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洛阳市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详述了该市自然景观形成的机理及其主要演变阶段的特征。作者根据地学基础原理和研究成果,提出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该市旅游资源、正确处理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的关系、科学规划景观(点)组合及运用地学成果寻找并评价开发新景点等4项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明伟 《云南地质》1992,11(1):94-96
(一)前言旅游业有“无烟工业”之美誉,其赖以发展的基础主要是旅游资源和旅游者。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包罗万象,旅游地学资源占据着最为显赫的地位,它是地质营力的杰作。旅游地学资源的分类和评价研究,直接关系到旅游资源的开发保护以及旅游业综合效益的提高。 (二)旅游地学资源的分类就成因属性而言,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及复合景观三大类型。自然景观系指纯自然条件及其作用的产物,如江河湖海、高山峡谷、冰峰雪岭、火山地热、石林溶洞、  相似文献   

3.
对索桥地学旅游文化村地学资源特征分析研究,为该村地学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培育、村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通过系统的野外调查、综合研究和创建规划,简要介绍和概括了文化村地学资源特征,提出地学资源开发利用建议。索桥地学旅游文化村地学资源主要包含地质景观资源和富硒耕地资源两大类,垂向上自山顶至猫跳河谷,保留有古地理时期完整的从高原面到峡谷地貌单元,横向上从上游至下游,深切的猫跳河岩溶峡谷中,绝壁、岩溶孤峰(象形山石)、溶蚀洼地、溶洞、河流、瀑布、泉等自然景观齐具,峡谷岸坡耕地富硒元素。基于地学景观资源特征、人文特色及区位条件等,建议采用地质+生态旅游、地质+农业、地质+文化三种主要开发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4.
正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现象和因素,均称为旅游资源~?。它包括一切可以利用于发展旅游业的自然资源(如地质地貌、气象气候、水文地理、生物等)和人文资源(如古迹建筑、文化艺术、风土人情等)。本文所述人文与地质旅游资源(以下简称旅游资源)包括的对象主要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相似文献   

5.
陈安泽 《地球学报》2016,37(5):535-561
笔者从中国地质科学院建立之始,就随着地质部陈列馆(即现中国地质博物馆)划归中国地质科学院领导,而成为其创始研究人员,60年来从没离开过,因此见证了其全部历史。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工作过程中,以笔者为主,利用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学科优势和挂靠单位中国地质学会学术团体这个全国性学术交流平台的有利条件,将地球科学运用到为中国旅游业发展服务中去,从而创立了一门地学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学科——旅游地学(Tourism Earth-science);在旅游地学理论指导下,提出了建立地质公园的建议和一整套实施方案,经过艰辛努力,终于促使地质公园得以建立;地质遗迹是建立地质公园和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地质资源,是旅游地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都是中国地质工作者的首创,是中国地质科学院的重大科学研究成果之一,其在中国地质工作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文将旅游地学和地质公园产生的历史背景、研究内容、发展过程、建设现状与国内外发展趋势,以及地质遗迹资源的类型划分、评价准则、形成与分布规律、应用保护现状综述如下,以作为献给中国地质科学院建院60周年的礼物。  相似文献   

6.
工业资源作为资源的产业范畴,包括矿产、水(能)等自然资源,农业原料等经济资源,以及与工业开发直接关联的社会资源,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资源体系。工业资源开发学是从属于资源经济学领域的应用经济学科,它的研究对象是工业资源及其经济开发与再开发,即主要研究工业资源及其组合、分布规律,工业资源系统开发、利用、保护与管理及其发展变化的经济规律,并且应用这些规律进行不同时、空系统下工业资源开发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7.
王艳君 《地质论评》2015,61(4):6104776-6104776
<正>The Principles of Geotourism[《旅游地学原理》(英文版)]一书是论述旅游和地学相互关系的学科"旅游地学"的理论著作。旅游地学是中国地学家创立的地球科学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兴交叉学科。该学科以地球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为基础,并吸收其他学科(美学、景观科学、环境科学、旅游学)的理论与方法,以研究旅游业涉及的地学问题而创立的一门学科。The Principles of Geotourism(旅游地学原理)一书是在1991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旅游地学概论》的基础上修  相似文献   

8.
资源环境学     
资源环境学是研究自然资源和环境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机理的科学。是自然资源和环境科学的边缘学科。自然资源泛指存在于自然界、能为人类利用的自然条件(自然环境要素),通常包括矿产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与生物资源等。按其增值性能大致分为可再生自然资源、可更新自然资源和不可再生自然资源。这里所谓的环境包括人类生存环境和一般生物及其环境构成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9.
万年县神农宫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与开发对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溶洞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以其幽、奇、险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旅游开发。科学、合理地对旅游资源开发价值进行评价是旅游开发的前提和基础。文章以万年县神农宫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其岩溶洞穴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进行了系统评价,结果表明:神农宫的评价得分为87.38分,为优良级旅游资源,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在进行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将神农宫旅游资源的评价因子分为高开发价值和中低开发价值两个层级,并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0.
岩溶洞穴旅游资源特性与开发保护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杨明德 《中国岩溶》1998,17(3):233-238
溶洞旅游资源是一类位于地下的特殊景观资源,具有五大特征: ( 1)不可再生性但可永续利用; ( 2)资源旅游功能上的不可替代性;( 3)在岩溶分布区具遍在性和景观自身的雷同性; ( 4)因属环境脆弱性资源,故旅游开放后表现出高度变异性; ( 5)存在旅游生命周期律。在溶洞资源开发中,必须做好四个环节方面的工作,即: ( 1)调查、研究、评价; ( 2)科学规划; ( 3)合理开发利用; ( 4)有效保护和管理。此外,对在溶洞资源开发中的近邻互斥效应和立法保护问题,文中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旅游资源的识别与评价是开展废弃矿区旅游规划与开发的重要基础.采用文献综述法和归纳分析法全面梳理国内外废弃矿区旅游资源价值评价研究成果,系统分析废弃矿区旅游资源识别、评价体系构建及评价方法.研究发现,目前对于废弃矿区旅游资源的认识仅停留在矿业遗迹、矿业遗产层面,缺乏对矿区天象、气候等自然资源及人文资源的重视;旅游资源的评...  相似文献   

12.
洪增林  徐通  薛旭平 《中国岩溶》2019,38(2):276-280
汉中天坑群是在中国32°~33°N湿润热带—亚热带岩溶地貌区北界首次发现的岩溶地质遗迹。为了科学地评价汉中天坑群地质遗迹旅游资源,为下一步旅游规划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从生态旅游资源条件、生态环境条件、生态旅游开发条件等3个方面选取资源景观价值、资源科学与文化价值、生态环境质量、环境安全条件、区位与交通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等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建立多层层次结构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其进行地质遗迹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得出汉中天坑群地质遗迹旅游资源综合评价得分为90.67分。本文研究表明,汉中天坑群具有五级生态旅游资源的禀赋,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云南怒江大峡谷是云南旅游开发中仅剩的秘境和处女地,发展旅游业对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帮助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具有现实而深远的意义;地学和生态旅游资源构成怒江旅游资源的核心,开展地学生态旅游是怒江旅游业发展最理想的选择;应加强对怒江地学生态旅游资源地学价值、生态价值、市场开发价值的研究,科学规划、审慎开发、追求特色、兼顾效益,推动怒江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勘查地球化学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和本质特征是大数据信息与地球系统科学。勘查地球化学的全面发展坚持资源与环境并重方针,真实生动地反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在科学技术领域具有典型意义。自然资源时期地质工作关于资源内涵从矿产资源、国土资源到一切自然资源,关于环境内涵从地质环境、国土环境到包括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在内的一切自然环境。本文继2008年对此有所评述后,在国家自然资源部成立之际,地质工作面临深刻转型之时,从大数据信息科学与自然资源地球化学调查、建立地球系统科学指导的自然资源地球化学理论体系与自然资源地球化学评价体系,以及针对自然资源领域重大科学问题,深化地球化学应用研究与理论研究,构建完善的科学体系等若干值得注意的方面再次就此议题加以评论。勘查地球化学的长期目标是通过大数据信息与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揭示自然资源与自然环境状况,实现对地球资源的科学开发、合理利用和整体保护,创造人类与地球和谐共处的生存环境。由此,转型和升级贯穿中国勘查地球化学发展的全过程。地球化学将以形态和内涵的系统性、综合性、整体性作用,以及应用实践的多目标全方位面貌出现在国家行业部门与科技领域,极大地拓展和深入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勘查地球化学以方法技术优势实行大调查、大数据、大应用战略,建立大环境、大生态、大地球观,向大地质、大资源、大科学转变,为解决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提供地球化学方案,将全面发展时期的勘查地球化学从大数据信息应用优势和地球系统科学理论高度提升到"大地球化学"境界。  相似文献   

15.
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体系建设是自然资源部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发展理念、实施自然资源“两统一”管理的重要举措。这项基础性、公益性、紧迫性的建设工程对于解决我国自然资源长期且连续定位观测研究不够、预判资源环境数据支撑不足、实现以自然资源综合区划为管理单元、评价资源综合承载力、研究资源间耦合平衡过程、预判资源环境生态演变趋势及优化自然资源空间结构配比,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与观测研究是获取自然资源现状、预判未来状态的主要手段。我国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相对完善,但观测研究体系相对不系统,数据积累相对不足。为了更好地搭建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体系,分别从无人机遥感观测、数据融合及自然资源资产价值方面给出了建议: 充分利用和发挥无人机组网遥感观测、倾斜摄影测量等技术,开展自然资源立体观测; 借鉴降水、陆面、海表和三维云气象多元数据融合经验,开展自然资源要素综合的数据融合; 利用森林资源生态服务价值评价经验,开展自然资源资产价值核算。这些建议对自然资源综合观测体系的科学构建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自然风景资源是地球岩石圈,水圈与大气圈等各层圈相互作用形成的一种具特殊价值的国土资源;是一种供人们游览,观赏,度假,修学求知,探险猎奇和科学考察而具吸收力的土地资源,地学扩大服务领域,旅游地学要为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为构筑大旅游体系作出贡献,由此,提出江苏旅游地学有待研究的3个方面:(1)全省旅游资源的系统调查,编制全省旅游资源分布,区划系列图件,旅游层圈线带大旅游发展的科学区划;(2)针对江苏旅  相似文献   

17.
张哲  李兰英 《地质与资源》2001,10(2):119-125
为更灵活地迎接21世纪的机遇与挑战,美国地调局制订了2000-2005财年战略计划。在该计划中美国地调局将自身定位为一个对美国自然资源(土地、水及生物资源)进行研究、监测和评价的科学机构.战略计划确定的两大任务目标是(1)自然灾害研究和(2)环境与自然资源研究.从这个战略计划中我们可以看出:科学研究的重点已从对自然现象的简单认识转向了灾害、环境和自然资源这些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问题;地质学的研究范围已从地表之下的岩石圈扩大到整个生物圈,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更加密切,地质学正成为一门更加实用的科学;为客户服务已成为科学研究的首要目的,客户的需求决定了我们研究的方向;科学成果的完成需要更广泛的合作;新技术的应用是目标实现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岸线资源是城市重要的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科学、合理地评价和优化岸线资源功能,有利于实施海洋发展战略、大幅提高岸线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和提升城市活力品质。利用GIS技术,建立岸线资源功能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对上海岸线资源进行空间特征分析。研究结论:(1)上海滨江沿海岸线中,农渔业生产功能适宜岸线占34.9%,滨水旅游功能适宜岸线占11.7%,产城发展功能适宜岸线占37.5%,生态保护功能适宜评价岸线占15.9%。(2)崇明西北岸段、长兴岛东北、横沙、南汇东滩等岸段,沉积物环境质量优良,可进行适度农业围垦和渔业养殖;奉贤中部、金山中东部、崇明岛东南部、宝山与浦东毗邻处等岸段交通条件和自然人文资源优良,适合滨水旅游功能开发;崇明岛中部城镇群以南、浦东主城区、长兴岛南部、临港新城及宝山、奉贤、金山部分岸段适合城镇和产业发展;崇明东滩、长兴岛北岸、宝山部分岸段等由于较高的生态服务价值和城市安全保障的需要,应严格保护。  相似文献   

19.
赵景德 《地质论评》1944,9(Z2):225-228
此书系研究沉积学(Sedimentation)之直接应用工具,包括治学沉积物质(Sediments)之各种理论,方法及其演进。纯粹以目前科学上之新知识,新方法解释沉积学上之各种问题。著者为近代研究沉积学之权威,其研究方法已早为世人所采用,  相似文献   

20.
张远飞 《广西地质》1994,7(1):71-76
地理信息系统是用于采集,管理和分析与空间位置有关的和相应属性信息的计算机系统。是解决资源.环境和社会等复杂问题的综合系统,是一种良好的管理工具和决策支持系境。广西是一个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具有农业、林业,海洋,矿产、水文,旅游等各种资源。如何才能迅速、准确地对这些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如何对广西的各种资源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科学的评价,为政府部门的决策、规划和投资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据高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要解决这些问题,地理信息系统是目前最好、最有效和最科学的技术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