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巴三区块是2005年中国石化获得的风险勘探开发合同区块,位于墨西哥湾西南部,是古巴西部的前陆盆地之一。结合该盆地勘探现状,对相关的钻井、物探以及地球化学等资料进行石油地质综合分析,评价了该盆地的油气成藏条件及其勘探潜力,预测了有利区带。三区块主要发育上侏罗统一下白垩统的泥灰岩、泥质灰岩和中-下侏罗统泥页岩两套主要烃源岩,储层以泥晶灰岩、灰岩和砂砾岩为主,区内早期形成的圈闭在造山期基本遭到破坏,有效的圈闭主要形成于晚古近纪,圈闭类型有背斜、断鼻、断块和地层圈闭等,推测可能发育多套储盖组合。据区域对比和钻井资料分析,区内的前陆冲断带是本区最有利勘探区带,南盆地北缘发育较厚的第三系,推测是本区有利远景区。  相似文献   

2.
通过系统收集和分析库泰盆地钻井岩屑样品及野外露头样品,首次对下中新统海相油气系统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该区域以生物礁碳酸盐岩为标志层,发育多套海相沉积旋回,海相沉积油气系统具有自生自储自封堵特征:暗色海相泥岩为主力烃源岩,海相砂岩为有利储层,同时,海相泥岩作为有效盖层。下中新统海相烃源岩样品有机质类型为Ⅱ/Ⅲ型,以Ⅱ型为主,总有机碳质量分数(TOC)平均值1.92%,有机质处于低熟-成熟阶段,为有效烃源岩,烃源岩厚度较大,指示良好的生烃潜力;储层多期发育,具有低阻特征。自西向东,库泰盆地油气成藏系统时代变新、层系变浅:①盆地东部望加锡海峡深水-半深水区域以上中新统-上新统深水沉积成藏系统为主;②中部马哈坎三角洲-浅海区域以中中新统三角洲相成藏组合为主;③马哈坎褶皱带以下中新统海相成藏组合为主;④盆地西部以渐新统-始新统裂谷期成藏组合为主。新层段海相油气成藏系统的发现,揭示了库泰盆地有利成藏组合的分带规律,指明了库泰盆地中西部区域的未来油气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3.
墨西哥湾盆地是世界著名的油气富集区,也是当今世界油气勘探的重点和热点区域。墨西哥位于墨西哥湾西南侧,油气资源丰富,油气勘探活动始于19世纪,盆地陆上以气为主,海域以油为主。通过对墨西哥北部博格斯(Burgos)盆地的区域构造背景、石油地质条件以及油气成藏模式等进行综合分析认为,盆地构造类型多样,西部发育伸展构造,东部发育挤压构造;烃源岩基础好,发育多套烃源岩;储盖组合发育,储层物性较好;东侧挤压褶皱区构造发育,油气成藏条件优越,具有较好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4.
塞尔西培-阿拉戈斯盆地是巴西东部重要的含油气盆地,经历了3期构造-沉积演化阶段。根据已掌握的资料,全面总结了盆地的油气地质特征及油气成藏模式,预测了勘探方向:①盆地发育3套烃源岩,其中过渡期烃源岩最为重要,裂谷期次之,漂移期烃源岩生烃潜力最小。②盆地发育3套储层,分别为裂谷早期的三角洲-风成砂岩、裂谷晚期的河流-三角洲相砾质砂岩或砾岩和漂移期的浊积砂岩。目前3套储层均已证实。③最终优选出2套潜力层系的有利区带:盐下裂谷层系有利区带在北部和中央隆起带;盐上漂移层系有利区带在塞尔西培次盆地南部深水以及Sao Francisco河口外深水区域。  相似文献   

5.
以致密砂岩气藏成藏机理为指导,综合利用烃源岩有机地化和储层孔渗参数等资料,对台西盆地致密砂岩气藏发育条件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在概括烃源岩、储集层及封盖保存等基本地质条件对油气聚集控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致密砂岩气藏的形成机理,认为台西盆地具备良好的致密砂岩气藏发育条件,存在巨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盆地东部陆区白垩系—中新统下部、西部海域南日坳陷白垩系—始新统、澎湖坳陷始新统下部为致密砂岩气藏发育有利层位,是台西盆地天然气勘探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6.
波尼盆地是一个新生代裂谷盆地,勘探程度极低,其含油气系统及主要勘探层系不明。采用类比分析方法,通过对周边构造演化和沉积特征相似盆地的烃源岩、储层特征及含油气系统分析,进一步推测波尼盆地发育始新统潮坪-潟湖相烃源岩,品质较好,为Ⅱ—Ⅲ型干酪根,普遍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以生油为主。该盆地共发育3套潜在储盖组合,最主要为中、上中新统—上新统Tacipi组生物礁储层及上新统区域性海相泥岩储盖组合,油气勘探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7.
东非海岸地区近几年相继有多个重大的天然气发现,但该地区勘探程度总体较低,天然气的聚集规律仍未得到较好的认识。东非的莫桑比克盆地近年来显示出较为显著的天然气潜力。分析了该盆地构造沉积特征、生储盖、含油气系统等基本油气地质特征,继而评价了其油气资源勘探潜力,以期对我国在东非的油气合作和勘探有利区优选等工作起到指导作用。盆地的构造样式多样,广泛分布有卡鲁岩层。盆地内有3套潜在烃源岩,白垩系海相泥岩提供了主要的天然气来源,最有潜力的为下白垩统Maputo组与Sena组;已证实储层均位于白垩系,为白垩系Domo组砂岩和Grudja组下段砂岩层,白垩系同时也是主要盖层。盆地可以划分为2个含油气系统,分别为白垩系—白垩系含油气系统和二叠系—二叠系煤层含油气系统。赞比西三角洲、北部陆上区域、Beira区、Inhambane区、Palmeira和林波波地堑是勘探有利区。  相似文献   

8.
巴西深水油气勘探不断取得成功,已成为全球常规油气的主要增长点。在过去的10年间,巴西新发现了100多个油气田,超过5×108 t的原油从巴西深水含油气盆地中采出,已占到全球常规油气储量增长的30%。系统梳理了巴西深水含油气盆地的石油地质特征,同时研究对比坎波斯和桑托斯盆地油气成藏模式,研究表明:这2个盆地都拥有盐上层系和盐下层系2种成藏模式,坎波斯盆地发育3套烃源岩、4套储层,盐上层系的勘探重点为盆地内东部蒸发岩不连续或较薄区域的浊积砂岩体,盐下层系应寻找盆地中央隆起带周缘发育背斜和断块构造的有利圈闭;桑托斯盆地发育2套烃源岩、3套储层,圣保罗高地之上构造高部位的湖相碳酸盐岩为未来盐下层系的有利勘探目标,盐上层系的勘探方向为盆地内西部盐岩薄层和过渡盐区。  相似文献   

9.
苏门答腊弧后裂谷盆地带是印尼乃至东南亚最大的油气产区,由于勘探程度高,近十年来勘探成效差,盆地油气发现进入瓶颈期。为了指明苏门答腊弧后裂谷盆地带勘探方向,以盆地带构造演化为主线,以构造带为研究对象,在构造特征、构造对成藏模式控制作用等多方面研究的基础上,预测了苏门答腊盆地带有利勘探领域。根据构造特征分析,苏门答腊弧后裂谷盆地带可划分为近岛弧带、中央反转带和远岛弧带3个构造带。近岛弧带以继承性隆起为构造特征,油气主要通过断裂垂向运移,聚集在局部构造高部位生物礁和背斜之中,近岛弧带为旁生侧储型成藏模式,基底潜山圈闭是近岛弧带未来的勘探方向;中央反转带构造样式为挤压反转的半地堑、铲式正断层,中央反转带油气来自底部深凹陷,上部多层系做储层,垂向断层或侧向砂体发育,沟通烃源岩与圈闭,具有近水楼台的优势成藏条件,为下生上储型成藏模式,该带基底潜山圈闭和源内构造—岩性圈闭也具有较好的烃—运—储匹配关系,可能形成好的油气藏;远岛弧带以单斜构造背景为主,局部发育深洼陷,远岛弧带局部洼陷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该构造带钻井揭示了地层超覆油气藏,但目前勘探程度较低,尚存在较大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0.
南大西洋两岸盆地海相烃源岩特征与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大西洋两岸盆地漂移期层系油气资源十分丰富,通过对两岸重点盆地漂移期主力烃源岩发育层位、生烃潜力、识别特征和分布范围对比分析,明确两岸发育早、晚两套主力海相烃源岩。其中,晚期的赛诺曼-土仑阶海相烃源岩分布范围较广。整体上,两岸北段和赤道段盆地漂移期主力烃源岩地化指标优于中段和南段盆地,西非一侧海域盆地烃源岩地化指标优于南美一侧盆地。在对重点钻井的矿物元素化验分析、沉积相和古地理分析基础之上,总结了局限海湾的古地理背景和沉积相带类型控制优质海相烃源岩发育程度和分布范围的规律,并进一步指出南大西洋两岸北段和赤道段盆地漂移期成熟生烃灶平面分布范围内的深水沉积砂体是主要有利勘探方向,以找油为主,中段含盐盆地内紧邻盐微盆的漂移期深水沉积砂体勘探潜力次之。  相似文献   

11.
南海西部大陆边缘南段发育万安盆地和湄公盆地,二者仅以昆仑隆起相隔,万安盆地以生气为主,湄公盆地以生油为主,造成二者油气差异性的原因有待探究。在已有的油气勘探资料和现有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湄公盆地和万安盆地的热流背景、构造格局、沉积环境和生烃母质等特征进行剖析和类比,探讨2个盆地油气形成差异性的原因。研究认为,造成二者油气差异性的主要原因在于热流背景、构造格局、沉积环境以及生烃母质的不同。受断裂活动影响,万安盆地地温梯度和大地热流值均高于湄公盆地。万安盆地主力烃源岩时期是渐新世-早中新世,主要发育断拗型盆地湖沼-海湾相沉积,渐新世生烃母质主要为湖沼环境的藻类、水生植物以及高等植物的混源,早中新世生烃母质主要来自红树林等陆源高等植物,以Ⅱ_2-Ⅲ型干酪根为主,生气为主。湄公盆地主力烃源岩时期为渐新世,主要发育断陷型盆地湖相沉积,生烃母质主要来源于中深湖相的藻类和水生植物,以Ⅰ-Ⅱ型干酪根为主,生油为主。因此,断裂活动的差异控制了热流背景,构造格局的差异控制了沉积环境,沉积环境的差异控制了生烃母质,生烃母质的差异控制了油气类型。  相似文献   

12.
从有机碳含量、可溶有机质含量及其转化率、热解参数、饱和烃的生物表示化合物特征、有机岩石学特征几个方面分析了民和盆地侏罗系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并进行了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和生烃潜力评价。分析认为盆地发育湖相泥岩和煤系两大类烃源岩,有机质以较富含低等水生生物原始母质的腐泥腐殖型为主,主要分布于中侏罗统。通过对盆地石油地质条件的评价,结合各区带落实认识程度和资料品质条件认为:武家鼻隆构造带是最有利的勘探区带,万泉堡鼻状构造带具有良好勘探潜力,大庄构造带是寻找浅层次生油气藏的有利区带。永登凹陷面积大,资源丰富,勘探认识程度低,具有良好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3.
北山地区总口子盆地油气勘探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中期,总口子盆地开始成为油气勘探的目标。1999年6月,在西部断堑野马泉东断鼻背斜构造上总1井未获油气突破,制约了人们对该区下步油气勘探。为了探索该区下一步的勘探方向,从盆地的构造和沉积演化着手,重点研究了该区的生油层、储层和圈闭特征和有利的油气聚集带。中—下侏罗统大山口群和白垩系麻木乌苏组为该区主要生油岩系;下白垩统额济纳组为良好储层;燕山运动早期和中期形成的各类局部构造圈闭,均可能成为油气聚集场所,东、西部断堑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带,展示了良好的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奥陶系马五4段为该区天然气主力产层之一,对其储层地质特征的详细研究对进一步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靖边气田西部马五4段为研究对象,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岩心、测录井以及分析化验资料,以沉积岩石学理论为指导,以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为方法论,进行沉积相类型识另、沉积相平面展布...  相似文献   

15.
东海西湖凹陷浙东中央背斜带烃源岩生排烃史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为了深化西湖凹陷浙东中央背斜带油气成藏过程的研究,优化勘探目标选择,在烃源岩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动态数值模拟技术,定量恢复了研究区主要烃源岩层系的生排烃历史,研究表明,浙东中央背斜带主要发育4套烃源岩系,其中始新统平湖组泥岩与煤层为主力烃源岩,具较高的有机质丰度=生烃强度与排烃效率,烃类排出具阶段性、多期次幕式排烃的特点汉平湖组为源岩的油气系统应是本区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6.
新区、深层和深水等低勘探程度地区是今后油气勘探的重要方向,而烃源岩厚度预测则是沉积盆地勘探新区烃源岩评价的重要问题。以南黄海北部盆地勘探新区东北凹陷的烃源岩早期评价为背景,基于地震反射特征追踪东北凹陷内烃源岩的发育层位和空间展布研究成果,首次应用地震属性方法对东北凹陷的主力烃源岩(上白垩统泰州组和古新统阜宁组)厚度进行了初步预测,并结合地震速度岩性分析法对本区泰州组烃源岩厚度的预测结果加以验证。结果表明南黄海盆地东北凹陷泰州组烃源岩较阜宁组烃源岩分布广且厚度大,西次洼为东北凹陷主力生烃洼陷。地震属性法是沉积盆地勘探新区内定量化预测烃源岩厚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新方法,其对于类似盆地勘探早期的烃源岩评价研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古生界是波斯湾盆地天然气的主要产出层位,阿联酋地区古生界天然气主要富集于上二叠统胡夫组碳酸盐岩储层。在构造、沉积演化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阿联酋地区古生界碳酸盐岩油气藏的成藏主控因素,优选了2类有利勘探区带,指明了该区古生界下一步勘探方向。结果显示:阿联酋古生代可划分为4个构造演化阶段,构造演化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影响,古生界已发现油气主要分布于被动大陆边缘。该区古生界古赛巴段热页岩烃源灶分布及规模控制着油气分布范围与资源规模;胡夫组层内膏盐层为古生界油气藏的主要盖层,控制油气纵向与平面分布;同时油气在平面上的富集带明显受胡夫组岩相分布控制,已发现油气主要位于碳酸盐岩陆架颗粒灰岩—泥粒灰岩相带内;热页岩生烃灶周围的古构造高是古生界油气运聚的有利指向区。阿联酋古生界胡夫组仍有较大的勘探潜力,膏盐盖层发育区与优质储层岩相带的叠合部位,且邻近热页岩生烃灶的地区,油气成藏条件最好,该区域内的背斜构造和岩性—地层型构造是古生界油气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2005年南黄海盆地油气勘探由新生界向中古生界转变。综合利用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钻井资料,从地层层序、沉积相和沉积体系、残留盆地构造特征以及石油地质条件等几个方面阐述最近几年来南黄海盆地中古生界油气勘探的进展。中古生界残留地层可以分为下构造层(震旦—奥陶系)、中构造层(志留系)和上构造层(泥盆系—三叠系)3套层系。盆地中古生界以海相沉积为主,发育碳酸盐岩台地—斜坡—盆地相沉积体系、碳酸盐岩缓坡—盆地相沉积体系和海陆过渡三角洲沉积体系。中古生界发育下寒武统、上奥陶统—下志留统、上、下二叠统4套区域性烃源岩,其中以二叠系栖霞组、龙潭组和大隆组烃源岩层最为有利。中古生界储层以碳酸盐岩储层为主,其次是碎屑岩储层。综合分析认为,南黄海盆地中古生界油气勘探最有利的区带为中部隆起区。  相似文献   

19.
阜新盆地的储层特征及其勘探方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阜新盆地现已发现四种储层类型,其中以砂质碎屑岩储层为主,孔隙类型主要有粒间孔、组分溶孔和晶间孔三类,具有中低孔、低渗、细喉至微细喉的特征。该盆地在区域上有二套储盖组合,其中第二套储盖组合埋藏较浅、成岩作用较弱,储层物性较好,应是该盆地勘探的主要目的层,包括清河门、东梁西和艾友东等构造。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厘清东海盆地X凹陷Y气田天然气成因,建立成藏模式,以指导下步勘探部署。本文从天然气组分、烷烃气碳同位素、轻烃、凝析油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分析入手,系统研究了油气成因类型及来源,并结合构造演化史、生烃史分析,建立了Y气田成藏模式,提出了大中型气田的勘探方向。主要认识如下:(1)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轻烃和埋藏史分析表明,Y气田天然气为凹中始新统平湖组烃源岩在龙井运动期(距今13 Ma)生成的高成熟煤型气;(2)凝析油姥鲛烷/植烷、规则甾烷等特征,反映了凹中区平湖组烃源岩发育于弱氧化-弱还原潮坪、潟湖沉积环境,生烃母质中存在一定数量的低等水生生物;(3)Y气田具有“凹中区平湖组烃源岩、花港组大型水道砂储集体、挤压构造作用”时空耦合的成藏模式,明确了凹中挤压背斜带是X凹陷大中型气田勘探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