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防震减灾法律体系由国家法律、国务院行政法规、国务院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等组成。在国家层面,正在施行的国家法律有1部、国务院行政法规有5部、国务院部门规章有8部。在省级层面,正在施行的省级地方性法规有38部、省级政府规章有50部。这些法律、法规、规章对于规范防震减灾活动发挥了重要作用,保障并推动了防震减灾事业健康发展。本文从国家和省级2个层面总结梳理了中国防震减灾法律体系建设和立法实践情况,并对今后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地震预警作为一种防震减灾手段,目前受到我国政府和公众的极大关注。为了实现地震预警的社会效能,必须将其纳入法制化管理。本文首先论述了地震预警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然后就立法思路展开分析,最后对地震预警的主要立法内容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随着以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初步建立,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为基本框架的防震减灾法规体系得到不断完善。长期以来西藏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自治区防震减灾地方立法进展缓慢,对此,结合西藏防震减灾法制建设实际,在完善西藏防震减灾地方立法方面提出自己的一些观点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从立法、法制宣传、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科学规范的管理程序、公正严格执法、执法监督和法制工作队伍建设等6个方面,论述了做好防震减灾依法行政工作的重要性,指出。只有依法行政,才能保障防震减灾工作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地震预报不准确的情况下,全面加强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不断增强社会公众的危机意识和防震减灾能力,是减少灾害损失、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安全稳定的基础工作。近年来,黑龙江省地震局持续开展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通过调研数据可以看出,宣教工作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希望通过对黑龙江省防震减灾宣教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有的放矢的做好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工作,引导社会公众共同参与防震减灾活动。  相似文献   

6.
法制建设与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互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玮晶 《华南地震》2007,27(1):98-102
从法理学的角度,探讨了防震减灾法制建设与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内在关系和相互作用。防震减灾事业的社会化进程,促进了防震减灾法的形成,影响着法体内容和表现方式、立法体制和调整范围;同样,防震减灾法的实施,推动了事业的综合全面发展,确认了责利关系与发展方向,促进了地震科学技术的进步。正是这种内在的互动与互为关系,形成了共同进步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7.
建设以防震减灾为主题的科普馆,有利于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增强防震减灾意识、提升应急避险能力,也有利于宣传减灾理念,扩大防震减灾工作的社会影响力。通过阐述黑龙江省防震减灾科普馆在科普教育活动策划方面的实践与探索,旨在与专业性科普馆广泛交流、合作共进,发挥科普馆科普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8.
汶川地震给地方防震减灾工作的几点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荣胜  黄国华  陆炳情  钱坤 《地震》2009,29(1):203-206
通过全方位考察汶川8.0级地震重灾区, 从进一步加强地方防震减灾工作的角度科学总结抗震救灾的经验教训, 并结合广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际及区情、 民情和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现状, 从如何实现防震减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层面, 提出了九点启示。  相似文献   

9.
介绍黑龙江省数字化地震台网建设的概况,对黑龙江省的监测能力进行计算和绘制,说明黑龙江省台网的监测能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要求,为黑龙江省的防震减灾以及监测预报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沈阳市地震局在发展地方防震减灾工作中的思考、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1.
从地震工程研究看防震减灾科学研究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比较伊朗巴姆地震和日本新潟中越地震入手,指出了我国防震减灾任务的迫切性。通过介绍美国地震工程网络模拟系统(NEES),阐述了我们和先进国家之间在试验手段上的差距。结合自然科学基金会相关学科发展趋势的研究结果和我国到2020年的全国防震减灾目标,提出了在数学上如何表达这样的一个宏观目标。最后,文章给出了几个具体的建议,为防震减灾科学研究规划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2.
基于ArcGIS和3DS Max的砖平房震害三维可视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泽  李志强 《地震地质》2007,29(3):680-686
震害预测系统可为防震减灾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并随着GIS技术和震害预测理论的不断完善日趋成熟。但传统的震害预测软件的结果大都以表格、曲线、直方图等二维形式进行显示,很难直观地反映建筑物震害的实体特征。因此,文中针对如何使用主流的3D建模软件建立房屋震害模型进行了研究,有效地将房屋纹理与震害信息进行合成,并结合主流的GIS软件——ArcGIS9.0,以砖平房震害为例实现了房屋震害的三维可视化,进一步促进了三维可视化技术在防震减灾方面的应用,为房屋震害可视化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也为基于GIS的3D震害预测软件的建立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VBA是集成在Word中的开发语言,编程结果可直接产生Word文档。本文结合地震系统防震减灾“三大工作体系”建设,分析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国地震局及甘肃省地震局发布的规范性文件、执法文书、审批报表及宏观异常填报表等的格式要求和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利用Visual BASIC语言嵌入VBA指令开发了防震减灾办公自动化系统。  相似文献   

14.
目前,农村民居的科学抗震设防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农村社区作为农村社会的组成部分,其在地震保安方面职能的发挥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充分发挥农村社区的防震减灾功能对提高农村民居的抗震设防水平,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有着深远意义。通过对农村社区特征和功能以及在地震保安方面作用发挥的阐述,针对现今存在的主要制约因素,提出政策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在回顾了地震预报历史沿革的基础上,认为虽然地震预报的难度比较大,但成功地预报地震不是不可能的.地震预警系统已被实践证明是一套有效的避震措施,将在未来的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巨大作用,但地震预警并不能代替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吸取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经验和教训出发,从贯彻"预防为主"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着眼,阐述了地震宣传在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防震减灾工作的宣传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诠释,提出了进一步做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对策和建议,对于保障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回顾总结了山东地震行政执法工作的建立与发展,探索了防震减灾工作从行政管理到依法管理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孙丽  丁宁霞 《高原地震》2008,20(3):58-59
通过对青海省地震科普展厅的介绍,并结合展厅宣讲的实际经验,对充分发挥展厅作用、创新宣传教育形式、增强全民防震减灾意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地震科普教育基地是目前深入持久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的最佳场所,已成为当今防震减灾科普宣教的主阵地。本文将以烟台地震科普教育基地为例,结合工作实践,通过管理模式、科普展品开发、创新性科普活动的开展等方面,详细介绍该基地是如何有效发挥防震减灾宣传教育主阵地作用的,并对基地未来发展提出建议,从而促进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推进地震数据共享,构建了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站地震数据共享服务平台,目的是为安徽省防震减灾和国民经济建设提供数据服务,增强地震部门社会服务功能。平台提供的多元化的地震数据共享服务,将进一步提升野外站整体科研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