水主要为碱性Cl-Na型或HCO3-Cl-Na型水和酸性SO4-Na型水,地热水在深部已经与热储围岩达到完全平衡状态,通过地热温标计算热储温度在200℃左右;地热地表显示、热水水化学组分特征、热储温度类型等分析揭示玛旁雍错为岩浆热源型地热系统,地表不同类型地热水是深部母地热流体沿断裂向上运移过程中经不同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形成。  相似文献   

6.
北京地区地热资源特征与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凯  王珊珊  孙颖  崔文君  朱德莉 《中国地质》2017,44(6):1128-1139
北京市地热资源属于沉积盆地型中低温地热资源,目前已有50年集中开发利用历史。经过多年开发利用,已突显出一系列问题。为合理确定北京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向,服务首都城市功能,建设宜居城市,本文通过资料收集分析、野外地热地质补充调查及水化学取样,分析了北京地区地温场分布特征、水化学特征、同位素特征,其中研究表明热储顶板温度高于80℃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北京凹陷中心和大兴迭隆起南部的凤河营附近;北京地区地热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Na型水。并开展了地热资源温度区划、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区划及开发利用潜力区划。综合考虑地热田划分、地热资源特征、地热资源潜力区划,结合开采程度、资源条件及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进行了地热资源保护区划,将其划分为限制开采区、控制开采区、鼓励开采区和其他地区,其面积分别为378.65 km2、562.88 km2、1612.07 km2、3722.31 km2。本文分析研究,对掌握北京市地热资源总体特征、了解地热流体补给来源、制定地热资源保护区划、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热资源丰富,未来开发利用前景较好,对西藏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国家“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典型温泉开展野外调查、水化学同位素分析、地温温标与硅-焓模型计算等方法,分析了地下热水水文地球化学与地热资源赋存特征,评价了地热资源储量与开发利用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地热资源分布受活动断裂控制,地下热水主要赋存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通麦-通灯断裂、嘉黎-察隅活动断裂带三个水热活动区,地热资源丰富。区内地下热水具有高温度、高TDS、高偏硅酸和偏硼酸含量等典型特征,符合理疗矿泉水认定标准,可作为理疗矿泉水开发应用。区内地下热水为大气降水起源,补给高程为4309~4988m,循环深度为1403~7202m,热储温度为65.5~303.2℃,受热对流影响,沿构造薄弱部位向上径流,接受72%~96%比例的冷水混合,于地表形成不同类型地热显示。区内地热能资源总量为173.42×1018J,可采地热能资源量为26.013×1018J;地热水资源总储量为2.191×1010m3,可采地热水资源量为3.286×109m3,现状开采系数仅0.86%~27.84%,极具开采潜力。地热资源的梯级利用和集成应用措施与技术是该地区未来重点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分析伊舒断陷盆地(伊通段)地热流体样品,确定了区内地下水化学特征,并从理疗、农灌、结垢性等方面对地热流体质量进行了评价.同时,通过检测结果确定了地热水具有油田卤水特征和火山温泉水特征,并对此成因进行了简要分析,为伊通满族自治县地热资源科学、合理地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地热水的化学、环境同位素组成,记录了地热水补给来源、循环条件、水岩反应等很多基础信息,对这些信息认识的正确与否决定了地热资源开发的成败。沂沭断裂带临沂段地热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各地勘单位在区内开展了多个地热勘查项目,但对地热水特征性研究有限。本文在分析研究区地质和地热背景条件的基础上,研究了地热水的主要化学成分、环境同位素特征。区内不同位置水化学类型多样,矿化度差异较大,但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地热水富含对人体有益的FSr Li偏硅酸,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3H 14C特征表明地热水滞留时间比较长,在3500a以上。地热温标计算的温度与出水口温度差异较大,表明开采过程中有大量浅层冷水混合。  相似文献   

10.
重庆市主城区岩溶地热水资源的形成与保护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程群  杨华林  曾敏 《中国岩溶》2015,34(3):217-227
随着重庆主城区温泉产业的迅速发展,地热开发的风险性和科学管理地热资源的难度加大。本文从热源、补径排条件、持温能力、矿物组分特征等方面对重庆主城区岩溶地热水资源的形成及特征进行了分析,为地热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提供参考。主城区地热水资源的储量共计342.75×108m3,主要赋存于5大高隆起背斜的三叠系嘉陵江组灰岩,盖层为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和侏罗系红色砂泥岩地层,下部隔热层为三叠系飞仙关组砂页岩。地热水热源主要来自地热增温,地热水补给源于大气降水。其形成过程为:大气降水在华蓥山、铜锣山、大娄山及各背斜槽谷的灰岩出露区下渗形成浅层地下水,部分浅层地下水顺灰岩岩层的孔隙裂隙向深部运移,同时地热水顺构造线方向向南或北倾没端径流,在运移过程中不断溶解和富集矿物盐及微量元素,并以传导型的地热增温方式提高深部循环水的温度,在河流深切峡谷地段或构造薄弱部位出露成泉,或以人工钻井形式排泄。热储层埋深较大,一般为2 000~2 500 m,地热水深部循环缓慢、形成周期长,年龄约8 000~17 000年。近年来,人类活动,特别是隧道开挖对地热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建议加强地热资源开发的监管和环境保护,以确保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1.
应用地球化学方法讨论 开封地热田地下热水的补给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同位素(D 、18O、14C)地球化学方法, 研究大气降水和地下热水中同位素组成之间成因关系, 分析开封地热田中地热水补给来源方向和地热水的形成, 计算其生成年龄。  相似文献   

12.
地球化学勘探技术作为地热资源综合勘查技术之一,在地热勘探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沉积盆地型与隆起山地型地热系统由于自身地质特征的不同,必然造成它们的地球化学判识指标和异常模式存在差异。目前国内外尚缺乏对这两种类型地热系统判识指标和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差异性进行地质地球化学分析,导致针对不同的勘探对象在方法选择和异常解释上依据不足。以典型沉积盆地型地热系统——河北雄县地热系统,隆起山地型地热系统——安徽巢湖半汤地热系统为例,开展地球化学方法试验,建立了两种类型地热系统的地表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并从地热系统的地质因素(热源、热水、热储、通道、盖层)出发,对其地表地球化学异常模式差异性进行分析,表明隆起山地型地热系统地表地球化学异常模式为受导水断层、破碎带控制的正异常;沉积盆地型地热系统气体地球化学异常模式为受热储构造控制的正异常,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异常为受氧化还原环境控制的负异常;二者在有效地球化学指标组合和异常形态上均存在差异。研究结果为不同类型地热系统勘探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查明冀东北地区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中氟的富集过程,通过对地热流体水化学特征和同位素数据的分析,研究地热流体中氟的分布特征、富集规律、水化学过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地热流体F^-含量为1.36~23.83 mg/L,呈现北高南低的趋势;在HCO3^-—Na^+和SO4^2-·HCO3^-—Na^+等Na型水中富集程度高于HCO3^-—Ca^2+和HCO3^-—Ca^2+·Mg^2+等Ca型水;碱性环境、温度和循环深度是影响氟离子富集的主要因素;水岩作用、含氟矿物溶解及阳离子交换作用,是控制高氟地热水水化学特征的主要地球化学过程。氟浓度异常可为寻找地热资源提供基础参考线索,为地热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江西中低温地热水的同位素水文地球化学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相似文献   

15.
According to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thermal water from Geothermal Well DR2010 located in the Weiyuan Geothermal Field of Huzhu County in Qinghai Province, the groundwater recharge, age and geothermal resource potential of the thermal water are discussed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angelier-Ludwig Diagram, isotopic hydrology and geochemical thermometric scale. The analysis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Weiyuan Geothermal Field is located in the northern fringe of Xining Basin, where the geothermal water, compared with that located in the central area of Xining Basin, is characterized by greater water yield, shallower buried depth of thermal reservoir and easier exploitation. Due to its active exchange with the modern cold water, the thermal water here shows relatively younger age. These findings provide a hydro-geochemical evidence for the exploitation of Weiyuan Geothermal Field.  相似文献   

16.
西藏羊八井热田的碱金属元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西藏羊八井高温地热田及毗邻90km2范围内土壤中碱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结果表明,碱金属元素锂、铷和铯可以作为一组新的地球化学指标用于热田勘查,圈定热田范围,其作用与已提出的汞、砷、锑和铋地球化学指标相类似。文章对碱金属元素在地热系统中的分布及地球化学行为、异常形成原因进行了初步的讨论。相关分析表明,这些地球化学指标有密切的相关关系,反映了具有共同成因。利用热水中的钠、钾元素作为地热温标对羊八井热田地下热水的温度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17.
化探方法是勘查地热系统的有效而重要的手段。地热储与构造的关系十分密切,查明各种控制地热水的构造,是热田勘查的重要环节。本文在总结了目前用于勘查地热系统构造的化探方法的同时,重点介绍了最近几年利用气体地化测量方法探测热田构造的成果,表明壤中Hg气、210Po、静电α卡和现场累积CO2气体测量方法等均是行之有效的手段。而且事实证明,在勘查地热系统构造方面,多参数综合指标较单一指标效果更好,结果更可靠。它不仅可反映已知断裂,还可揭示隐伏构造。  相似文献   

18.
《地学前缘(英文版)》2020,11(4):1175-1187
Tho Gudui geothermal field records the highest temperature at equivalent borehole depths among the lainland hydrothermal systems in mainland China.Located about 150 km southeast of Lhasa City,the capital of Tibet,the Gudui geothermal field belongs to the Sangri-Cuona rift belt,also known as the Sangri-Cuona geothermal belt,and is representative of the non-volcanic geothermal systems in the Himalayas.In this study,oxygen-18 and deuterium isotope compositions as well as ~(87)Sr/~(86)Sr ratios of water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Gudui geothermal field were characterized to understand the origin and mixing processes of the geothermal fluids at Gudui.Hydrogen and oxygen isotope plots show both,deep and shallow reservoirs in the Gudui geothermal field.Deep geothermal fluids are the mixing product of magmatic and infiltrating snow-melt water.Calculations show that the magma fluid component of the deep geothermal fluids account for about 21.10%-24.04%;magma fluids lay also be a contributing source of lithium.The linear relationship of the ~(87)Sr/~(86)Sr isotopic ratio versus the 1/Sr plot indicates that shallow geothermal fluids form from the mixing of deep geothermal fluids with cold groundwater.Using a binary mixing model with deep geothermal fluid and cold groundwater as two end-members,the nixing ratios of the latter in most surface hot springs samples were calculated to be between 5% and 10%.Combined with basic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hydrogen and oxygen isotope characteristics,strontium concentration,~(87)Sr/(86)Sr ratios,and the binary mixing model,we infer the 6 th-Class Reservoirs Evolution Conceptual Model(6-CRECM) for the Gudui geothermal system.This model represents an idealized summar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udui geothermal field based on our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origin and mixing processes of the geothermal fluid in Gudui.This study may aid in identifying the geothermal and geochemical origin of the Gudui high-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systems in remote Tibet of China,whose potential for geotherm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is enormous and untapped.  相似文献   

19.
地表水热活动常伴有通量不等的气体释放,作为水-岩反应和地球深部脱气的产物,泉气的化学和同位素组成因其热储所处的大地构造单元、岩性和应力状态的差异而有所不同。对泉气化学和同位素组成时空变化的观测和研究是了解地壳-岩石圈动力学的重要方面,有助于地震、火山活动等地质灾害的监测和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0.
氢氧同位素在地热水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由于影响因素较多,对地热水氢氧同位素组成的控制过程通常缺少全面认识。本文以贵德盆地周边两条断裂带上五处温泉为例,通过对比不同地热水之间的水化学差异和热储温度差异,建立了不同地热水的水岩反应程度与氢氧同位素是否偏离大气降水线的关系。在前人识别并定量出扎仓寺地热水存在冷水混合作用的基础上,借助冷水混合比例估算了冷水混合和水汽分离引起的氢氧同位素的变化幅度,在此基础上通过“氧漂移”规律恢复了扎仓寺地热水在发生水岩反应前的氢氧同位素组成。本文关于三个过程对氢氧同位素影响程度的计算方法可以用于分析其他地区地热水的氢氧同位素成因,从而加深对地热水循环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