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1月12日16时53分世界上最穷的国家之一海地发生里氏7.3级的地震,死亡人数高达10万以上,全世界为之悲恸。我国在2008年5月12日也发生了里氏8.0级的汶川大地震。  相似文献   

2.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东部龙门山构造带汶川附近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 据专家介绍,汶川地震发生的动力来源是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及其向北的推挤,使得应力在龙门山构造带上长期高度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断裂突然发生错动,产生了强烈地震。  相似文献   

3.
<正>又是一场地震。智利27号凌晨发生里氏8.8级强烈地震,释放的能量是今年初海地地震的80倍,智利因此遭受的损失超过2亿元。去年年末至今年1月以来,全球多地接连发生强震,前有海地7.3级地震,  相似文献   

4.
“5&#183;12”汶川特大地震过去一年了,然而关于地震的争议远没有停止。中国是否进入强震频发期?地震预报为什么这么难?水库是否诱发了地震……地震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让地质专家不断研究和思索。1争论一:中国乃至全球是否进入强震频发期 有学者认为,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发生的9级强震拉开了2004-2018的全球强震序幕。  相似文献   

5.
正地震是地球内部结构失衡应力突然释放、并产生巨大能量的灾变事件。现代地震及其引发的滑坡、泥石流和海啸等地质灾害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例如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和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给中国造成巨大损失。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以北的海底(印度洋)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以及2011年3月11日日本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的里氏9.0级大地  相似文献   

6.
1引言1986年11月台湾地区连续发生7级以上地震,1987年8月江西寻乌发生5.5级震群活动后,福建及其沿海地区的中强地震活动明显加强。受台湾地区地震和我国东南地区地震活动影响,1992年2月18日南日岛发生5.2级地震,11月26日龙岩—连城发生...  相似文献   

7.
2008年5月12日14:28分,在四川省的汶川发生了8.0级地震,据初步调查统计,此次地震最大烈度达11度,破坏特别严重地区超过10万km^2。受灾最严重地区是四川省北川、什邡、绵竹、汶川、彭州等地,灾区涉及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等地,截至5月21日12时,汶川地震已造成41353人遇难,274683人受伤,累计失踪32666人。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初步监测和评价认定,汶川地震是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的,震源深度为10~20km,持续时间较长,因此破坏性巨大。  相似文献   

8.
基于四川防震减灾信息网以及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信息网、国家地震科学数据共享中心提供的汶川8.0级地震目录资料,对2008年5月12日至2010年3月1日共1 613次3.0级及以上余震的地震序列进行了时空分布分析.结果表明:汶川8.0级地震的余震大致可分为7个阶段,主震后18天应列为大地震强余震发生的警戒时间;地震序列的b值为0.751,印证了在类型相同的情况下主震震级越大b值越高的观点;地震序列的p值为1.117,与全球地震衰减速率相当;汶川地震的余震分布主要沿龙门山断裂走向北东向扩展,且具有明显分区性,自南向北分为南、中、北3区段,南区为地震起始破裂段,地震后期余震则主要分布在北区;震源深度分布在10~40 km,集中在10~20 km,表明龙门山断裂主要发生在中上地壳,且震源深度由南向北呈现逐渐变浅的趋势;震源深度扩展,南区呈明显脉冲状,中区主要是依次由15、30、25 km深度向深、浅层同时扩展,北区余震深度分布呈“乙”字型,最后稳定在15 km左右.  相似文献   

9.
<正>玉树7.1级强震,再次拉响人类防灾减灾的警报。进入2010年,短短4个月内,全球范围接连发生7级以上地震:海地7.2级、智利8.8级、印尼亚齐省7.5级、中国玉树7.1级……地震的威胁不断拨动人类的神经,人们在最初的惶恐和惊惧之后,开始直面地震,开始思考未  相似文献   

10.
《汶川地震区域简明图集》(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岷江的上游古称汶川。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最大烈度达11度。震中位于汶川县映秀镇附近。灾情惨重:遇难人口超过69180人,失踪17400人,受灾人口达4561万,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全国19个省市正组织对口支援灾区重建。  相似文献   

11.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绐中国人民带来巨大伤痛。中国政府决定,自2009年开始,每年的5月12日为国家“防灾减灾日”。值此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一周年和首个“防灾减灾日”之际,本刊对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做一介绍,以使更多的人了解地质灾害,增强防灾避险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12.
超宽频带地震计观测到的汶川地震震前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6台超宽频带地震仪在2008年5月1—12日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表明:除了台风影响的频段外,在另外的频段64~512 s内汶川地震前有明显的异常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与地震孕育有关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中国四川省发生了里氏7.8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根据国际惯例,地震专家利用包括全球地震台网在内的更多台站资料,对这次地震的参数又进行了认真比较和综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13亿中国人伤心的痛。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中国四川汶川发生了强烈的8级地震。大地在摇晃,大山在开裂,大河被堵塞,建筑被摧毁……有8万多我们的父老、兄弟姐妹和孩子在这场突然来临的自然灾害中罹难或失踪,有30多万人伤残,灾害给我们心里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影……大灾之后,要思考的问题很多,疑问也很多。自然灾害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能否事先  相似文献   

15.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中国四川省发生了里氏7.8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 根据国际惯例,地震专家利用包括全球地震台网在内的更多台站资料,对这次地震的参数又进行了认真比较和综合后,修订震级为里氏8.0级。  相似文献   

16.
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灾害。这是人类的又一场灾难,也震惊了全世界。悲伤过后,我们痛定思痛,在科技发展到今天的21世纪,人类对地震科学的预报仍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尽管科学家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办法精确预报地震的发生,但是,面对地震,我们不能坐等地震预报的奇迹瞬间发生。我们要发挥所有潜能主动出击,在地震预报上尽全力做得更科学、更理性。本期我们刊登美国和日本的地震预防经验,以期对我们的地震预报预防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7.
2O09年5月12日,在中国地质科学院纪念"5·12"汶川地震一周年学术报告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许志琴代表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实验室汶川地震小组,首次公开报告了汶川地震断裂带科学钻探实施6个月以来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汶川和芦山地震的孕育过程,利用单台单震法,将地震丛发区内发生的地震粗略视为“广义重复地震”,系统分析龙门山断裂带及附近区域1990~2015年波速比时空变化过程。结果发现,波速比在汶川地震前降低,芦山地震后明显恢复。对于龙门山断裂带北段的地震丛发区,大部分台站波速比的同步时间变化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在汶川地震前,2000年~2008-05波速比出现异常降低-回返-发震过程,低值异常持续时间约8 a。汶川地震后,波速比快速回升。二是2010年开始再次显现波速比持续性稳定下降,在2013-04降至最低点,发生芦山地震,震后波速比再次快速回升到正常值。对于龙门山断裂带南段及附近的地震丛发区,大部分台站波速比的同步时间变化从2000年~2013-04波速比维持长时间的异常低值状态,低值持续时间约13 a,直至2013-04芦山地震后波速比快速回升。不论是龙门山南段还是北段,均可看到波速比基本一致的变化,2000~2013年的异常降低-恢复过程,显示了汶川8级地震与芦山7级地震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孕震过程长达14 a。由此可见,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很可能是同一动力学过程孕育的两次先后发生的强震。  相似文献   

19.
<正>8月8日21时19分,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约为20千米;8月9日7时27分52秒,在新疆博尔塔拉州精河县发生6.6级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短时间内连续发生两起震级较高的地震,其形成原因是什么?是否有联系?8月上旬短时间内连续的两次地震,引起了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人们在关注救援最新进展的同时不禁在问:为什么四川周边经常有地震?与2008年的汶川地震有没有关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伤痛.中国政府决定,自2009年开始,每年的5月12日为国家"防灾减灾日".值此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一周年和首个"防灾减灾日"之际,本刊对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做一介绍,以使更多的人了解地质灾害,增强防灾避险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