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从天津滨海新区城市发展对浅层地温能资源需求出发,在分析本区浅层地热能赋存概况的基础上,针对该区浅层地热能利用方式(地下水源热泵、地埋管地源热泵)计算了适宜区与较适宜区的浅层地热储量和换热功率,以及带来的经济和社会价值;提出适宜滨海新区的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方向及对策.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2017,(4)
浅层地热能作为清洁的可再生的能源,是国家大力探索和发展的新能源。渭南市地处陕西关中盆地东部,具有丰富的浅层地热能资源,在浅层地热能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和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利用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对渭南市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应改善和优化渭南市建筑用能结构,大力推广地源热泵工程,根据不同区域采用地下水源热泵和地埋管地源热泵两种不同方式加大对渭南市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以期产生良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缓解渭南市持续雾霾天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根据贵阳市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阶段性成果,对区内水源热泵、地埋管地源热泵两种方式开发利用前景分析,认为水源热泵开发方式在贵阳地区受到一定限制,推广难度大;而区内具备地埋管地源热泵开发利用的各项条件,且资源量较大,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4.
长春市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方式主要为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本文通过分析影响地埋管热泵系统的相关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地埋管热泵系统适宜性作出了分区及评价,并通过浅层地温能资源量计算,对长春市地埋管热泵系统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在我省已广泛展开,十多年来,各市县在政府投资和商业出资情况下,或多或少的在利用地下水源热泵和地埋管式地源热泵进行取热和制冷。近几年来,政府又投入大量资金扶持和鼓励开发利用这一可持续的节能环保型新能源。通过现状调查发现,存在盲目开发利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经过研究分析,提出些对策和解决方法,以便更好的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17,(3)
浅层地热能指蕴藏在地表水以下范围内的地质体内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热能。属于清洁可再生的能源,利用前景广阔,是国家要求大力探索和发展的新能源。陕西省具有丰富的浅层地热能资源,在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和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利用方面具有优势,地热能的开发利用面积已达11.53×10~6m~2,开发速度迅速,通过对该省开发利用现状及开发利用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开发过程中存在盲目开发,缺乏政府指导造成地下水回灌困难,缺乏对开发利用过程进行专门评价等一系列问题,同时提出了保证浅层地热能资源长期有序开发的对策建议,为该省地热能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高山 《吉林地质》2014,(1):105-107
地下水源热泵浅层地热能是指地下水在抽水-回灌过程中,利用水源热泵提取水中的热能,或用于空调制冷产生的能量转换。地下水源热泵地热能是浅层地热能的一种主要类型。地下水源热泵浅层地热能是一种可循环利用、环保的新型能源,逐渐为人们认识,具有广泛的开发前景。本文简要介绍吉林市城区地下水源热泵浅层地热能条件,开发利用前景分析。  相似文献   

8.
浅层地温能是可再生的新型环保能源。镇赉县城区内浅层地温能赋存的空间有较大的热容量,且有较强的恢复能力。但对城区浅层地温能的开发利用应具有科学的总体规划,防止盲目的开发破坏地质环境。通过对城区内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条件的逐步分析,提出适宜地下水水源热泵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的方案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淮安市太阳能照射条件、气候条件、地形地貌等自然因素及构造、岩土体热物理特征、水文地质条件等地质因素的介绍,阐述了浅层地温能赋存条件、分布特点;结合不同地热泵系统应用条件,初步评价其适宜性。淮安市浅层地温能资源赋存条件优越,开发潜力巨大,地源热泵系统应用前景广阔,但在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资源时,从保护地质环境、预防地质灾害的角度出发,不适宜采用地下水热泵系统,推荐选用垂直地埋热泵系统。  相似文献   

10.
科学合理地应用地源热泵技术、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资源的前提是对地质条件的适应性进行充分论证。地源热泵技术的适宜性区划和浅层地热能评价是以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为基础,结合地源热泵系统特征进行划分。依据长春市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长春市区可划分3个地层结构区, 即贾家洼子-八里堡-兴隆沟以西地区、贾家洼子-八里堡-兴隆沟基岩裂隙含水带及其以东到伊通河西岸台地陡坎地带、伊通河谷地区。建立地下水源热泵适宜区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共分目标层、亚目标层、指标层3层。亚目标层包含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水质、地下水水温,指标层包含含水层厚度等9个指标。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3个地层结构区进行了适宜性评价。评价结果是Ⅰ区不适宜采用地下水源热泵,Ⅱ区和Ⅲ区均适宜采用地下水源热泵利用浅层地热资源。评价结果对长春市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洪彦  杨娜  鞠霞 《地下水》2012,(4):50-52
分析南阳市区浅层地热能资源分布规律,对编制开发利用规划,科学利用浅层地热能,对市区内进行地埋管地源热泵换热系统和地下水热泵系统适宜性分区,同时对区域浅层地热能进行评价,为南阳市城区浅层地热能缓解协调发展,可持续利用及发展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关中盆地主要城市浅层地热能资源量赋存规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具有无污染、可再生、分布广、能量大以及可就近利用等诸多优势的浅层地温能是一种建筑节能的洁净能源,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根据关中盆地主要城市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条件等因素,分别建立了每个城市地下水热泵和地埋管热泵系统的适宜分区评价体系,并进行了适宜性综合分区。基于适宜性分区评价结果,对主要城市进行了浅层地热能资源量评价,包括热容量计算、换热功率计算和热能潜力计算,旨在有效地丰富浅层地温能勘察评价与开发利用的理论、奠定浅层地温能广泛开发利用的基础,为改善我国现有能源结构、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和节能减排的目标服务。  相似文献   

13.
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热泵技术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正在快速发展,为了保证浅层地热能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发展,必须进行勘查评价。区域浅层地热能调查查明区域浅层地热能资源数量、质量以及分布规律,进行开发利用区划,为浅层地热能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地源热泵工程浅层地热能勘查为地下换热系统提供可靠的利用浅层地热能的依据。浅层地热能利用环境评价和经济评价是勘查中的必要内容。浅层地热能资源计算评价方法是本文首次系统提出的。  相似文献   

14.
焦作市浅层地热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处于起步阶段,主要是地下水水源热泵系统,开发利用较晚,总体水平较低。通过对焦作市浅层地热能的赋存条件和分布规律进行分析,评价了焦作市浅层地热能资源量,对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适宜区进行了划分,并提出合理开发、可持续利用浅层地热能的建议。为焦作市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规划布局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5.
梁礼革  朱明占  梁川  罗崴 《广西地质》2014,(1):33-34,38
浅层地温能是一种可再生的新型绿色能源,也是一种特殊的矿产资源,利用前景广阔。文章根据南宁市地形地貌、气候特征、水文地质特征、地温场分布,对南宁市浅层地温能资源赋存状况进行了分析,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浅层地温能适宜性分区评价体系中的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基于GIS平台的空间分析模块进行地下水水源热泵和地埋管土壤源热泵适宜性分区研究。结果显示,地下水式地源热泵适宜区面积为109、8km^2,集中在地下水丰富、回灌能力强的地区;地埋管地源热泵适宜区面积为108.8km^2,分布在施工条件较好,并且岩土综合热传导系数和比热容较大的地区,这些地区地层的换热能力和蓄热能力较强,钻进条件良好,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较好。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水源热泵浅层地热能是指地下水在抽水回灌过程中,利用水源热泵提取水中的热能,或用于空调制冷产生的能量转换。地下水源热泵地热能是浅层地热能的一种主要类型。本文简要介绍铁离子对吉林地区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城市地区浅层地温能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地源热泵技术的成熟,我国城市地区浅层地温能利用正在快速发展,为了保证浅层地温能的有效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应对浅层地温能资源进行评价。浅层地温能资源包括浅层地温能可利用量和储存量。浅层地温能利用环境评价和经济评价是资源评价中的必要内容。资源计算成果为城市区域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规划和地源热泵工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上海市的浅层地热能资源作了初步分析,并通过实例对浅层地热能勘察利用的方向进行了探讨。为了取得地源热泵勘察热物理参数,提出了充分利用工程勘察物理参数来求解的设想。为解决水源热泵随抽随灌问题,提出了延时回灌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源热泵是一种新兴的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方式,可将不能被直接利用的低品位地热能提升为可利用的能源,并具有高效节能、环境效益显著、适用范围较广、市场前景广阔等优点,对于能源供需矛盾突出的上海,开发利用地下水源热泵技术十分必要。本文通过上海地区地下水源热泵技术应用实例研究,进一步验证通过优化设计(如采用全封闭100%回灌、合理的井间距等措施),可使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对地质环境影响微小、可控,且经济环境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20.
深入研究高寒地区建筑物供暖制冷需求及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条件,可发挥浅层地温能在建筑能源供应中的最大效益; 探讨多种能源在供暖中的联合应用,能够更好地解决高寒地区能源紧缺问题。通过对高原气候特点分析,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条件的调查、勘探、评价及多种能源联用的研究认为: 高寒地区对浅层地温能需求主要为冬季供暖和生活热水供应,且热量需求大; 高寒地区浅层地温能资源品位低,主要体现为换热温差小; 换热方式以地下水水源热泵最为经济实用; 城市中可供开发利用的空间小。鉴于当地深部地热、太阳能资源丰富,可充分利用这些可再生能源及常规能源,尽可能采用“基础负荷+调峰负荷”的方式,解决热量需求大的问题,从而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