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起伏地表条件下各向异性地震波最短路径射线追踪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地震波正反演研究中,考虑起伏地表和地震各向异性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最短路径追踪算法引入到起伏地表各向异性介质模型的地震波走时计算中.模型剖分时,整体模型划分成正方形单元,起伏边界附近以不规则网格逼近,进而采用非规则节点布置实现非规则网格处的最短路径计算.追踪计算中采用Sena群速度近似公式,得到各向异性地震波的走时,实现了复杂地表情况下各向异性介质模型中地震波的射线追踪.理论模型计算结果显示,本文方法能够可靠地应用于复杂各向异性介质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2.
三维复杂山地条件下的各种地震波型的走时计算技术,可以直接用于复杂山地区域地震波运动学特性的分析、地震数据采集观测系统的设计以及直接基于三维复杂地表的地震数据处理技术的研发.为了在三维复杂地表条件下准确、灵活且稳定地计算各种地震波型的走时,提出一种多级次群推进迎风混合法.该算法利用不等距迎风差分法简洁稳定地处理三维复杂地表及附近的局部走时计算问题,利用计算精度不错的迎风双线性插值法处理绝大部分均匀正方体网格中的局部走时计算问题,利用群推进法模拟三维复杂地表条件下地震波前的扩展问题,利用多级次算法处理各种类型的地震波的走时计算问题.算法分析和计算实例表明:新方法具有很好的计算精度与效率,且能灵活稳定地处理三维复杂地表复杂介质条件下的多波型走时计算问题.  相似文献   

3.
实际地层中传播的地震波普遍存在速度各向异性和能量衰减现象,因此基于弹性介质假设条件下的地震射线正反演算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研究黏弹性各向异性介质中的地震波传播规律可为揭示地下结构提供更加可靠的理论依据.射线追踪技术是揭示高频地震波传播特性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绝大多数研究仅限于弹性介质.针对黏弹性各向异性介质,本文首先给出了一种射线速度和振幅衰减的计算方法,然后结合改进型最短路径算法,在实空间内实现了计算复杂介质模型中地震波(qP,qSV,qSH)的射线路径和传播走时以及能量衰减(虚走时).该算法适用于复杂黏弹性各向异性介质.误差分析结果显示,实走时的最大相对误差小于0.13%,虚走时的最大相对误差小于0.55%,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4.
实际的地震勘探遇到的是复杂随机介质,常规层状介质地震波场理论已经不能适应于高精度地震工作,需要进一步发展非均匀介质地震波场理论.本文首次给出了运用分形方法建立三维随机介质的具体算法;其次引入了三维锥形函数来压制建模时产生的离散误差;最后,通过建立几种三维随机介质模型来讨论尺度系数和豪斯特指数对模拟结果的影响,并且简单构建了区域多尺度随机介质模型.模拟的结果表明,分形方法可以更方便、灵活地模拟三维随机介质.针对南海某地区生物礁储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在建立生物礁速度模型时,对目标区充填了多尺度的分形随机介质,波动方程正演模拟结果表明,分形随机介质可以用来描述生物礁等非均质性储层.  相似文献   

5.
针对井中微地震监测,在考虑介质模型为水平层状模型,且径向介质速度变化具有轴对称特点时,研究了微地震波场正演方法.根据数值模式匹配理论,在微地震波动方程正演模拟算法时,纵向采用解析递推方法、横向采用有限元数值方法.详细讨论了震源边界条件、地层界面边界条件及计算范围比较条件,并给出了具体的计算办法.同时,分析了有限元算法基函数关键问题.通过理论和实际资料论证和验证了研究方法的正确合理性,并与基于射线追踪的走时反演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证明算法的精度能够满足微地震实际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6.
波前构建法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波前构建法是一种能够快速计算地震波走时、射线路径及振幅的算法,该算法考虑从整个波场发出的射线族的追踪计算,为几何射线理论在勘探地震学中的应用带来了决定性的变化,使得能够同时计算成千上万务射线以及附在上面的走时和振幅成为可能.本文在收集、整理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波前构建法目前的应用介质模型、求解射线追踪方程组的算法...  相似文献   

7.
地震波走时和射线的有限差分计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往都是采用射线追踪的方法计算地震波的走时和射线,但是当速度模型复杂时这种方法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提出另一种计算地震波走时和射线的方法。该方法从程函方程出发,利用互换原理和Fermat原理计算出各种波的到时和射线。解决了射线追踪方法存在的问题。为地震波走时和射线的计算以及地震波走时反演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最短路径射线追踪方法是计算地震波走时的主要方法之一,该方法基于惠更斯原理和费玛原理,具有稳健、适于复杂介质模型的优点.为处理方便,最短路径方法中的介质模型通常以规则网格进行剖分,界面节点(界面与网格的交点)以其邻近的模型单元节点(即边界单元节点)近似表示.界面近似将导致计算误差,对于反射波尤为严重.反射波的走时精度可通过减小网格的尺寸提高,但这样会大大增加计算时间,为高精度和高效率地计算地震反射波走时,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规则网格的走时校正技术.地震波传播至或起始于边界单元节点的走时校正为地震波传播至或起始于该边界单元节点所对应的界面节点的走时.数值模型计算结果表明,走时校正方法可使反射波的走时精度提高约1~2个数量级,而其计算时间则和常规算法基本上在相同量级.  相似文献   

9.
迭代优化的网络最短路径射线追踪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网络最短路径射线追踪算法,用预先设置的网格节点的连线表示地震波传播路径,当网格节点稀疏时,获得的射线路径呈Z字形,计算的走时比实际走时偏差大.本文在网络最短路径射线追踪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迭代法与网络最短路径相结合的射线追踪算法,运用迭代法优化计算由网络最短路径算法得到的射线路径,并对迭代法进行修正,从而克服了最短路径射线追踪算法的缺陷,大大提高了最小走时和射线路径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0.
实际地层中地震波传播普遍存在速度和衰减各向异性现象,研究黏弹各向异性介质中高频地震波传播理论有助于揭示地震波的传播特征.本文针对黏弹性VTI介质,从Christoffel矩阵的解析特征值出发推导出qP、qSV和qSH波的复相速度和复射线速度的解析表达式,并应用实射线追踪方法确定出均匀复射线速度矢量,由此计算出实射线速度和实射线衰减以及实射线品质因子.基于非均匀复相速度和均匀复射线速度的解析表达式,推导了实射线慢度和实射线衰减关于黏弹性模量(包括弹性模量和Q值)的敏感度核函数,该敏感度核函数反映各个黏弹性模量对地震波复走时的影响程度.不同岩石样本的数值计算结果显示,实走时对弹性模量更为敏感,而射线衰减(虚走时)对弹性模量和Q值的敏感程度相当.本研究可为黏弹性VTI介质中地震射线追踪和复走时层析成像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井间地震射线层析成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射线走时对井间介质的地震波速进行层析成像,反演出井间介质的异常分布和构造.作者用快速弯曲射线迫踪法求解初值问题,用两步法和插值逼近法结合求解两点问题,避免了复杂运算,提高了运算效率和精度.反问题的数值计算用LSQR法.为了求取速度任意分布、对比度大的较为复杂介质模型的槽确初至时,本文采用动态程序法。该法灵活不受地质界面条件约束,且对介质速度分布未加任何限制。本文给出了几个算例.文中层析成像试验结果表明,此种层析成像算法是成功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一种改进的地震反射层析成像方法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复杂介质的地震反射走时层析成像存在数据拾取困难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地震反射层析成像速度模型建立方法,该方法用速度和地震射线走时描述模型,用地震反射波走时、地震波在源点和接收点处的传播方向信息反演模型.为提高反演的稳定性和计算效率,引入了Hamilton函数描述射线,在相空间计算反演所需的射线路径和目标函数对模型参数的导数,对理论模型和实际地震资料进行了试算,试算表明该方法对复杂介质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三维地质模型中地震波共轭梯度非线性走时反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体波走时层析成像是探测地球内部速度结构的重要方法之一。基于三维块状建模以及三角形拼接的界面描述方式,结合快速高效的逐段迭代射线追踪方法,获得三维复杂地质模型中的地震射线路径与走时信息,采用共轭梯度非线性反演算法,进行地震波走时反演。实验结果表明共轭梯度反演算法在三维层状模型中具有较高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MSFM的复杂近地表模型走时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震走时层析成像方法是解决复杂近地表模型速度建模问题的重要技术.该方法是一种迭代反演方法,在反演过程中需要反复计算地震射线走时.故而,高效高精度且能适应复杂模型的走时计算方法是地震走时层析成像实用化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引入医学成像领域研究的MSFM(Multi-stencils Fast Marching Methods)用于地震层析反演中的走时计算.该方法在标准FMM(Fast Marching Methods)基础上利用坐标旋转生成新的FMM计算模板,使计算网格点对角方向邻点参与计算,改善了标准FMM存在对角方向误差大的缺陷.本文分析对比了MSFM和标准FMM的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针对地震层析成像技术解决的起伏地表模型建模问题,研究了起伏地表模型地震走时计算的MSFM实现方法;采用炮点邻近区域局部细分网格技术只需增加很少的计算量即可大幅提高计算精度.理论分析和模型试算表明MSFM算法明显改善了FMM的计算精度,同时保持了FMM算法的高效性.文章通过对崎岖地表模型的正演和层析反演试算,验证了基于MSFM的地震走时计算方法对复杂模型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研究表明该方法作为地震走时层析反演中高效高精度的正演算法,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The complex‐valued first‐arrival traveltime can be used to describe the properties of both velocity and attenuation as seismic waves propagate in attenuative elastic media. The real part of the complex‐valued traveltime corresponds to phase arrival and the imaginary part is associated with the amplitude decay due to energy absorption. The eikonal equation for attenuative vertical transversely isotropic media discretized with rectangular grids has been proven effective and precise to calculate the complex‐valued traveltime, but less accurate and efficient for irregular models. By using the perturbation method, the complex‐valued eikonal equation can be decomposed into two real‐valued equations, namely the zeroth‐ and first‐order traveltime governing equations. Here, we first present the topography‐dependent zeroth‐ and first‐order governing equations for attenuative VTI media, which are obtained by using the coordinate transformation from the Cartesian coordinates to the curvilinear coordinates. Then, we apply the Lax–Friedrichs sweeping method for solving the topography‐dependent traveltime governing equations in order to approximate the viscosity solutions, namely the real and imaginary parts of the complex‐valued traveltime. Several numerical tests demonstrate that the proposed scheme is efficient and accurate in calculating the complex‐valued P‐wave first‐arrival traveltime in attenuative VTI media with an irregular surface.  相似文献   

16.
三维地震波走时计算技术是三维地震反演、层析成像、偏移成像等诸多地震数据处理技术中非常重要的正演计算工具.为了获得精度高且兼顾效率的三维走时计算方法:首先,在常规双线性插值公式推导过程中,充分利用平面波双线性假设的结论,获得了二元极小值超越方程的解析解,进而推导出了准确的局部走时计算公式,同时构造性地证明了该计算公式满足地震波的传播规律和Eikonal方程;其次,引入迎风差分的基本思想,提出迎风双线性插值的局部走时计算策略,该计算策略能简化算法、提高效率且保证无条件稳定性;然后,将上述计算公式和迎风双线性插值策略与常规快速推进法中的窄带技术结合,获得了一种新的基于快速推进迎风双线性插值法的三维地震波走时计算方法;最后,通过精度和效率分析检验了新算法的精度、效率和正确性,并通过计算实例验证了算法在面对复杂介质时的稳定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地下介质中普遍存在着各向异性,当前基于各向异性的地震波射线追踪多是在弱各向异性介质中进行且采用群速度近似表示方法,这些近似方法在强各项异性介质中会导致很大误差而无法真正模拟地震波的传播规律。根据地下普遍存在各向异性的事实和地震波基本传播规律,提出利用牛顿迭代法高效求解群速度,基于Paraview平台自动化构建三维地质模型,采用最短路径法进行地震波射线追踪模拟及可视化,实现对复杂三维地质的速度不均匀性和各向异性的表达,为三维地质模型的构建和地震波射线追踪模拟及可视化提供一种新思路,并以华北克拉通山西断陷带北部局部区域为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减少由各向异性对地震波传播模拟造成的影响,清晰表达了研究区地质结构和各向异性特点,在对复杂三维地质结构的解读中能够较好应用。  相似文献   

18.
地震射线辛几何算法初探   总被引:32,自引:10,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走时计算已广泛用于地震建模、成像及速度分析等诸方面.基于地震波场的Hamilton力学性质,本文探索应用适于Hamilton力学的计算方法──辛几何算法对地震射线 进行走时及路径的计算.利用辛几何算法和属于耗散算法的四阶 Runge-Kutta算法进行射线 路径和走时的计算对比,结果表明这两类算法数值精度相当,但辛几何算法的速度却快了3 倍.本文还利用二阶Euler型辛差分格式对Marmousi模型进行了射线追踪计算,结果显示所 得射线具有良好的光滑性和较强的阴影区穿透能力.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