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李明明 《地球》2013,(8):23-25
正早在2500年前,古希腊海洋学者狄米斯托克利就预言:"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纵观世界历史,大国无一不是崛起于海上。党和政府近年来的一系列举措表明,中国已经决心要成为一个海洋强国。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就建设  相似文献   

2.
正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2/3;为地球制造50%的氧气;为30多亿人提供食物;吸收了30%被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然而,人类活动却威胁着这一独特的生态环境,我们也并不熟悉海洋中的许多奇妙且神秘的物种。我们对海洋世界进行着无止境的剥削,使得海洋生态每况愈下。今年3月3日的世界野生动植物日首次聚焦海洋物种,主题是"水下的生命:为了人类和地球",旨在让人们了  相似文献   

3.
《地球》2019,(6):18-18
每年的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该节日的设立为国际社会应对海洋挑战搭建了平台,也为进一步宣传海洋的重要性、提高公众海洋意识提供了新的机会。2009年6月8日是联合国正式确定的首个“世界海洋日”,主题为“我们的海洋,我们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地球》2016,(10)
正海洋是潜力巨大的资源宝库,也是支撑未来发展的战略空间。我国海域辽阔,海洋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海洋经济取得显著成就,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带动作用。在今年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讲话中强调:"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要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角。"  相似文献   

5.
《地球》2013,(8):40
正"蛟龙号"载人深潜器是我国首台自主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作业型深海载人潜水器,设计最大下潜深度为7000米级,也是目前世界上下潜能力最深的潜水器。"蛟龙号"可在占世界海洋广阔海域中使用,不过距离地球海洋已知的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底部的10,911米仍有相当距离,对于我国开发利用深海的资源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风雨的故乡。回顾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面向海洋"开启了人类近现代文明的新篇章,从"地理大发现"到经济全球化,从"耕海牧渔"到"海洋资源勘探开发",从"舟楫之便"到"极地、深海科学考察",近500年来人类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海洋的认识和利用。时至今日,海洋对各国的影响越来越深远,各国对海洋的需求和依赖也越来越强。  相似文献   

7.
《地球》2015,(7)
<正>"纵观中国历史,我们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视海洋;海洋强国之梦,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近!我们从事海洋研究的人,应该有这样的责任和信心,在国家海洋战略发展的重要时期,承担起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吴立新近日在接受《地球》记者采访时慷慨陈词,言谈中流露  相似文献   

8.
《地球》2015,(8)
海洋占到地球表面积的71%,是生命的摇篮,孕育了人类文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一直与海洋息息相关。从英、美等大国崛起的道路来看,中国要成为世界强国也必然要走出大陆,深入海洋,发展海洋经济,融入全球化。全球航运史告诉我们,关键水路的开发决定着海洋强国的战略成败。那么,总体投资高达500亿美元、长度是巴拿马运河三倍多、土石方是三峡工程近五倍的超级基建大项目——尼加拉瓜运河,能否成为中国海洋强国的一大步?  相似文献   

9.
《地球》2020,(5)
正"我说不出所有动物和植物的名字但这却是一个圆形的世界我不知道关于生命的天平应该是,更靠左边一点还是更靠右边一点,我只是一只雪豹,尤其无法回答这个生命与另一个生命的关系……。我们不是命运——在拐弯处的某—个岔路而更像一个捉摸不透的谜语我们活在这里已经很长时间谁也离不开彼此的存在"——吉狄马加《我,雪豹》  相似文献   

10.
《地球》2015,(3)
<正>泉州港,古称刺桐港,是宋元时期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它不仅是地方性的港口名称,更代表了世界海洋文明进程中一段重要的历史。五代十国时期,节度使刘从效扩建唐朝开元年间修建的泉州城,并且在城里城外大量种植自东南亚引进的刺桐树,因此泉州别称"刺桐城"。在古代的西方海图与航海典籍之中,也一直以"刺桐"称呼泉州。720多年前,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泉州,他在《马可·波罗游记》中有一段描写:"刺桐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大批商人云集,货物堆积如山,  相似文献   

11.
正2017年12月25日,山东省举行"透明海洋"科技创新工程新闻发布会。山东省科技厅巡视员徐茂波在会上表示,实施4年的山东"透明海洋"科技创新工程已取得阶段性成绩,以深海探测突破为代表,该工程斩获了三项世界首创性技术,研制出两项填补国内空白的技术,并有两项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实现从近海走向深海的重要科技支撑建设海洋强国和海洋强省,首先要关注海洋安全,这关乎国家安全,关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是  相似文献   

12.
正春季海捕开始,皮皮虾等应季海鲜陆续上市,这让众多"海鲜爱好者"(吃货)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了。蔚蓝的海洋除了皮皮虾,也孕育着成千上万的其他海洋生物,超过30亿人的生计依赖于海洋和沿海的多种生物。那么,作为吃货,怎么能保证每年都能吃到源源不断的海鲜?怎么用我们的舌尖保护海洋呢?  相似文献   

13.
正5月23日是第18个世界海龟日。"世界海龟日主题宣传活动暨中国海龟保护联盟成立大会"在海南三亚举行。会议由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海南省海洋与渔业厅、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和渔业厅主办、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承办。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局长张显良在大会上作主旨发言,他表  相似文献   

14.
《地球》2015,(4)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新一轮海洋经济的大发展,海上石油开发产业方兴未艾,但是也带来了严重污染与破坏环境的问题,使海洋生态面临严峻的危机。国家海洋局近日发布的《2014年中国海洋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去年我国海洋生态环境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严重、陆源排污压力巨大、海洋环境灾害多发等问题依然突出。环顾当下,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在全球范围内,蔚蓝的海洋正遭遇史无前例的生态危机。原油泄漏、垃圾倾倒、工业排放……当沿海大陆成为各国各地区发展工业的首选地时,干净的海洋是否注定离我们渐行渐远?尽管海洋有着世界上最强的自我净化功能,但这片深蓝抵挡得住人类无休止的侵蚀吗?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一种依据海洋伴随资料同化达到改进海洋观测方案的客观分析方法.针对一个"真实的海洋"进行不同空间断面(或对不同层次)的假设采样,分别将这些"不完备的观测"应用于Byran-Cox海洋环流模式的伴随系统,可以计算"不完备观测"同化以后的模式环流与"完备观测"资料同化(控制试验)得到的环流之间的距离--反演距离.由于海洋伴随资料同化所具有的局地修正效应和邻域修正效应,不同观测方案所对应的反演距离有着明显的差异.采用上述方法在一定观测代价下可以对大洋风生环流进行观测方案的优化分析.  相似文献   

16.
《地球》2018,(6)
正2008年12月5日,第63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11号决议,决定自2009年起,每年的6月8日为"世界海洋日"。早在1992年,加拿大就已经在当年的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上发出这一提议,每一年都有一些国家在这一天举办与保护海洋环境有关的非官方纪念活动。但直至2009年,联合国才正式确立其为官方纪念日。2009年是联合国首次正式确定的"世界海洋日",联  相似文献   

17.
海洋平台结构振动的AMD主动控制参数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针对海洋平台结构的冰激振动和地震反应控制问题,提出了采用AMD主动控制的控制策略,结合JZ20-2MUQ平台结构进行了AMD控制系统的硬参数和软参数的优化分析,并就相应于最优参数下的AMD控制海洋平台结构冰激振动和地震反应的几种代表性工况进行了时程分析,得到了一些定性和定量的结论,为实际工程的控制设计提供了基础。本文提出的AMD主动控制方法对类似的海洋平台结构的控制问题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徐行 《华南地震》2021,41(2):1-12
海洋地球物理场是一个四维的动态复杂变化系统,涉及多物理场、多界面和多尺度问题,受内外因素的共同制约.基于海洋地球物理场特征,海洋地球物理探测是揭示地球内部构造与性质的重要技术手段.通过回顾国内外海洋科学研究历史以及海洋地球物理探测技术的发展历程,对我国海洋地球物理探测技术发展进行了分析,现今的技术发展受科技进步驱动,反映国家与时代发展的需求.探讨了技术发展与需求之间的关系,依据各种地球物理探测手段及其探测平台的特点,提出了以下技术展望:优化传统的海洋地球物理勘探技术;加速并完善多样式探测平台的建设和科学载荷的研究;构建"空-天-海-潜"海洋地球物理立体探测体系;海洋地球物理探测技术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9.
岳尚华 《地球》2013,(8):41-43
正海洋的开发离不开高新技术,高新技术的应用也离不开海洋这个领域。要开发海洋,发展新兴产业,海洋科技必须迎接21世纪世界海洋大开发和新技术革命的双重挑战,使我国的海洋科技事业有一个大的发展。海洋是地球表面资源与环境的最大载体。海洋资源的开发,需要获取大范围、精确的海洋环境数据,需要进行海底勘探、取样、水下施工等。完成上述任务则需要一系列海洋开发  相似文献   

20.
《地球》2017,(12)
<正>我们可能每天都在通过"购买"来满足各种需求,但往往,我们购买了远超需求之物。这种过度消费文化正在破坏海洋、森林、河流等自然资源,挑战生态极限。去年"双11"当天,在阿里网购平台,仅服装类销售所产生的碳排放就高达25.8万吨,这部分碳排需要种植258万棵树才能实现碳中和,而258万棵树的面积相当于1.5个西双版纳原始森林。另一方面,我们正在被"垃圾"围困。衣橱里塞满了只穿过一两次的衣服,海洋被塑料垃圾淹没,垃圾填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