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7 毫秒
1.
第三讲:滤波     
大气中存在各种不同规模的运动和运动系统,水平尺度从几十米至几千公里,时间尺度从数十分钟至数月。根据运动的水平尺度一般将大气运动分成三类:水平尺度在千公里及其以上的运动系统称大尺度天气系统,如大气长波、超长波、气旋、反气旋、高空急流及副热带高压等天气系统;水平尺度在数十公里以内的为小尺度天气系统,如龙卷、局地  相似文献   

2.
正1引言强对流天气,是指出现短时强降水、雷雨大风、龙卷风、冰雹和飑线等现象的灾害性天气,它发生在对流云系或单体对流云块中,在气象学上属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这种天气的水平尺度一般小于200公里,有的仅有几公里。这种天气破坏力很强,它是气象灾害中历时短、程度剧烈、破坏性强的灾害性天气。目前党中央、国务院对防灾减灾工作越来越重  相似文献   

3.
强对流天气的分析和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一汇 《气象》1978,4(5):15-17
局地强对流天气包括暴雨、雷暴、大风和龙卷等,产生上述天气的天气系统有飑线、中高压,中低压以及其他中小系统。由于这类天气系统尺度小(几公里—200公里),生命史短(30分钟—几小时),因此从一般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中难以发现  相似文献   

4.
一场大范围强对流天气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对造成2005年5月30日大范围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中α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大尺度环流背景、天气尺度影响系统、卫星云图逐时演变情况和大气层结稳定度进行了天气学分析;利用T213数值模式的物理量预报产品对造成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的中α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物理量场分布进行了动力学诊断分析。分析表明:此次中α尺度对流系统的发生、发展是典型的由于蒙古冷涡旋转东移南压,在高低层有高空急流和低空急流,低层有暖湿舌伸展,中层有干舌叠加在低层湿舌之上和大范围存在对流不稳定层结等诸多有利的温湿条件和动力条件下,首先激发中γ尺度对流系统,再由几个中γ尺度对流系统合并而成中β尺度对流系统,然后由几个中β尺度对流系统合并发展而成。  相似文献   

5.
云的微结构     
酆大雄 《气象》1980,6(12):26-29
前几讲中,我们已经讲到了云的分类与形成。从尺度上来讲,我们肉眼能见到的云的各种形态,从雷达荧光屏上见到的云和降水的回波,以及从卫星云图上看到的云场,它们的尺度从几米到上千公里,它们的特征与形成过程是与大气层结、流场和天气系统相联系的。这种把云作为一个整体来看的特征,如云的外形、生命史、云内温度分布、气流状况等都属于云  相似文献   

6.
数值模式中处理地形影响的方法和问题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丑纪范 《高原气象》1989,8(2):114-120
地球上各种不同尺度的地形对大气中从行星尺度到次天气尺度的各种不同尺度的系统的运动都有着重要影响。许多气象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研究。我国西部有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它不仅是一些天气系统产生的源地,也影响所有经过它的天气系统,甚至对东亚乃至全球的大气环流都有重要作用。从50年代开始,我国气象学家从天气学分析、诊断研究、理论研究和转盘试验等各个不同角度研究了地形影响问题,做了大量的工作,限于篇幅不在此列举。  相似文献   

7.
吕克利  H. R. Cho 《气象学报》1991,49(3):278-287
文中利用半地转锋生模式讨论了大气层结,天气尺度位温场和中尺度位温扰动对锋区多重垂直运动带形成的影响,给出了垂直运动场的演变图。结果显示,大气层结和中尺度位温扰动对锋区垂直运动带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在合适的大气层结下,垂直伸展较高的低空中尺度位温扰动是形成锋前暖区多重雨带的可能驱动机制之一;不同高度上的中尺度位温扰动以低层扰动影响最大,中层次之;天气尺度位温扰动场的水平温差对锋生速度和锋区垂直运动带都有重要影响;中尺度位温扰动对锋生速度没有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8.
《气象》1985,11(5):17-19
一、前言 暴雨,冰雹和摧毁性短时大风,是北京夏秋季节常见的灾害性天气。它们是由水平尺度25—250公里的中尺度天气系统产生的。这类系统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一般小于目前常规气象观测网的时、空尺度,因此常常被漏测。但这种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往往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很大危害。据1962—1983年统  相似文献   

9.
飑是“突然发作的强风,持续时间短促”。飑是强烈对流天气的产物,是一种小尺度的天气系统,它的水平尺度在10公里以下,时间尺度在10分钟以内。它常出现在单一气团之中,是当气块处于对流性不稳定下产生的。一般出现飑之前天气较好,出现飑后往往有降水发生。正因为飑的生命史极短,它来得突然,去得迅速,稍不注意很  相似文献   

10.
徐群 《气象科技》1975,(6):44-44
长期预报的主要特点就是时间尺度长。半个月至一个月以上的,一年以下的一般为长期预报的范畴,时间尺度与空间尺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大气中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天气系统,它们的空间尺度和维持的时间尺度成一定的比例关系,中期过程一般是天气尺度—洲际尺度的天气系统形成的;长期天气过程一般和洲际一行星尺度的天气系  相似文献   

11.
大气层结和天气尺度位温扰动对锋生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吕克利 《大气科学》1991,15(5):82-89
文中利用半地转锋生模式考虑了三种不同大气层结廓线和两种不同水平温度对比的天气尺度位温扰动场的作用。计算结果表明,层结对锋生速度影响较小,对锋区垂直运动影响却很大;天气尺度位温扰动对锋生速度和锋区垂直运动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正>1引言看云可以认识天气变化,掌握云的演变规律,更加有利于对天气变化的预报。通过云的观测可判断当时大气层结状态、天气系统等,这些都与未来天气变化有着密切关系。一定的大气层结、天气系统有一定的云系分布和演变规律。通过看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判定本站处于天气系统的位置,系统的强弱,  相似文献   

13.
王善华  熊秋芬 《气象科学》1990,10(3):280-287
本文应用平滑滤波的方法分离天气尺度和次天气尺度系统。选取同一暴雨过程中的两个时次,计算暴雨系统中这两个时次的天气尺度和次天气尺度系统间的位势转换量。得出:在某一区域,同一暴雨过程中不同时次,不同层次,天气尺度和次天气尺度系统之间的位势转换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时次,水平位势和垂直位势的作用也是不同的。整层积分的结果是天气尺度系统向次天气尺度系统转换位势;次天气尺度系统也可向天气尺度系统转换位势。最大转换层均发生在对流层顶200—100hPa上。  相似文献   

14.
柯甫 《气象》1976,2(8):29-31
在前面几讲中提到的一些天气系统,如冷高压、副热带高压、温带气旋、台风等等,其水平尺度都接近千公里或千公里以上。按大气运动尺度的划分,属于大尺度天气系统。然而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也常常遇到一些天气现象,其范围比上述那些系统小得多。夏季的雷雨,就是众所周知的例子,往往两地相隔不远,一地风和日丽,一地却是雷雨交加,所以有“夏雨隔牛背”  相似文献   

15.
<正>1引言冰雹是重大杀伤性的对流性灾害天气之一。多发生于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空间尺度小,一般水平范围大约在十几公里至二三百公里,有的水平范围只有几十米至十几公里。来势猛、强度大,出现时常伴有大风、强降水、急剧降温等灾害性天气过程。近年来,很多学者对冰雹等强对流天气的机理进行了大量研究。张腾飞~([1])等利用雷达回波资料对云南一次强对流冰雹天气过程的环流以及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了  相似文献   

16.
东北冷涡过程中的飑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人海  谢安 《气象》1998,24(4):37-40
利用哈尔滨站的飑线资料和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对冷涡过程中的飑线从天气尺度环流背景、大尺度动力条件和中尺度天气系统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指出:①飑线发生在冷涡发展较强阶段,②飑线发生在冷涡浊温压场结构不对称性较强的锋区上,③层结不稳定、低层水汽输送与辐合、强烈的上升运动等是必要的天气尺度条件,④地面上有明显的中尺度系统,⑤飑线发生时天气尺度动能明显向中尺度系统转换。  相似文献   

17.
利用动能方程计算天气尺度与次天气尺度系统动能以及非线性动能的作用,以分析1998年7月发生在武汉的1次强降水系统中的主要动力过程。结果表明:在暴雨系统中,存在着天气尺度系统与次天气尺度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天气尺度动能减小,次天气尺度动能增加,但天气尺度动能和次天气尺度动能不能直接进行转换,而必须通过不同尺度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来实现。也就是说,对次天气尺度系统而言,天气尺度系统是动能源,通过非线性相互作用,把能量传递给次天气尺度系统。  相似文献   

18.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自动区域站雨量、卫星TBB资料、雷达资料,对恩施州2016年6月24—25日发生的一次大范围暴雨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本次强降水,具有典型的两槽一脊"单阻型"梅雨环流特征,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在高空槽、低层低涡切变、西南急流、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等中尺度天气系统的共同影响、相互作用下,形成了此次大范围强降水。此次暴雨空间上分布不均,局地性强,表现为明显的中尺度对流性特征,雷达回波图上降水性质表现为混合型降水,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是中β尺度对流系统,且中β尺度对流系统在多个中尺度对流云团合并后加强,时间尺度约为5 h。此次暴雨过程是在上干冷下暖湿强的大气层结不稳定条件下,梅雨锋、边界层辐合线和地形槽的触发作用将前期积累的能量释放产生的强对流天气,同时,副高外围西南气流将南海和西太平洋的水汽向恩施输送,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李崇银 《气象》1983,9(9):35-39
在对流层中上层,流场型式多呈波状,系统的尺度比较大,一般围绕整个地球有3—6个波,且自西向东缓慢移动,这就是大气长波(或称Rossby波)。在对流层上层和平流层低层,有更大尺度的波动,其水平波长比一般长波长,通称为超长波。长波和超长波的活动同天气演变有密切关系,往往是造成大范围天气变化的重要条件。本讲将讨论长波和超长波的一般动力学特性及其活动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20.
冯志娴 《气象》1986,12(12):21-24
一般认为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其一是大气层结是潜在不稳定的,有相当大的不稳定能量;其二是有触发机制存在,能使潜在不稳定能量转化为对流动能。因此,确定大气层结是否潜在不稳定,并进一步计算出潜在不稳定能量的大小,将有助于强对流天气的预报。可以有多种方法计算大气层结潜在不稳定能量,例如T-lnP图解法与比能廓线法等,但具体操作是人工绘制的。近年来,随着微机在气象领域的广泛应用,在天气诊断方面利用微机代替手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