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基于信息熵的天然草地综合评价的模糊物元分析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信息熵、模糊理论和物元可拓集合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考虑天然草地的覆盖度、可食风干牧草产量、牧草利用率、草群中优良牧草比率、草地可利用面积系数、羊单位需草地面积等指标,建立了基于信息熵的草地评价的模糊物元模型,对面向新疆准噶尔盆地西部的天然草地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所得评价结果与灰色关联度模型基本一致,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而且该模型理论清晰、简捷,便于计算机编程。  相似文献   

2.
针对城市用地抗震适宜性评价的特点,分析了城市用地抗震适宜性的影响因素和评定准则,并采用三标度矩阵,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影响因子的权重,将城市用地抗震适宜性、评价因子、评定准则相结合建立物元模型,利用可拓理论,通过关联函数给出各评价因子在城市用地抗震适宜性中的量化值,介绍了城市用地抗震适宜性可拓理论的经典域和节域的建立方法,确定了各评价等级的标准,最后划分研究区域的城市用地抗震适宜性分区,在GIS的支持下,根据空间聚类分析,给出了区划图。评价结果能够为城市用地选择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地图质量可拓综合评价模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汪明武  金菊良  李丽 《地理科学》2003,23(5):612-616
可拓学是解决矛盾问题的新兴交叉学科,理论支柱是物元理论和可拓集合。它以物元为基本元,通过物元变换来建立物元模型,化矛盾问题为相容问题。基于可拓论探讨了地图质量的可拓综合评价新模型,即通过构造各评定等级的经典域和全体等级的节域物元矩阵,计算待评物元与各评定等级之间的关联度,判定对各评定等级的符合程度而作出综合评定。文中给出了具体评价流程,并应用于实际地图的质量综合评价,结果同其它方法进行了对比,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运用可拓工程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建立了福建省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综合评判物元模型。模型的输出结果表明:福建省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差距悬殊;综合关联度将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划分成4个等级,单指标关联度则揭示了各地区第三产业发展的优、劣势。  相似文献   

5.
接栋正  汤小华 《热带地理》2006,26(4):323-328
在建立区域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物元可拓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方法,以福建省23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地域单元,建立了福建省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评判模型.模型的输出结果表明,福建省区域城市化水平总体偏低,各地区在发展水平上出现明显分层;模型的综合关联度将福建省区域城市化水平划分成4个等级,分项指标关联度则揭示了各地区城市化发展的薄弱环节.研究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福建省城市化的实际状况,为区域城市化水平的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
城市生态安全的多种评价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为了对城市生态安全水平与评价方法进行研究,以深圳和4个中央直辖市为研究对象,根据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了城市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与熵值相结合的优化方法,综合确定权重运用改进的灰色关联度法、物元可拓综合法、模糊综合法和主成分投影法等4种评价模型,对上述城市2006年生态安全水平进行了测算、分析与评价,并对评价模型进行了对比探讨。结果表明:(1)深圳生态安全水平最高,依次为北京、天津和上海,重庆最低;深圳、北京和天津生态安全等级为较安全,上海为临界安全,重庆为不安全;上海发展潜力最大,深圳、北京与天津较大,重庆仍最小。(2)在对城市生态安全评价研究中,模糊综合法与物元可拓综合法评价结果较全面、精确,其中模糊综合法更利于有针对性地分析问题。  相似文献   

7.
可拓方法在台风灾害危险性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台风灾害是全球面临的严重自然灾害之一,对处于台风多发区进行危险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由于可拓方法具有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解决矛盾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台风灾害危险性评估中运用可拓方法的基本理论,建立台风灾害危险性评价的物元模型。在海南岛历史台风灾害数据库的基础上,构建台风灾害危险性评价的经典物元和节域物元,应用建立的物元模型,选取台风灾害中的综合灾度、风速和降水的危险性作为评价因子,利用可拓模型计算不同单元格内的灾害等级,得到海南岛台风灾害的危险性评估结果。  相似文献   

8.
利用可拓工程方法中的物元模型对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的界线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选取样本和指标对单指标关联函数和多指标综合关联函数进行了定量计算。在此基础上,通过专家集成确定了中国中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区之间的界线,弥补了单指标和定性划分的不足,有助于中国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的构建。  相似文献   

9.
利用可拓工程方法中的物元模型对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的界线划分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选取样本和指标对单指标关联函数和多指标综合关联函数进行了定量计算。在此基础上,通过专家集成确定了中国中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区之间的界线,弥补了单指标和定性划分的不足,有助于中国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的构建。  相似文献   

10.
汤家法  姚令侃  王沁 《山地学报》2001,19(6):541-545
泥石流防治工程规划属于一种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可拓决策是根据物元的可拓性,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解决矛盾问题的一种决策技术。本文根据可拓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提出了一种首先基于系统物元相容性评判进行方案比选;再对初选方案通过系统物元变换进行方案优化设计的可拓决策模型,并以成昆铁路大田箐沟泥石流防治方案的优化设计为例说明这种可拓决策技术的应用程式。  相似文献   

11.
基于模糊物元模型的城市活力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熵值理论与模糊物元理论相结合,建立了基于熵权的城市活力评价模糊物元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江苏省沿江15个县级城市的活力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处于苏南地区且靠近上海都市圈的4个县级市的城市活力水平相对领先于其他县级市。究其原因,涉及区位条件、政治经济、历史文化等影响因素,进而提出经济、制度与空间3方面的沿江城市发展对策,以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模糊物元城市活力评价模型的建立为城市活力评价提供了一种考虑多因素的综合方法。  相似文献   

12.
该文分析城市土地利用环境工程地质研究的意义 ,提出了一套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理论在城市土地利用中应用的程序与方法 ,基于烟台市区的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与分区 ,对烟台市区土地利用的适宜性进行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自然地理学》2013,34(5):457-472
Evaluating the geo-environmental suitability of land for urban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step in the analysis of urban land use potential. Using geo-environmental factors and the land use status of Hangzhou, China, a back-propagation (BP) neural network model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geo-environmental suitability of land for urban construction was established with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 and techniques of grid, geospatial, and BP neural network analysis. Four factor groups, comprising nine separate subfactors of geo-environmental features, were selected for the model: geomorphic type, slope, site soil type, stratum steadiness, Holocene saturated soft soil depth, groundwater abundance, groundwater salinization, geologic hazard type, and geologic hazard degree. With the support of the model, the geo-environmental suitability of Hangzhou land for urban construction was divided into four suitability zones: zone I, suitable for super high-rise and high-rise buildings; zone II, suitable for multi-story buildings; zone III, suitable for low-rise buildings; and zone IV, not suitable for building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 BP neural network can capture the complex non-linear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evaluation factors and the suitability level, and these results will support 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 for urban-construction land planning, management, and rational land use in Hangzhou.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长期以来, 土地适宜性评价一直在土地规划利用中起着基础性作用。近十几年, 农业土地 适宜性评价持续深入开展, 城市用地、旅游用地、土地整理复垦以及其他用地的土地适宜性评价 日渐增多; 基于此, 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理论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 景观生态学被引入土地适 宜性评价, 可持续利用观深入人心; 土地适宜性评价在方法上也有新的发展, GIS 在土地适宜性 评价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这使得土地适宜性评价更为灵活、科学。  相似文献   

15.
针对传统的土地适宜性分析方法忽略景观水平生态过程的问题,本文将景观连通性理论应用于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的不同阶段,以达到优化城市生态系统的目标。首先选择影响生物水平流动的主要要素作为评价因子,应用于长沙市望城区滨江片区,确定案例区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建构城市土地景观过程阻力评价体系。通过水文连通性分析方法及分布式水文模型确定案例区的潜在雨水生态廊道,将之与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进行加权叠加,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案例城市土地适宜性评价的优化方案。结果表明:景观连通性方法适用于传统城市土地适宜性评价方法的改进以及评价结果的优化。  相似文献   

16.
钱乐祥  郑建闽 《热带地理》1996,16(2):114-121
本文以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为例,分析研究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信息系统的设计,建立与应用,从系统的概念模型入手,阐述了系统评价原则与体系,系统流程概念设计,数据库组织与结构的概念设计,评价模型概念设计等4个方面的内容,以ARC/INFO为主要支撑软件,建立了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17.
为科学地分析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及趋势,以玉溪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区域,在玉溪市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的基础上,通过空间相关分析的方法揭示了中心城区建设用地集约度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玉溪市中心城区集约利用度呈现出由城市中心逐渐向外递减的趋势,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集聚效应;从全域空间分析看,各功能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空间分布在整体上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居住功能区相关性最强,其他功能区最弱;从局部空间的角度来看,集约度的分布既存在空间聚集性又存在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技术的厦门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是从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等角度衡量土地及其构成要素对城镇建设用途的适宜程度。本研究以厦门市为例,以生态优先为前提,利用林业、测绘、统计部门的数据,采用特尔菲法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法考虑不同评价因子及其权重,应用GIS技术提取评价因子并对单因子进行评分,进而对各因子进行叠加分析计算综合得分,据此评价厦门市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性,提取市域内可用于城市建设的土地资源和生态敏感、必须重点保护的区域,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为城市建设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