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按照核电站地震安全导则的有关规定,在充分研究厂址周围地区的历史地震资料、地质构造背景等工作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历史地震法、潜在地震法、地震构造法和综合概率法等几种方法,对吉林核电站厂址进行了SL-2高值计算。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综合厂址及区域地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地震构造法、综合概率法和最大历史地震法分别计算了辽宁核电站温坨子厂址的极限安全地震动(SL2),计算结果分别是177cm/s2,175cm/s2和89cm/s2,取其中的最大值177cm/s2。为安全起见,建议将SL2取值200cm/s2。运行安全地震动(SL1)按50年0.1超越概率和SL2/2选取,采用两者的较大值,确定为100cm/s2。  相似文献   

3.
应用高频地震台阵资料我们能研究频带1~10Hz同伯地震波场空间和时间的特征。作者 对NORESS、FINESA和ARCESS的地震波散射进行了研究。研究应用了两种主要方法,即尾波的频率-波数分析和地震相位的相干性分析。对区域地震记录,Lg尾波的频率-波数分析表明Lg到Lg的散射是主要的,且散射开始集中在正向,在尾波的后面变成了均匀的反射散射。P尾波的情况更加复杂,尽管研究的所有情况表明能量是集中的方位  相似文献   

4.
利用近代微震资料研究地震危险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杰  陈Yong 《中国地震》1997,13(1):10-17
利用1970~1993年华北地区ML≥2.0的微震资料,根据其地震活动特点,从中挑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区域,做其G-R关系曲线,由该曲线可得到每个震级的年频次,同时,由该区域的历史地震(1300-1993年)可得到较大震级的实际年频次,两者对比,发现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因此,当选取合适的区域时,利用近代微资料可以推测出该区域较大地震的活动情况,但同时有两点注意:(1)利用微震资料进行统计时,得到的得一  相似文献   

5.
用单键群方法研究中国地震时空分布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研究中国地震分布的时空特征,采用时空联合的单键群(SLC)方法,计算了1970-1998年3月间该区域发生的4级和4级以上地震的时空SLC构架.对时空SLC构架所做的统计分析表明:①截止键长D在 50-80km范围内时,地震集团的个数 T(n)与集团的大小 n(所含地震个数)之间是自相似分布.在65 km附近,lgT(n)与 lgn之间的线性相关性最好;②构架的累计键长符合Weibull分布;③在删除前震和余震之后,构架的累计键数也服从Weibull分布.  相似文献   

6.
地震非均匀度方法在华北地区中强地震中期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桂萍 《地震》1999,19(1):52-58
根据1997年10月初全国范围内地震非均匀度(GL值)方法的空间和时间扫描结果,在内蒙古中部和华北北部地区出现的明显高值异常,提出这2个地区未来1年存在发生5 ̄6级地震的可能。此后在1997年10月18日和1998年1月10日在上述2个异常区域分别发生了内蒙古临河Ms5.0和河北省张北-尚义Ms6.2地震。通过对这2次地震前GL值的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总结,初步提出了中强地震前GL值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福岛核事故揭示了外部自然灾害引发严重核事故的可能性,为核工程界敲响了警钟。因此,对我国运行和在建核电厂址逐步开展了抗震裕度评价(SMA)或地震概率安全评价(SPSA)工作。本文针对地震危险性分析在核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从设计基准地震动的确定、核电厂地震概率安全评价、超设计基准地震动安全分析3个方面进行了研究。设计基准地震动确定方面,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某些核设施厂址确定论方法和概率论方法评价结果的显著差异。本文以我国的一些核电厂址为例,分析了确定论和概率论方法评价结果的控制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反应谱的周期较小时,主要受距厂址较近的发震构造(地震构造区)、潜在震源区控制;随着反应谱周期的增大,距厂址较远的区域性发震构造、高震级潜在震源区的影响逐步增大。通过分解变量MRs对地震动年平均超越概率(HT4)的相对贡献,给出了变量的边际分布和联合分布,说明了变量的分布特征,指出了评价结果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单位面积上高震级档地震年平均发生率和衰减关系的截断水平。根据核设施结构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的应用要求,以地震引起堆融的年平均概率为目标,推导了反应谱调整系数公式,根据推导结果和中美两国厂址地震危险性曲线变化趋势的对比分析,建立了适用于我国的核设施结构抗震设计反应谱调整系数的近似公式。核电厂地震概率安全评价中的主要问题是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的不确定性处理和表达。论文分析了地震动预测模型截断水平对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的影响,讨论了厂址地震危险性分析结果的分布形式;验证了随机振动理论方法的适用性,采用随机振动理论方法研究了土层地震反应分析中土层剖面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对评价结果的影响;介绍了美国中东部地区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认知不确定性处理采用的逻辑树方法,实现了逻辑树模型中多方案的权重确定方法,讨论了该方法的适用范围。关于认知不确定性处理,针对逻辑树模型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存在的逻辑问题。基于稳定大陆地区最大震级和高震级档地震年平均发生率的研究进展,随机生成完整的地震目录,从中进行小样本抽样,分析了6值和高震级档地震年平均发生率的分布范围,研究了逻辑树模型中相互关联节点分支间的组合问题。根据稳定大陆地区最大震级先验分布的研究成果,利用破坏性地震目录计算似然函数,采用Bayesian方法,初步估计了对我国内陆核电厂址有重要影响的长江中游地震带最大震级的分布。关于抗震裕度评价中的抗震裕度地震确定问题,分析了我国核电厂址的地震危险性背景和不同堆型的抗震设计特点,以某核电厂址为例,采用多种方法确定了抗震裕度地震。根据分析计算结果,按照抗震裕度评价的目的、厂址地震危险性特征、堆型的抗震设计特点,给出了适用的方法和抗震裕度地震谱型。  相似文献   

8.
1998年1月10日河北张北-尚义发生了6.2级地震。这次地震前大华北区域显示出明显的地震活动性异常,中国地震局给出了成功的中期预报,但没有作出短临预报,本文根据震前后地震活动特征,从大区域内提取地震学指标异常信息并通过GL值空间扫描确定地震震源区,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王伟利  张文来 《内陆地震》1999,13(4):379-383
引言1998年9月18日阿合奇县发生MS4.4和MS4.8地震,震害范围包括县城及吾曲镇。地震发生后,阿克苏中心地震台立即组织人员奔赴地震现场,收集了大量资料。在地震考察和震害调查基础上,对2次地震的震害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震灾损失予以评估。1 地震基本参数1.1 发震时刻MS4.4:1998-09-18T10-51-29.9。MS4.8:1998-09-18T11-53-12.0。1.2 震中位置MS4.4地震微观震中为φN40°52′,λE78°55′。MS4.8地震微观震中为φN40°58′…  相似文献   

10.
李愿军 《地震地质》1993,15(4):381-383
与地震有关的潜在灾害主要包括砂土液化、斜坡不稳定性、地基沉降和地面塌陷4个方面。在核工程选址中,初步调查和详细调查阶段应分别结合厂址烈度值和厂址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1.
12.
本文以1918年南澳7.3级地震对粤东核电乌屿厂址影响烈度调查为例,探讨了重大工程场地影响烈度调查方法。其调查结果不仅为该厂址评定历史地震最大影响烈度提供了依据,也为修定1918年南澳7.3级地震的等震线准备了条件。本文所采用的方法,将有助于类似的工程场地开展影响烈度调查。  相似文献   

13.
历史地震目录修订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时震梁  曹学锋 《中国地震》1998,14(3):1-5,14
中国地震目录历经四次大规模的修订,已渐趋完善,然而,由于资料的不足和认识的差异,对地震目录中,特别是历史地震目录中一些参数的确定,甚至地震的增删,还存在不同看法和外议,给实际使用造成一定困难。本文针对目前历史地震目录确定中存在的多观点状态,提出四个方面的问题,希望引起历史地震工作者讨论,以期共同制定一个能为大家接受的历史地震参数确定方法的规约。  相似文献   

14.
Taking the northeastern Fujian area as an example, we provide some new technological ideas and contents for the historical earthquake investigation of significant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sites. ① Make sure the integrity of earthquake materials with reference to the regional histories of culture and disasters; ② Evaluate the influence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s on the basis of actual records, review and identify the epicenter location and magnitude of destructive earthquakes. The research by the new technological ideas will endue the investigation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s with new meanings in the cultural phylogeny and credible time domain, so as to make the results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 research more scientific. The aim of the paper i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 investigation for a better service to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相似文献   

15.
历史地震档案资料在防震减灾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历史档案资料在防震减灾中的意义和中国近50年来在整理历史地震资料方面所做的工作及历史地震档案资料在工程地震及地震烈度区划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中小震近场地震动估计中地震动衰减关系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核工程场地设计基准地震动确定中涉及弥散地震的地震动估计,这导致中小震近场地震动估计成为被关注的研究课题。本文基于一些中小震近场地震动记录资料,分析和探讨了国内外多种地震动衰减关系对中小震近场地震动估计的适用性问题,并结合我国几个核工程地震问题研究工作的实践对中小震近场地震动衰减关系确定的思路和原则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回顾,展望及对现行《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规范》有关条文的理解,论述了历史地震研究在工程地震中的重要作用。历史地震研究,不仅在甄别历史地震参数、评定场地的地震基本烈度、编制地震烈度区划图、分析地震资料的时空不均匀性和历史地震对场地的方面是主要的手段和方法,而且在提供具有概率含义的抗震设防参数、编制综合性的设防区划图、确定背景地震强度等方面,也可能成为重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收集尘封多年的原始资料,对1969年7月18日渤海7.4级地震发生后地震现场应急情况进行了历史性回顾。震后当天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全国地震工作领导机构?中央地震工作小组,并首次统一指挥调度大震现场工作。渤海地震促进了山东地震工作的快速发展,是山东地震工作的标志性事件。1969年渤海地震留下50年来我国防震减灾发展历程的一个历史印记。   相似文献   

19.
(张雨婷    任叶飞    米欣雪    温瑞智    王宏伟  )) 《世界地震工程》2023,39(2):189-199
大量破坏性地震震害调查结果表明:松软土层场地上的震害情况要比坚硬岩石场地上的震害情况更加严重,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不同类型场地上震害差别也较大,因此场地放大效应及区域场地分类的研究逐渐成为地震工程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高精度地形地貌数据及地理信息处理软件的逐步完善,区域场地分类方法的研究迅速发展。本文重点介绍了基于地形条件、地貌条件、地质条件及综合条件的场地分类方法,对各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探讨,并分析了其在使用时应注意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具体实例说明在查阅历史地震记载资料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地震历史记载的辨别;(2)地震历史记载资料评价的应用;(3)无震历史记载的查证;(4)历史行政分区和地名考证的应用。在历史地震记载的真实性、可靠性确定之后,确定的地震参数才可信、可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