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通过对贵州松桃县鸡爪沟背斜区域水文地质背景及富水性特征的综合分析研究,总结了构造富水结构、因素及条件,从而建立了通过初步水文地质条件分析、水文地质物探解译、水文地质钻探开发岩溶山区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模式,为区内缺水地区提供饮水水源。对省内其他相似构造岩溶地区科学评价、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新疆地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措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陈鹏 《地下水》2002,24(3):156-159
本文通过对新疆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资源量,可开采量的分析,阐述了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及地下水开发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指出了地下水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开发利用前景,提出了新疆地下水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据西安市人民政府近期规划,拟在泾河车站至高刘村一带建设约10万人口的卫星城。为此,要求查明该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地下水的储量,对工业用水、生活用水水质进行评价,以满足该地区经济发展和生产生活需要。通过水文地质测绘、工程物探、钻探与抽水试验、水样采集与测试分析等工作手段,基本查清了区内潜水、浅层承压水、深层承压水含水岩组的富水性及水质特征。文章就地下水的水质进行评价与分析,为该地区地下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宁河南部地区地下水资源较丰富,过去无规划开采地下水造成该地区地下水位下降,引发了诸如地面沉降、降落漏斗形成和扩展、水质恶化等一系列的环境地质问题。加强区域地下水管理,抑制地下水无序开采,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势在必行。通过区域地下水位测量,结合水文地质条件绘制各组地下水流场图,对区域地下水流场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可知:第Ⅰ含水岩组潜水、微承压水受地表水体控制比较明显,整体水位差距不大;深层含水层流场受区域地下水开采量的控制,Ⅱ、Ⅲ含水岩组在区域东北部存在水位降落漏斗,整体流场南西—北东;Ⅳ含水岩组在区域东北部和东南部为低水位区,整体流场由西向东南、东北一带径流。Ⅴ含水岩组在中部为水位低值区,北部、南部为水位高值区,整体流场由南部、北部水位高值区流向中部低值区。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碎屑岩裂隙水的水质是优良的。著名的杭州虎跑泉和无锡天下第二泉等,已作为饮料矿泉水开发。 近年来,在江苏、安徽等地开发利用裂隙水过程中,我们注意到,有些地区水中铁和锰的含量比较高,超过饮用水水质标准,有的甚至超过几十倍。 碎屑岩裂隙水中铁、锰含量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特点,主要决定于元素本身的地球化学性质。分析研究表明,碎屑岩裂隙水中铁、锰的含量显示出一定的分布规律,它们的富集还与一定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有关。 泥盆纪、侏罗纪碎屑岩裂隙水中铁锰的含量,在垂直方向上呈现浅部(泉、浅井水)低,深部高的特点。在水平方向上,浅部变化不大,一般含量都比较低;深部因地质、水文地质条件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 对这种裂隙水的开发利用,应特别注意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条件,尽量避开水中铁锰大量富集的地段。开采的深度应控制得浅一些,而以氧化环境的水为宜。  相似文献   

6.
江汉平原东北部地区高铁锰地下水成因与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肖港地区位于江汉平原东北部,属于大别山连片贫困区和贫水区,地下水资源较贫乏,且地下水水质不佳,水中铁锰离子含量普遍超过了国家饮用水标准。为查明高铁锰地下水成因及空间分布规律,服务区内地下水开发利用及安全供水问题,系统采集区内岩石、土壤和地下水样品,测试岩土与地下水中铁锰的含量,分析地下水中铁锰含量与含水层沉积物的铁锰含量、地下水的氧化还原条件和酸碱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江汉平原东北部地区地下水中铁锰超标现象普遍存在,其中锰的超标率大于铁,第四系孔隙潜水超标最严重,铁锰最大浓度分别达到44.88 mg/L和19.21 mg/L。研究区岩土中铁锰氧化物为地下水中铁锰提供了物质来源,弱酸性、强还原环境为沉积物中铁锰的溶解释放提供了有利条件,总体上从研究区东西两侧(补给、径流区)向中部第四系孔隙潜水含水层(排泄区),沿地下水流向Eh值、pH值逐渐减小,铁锰含量逐渐增大,形成北北东向带状分布的高铁锰地下水区。  相似文献   

7.
《四川地质学报》2022,(4):666-670
在对新疆昌吉市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以及地层岩性等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的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项目建设区巨厚的第四纪沉积物,为地下水的储存、运移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区域埋藏着丰富的孔隙潜水;主要接受天山北麓受冰雪融水与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的总体流向为NNE,地下水排泄主要为侧向排泄和地下水人工开采两种形式;昌吉市用水量按用途主要包括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城镇生活及农村用水。  相似文献   

8.
在对新疆昌吉市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以及地层岩性等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对研究区的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项目建设区巨厚的第四纪沉积物,为地下水的储存、运移提供了良好的空间,区域埋藏着丰富的孔隙潜水;主要接受天山北麓受冰雪融水与大气降水补给,地下水的总体流向为NNE,地下水排泄主要为侧向排泄和地下水人工开采两种形式;昌吉市用水量按用途主要包括农业用水、工业用水、城镇生活及农村用水。  相似文献   

9.
夏平  蒋显忠 《地下水》2020,(1):139-140
托克逊县黑山煤矿矿区位于托克逊县硝尔布拉克(黑山)西北边缘,通盖盆地西部上游地段。本文在在收集研究区现有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和该区域近年来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初步查明了研究区含水层岩性、厚度及其变化规律、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和动态特征、地下水类型及其分布规律。通过对托克逊县黑山煤矿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和评价,进而可以为托克逊县黑山煤矿地下水的合理开发利用规划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10.
根据物探、水文地质钻探及水文地质试验,对林周县水源地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水源地含水层以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堆积物(Qhalp)为主,冲积砂砾卵石富水性好、渗透性好、具微承压、单井出水量1 000~3 000m3/d;冲洪积含泥砂砾石富水性较差、渗透性较差、单井出水量100~1 000m3/d。水源地地下水主要接受地表水及径流补给,于澎波曲下游排泄。水源地地下水属于Ⅱ类水,质量综合评价结果为良好-优良。地下水锶含量为0.34~0.44mg/L,偏硅酸含量也较高。初步判定地下水富锶与白垩系上统设兴组花岗岩侵入体有关。水源地可开采量为3 614.63 m~3/d,地下水储存量为4 311.00×10~4m~3。通过研究区域水文地质特征,分析林周盆地水源地水文地质特征,初步探讨地下水富锶的成因、分布及利用价值,对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江汉平原东北部浅层高铁锰地下水环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锰元素是影响江汉平原东北部浅层地下水质量的主要因素。为了查明该地区地下水中铁锰的分布特征及地下水环境特征,选择典型研究区,采集了13件地下水样品,测试了地下水中铁锰的含量以及酸碱度、矿化度和氧化还原条件,分析了上述条件对铁锰含量的影响,并与江汉平原腹地高铁锰地下水环境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研究区地下水以HCO3-Ca、HCO3-Ca·Mg型为主,高铁锰水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东部和南部沿江地带,与江汉平原腹地地下水化学类型一致,铁锰的含量相对偏低。研究区上部土层中铁锰的氧化物为地下水中的铁锰提供了丰富的来源,地下水的酸碱度、矿化度和氧化还原环境是影响铁锰迁移的主要因素。研究区高铁锰地下水多呈弱酸性,矿化度较高,地下水中铁锰的含量与溶解氧具弱负相关,与氨氮具强烈正相关,表明相对还原的环境有利于铁锰释放到地下水中,江汉平原腹地处于更加还原的环境,是地下水中铁锰高于本研究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2017,(3)
河南省西部三门峡—洛阳(主要为陕县、渑池、新安三县)之间,面积约3 000 km2,是河南省最重要的铝土矿资源产地。通过对区域地质构造、矿产分布概况论述,对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区域水文地质分区、区域地下水系统、区域构造水文地质特征、区域含水层、区域地下水补径排条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豫西区域地下水主要为寒武-奥陶系灰岩岩溶裂隙水,受地形、构造等因素作用影响,富水性不均,一般富水性中等偏弱,局部强富水,是区域铝土矿开采最主要充水因素,也是豫西地区主要生活用水,若铝土矿开采过多,不仅会造成区域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还会严重污染区域地下水的水质,特别是铝土矿底板奥灰水,其在大部分地区具有承压性,铝土矿开采直接破坏了其隔水顶板,因此其对地下水的破坏是不可逆的,也是无法补救的;因此,在未来铝土矿的开采过程中,特别是下部奥灰水承压地段,一定要评估其开采对地下水造成的危害程度,权衡利弊,做到科学合理开采。  相似文献   

13.
喀什平原区位于我国最西部,是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水文地球化学研究表明,该区域地下水硫酸盐含量、硬度和总溶解固体量普遍偏高。以此次采集的地下水化学样品测试结果为依据,结合喀什平原区水文地质条件,采用统计、对比以及饱和指数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区内地下水中的硫酸盐含量分布特征及其来源。研究表明,区内SO_4~(2-)含量为81.62~1 757.13 mg/L,总体呈北部高、南部低,东部高、西部低的分布规律;沿地下水流方向,SO_4~(2-)浓度由西至东呈逐渐增大的趋势。地下水中方解石和白云石饱和指数大于零,而石膏及硬石膏饱和指数小于零,说明硫酸盐主要来自于地下水对石膏和芒硝的溶解作用。该研究成果可为喀什平原区发展和规划对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水文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4.
麻志周 《地下水》2014,(2):155-158
伊川盆地大部分地处洛阳市伊川县行政区内。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城镇规模日益扩大,人口不断增加,地下水开采量日益增大,已造成盆地内区域性地下水资源日趋紧张,同时其地下水资源盲目开发利用现象时有发生。从地质历史发展角度,重点对盆地的发育、区域空间地质结构、地貌特征以及地下水资源分布的差异性进行探讨。旨在能为进一步分析盆地水文地质条件、各含水岩组(系)之间水力联系及地下水补径排条件的变化等,从而为区域地下水资源利用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2017,(6)
随着新疆乌鲁木齐市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区域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强度不断加剧,需要对乌鲁木齐市山前砾质平原含水层富水性特征以及地下水水位变幅情况进行研究。本文在对研究区水文地质详查的基础上,通过水文地质钻探、抽水试验、样品分析等手段,查明了区内含水层的结构及富水性特征、埋深以及流量等参数,探讨了地下水补径排情况和水化学特征,并对研究区内的地下水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及其外围主要出露的地层为新生界第四系上更新统冲洪积层和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为南部河谷地下水侧向径流补给,其次为大气降水和灌溉水入渗补给,而区域地下水的排泄主要用于农业开采,剩余地下水由南向北以地下径流的方式排泄至北部;研究区内地下水具有锅垢很多,有硬沉淀物及半腐蚀性水的特点,需处理后可用作工业锅炉用水,而根据灌溉用水水质评价指标和灌溉用水危害类型的划分,研究区内地下水的灌溉系数为13.718,在潜水排水条件好时,适于灌溉。研究结果为后期该地区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大石桥地区大量水文地质基础资料的总结和野外调查研究,从该地区水文地质特征入手,划分了研究区地下水系统,阐明了地下水系统的含水层特征、水循环系统和地下水动态特征,对促进该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一)加强区域水文地质研究和地下水的管理区域水文地质的综合研究,是一切水文地质工作的基础。 在查明区域水文地质情况的基础上,还应考虑自然流域的完整性,以水文地质自然单元为基础,综合研究区域内的地下水和资源开发利用问题,综合评价和研究区域内的水均衡条件和人为因素在水均衡中所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2017,(4)
新疆位于我国内陆深处,水资源匮乏,其中地下水资源由于水质较好是自治区居民最为依赖的生活保障之一。近些年当地经济的发展,对干净水资源需求也在逐步增加,以新疆昌吉市奇台县为实例,开展地下水资源的调查、评价和优化水资源配置分析。根据相关资料阐述该区域水文地质特征,建立含水地层数值模型,对其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分析,并为其优化配置提出建议,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我国西南某地位于汶川地震影响区域,为评价汶川地震对该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开展了该地区水文地球化学及同位素水文地质研究。地下水化学及同位素测试数据分析表明:研究区地下水pH值在7.9~9.48,偏碱性,TDS多小于500mg·L-1;水化学组分在垂向上有明显变化,水化学类型以HCO3-Na型为主;地下水氢、氧稳定同位素分析表明,该区地下水主要源自当地大气降水补给,氚含量随地下水埋深增大而减小,反映了深部地下水循环交替强度明显小于浅部地下水,也说明区内地下水以垂向交替为主。  相似文献   

20.
江苏平原地区(淮河流域)潜水碘含量控制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徐荣  杨磊  陆华  谷小溪 《地球学报》2014,35(2):211-216
本文通过工作区潜水碘含量的分布特点,与所处土壤、水文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等一起进行综合分析,对地下水中碘的控制因素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与前人认为地下水中碘的含量与有机质成正比的观点不同的是,本文认为地下水中碘的含量与有机质含量无固定关系,但有机质有助于促进水溶性碘的增加,相似水文地质条件下成正比;地下水径流条件对潜水碘含量影响重大,径流条件较好的丘陵、岗地往往较低,地势低平、径流条件较差的洼地和泛滥沉积区往往为高碘地区;相同水文地质条件下,地下水中的碘含量与土壤中的含量成正比;碘的另一重要特征是在地下水中的浓度较为稳定,随时间、开采而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