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板山坪岩体和南召岩体位于北秦岭构造带的东部,分别侵入于宽坪群和二郎坪群。通过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获得板山坪岩体的年龄分别为496.0±8.1Ma和486.9±9.3Ma,南召岩体的年龄为452.3±6.2Ma。板山坪岩体以石英闪长岩为主,少量的花岗闪长岩,南召岩体以花岗闪长岩为主。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板山坪岩体和南召岩体均显示出I型花岗岩类的地球化学属性,两个岩体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具有弱的负Eu异常,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其物质来源均以壳源为主,并可能有幔源物质参与。根据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特征,结合区域地质构造分析,笔者等认为,这两个岩体的形成与早古生代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之下俯冲有关,板山坪岩体侵入时间为板块碰撞初期阶段,而南召岩体侵入于块体碰撞抬升阶段。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大青山地区哈拉合少岩体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大青山哈拉合少岩体基本地质特征研究,包括岩石矿物学特征、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同位素年代分析等,对岩体形成时代和形成构造环境有了一些认识:锆石U-Pb等时线测年分析结果表明,206Pb/238U表面年龄计权重平均值为261.1 Ma±0.5 Ma,代表哈拉合少岩体侵位时代;岩石化学分析结果和岩石学特征表明,该岩体为I型与S型混合成因花岗岩,主要由壳源物质重熔形成。根据地球化学分析结果,结合形成的构造背景,认为该岩体是在西伯利亚板块向南俯冲与华北板块北缘碰撞晚期的应力松驰阶段形成的,属造山期同碰撞花岗岩。  相似文献   

3.
松潘-甘孜造山带东缘的三叠纪-侏罗纪中酸性花岗岩,如塔公岩体,为晚三叠世的碰撞造山以及燕山期的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区域地质调查填图表明,塔公岩体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其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石主体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准铝质-过铝质过渡系列,稀土配分曲线显示其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具有壳源岩浆特征,稀土-微量元素投点结果表明花岗岩形成于造山时期后碰撞阶段.对塔公花岗岩体采集的4件同位素样品的年龄数据质量较高,为214±1 Ma、214±1 Ma、215±1 Ma、216±1 Ma;该组年龄可以作为限制印支晚期扬子、华北和昌都板块之间碰撞时限的证据.基于塔公花岗岩类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同位素年代学特征,结合区域研究资料,认为松潘-甘孜造山带东缘类似塔公岩体的晚三叠世花岗岩类形成于昌都、扬子和华北地块后碰撞阶段的岩石圈拆沉作用.   相似文献   

4.
张昕  吴才来  陈红杰 《中国地质》2017,44(5):938-958
通常认为,花岗岩体中的花岗岩脉与岩体是同一次岩浆活动的产物,是深部演化的岩浆沿着岩体的裂缝侵入后冷凝形成的。南召岩体位于北秦岭东部,近年来在岩体中发现一条宽约5 m的花岗岩脉。岩脉呈紫红色,斑状结构,斑晶为石英。LA-MC-ICP-MS锆石U-Pb定年得出该岩脉的形成时间为(119.6±0.7)Ma,与岩体的年龄(452.3±6.2)Ma相差很大。锆石Hf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岩脉的源岩可能主要是新生地壳,结合地球化学研究分析得出该岩脉呈现I型花岗岩的特性。该岩脉的年龄、Hf同位素和地球化学特征同邻近的伏牛山岩体相近,推测岩脉的源岩可能和伏牛山岩体的源岩相同。根据研究结果及区域地质构造分析,认为燕山期由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和陆內拉张作用,导致扬子板块及华北板块沿秦岭造山带形成一系列断裂。岩浆沿着断裂上侵,大部分形成了伏牛山岩体,小部分沿着周围的裂隙侵入形成岩脉,并在侵位的过程中与寄主岩发生物质交换。  相似文献   

5.
大兴安岭东北部哈拉巴奇花岗岩体锆石U-Pb年龄及其成因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哈拉巴奇岩体主要由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测定和主量及微量元素的分析结果表明,哈拉巴奇岩体为两次侵位的早古生代花岗岩体,其中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的侵位时间较早(500Ma),花岗闪长岩的侵位时间相对较晚(461Ma);岩体具有后造山花岗岩类的岩石组合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为额尔古纳地块与兴安地块碰撞拼贴作用结束后的后造山阶段的产物;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起源于相同的岩浆源区,其源区物质可能是中元古代期间地幔中新增生的地壳物质,二者地球化学特征的差别是源岩部份熔融程度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6.
五垛山岩体是位于北秦岭地体东部的大型复式岩体,花岗岩类型复杂,并呈多期次侵位特征。对岩体中黑云母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的代表性样品进行锆石U-Pb 定年,显示其形成年龄为441~431Ma,部分样品保留古元古代至新元古代的继承锆石。五垛山岩体花岗岩具有高硅、低镁、富碱、弱过铝至强过铝特征。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富集Rb、Ba、K和Pb,亏损Nb、Ta、P、Ti。稀土元素的球粒陨石分配模式显示轻、重稀土分馏明显,δEu为0.36~1.45。五垛山岩体花岗岩的87Sr/86Sr(i)为0.70304~0.71290,εNd(t)值为-4.6~-1.9,两阶段Nd 模式年龄(TDM2)为1.34~1.58 Ga。稀土元素判别图显示这些花岗岩主要由部分熔融作用形成,同位素特征指示源区为北秦岭变沉积岩与幔源物质的混合,其中一部分花岗岩形成于下地壳的深度,另一部分花岗岩形成于中上地壳,而源区的幔源物质可能为早期侵位于地壳中的中基性岩体。结合北秦岭早古生代地壳演化背景,认为五垛山岩体花岗岩反映了早志留世北秦岭地体在后碰撞环境下加厚地壳的垮塌过程。  相似文献   

7.
五垛山岩体是位于北秦岭地体东部的大型复式岩体,花岗岩类型复杂,并呈多期次侵位特征。对岩体中黑云母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的代表性样品进行锆石U-Pb 定年,显示其形成年龄为441~431Ma,部分样品保留古元古代至新元古代的继承锆石。五垛山岩体花岗岩具有高硅、低镁、富碱、弱过铝至强过铝特征。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富集Rb、Ba、K和Pb,亏损Nb、Ta、P、Ti。稀土元素的球粒陨石分配模式显示轻、重稀土分馏明显,δEu为0.36~1.45。五垛山岩体花岗岩的87Sr/86Sr(i)为0.70304~0.71290,εNd(t)值为-4.6~-1.9,两阶段Nd 模式年龄(TDM2)为1.34~1.58 Ga。稀土元素判别图显示这些花岗岩主要由部分熔融作用形成,同位素特征指示源区为北秦岭变沉积岩与幔源物质的混合,其中一部分花岗岩形成于下地壳的深度,另一部分花岗岩形成于中上地壳,而源区的幔源物质可能为早期侵位于地壳中的中基性岩体。结合北秦岭早古生代地壳演化背景,认为五垛山岩体花岗岩反映了早志留世北秦岭地体在后碰撞环境下加厚地壳的垮塌过程。  相似文献   

8.
阿拉善宗乃山岩体东南缘分布多种类型的花岗岩,本文主要采用岩相学、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等技术手段,对宗乃山岩体东南缘岩石类型、年代学、源岩特征以及构造背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岩石类型主要为碱性-钙碱性准铝质花岗岩和闪长岩;单颗粒锆石分析获得黑云母斜长花岗岩年龄为236.8±1.9 Ma~249.7±2.6 Ma,片麻状花岗岩年龄为268.1±1.1 Ma,岩体成岩时期主要为华力西晚期和印支期早期,具有多期侵入的特征。该岩体岩石源岩为I型花岗岩,源于地壳火山弧区和同碰撞区,表明由于洋壳俯冲作用,在宗乃山东南缘形成了岛弧花岗岩侵入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技术为洋壳俯冲提供了年代学约束,确定了研究区碰撞时间为早于236.8±1.9 Ma。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湘东南地区的东风岩体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龄、Hf同位素以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以研究岩石成因及形成构造背景,并对东风风化壳离子吸附型重稀土矿的成因进行了探讨。东风岩体2件二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年龄为(433.5±2.6)Ma和(432.0±2.5)Ma,显示为加里东晚期。东风岩体锆石εHf (t)值介于-5.12~-7.45,计算得到二阶段地幔亏损模式年龄(TDM2)介于1714~1882 Ma,显示其成岩物质为壳源的特征。东风岩体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为高钾钙碱性、强过铝质的花岗岩,在成因类型判别图解中显示为S型花岗岩,构造背景判别图解显示为后碰撞构造环境。综合东风岩体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Hf同位素特征,笔者认为,东风岩体形成于扬子板块与华夏板块陆内汇聚的后碰撞伸展环境,为增厚地壳减压熔融和软流圈地幔上涌诱发古老地壳物质重熔形成的S型花岗岩。东风稀土矿床为一个由富轻稀土元素的母岩经风化后形成的大型重稀土矿床,富含稀土元素的高Y型花岗岩母岩为矿床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气候及地形地貌条件为稀土元素发生淋滤迁移和吸附富集提供了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兴蒙造山带东段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地区张家湾岩体石英闪长岩、正长花岗岩进行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析测试、岩石地球化学的各项分析测试,综合分析研究表明,石英闪长岩形成于早侏罗世(176.2±1.8Ma),具浆混花岗岩特点,属壳幔混合成因;正长花岗岩形成于中侏罗世(166±2.2Ma),具"S"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属性,属壳源熔融成因。结合该区大地构造背景,认为张家湾岩体很可能是环太平洋增生地体的佳木斯板块与西侧的张广才岭地块碰撞造山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11.
通过岩相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对位于大兴安岭主脊上的马勒根坝岩体、朝阳沟岩体和大兴安岭东坡区域的野猪沟岩体、布敦化岩体的4个不同花岗岩岩体的岩石类型、主量和微量元素特征、年代学及构造背景进行对比分析,讨论了研究区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的岩浆活动及地质背景。LA-ICP-MS锆石U-Pb年龄显示:主脊朝阳沟岩体和东坡布敦化岩体年龄分别为(154±1) Ma和(154.1±1.6) Ma,属于晚侏罗世岩体,主脊马勒根坝岩体和东坡野猪沟岩体年龄分别为(144.62±0.74) Ma和(140.2±2.7) Ma,属于早白垩世岩体。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主脊岩体为高钾钙碱性-准铝质-过铝质花岗岩岩体,东坡岩体为钙碱性-高钾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TTG型岩体;主脊比东坡岩体更加亏损Ba、Nb、Sr、P、Ti、Eu元素,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东坡岩体为正常的I型花岗岩。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分析,认为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伊泽奈崎板块NNW向俯冲和蒙古—鄂霍次克洋闭合共同作用于大兴安岭南段地区,在大兴安岭主脊形成断裂带,导致幔源岩浆上涌底侵下地壳而形成沿断裂带分布的花岗岩体;主脊处于碰撞向伸展环境过渡的时期,东坡区域此时应处于俯冲时期。  相似文献   

12.
刘丙祥  聂虎  齐玥  杨力  祝禧艳  陈福坤 《岩石学报》2013,29(7):2437-2455
北秦岭地体中新元古代花岗岩类岩石是秦岭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记录了造山带基底前寒武纪地壳形成和演化历史。本文报道方庄和德河花岗岩岩体的锆石U-Pb年龄和O同位素组成、全岩元素和Sr-Nd同位素地球化学组成,探讨其岩石成因和地壳演化意义。结果表明,方庄花岗质糜棱岩的锆石结晶年龄为933.4±9.2Ma,δ18O值8.3‰~11.9‰,初始87Sr/86Sr比值0.72455,初始εNd值-6.0,Nd模式年龄2.09Ga(tDM2);德河黑云斜长片麻岩的锆石结晶年龄为948.1±8.9Ma,初始87Sr/86Sr比值变化较大,初始εNd值-5.0,Nd模式年龄2.02Ga。结合已报道的新元古代花岗岩类岩体的年龄和地球化学数据,北秦岭地体新元古代岩浆作用可以划分为980~870Ma挤压碰撞作用和~844Ma伸展裂解作用两大阶段,包括~940Ma强烈变形S型同碰撞花岗岩、~880Ma弱-无变形后碰撞I型花岗岩和~844Ma板内A型碱性岩三类花岗岩体。地球化学组成显示,这些花岗岩类岩石可能源自不同时期形成的秦岭群基底杂岩的部分熔融,但在后碰撞阶段幔源物质或年轻地壳物质的加入明显增加。北秦岭地体中新元古代岩浆活动与Rodinia超大陆演化基本同时代,可能记录超大陆形成过程中的地壳响应。在新元古代之前,北秦岭地体或许具有不同于华北陆块和华南陆块的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3.
张朋  赵岩  寇林林  沙德铭  毕中伟  杨凤超 《地球科学》2019,44(10):3297-3313
为了确定辽东半岛丹东地区中生代花岗岩岩石类型、成岩时代及其形成构造背景.选取三股流岩体、五龙背岩体和丁岐山岩体开展岩相学、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三股流岩体由花岗闪长岩、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中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后两者成岩年龄分别为137.2±1.2 Ma和123.2±1.3 Ma;丁岐山岩体由中细粒碱长花岗岩、石英正长岩和石英二长岩组成,获得中细粒碱长花岗岩成岩年龄为121.1±1.5 Ma;五龙背岩体由中粗粒二长花岗岩组成,成岩年龄为146.8±0.8 Ma.元素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三股流岩体的花岗闪长岩为钾玄岩系列,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中粗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以及五龙背岩体和丁岐山岩体均为高钾钙碱性,3个岩体不同岩石类型的A/CNK均小于1.1,为I型花岗岩;岩体均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具Eu负异常;εHf(t)值为-22.40~-9.77,两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为2 999~1 915 Ma,揭示三股流岩体、五龙背岩体和丁岐山岩体可能是古元古代古老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认为三股流岩体、五龙背岩体和丁岐山岩体均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五龙背岩体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挤压的构造背景,三股流岩体和丁岐山岩体形成于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后的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14.
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化学分析,研究了吉林省塔东铁矿区雁脖岭岩体和朱敦店岩体的形成年代、地球化学特征和形成环境。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雁脖岭岩体为花岗闪长岩岩体,朱敦店岩体为花岗岩岩体。两个岩体的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262.3±3.1 Ma和244.5±1.9 Ma,是二叠纪末和三叠纪初的侵入体。雁脖岭岩体的含铝指数A/CNK=0.88~0.94,里特曼指数σ=2.09~2.45,Na_2O/K_2O=1.45~1.69;朱敦店岩体的含铝指数A/CNK=0.902~1.001,σ=2.15~2.55,Na_2O/K_2O=0.99~1.12。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两者均属于准铝质的I型花岗岩,源区具有壳源性质,是古亚洲洋板块俯冲产物。朱敦店岩体的侵入年龄表明古亚洲洋在224 Ma±仍未闭合。  相似文献   

15.
南阿尔金茫崖地区早古生代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阿克提山花岗岩为264±1Ma,柴水沟花岗岩分别为404±5Ma、406±4Ma,其中的辉绿岩为454±4Ma,常春沟花岗岩分别为411±5Ma、406±3Ma,茫崖镇北石英闪长岩为466±5Ma,阿卡龙山花岗岩为469±6Ma。锆石Lu-Hf同位素分析表明,εHf(t)值大多数为正值,少数继承性锆石为负值,反映了它们的源岩以新生地壳为主,同时,也混有少量的古大陆壳的成分。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和各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将南阿尔金茫崖地区早古生代花岗质岩浆活动划分为3期,第一期(465~469Ma)岩石组合为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具有岛弧火成岩的地球化学属性,其形成可能与洋壳的俯冲作用有关;第二期(404~411Ma)岩石组合为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具有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可能与板块碰撞后造山带块体均衡调整有关,第三期(264Ma)岩石组合为石英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也具有I型花岗岩的特征,可能与阿尔金断裂的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6.
在华北克拉通东北缘的辽东半岛广泛发育一套形成于侏罗纪的花岗质岩体,出露于丹东地区的五龙花岗质岩体为五龙大型金矿床的围岩,岩体内分布有古元古界辽河岩群变质岩残留体和古元古代侵入岩残留体,多数发育碎裂岩化和糜棱岩化构造.对五龙岩体进行详细解体,认为其是由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二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组成的一套酸性侵入岩组合.根据锆石SHRIMP U-Pb测年结果,获得4种岩性的岩浆结晶年龄分别为162±3 Ma、169.3±3.1 Ma、157.5±1.7 Ma、158.0±2.7 Ma,形成于中-晚侏罗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五龙岩体属于钙碱性-高钾钙碱性、过铝质、中温花岗质岩浆系列,富集Rb、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P、Ti等高场强元素(HFSE),δEu为0.56~1.97,异常变化范围较大,εHf(t)值为-39.7~-22.9,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3 711~2 653 Ma,εNd(t)值为-23.8~-20.2,tDM2为2 782~2 487 Ma,显示岩浆源区来自太古代~古元古代壳源物质;结合Pb同位素特征以及石英、长石、云母的显微结构特征,认为五龙岩体是古元古代花岗岩和辽河岩群地层受侏罗纪~160 Ma陆壳重熔事件于上地壳原地重新结晶所形成的S型花岗质岩体,形成于中-晚侏罗世时期受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影响的挤压-造山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7.
河南桐柏围山城地区侵入岩年代学与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南省桐柏围山城地区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秦岭造山带与大别造山带的衔接部位,本文对产于该区的主要侵入岩体开展了锆石SHRIMP测年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总共对8件样品开展了SHRIMP测年,其中产于破山银矿区的云斜煌岩获得的锆石SHRIMP测年结果为461.8 ± 9.7 Ma,MSWD=1.10,表明其形成于加里东中期.在桃园岩体及其南部混染带内产出的变辉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花岗岩共获得了6组年龄数据,分别是431.7 ± 8.3 Ma (MSWD=0.76)、432.3 ± 7.5Ma (MSWD=0.45)、470.3 ± 8.3Ma(MSWD=1.3)、431.5 ± 8.2 Ma(MSWD=1.6)、433 ± 11 Ma(MSWD=1.8)和426.7 ± 9.1 Ma(MSWD=1.6),说明桃园岩体是加里东晚期岩浆侵位产物.梁湾岩体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的锆石SHRIMP测年结果分别为132.5 ± 2.3Ma (MSWD=1.5)和137.0 ± 3.4Ma (MSWD=1.9),为燕山中期.锆石SHRIMP测年结果表明,围山城地区主要侵入岩的岩浆活动集中在三个时期,分别是460~470Ma,430Ma和135Ma.侵入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与加里东晚期花岗岩相比,燕山中期花岗岩明显富K、Nb和Rb贫Na和Y.Pb-Sr-Nd同位素示踪研究表明,加里东晚期花岗岩明显富含放射性成因Pb,其206Pb/204Pb值为19.342~19.712,平均值19.512,(87Sr/86Sr)i值较低,变化于0.70211~0.704899,εNd (t)值均为正值,变化范围为+3.55~+7.53,显示成岩物质来源较深,可能来自亏损地幔;而燕山中期花岗岩的放射性成因Pb含量低,206Pb/204Pb值为17.278~17.492,平均值17.370, (87Sr/86Sr)i值相对较高,为0.707004~0.716968,εNd(t)值均为较大负值,变化范围为-16.95~-9.76,显示成岩物质来源较浅,可能来自下地壳.围山城地区加里东晚期花岗岩与燕山中期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上的差别与它们形成时所处的大地构造环境有关,加里东晚期花岗岩形成于弧后环境,而燕山中期花岗岩则形成于华北与扬子两大板块碰撞后的岩石圈减薄与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伏牛山混合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伏牛山混合型花岗岩以斑状二长花岗岩为主体,年龄97—180 Ma。与之伴生的细粒黑云母花岗岩、角闪花岗岩、混合花岗岩和残留岩块都具有明显的同源地球化学特征,属于受古陆壳硅铝质混染的壳源花岗岩类。它由板块碰撞效应引起的递进花岗岩化作用形成,不同程度地继承了源岩的某些特性,说明了地质背景对该类岩石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张昕  吴才来  陈红杰  王楠 《岩石学报》2018,34(5):1517-1538
伏牛山花岗岩体出露于华北板块南缘,南召县城以北,面积超过4200km~2。岩体的岩石组合为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闪长岩,具有I型花岗岩的特征。花岗岩锆石的LA-MC-ICP-MS U-Pb定年得到145.4±1.0Ma和118.5±0.6Ma,说明岩体形成于燕山期,并经历了至少两期岩浆活动。锆石Hf同位素分析表明,第一期花岗岩的ε_(Hf)(t)平均值为-16.53,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平均为2216Ma,表明其源岩以壳源物质为主;第二期花岗岩的源岩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花岗岩的ε_(Hf)(t)平均值为-13.67,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平均为2044Ma,表明其源岩以壳源物质为主,另一部分花岗岩的ε_(Hf)(t)平均值为1.61,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平均为1073Ma,表明其源岩以新生地壳为主。根据研究结果及区域地质构造分析,认为第一期岩浆作用是由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导致秦岭造山带断裂构造再活动,发生部分熔融形成小规模的岩浆作用;而第二期岩浆作用是由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导致岩石圈拆沉,使地幔软流圈的物质上升,形成巨大的热场,引起大陆地壳大规模的部分熔融形成花岗岩浆。最终形成的花岗岩浆沿着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断裂上侵至地壳浅处,形成了伏牛山复式岩体。  相似文献   

20.
巴颜喀拉地块夹持于昆南缝合带、金沙江缝合带及龙门山断裂带之间,出露了较多的花岗岩体。当俄花岗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当俄岩体具有较高SiO_2含量(w(SiO_2)=65.78%~70.22%)、过铝质(A/CNK=1.58~1.95,1.1)特征,属过铝质高钾钙碱性A型花岗岩;该岩体总体形成温度为700℃—800℃,总体形成压力为0.05GPa—0.2GPa,为低压高温环境;岩石具有Rb、Th强正异常,Ba、Nb、Sr、P、Ti强烈亏损,轻稀土强烈富集特征,且具有一定的负Eu异常,显示出有壳源的特征;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测年为211.9 Ma±1.9Ma,表明岩浆侵位时代为中生代晚三叠世。当俄花岗岩体形成于碰撞造山后期地壳减薄环境中,属于印支晚期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