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合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地下水质量评价中被广泛应用。岩溶地区地下水环境脆弱,潜在污染来源复杂。为了更好地了解综合指数法和模糊综合法在岩溶地下水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本文以贵州省遵义市为例,利用这两种方法分别对该市具有代表性的9个地下水点水质进行评价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遵义市浅层地下水水质总体较好,Ⅲ类及Ⅲ类以上水占33 %,但个别区域地下水水质很差,主要为NO2-、NH4+、Mn、Na+、Cl-、SO42-、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CaCO3)和Se等超标;两种方法评价结果一致的共有6个水点,均属Ⅱ类水质,结果不一致的3个水点,在综合指数法中全为Ⅳ类水,而在模糊综合评价中则是Ⅲ类水1个,Ⅴ类水两个。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综合指数法在综合分值计算中过于强调单项指标最大值的作用和未考虑参评指标的权重,而模糊综合法则很好地克服了这些不足,精细地刻画出指标值对水质分级界限的接近程度并量化了所有指标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权重。可见,地下水水质评价中,模糊综合法要明显优于综合指数法。   相似文献   

2.
灰色关联度法在盘锦市曙光地区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辽河油田区域水资源环境背景和地下水水质变化趋势,本文选取盘锦市曙光地区6个水源地多年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应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对地下水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近20年来,该区地下水水质逐渐变差,集中表现在Cl-和总矿化度较高,主要原因为油田污染及海水入侵等。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的水质演化预测一直以来是一个难点,单纯依赖于历史数据所反映的水质演化趋势预测未来水质,存在较大的局限性。以石家庄地区为研究区,提出将现状人为活动对地下水的影响程度作为校正因子,修订历史数据所表现出来的水质演化趋势,预测未来水质变化的方法。并以石家庄地区浅层地下水代表性指标总硬度、TDS、$NO_3^-$、Fe4项指标作为预测指标,尝试预测了2025年代表性指标的演化情况。结果表明:TDS和总硬度恶化的区域主要为灵寿县东南方向、藁城区和无极县靠近滹沱河河道附近等区域;Fe恶化的区域主要为石家庄市区中部以及东南部等区域; $NO_3^-$恶化的主要区域为鹿泉区与灵寿县交界附近、石家庄市区西北以及藁城区靠近滹沱河河道附近等区域。预测结果与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人为污染源的排放以及地下水的开采等因素影响下的情况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17,(6)
临潼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区域地下水水质逐步恶化,影响居民生活用水安全,为了解区域地下水水质现状,进行了地下水水质专项调查。采用单项组分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对临潼区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分析。单项组分评价法结果显示:西安市临潼区地下水水质超标项目主要有总大肠菌群、铁、锰、氟化物、氯化物;而综合评价法结果显示:地下水优良、良好的占54.5%,较差的占45.5%,总体水质状况不容乐观。在评价结果基础上,分析出西安市临潼区水质超标项目分布区域和超标原因,并提出地下水水质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是重要的供水水源,近年来由于地下水污染日益严重,对地下水水质进行监测和评价工作越发重要。本文以新疆阿克苏某区域为研究对象,对该区域地下水水质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2009年和2011年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进行分析,从数据评价结果可以看出,该区域潜水水质达到Ⅲ类水类别的比重50%,比09年水质相比总体上变差趋势,浅层潜水水质较差,不能直接饮用或灌溉,需要采取措施改良水土环境。防止水质污染,保证区域水资源安全,保证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6.
依据《地下水质量标准》,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指数F值评分法分别对甘肃金塔县浅层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结果发现:金塔县区域内的地下水含盐量较高,主要为溶解性总固体、硫酸盐和总硬度超标,区域内浅层地下水水质正在不断恶化,影响到了农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针对地下水污染现状提出应通过促进水土和水盐平衡、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建立健各级污水处理设施、加强农业污染防治、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和提升人们节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等措施,保证金塔县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该区域的地下水整治和综合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北京市平原区地下水分层质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郭高轩 《中国地质》2012,39(2):518-523
本文提出了一套基于ArcGIS平台的区域地下水水质评价方法,实现了单因子指标质量评价和多因子综合质量评价。方法不仅能够批量处理地下水水样和地下水质量评价结果的网格化成图,并且保留了以往容易被忽略的水质"极差点"。最后应用该方法对来自于北京市平原区1 035眼水井中的丰、枯水期近3 000余个水质数据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平原区单因子超标的主要有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锰、氨氮、铁、氟、硝酸盐、亚硝酸盐。北京平原区地下水由浅层到中层再到深层,水质越来越好,其超III类水的面积分别为3 649 km2、2 258 km2和737 km2。区域评价结果表明,平原区地下水丰水期的水质普遍略差于其枯水期水质。  相似文献   

8.
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环境背景值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对比国内外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选择数理统计方法,运用国际通用统计软件SPSS,对珠江三角洲地下水水质指标TDS、Cl-、SO24-、TFe环境背景值进行研究,并初步探讨了它们的空间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分析认为地形地貌、区域水动力条件及海水入侵等因素对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指标的空间分布起主要控制作用。其结果为评价珠江三角洲地区地下水污染状况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17,(2)
鉴于呈贡吴家营水源地地下水水质现状,为了更好地保护水源地地下水资源,基于物元可拓法建立了包括总硬度、矿化度等评价因子的地下水质评价模型,对吴家营水源地5个采样点地下水质进行了评价。综合关联度计算结果表明:呈贡吴家营水源地地下水水质较好,评定等级在Ⅰ-Ⅲ级之间,部分区域水样水质有从Ⅲ级向Ⅳ级转化的趋势,与综合评价法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表明物元可拓法评价结果可靠。评价结果对控制和预防地下水污染、保护区域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研究某农药化工企业密集区地下水水质及污染状况,按照国家有关标准,采用单指标评价法和内梅罗指数法对地下水的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该区域地下水水质普遍较差,大部分为Ⅳ类及Ⅴ类水质,已不适于饮用。然后对该区域地下水污染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地下水有机和无机污染严重,并形成了以某农药化工企业为污染源并沿岩溶地下水流向的一个卤代烃类有机物污染羽,这表明造成该研究区岩溶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为某农药化工企业。最后根据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控制地下水污染的建议和措施,为该地区制定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2016,(1)
贵阳市由于其特殊的地质环境-岩溶地貌,地下水埋深较浅,岩溶地下水为开放的含水系统,地下水极易受到污染。运用单因子评价指数法结合内梅罗指数评价法对贵阳市核心区域——南明河上游区地下水水质进行分析评价。评价项目包括PH值、总硬度、氨氮、挥发性酚类、氟化物和大肠杆菌数目六项,经评价得出:研究区除大肠杆菌数目严重超标,及个别地区水硬度偏高外,其余几项指标全部合格,即研究区基本属于清洁区,整体水质良好,整体可归结为III类水质。可对以后岩溶开放系统地下水地区水质评价提供参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边维勇  佟成冶  廉涛  马力 《岩矿测试》2011,30(3):289-294
选取铁、锰、总硬度、亚硝酸盐、氨氮、氯化物、氟化物、挥发性酚、钡、铍等10项指标为地下水评价指标,根据国家制定的地下水质量标准,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系统评价了辽宁省中部地区浅层地下水质量。研究结果表明辽宁中部地区浅层地下水以高铁锰离子含量为特征,综合环境质量较差,多数水体不能直接作为饮用水。超标浅层地下水占调查总面积的一半,主要集中在辽河中下游的冲积平原。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是铁锰离子含量和总硬度,其次为氨氮、亚硝酸根和氯离子含量。通过对地下水质量评价,使辽宁中部地区浅层地下水质量特征更加明晰,为制定水资源保护与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地下水污染调查数据、地下水监测数据和遥感数据为基础,分析了1998年以来(1998—2019年)兰州不同区域地下水环境变化趋势,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污染源排放、地下水开采等城市发展要素对地下水的影响。结果表明:1998年以来兰州市地下水环境变化的主要特征是水质恶化、水位上升。溶解性总固体、总硬度、硝酸根、氟等典型水化学指标在大部分地区呈稳定上升趋势,局部地下水中硝酸根比重增加,出现了硝酸型地下水。污染负荷增加是水质恶化的重要驱动因素,且恶化指标与城市主体功能存在直接关系,城关区是主要的居住、商业区,水质恶化的典型指标为硝酸盐;西固区是化工、冶炼等重工业集中区,地下水污染程度最重,反映工业污染的氟化物上升显著;七里河区、安宁区是商业、居住及轻工业的综合分布区,矿化度、总硬度、硝酸根等指标都有不同程度上升,但升幅不大。西固及三滩地区地下水位上升较为明显,其他城区相对稳定,城市不透水界面阻碍了降雨、灌溉等地表垂直入渗,使地下水位年内波动趋于平缓;水源地开采量减少、沿河工程建设以及地下管网渗漏等因素导致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发生变化,不仅引起城区地下水位上升,还能够增强污染物淋滤和地下水蒸发浓缩,对水化学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对吐鲁番盆地区域地形地貌、气象特征、水文特征等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区域地下水质量进行了评价和分区,并对影响指标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50组样品中优良的有0组,良好的有18组,较好的有0组,较差的有24组,极差的有8组。根据分析指标,将该区域地下水质量划分为水质优良区、水质良好区、水质较好区、水质较差区、水质极差区。根据研究,影响盆地内地下水质量的主要因素为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15.
《四川地质学报》2019,(2):272-276
在对吐鲁番盆地区域地形地貌、气象特征、水文特征等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区域地下水质量进行了评价和分区,并对影响指标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50组样品中优良的有0组,良好的有18组,较好的有0组,较差的有24组,极差的有8组。根据分析指标,将该区域地下水质量划分为水质优良区、水质良好区、水质较好区、水质较差区、水质极差区。根据研究,影响盆地内地下水质量的主要因素为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16.
四川西部湿地的灾变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若尔盖、红原为代表的四川西部湿地,近数十年来草场退化、湖泊干涸或缩小、软土硬结、地下水位下降、沙漠化等地质灾害日趋严重。其水文地质原因是局部含水层和水盆结构被破坏,以及不合理的抽取地下水。为此,笔者以“恢复湿地丰水环境、营造和谐自然生态”为目标,阐述对湿地灾变的防治意见。  相似文献   

17.
《地下水》2016,(3)
郑东新区是河南省郑州市规划建设中的一个城市新区,随着区内经济高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逐年增长。开展对郑东新区及其周边区域浅层地下水调查取样,进行全分析测试,依据有关规范,确定测试指标共24项,分别采用生活饮用水、工业用水、农田灌溉用水水质标准和地下水质量标准等进行分析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由于原生地质环境及人类活动影响,评价区内的浅层地下水无色、无味、透明,属重碳酸、弱碱性、低矿化度淡水,但存在铁、锰和总硬度超标的问题,浅层地下水水质总体较差,应加强郑东新区地下水资源的管理与保护工作,严格限制污染物排放,保证地下水水质安全。  相似文献   

18.
吴泊人  夏琼  钱家忠 《地下水》2007,29(5):95-97,116
地下水质量正确评价是区域水环境保护的重要前提.依据地下水环境质量分类标准,运用Fuzzy模型对研究区内的地下水质量进行评价.在对区域环境内的各单项污染指标进行分级评价的基础上,考虑到各单项污染指标在总评价中的地位,将各单项污染指标的作用综合起来,建立了Fuzzy概率模型.实例研究结果表明:Fuzzy概率模型可行,原理简明,淮北地区地下水环境的综合质量属于Ⅲ级,从而在整体上可以看出淮北地区地下水的总的污染程度属于中等,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为合理的评价地下水水质和制定污染保护的措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城市的经济建设、人民的生产生活等一系列问题。地下水质量评价为保护和开发地下水资源,防止和控制地下水污染,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提供科学依据。结合相关地下水调查资料和单指标评价、内梅罗指数和模糊综合评价三种方法,分别对榆林市地下水水质做出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认为:模糊综合评价结果更符合区域地下水总体特征,榆林市地下水质量整体较好,城市居民饮水安全有保障。  相似文献   

20.
林艳竹  韩忠  黄林显  邢立亭  梁浩  侯金霄 《水文》2023,43(3):60-64+70
准确掌握地下水的环境质量状况是合理确定地下水资源开发策略和有效进行地下水资源保护的重要前提。通过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法构建弥河-潍河流域地下水质量评价模型,结果表明:(1)随机森林法在进行地下水水质分类时具有分类精度高、泛化能力强等特点,且在进行超参数优化后,其分类精度会进一步提高,证明将随机森林法应用于地下水质量评价是可行的,并且其综合性能要优于逻辑回归模型;(2)研究区地下水水样均为Ⅳ类和Ⅴ类水,说明水质状况整体较差;(3)通过分类指标重要性评价可以看出,研究区地下水水质的主要影响指标为硝酸盐、总硬度和溶解性总固体,而此类指标的主要来源是蔬菜种植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及河流污染入渗,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对蔬菜种植污染排放及河流水质的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