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辞海条目选     
[地史学]也称“历史地质学”.研究地球(主要是地壳)发展历史及其规律性的学科.主要任务是:阐明岩石在时间上形成的顺序,即岩石时代的划分;研究各个地质时期的古地理环境;阐述地壳的地质构造的生成及其发展的历史;研究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的历史.地史学的研究是以古生物学、岩石学、矿物学、构造地质学、地球物理学等所提供的资料为依据的.研究的成果有助于正确组织和进行矿产普查和地质勘探工作.[历史地质学]即“地史学”.[生物地层学]以古生物学的方法来研究地层的学科.由于生物是不断地演进的,不同的地质年代就有不同的生物群.因此根据地层中化石的特征,就可以确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是观察杨氏中国尖齿兽有无筛板骨,探讨X线CT在古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扫描参数用传统CT、高档CT及工业CT分别对杨氏中国尖齿兽头骨化石标本进行扫描。结果:杨氏中国尖齿兽脑腔、鼻腔之间存在筛板骨,高档及工业CS能清晰显示筛板结构。结论:X线CT是无创性观察化石内部结构的方法,在古生物学研究方法中占据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3.
目的是观察杨氏中国尖齿兽有无筛板骨,探讨X线CT在古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扫描参数用传统CT,高档CT及工业CT分别对杨氏中国尖齿兽头骨化石标本进行了扫描,结果 杨氏中国尖齿兽脑腔,鼻腔之间存在的筛板骨,高档及工业CT能清晰显示筛板结构,结论:X线CT是无创性观察化石内部结构的方法,在古生物学研究方法中占据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4.
王连勇 《地球》2009,(4):92-95
加拿大成立联邦政府后.向西部开拓、兴修太平洋铁路等立国伊始的这些大事,都是伴随着在西部落基山地区的地质勘察活动而展开的。这导致西部地区一些重要古生物化石遗址的发现和发掘各地大学对地质史的系统探索,重是大力推动了加争大古生物学的发展这些有计划的政府行为、学术研究和偶然的个人活动,在最近几百年间创造了一部生动有趣的加拿大古生物学编年史。  相似文献   

5.
观察对象     
《地球》2014,(5):51-51
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化石。对化石的研究包括野外和室内两个阶段。野外阶段主要是采集标本和收集观察资料。采集和观察总的要求是量多质好,具体要求随研究任务而定,例如作生物地层研究.  相似文献   

6.
周忠和 《地球》2021,(2):1-1
以1929年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为起点,中国的古生物学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辉煌历程。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涌现了大批古生物学家,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地学领域乃至自然科学领域都非常突出。英国《自然》杂志的一位资深编辑曾评价:“中国有最好的化石和最好的古生物学家”。  相似文献   

7.
观察对象     
《地球》2014,(3):75-75
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化石。对化石的研究包括野外和室内两个阶段。野外阶段主要是采集标本和收集观察资料。采集和观察总的要求是量多质好,具体要求随研究任务而定,例如作生物地层研究.就要求选择良好剖面,逐层寻找和采集化石.同时进行测量,逐层观察并记录岩性和化石产出情况.同时对岩石、  相似文献   

8.
韩松 《地球》2012,(11):74-75
作为国家级的地学类博物馆,近十年来,中国地质博物馆古生物学研究主要集中于古昆虫学研究、木化石和古脊椎动物学等三个研究方向,发现了中国石炭纪个体最大的昆虫化石,首次发现许多化石木科,在宁夏、甘肃、河南、山东等地的古脊椎动物研究也取得了重要的进展。首先在古昆虫学研究方面,开展了石炭纪蜻蜓目和蜚蠊目昆虫化石的研究,发现了(复原后翅展可达40cm)和最早的蜚蠊化石,对有翅昆  相似文献   

9.
地学书签     
《地球》2014,(3):15-15
古生物学是生命科学和地球科学的交叉科学.既是生命科学中唯一具有历史科学性质的时间尺度的一个独特分支,研究生命起源、发展历史、生物宏观进化模型、节奏与作用机制等历史生物学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地质历史时期发生了一系列改变整个地球生物圈演化进程的重大地质和生物事件.为了解这些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速度和原因,需要在统一的时间框架中进行综合分析.精准的生物地层是划分地质年代和进行洲际和地区间对比的首选标准.中国地层类型多种多样,化石丰富,传统的以化石门类系统古生物学为基础的生物地层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已经建立的72个全球界线层型(GSSP)中有11个位于中国,是目前建立GSSP最多的国家,在国际地层表中占有一席之地.高精度定年、化学地层学、天文旋回地层学等也在地层划分和对比中越来越多地应用,并取得一定进展.本专辑由中国的地层古生物学专家对中国近十多年以来从埃迪卡拉纪到第四纪综合地层和时间框架方面的进展以及各大区之间的地层划分与对比进行了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简要介绍专题出版背景.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和第二次青藏高原科学考察等项目的实施,促使青藏高原新生代古生物学研究取得一系列进展.专题编辑出版5篇论文,集中展现了青藏高原动植物区系演化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相似文献   

12.
狩野谦一和村田明广厶合著的《构造地质学》正像在后记中写到的那样,它是“野外构造地质学家们研究构造地质学基础”的总结。出版虽然仅半年,但已成为周围许多地质学家爱不释手的一本书。这也许因为它是人们期待已久的用日语写成的构造地质学教科书的缘故吧。说到地质学,总会有集岩石学、矿物学、地层学、古生物学等领域相当宽的综合性学科的感觉,其中,与地震学最接近的领域或许就是该书标题的构造地质学了。特别是近来,地震地质学、古地震学的提法深受人们的青睐,因此它们也作为了构造地质学的主要基础。该书由11章构成:第1章,…  相似文献   

13.
岳尚华 《地球》2013,(8):107-109
正2016年,中国地质博物馆将迎来百岁生日。7月19日,以"弘扬中华文化传播科学精神"为主题的"百年地博讲坛"系列活动在北京拉开帷幕。国家古生物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贾跃明主持了首讲并致辞。首次讲座由中国古生物学和古人类学家胡承志主讲。96岁高龄的胡承志是中国地质博物馆的老研究员,从博物馆建馆伊始就在馆里工作。他还  相似文献   

14.
文章的作者曾在南极工作过,概述了南极的地质构造背景和对南极地震的研究情况。文章指出,现在的南极大陆是冈瓦纳古陆经过分离而留下的核心部分,现设有十几个地震台,所记录到的都是中小震或微震,除与火山活动有关的地震外,绝大部分属于冰震,就是迄今最大的一次4.9级地震也还不能排除是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郯城-庐江断裂带闻名中外,它是中国东部规模最大的一条深大断裂带,也是一条对中国东部地震活动有巨大影响的强震活动带。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被发现以来,中外许多专家学者一直未间断过对它的考察研究。多年来,许多研究单位和学者,尤其是国家地震局  相似文献   

16.
《应用地球物理》2008,5(3):248-248
一、版权1.作者提交文稿是原创的,文章中介绍的工作没有被发表过,也没有考虑在其它出版物上发表;如果文稿有其它作者,则还需要得到其他作者的同意;还要得到工作开展所在单位的管理机构的默认或者明确批准。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 1976年7月唐山地震时,唐山、天津广大地区的房屋破坏十分严重,呈现某些规律性的变化。研究这些变化规律,不仅对平原地区震害预测理论研究有很大意义,而且对平原甚至山区抗震防震工作,也有很大参考价值。作者和同事们1976至1981年间,先后多次到过地震现场考察,收集到不少资料。在这些资料基础上,我们系统研究了唐山、天津地区的大量震害航空照片,最后撰成此文,供大家讨论,如有不妥之处,希读者给予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8.
地震中长期预测是地震区划和工程地震设防的依据,并用于指导地震监测和短临地震预测工作,所以地震中长期预测是防震减灾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基础研究工作。但是,目前在地震烈度区划研究中有“跟着地震跑”的问题,即已发生过强震的区域,特别是有记载以来或刚发生过大震的区域,震级越高,基本烈度越高。而实际上强震,特别是大震多发生在历史上没有大震记录、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对地震研究和地震预测工作,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日益重要。当前全国地震观测台网很多,有大量的台站观测资料可供研究使用,为要把这些观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快速而高质量地整理成为系列资料,提供地震研究工作使用,并且便于存取和管理,就必须使用计算机来完成这项繁琐的工作,本刊过去也介绍过一些这方面的文章,取得一些成效,现在将本研究室数据管理组对这方面工作的初步结果简要介绍给读者,便于大家了解和使用。  相似文献   

20.
众所周知,地形变观测资料对地震预报的研究起过重要的作用,但也 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地形变直接观测的是地球表面几何形状的变化,而地震的发生是地壳深部的一种物理过程,两者之间有较大的差别。随着研究的深入,必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