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区域重力调查是一项基础地球物理调查工作。它的成果可用于研究地质构造、资源勘探、环境调查,地震灾害、地球形状、地球物理理论等方面。它象征着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特别是地学方面的水平。地矿部研究了国内外重力勘查情况,于1978年提出并组织、实施了全国范围的区域重力调查。通过十多年的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本文就地矿部区域重力调查成果与展望,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2.
本书是一本学术报告汇编,汇集了1985年12月在兹韦尼戈罗德召开的全苏第4次震源物理科学讨论会上宣读的论文报告。这些报告阐述了近年来苏联运用野外观测、实验室实验、理论分析等方法研究震源物理过程所取得的成果。很大一部分报告阐述了研究震源区地球物理介质和地质-构造状态的成果。本书可从整体上反映苏联科学家在研究震源物理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相似文献   

3.
深地震测深是地球科学中一项基础性研究工作,在揭示地球内部结构及地球动力学过程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近十几年来,我国开展了大规模的地壳深部探测工作,获得了大量的含有地壳和上地幔结构信息的地震记录。在这些资料的基础上,我们得到一批有关地壳结构的有意义的结果,大大地加深了对我国大陆地壳结构的认识,并且在研究大地构造,地壳演化、成矿规律以及地震成因等方面也取得较大进展。然而,对地  相似文献   

4.
本文综合了1984年第27届国际地质大会上五篇有关应用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开展地震预报研究的报告,扼要地介绍了近几年来苏联在水文地球化学观测部署、观测项目、数据处理方法,预报地震的效果,理论解释以及实验研究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一些新进展。本文指出,系统开展水文地化观测研究,对探讨地震发震时间和深化对地震发生的物理化学过程的认识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地球物理学报》2004,47(6):1060-1060
刊  名编辑部所在地主 办 单 位城市与减灾北京北京市地震局大地形变测量天津国家地震局第一地形变监测中心地方地震工作北京中国地震局地球科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进展兰州国家基金委地球科学部等地球物理学报 北京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物理学进展 北京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球信息科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地震 北京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等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北京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地震学会地震观测技术专业委员会地震地质 北京中国地震局地质研…  相似文献   

6.
印度洋板块向北漂移是地球科学中的一个著名问题。它对我国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的隆起和形成有着关键性的作用。目前大多数科学工作者赞同板块理论中的俯冲说,认为印度洋板块俯冲到欧亚板块之下。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莫尔纳(Peter Mo-lnar)教授等人提出了地壳缩短学说来说明两板块碰撞后的运动情况。我国科学工作者朱湘元、刘椿等所作的西藏林周古地磁工作(详见《地质科学》1977年第一期44—51页的论文)为莫尔纳教授所采用。他指出:这些新的古地磁资料与他的地壳缩短理论相吻合。他的这项研究得到了美国国家基金会的支持。地壳缩短学说在我国介绍得不多。它是地球科学中的一种新观点。本刊介绍它,不仅有利于不同科学学派的百花齐放,而且对我国青藏科考工作可能会有实际参考价值。英国《自然》杂志1978年5月273卷刊载莫尔纳和陈(Wang-Ping Chen)合写的《亚洲新生代地壳大规模缩短的证据》一文,论述了地壳缩短学说,摘译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开发地球物理(Exploitation Geophysics)是在油气田开发阶段应用的地球物理理论方法技术.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油气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与辽河油田合作,在辽河油田开发过程中应用地球物理技术取得了初步成果.实践表明,油田开发与地球物理相结合,能够产生显著效果.希望地球物理家能够和油田专家深入合作,把油气田开发阶段工作做的更好,为我国油气资源开发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8.
地球生物学是地球科学与生命科学的交叉学科,其核心任务是探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协同演化.在分析国际地球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中国科学院学部地球生物学前沿论坛成果以及本专辑代表性论文的基础上,本文简要评述了重大地质突变期的地球生物学、地质微生物与全球环境变化以及极端环境地球生物学这三大主题的主要研究进展和存在的科学问题.在重大地质突变期的地球生物学方面,人们已经认识到生命的起源、辐射、灭绝和复苏等重大生命事件的发生与地球深部过程以及受其影响的海-陆-气环境过程密切相关;但对于地质历史时期生物与环境是如何协同演化的,其具体的机制和动力学过程是什么,还知之甚少.在地质微生物与全球环境变化方面,各类地质微生物功能群不仅灵敏地响应地质环境的变化,而且通过元素循环和矿物转变对地质环境产生重要影响;但人们对不同地质微生物功能群是如何通过协同作用而改变地质环境的,还了解得很少.在极端环境地球生物学方面,人们从深海、冰川冻土、地下水、洞穴和热泉等极端环境中发现和分离出一些重要的微生物,并开展了许多生物学的研究;但真正能上升到极端环境地球生物学的研究很少,极端环境微生物的地球化学功能还远未查明.地球生物学将大大拓展生物过程研究的时空范畴,在资源领域和全球变化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地球生物学需要多学科的协同研究,包括加强地质微生物的研究,加强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数据库建设和定量化模型研究,加强各类典型地质环境条件的研究,加强生物过程与物理化学过程的耦合研究.  相似文献   

9.
《地球》2016,(8)
正中国地质博物馆:值此中国地质博物馆建馆100周年之际,谨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全国广大地质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100年来,中国地质博物馆恪守建馆宗旨、不断精进学术,在地球科学研究、地学知识传播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为发展我国地质事业、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作出了重要贡献。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希望你们以建馆百年为新起点,  相似文献   

10.
王铸金 《地球》2012,(10):24-29
地质资料是地质工作的重要成果,它记录了某一区域的地质情况,包括水文、旷产、物化遥资料,地震地质、海洋地质等诸多方面,是我们认识自然的成果,也可以说是珍贵的家底簿。保存好地质资料,并加以妥善利用,对地球科学研究、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国防建设、基础建设、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等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各个方面都有重要意义。自1952年至今60年间我国地质资料的各方面工作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在  相似文献   

11.
近十几年来,中国地球科学取得了十分迅速的发展,进入了国民经济建设的众多行业和部门,并取得了广泛的成就。归结起来,这些进展的前提条件是:(1)岩石层板块大地构造理论是本世纪地球科学的高度总结。它的出现,尽管还有待于深入发展和完善,但已使地球科学领域中的思想认识逐渐接近,并对未知的探索给出了简明的工作假说;(2)基础科学与高技术的成就,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地球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使许多过去难以问津的课题找到了逼近的途径;(3)地球科学的发展以及它进入国民经济建设,接触到大量的实际问题,从而为多种学科的相互渗透与交叉综合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2.
氧循环与宜居地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氧是影响地球宜居性的重要因素,其与复杂生命体的形成和演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研究全球氧循环有助于我们了解地球系统的演化过程,剖析地质历史时期地球宜居性的形成,从而帮助我们预估地球系统的未来变化.近几十年来,氧循环的研究在地质学、地球化学、地球生物学、海洋科学和大气科学等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丰富了我们对地球系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地热学的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集肠 《地球物理学报》1997,40(Z1):249-256
简要回顾了近年来我国地热研究的现状及取得的重要进展,包括大地热流、岩石层热状态、地壳-上地慢热结构、地热与气候变化、灾害环境以及矿山地热、油田地热、地热资源等;并从固体地球科学发展动向及国民经济需求两个方面,展望我国理论地热学和应用地热学研究的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一、《华北地震科学》是河北省地震局主办的地震科学综合性学术季刊。每季末出版。主要刊登地震学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也登载与地震研究有关的地球物理、地震地质、地震工程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及与地震科学有关的实验、观测、考察、问题讨论等方面的论文。  相似文献   

15.
一、《华北地震科学》是河北省地震局主办的地震科学综合性学术季刊。每季末出版。主要刊登地震学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也登载与地震研究有关的地球物理、地震地质、地震工程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及与地震科学有关的实验、观测、考察、问题讨论等方面的论文。  相似文献   

16.
一、《华北地震科学》是河北省地震局主办的地震科学综合性学术季刊。每季末出版。主要刊登地震学具有创新性的研究成果,也登载与地震研究有关的地球物理、地震地质、地震工程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及与地震科学有关的实验、观测、考察、问题讨论等方面的论文。  相似文献   

17.
金星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许多特征与地球类似,但在地质特征方面与地球差异较大.本文简单回顾金星探测的主要科学成果,重点综述金星地质研究的主要进展,包括:金星表面的地形构造、重力场分布、内部结构等特征.在此基础上,归纳提出了金星地质认识中存在的重点问题,主要有金星表面地形的成因问题、表面年龄及表面更新问题、内部结构模型及内部散热等问题,认为这些都是未来金星探测需要考虑解决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科协的关怀和支持下,1983年11月18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了全国天文、地质、地震、气象相互关系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正式代表120人,提交论文报告130篇,多属交叉学科范畴。论文反映了近十余年来我国部分科学工作者在探索和研究天文、地质、地震、气象、石油、空间、地球物理、海洋、地理、环境、水文以及生物相互关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还探索了公元2000年  相似文献   

19.
中国地球深部物理学与动力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一创新性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基于我国大陆陆缘和邻近海域壳、幔结构的分区特征和不均匀性展布,特别是在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相互作用下形成了一个破碎镶嵌的块体组合.因为资源、能源、灾害的形成和动力机制均为地球内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所致.为此表明:地球内部结构和深层动力过程的研究与探索在成山、成盆、成岩、成矿和成灾过程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半个多世纪以来我国在该领域中,不论是理论、方法和探测技术诸多方面已有着较丰富的积累,并首先提出了16大论点与论据,它们是重要的科学导向.这不仅促进了我国在20世纪百年里地球科学的发展,而更为重要的是提出了一系列的有待研究和探索的科学问题.在21世纪的进程中,地球物理学必须牢牢地把握国家战略需求和自主创新,方能有所发现和突破.为此我们必须深化对地球本体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4,(1):I0001-I0004
正《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中文版)和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英文版)是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主办的地球科学类综合性学术刊物,由《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旨在报道地质科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地理科学、环境科学、海洋科学、大气科学和空间科学等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新性和高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