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下水》2021,(1)
为评价辽宁炮台山大桥工程对防洪工程的影响,按照工程实施后条件、对大洋河城区段进行水力计算,以反映工程建设后对水位、流速等方面的影响。以岫岩水文站基本资料为基础,对兴雅线炮台山大桥工程项目设计洪水进行水力计算分析,计算成果可知:在大洋河100 a、50 a和20 a一遇设计洪水条件下,兴雅线炮台山大桥拟建工程处计算的设计流量分别为4 980 m~3/s、4 110 m~3/s和2 990 m~3/s。工程建设后造成的雍水值较小,影响范围较短,对该地区河道行洪安全不会产生较大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2.
临城县兴业矿业有限公司为满足生产的需要,决定从二十多公里之外的临城水库引水;引水工程跨越泜河北支,按二十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进行设计、施工;经过设计洪水计算泜河北支二十年一遇的最大洪峰流量为1409 m3/s、当发生20年一遇洪水时,泜河北支断面最大冲刷深度为1.36 m;该引水工程不会对泜河北支的洪水流势、流态产生影响,对现有的水利规划和防洪标准基本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2021,(5)
罗纹河为渭河右岸一级支流,罗纹河洪水多由局地暴雨和大范围强降水形成,河陡流短,汇流较快雨停峰现的情况较为普遍。针对罗纹河暴雨洪水特征,以罗纹河流域东14 km的罗夫河上的罗夫堡水文站为参证站,基于51 a完整的实测洪峰资料及历史调查洪水成果,对罗纹河设计洪水进行计算,最终确定20 a一遇(P=5%)洪水,对应的洪峰流量为206 m~3/s。该成果可在工程设计中直接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4.
T年一遇水库汛期分期设计洪水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善序 《水文》2007,27(3):16-19
作者研究了水库汛期分期设计洪水计算中关键技术-分期洪水频率与重现期关系。经理论分析和实际计算后得出:(1)采用分期洪水频率等于重现期T倒数假定是错误的。由此计算得到的分期设计洪水,一般不是T年一遇,而是T/(K 1)年一遇(其中K为非负整数随机变量)。因此,作为T年一遇设计洪水,一般它是系统偏小的;(2)真实的T年一遇分期设计洪水与T年一遇全年最大设计洪水是相同的。这些都显示:通过应用现时的分期设计洪水来提高水库兴利效益同时,正在冒降低水库防洪标准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朴家沟水库除险加固工程主要项目包括大坝、溢洪道、输水洞、上坝公路等。施工项目为大坝迎水坡进行翻修处理,背水坡进行削坡、培厚,坝顶宽度为4.0 m,新建防浪墙,并对坝顶进行加高至126.10 m。背水坡设排水沟。上坝公路270 m,路面净宽3.5 m。水库设计20 a一遇洪水设计,200 a一遇洪水校核,洪水复核结果,设计洪水位124.54 m,库容33.66万m~3,校核洪水位125.34 m,库容36.87万m~3,复核坝顶高程为126.40 m,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小(二)型水库。  相似文献   

6.
徐玲玲  张巍 《水文》2017,37(1):64-67
洪水灾害常常给社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小流域洪水汇流速度快,易对下游造成瞬时毁灭性灾害,采取有效的小流域治理措施是必须的。根据山丘平圩区小流域特点分析比较设计洪水的计算方法,推荐采用瞬时单位线法,同时对小流域分片设计洪水组合进行了研究分析。以团结河流域上段治理为例进行具体分析,计算出该流域20年一遇防洪设计流量为472.60m3/s,为类似该地区的山丘、平原、圩区混合区设计洪水分析总结经验,提供参考,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21,(2)
为了确保和静县巩乃斯河防洪工程顺利进行,文章分析了巩乃斯河流域概况及洪水特征,以下游不远处某水文站为参证站,采用曲线适线法、水文比拟法、洪峰模数法分别对参证站洪水、堤防工程处设计洪水和施工分期9-3月洪水进行了探求,提出堤防工程处10年一遇洪水为129 m~3/s,分期9-3月洪水均值为33.7 m~3/s,为无水文资料区设计洪水计算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17,(6)
金陵河属渭河左岸一级支流,发源于陇山山脉南部的陈仓区新街镇赵家山,由宝鸡卷烟厂西侧注入渭河,全长55.0 km,河道平均比降7.4‰,总流域面积427.1 km2。该流域屡暴雨洪水时有发生,对沿岸造成了严重损失。为减少洪水灾害,改善流域防洪基础设施条件,建设金陵河寺沟村段防洪工程极为迫切,结合工程保护对象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设计洪水及水面线进行推求计算,分析拟建工程的防洪标准,确定防洪标准确定为10 a一遇,10 a一遇洪水洪峰流量为581 m3/s,推求出各断面的洪水位。最后从河道的行洪能力、河道护岸对周围建筑物的影响、工程建设的投资费用等方面对70 m、80 m堤距两个方案的进行分析比较,最终确定寺沟村段最小堤距不小于70 m。  相似文献   

9.
《地下水》2016,(5)
三河口水利枢纽工程导流标准为10 a一遇,相应的上游围堰采用土石围堰,10 a一遇设计标准,在施工期挡水运行。子午河为季节性河流,夏季易发生暴雨,具有历时短,强度大的特点,如发生超标洪水,存在溃决的风险,溃决洪水具有历时段、洪峰流量大的特点,对上游围堰以下河段分布的部分城镇带来一定影响。根据围堰的坝体的材料和特点,拟定溃决方式为逐渐溃决进行溃坝洪水计算,根据河道特性进行沿程洪水演进分析,结合演进分析对下游村镇洪泛区进行普查,根据溃坝洪水对下游群众的生命安全是否造成灾害确定溃坝洪水范围。通过对该工程溃坝洪水风险分析,如发生溃坝,会对下游的城镇和群众造成一定的损失和影响,并提出加强水情测报、保证工程质量以及下游群众撤离方案等防止和减小溃坝影响的措施,同时建议应将围堰工程溃坝影响分析纳入施工专业导截流方案比选的一个条件。  相似文献   

10.
刘梅 《地下水》2018,(5):199-201,211
西安5号地铁线横跨浐河,须设计修建浐河大桥,浐河是西安城区的城市河,也是排洪行洪河道,进行建设项目防洪影响评价极为必要,本文通过对西安5号地铁线浐河大桥位处进行水文分析计算,采用实测径流系列水文比拟法和由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按照水位流量关系曲线推算桥位处洪水位,计算结果表明:5号线浐河大桥处的100 a一遇的洪峰流量为1 128 m^3/s,经复核浐河桥梁底高程按100 a一遇洪水计算应为421.15 m,根据5号线浐河大桥设计桥底部高程为431.734 m,梁底高程差值10.584 m,大桥桥梁最低高程满足河道防洪要求。研究结果为西安5号地铁线浐河大桥雍水、冲涮数据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1.
以青海省海西州格尔木河大干沟水电站为例,研讨了受上游水库调蓄影响时设计洪水的计算方法。根据水电站上游洪水的地区组成,采用同频率地区组成法定量分析了温泉水库对大干沟水电站洪水的消减作用,推荐选用最不利组合方案"以区间来水为主、上游水库相应的洪水组合"作为设计洪水成果,200年一遇洪水时温泉水库对大干沟水电站的削峰率为19%。计算方法可为大干沟水电站及青海省受水库调蓄影响的流域设计洪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赵建永 《地下水》2013,(6):133-134
2012年7月21日至7月22日,大清河水系拒马河流域以王安镇为中心普降暴雨,王安镇最大6h降水量275mm,为超千年一遇暴雨,最大24h降水量378.6mm,为300a一遇暴雨,同时在拒马河上发生了自1964年来最大的洪水,代表站紫荆关水文站最大流量为2620m3/s,洪水重现期相当于20a一遇,重点对暴雨中心的降水成因、特性、重现期、洪水情况及河道行洪能力进行分析,为防涝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新疆河流洪水与洪灾的变化趋势   总被引:32,自引:11,他引:21  
吴素芬  张国威 《冰川冻土》2003,25(2):199-203
在西北气候由暖干转向暖湿的过程中,新疆河流的洪水和洪灾反映明显.对新疆29条河流选取年最大洪水,统计出超标准洪水、20a一遇、50a一遇洪水的出现频次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987年后洪水量级、洪水频次呈增加的变化趋势.通过20世纪90年代以来灾害性洪水出现的频次、灾害损失的变化比较分析,90年代以来灾害性洪水尤其是灾害性暴雨洪水和突发性洪水呈现增加的态势,1987—2000年的灾害损失与1950—1986年相比增加了30倍.  相似文献   

14.
孙广平  杨大勇 《水文》2005,25(5):48-50
南湾水库始建于1952年,按100年一遇洪水设计,10000年一遇洪水校核。“75.8”洪水后按1000年一遇洪水设计,PMF洪水校核进行了加固设计,因未能按批复项目完成而未达PMF标准。目前经大坝安全鉴定水库为三类坝需除险加固,其校核洪水标准是采用10000年一遇还是PMF,本文作了多方面比较和论证,并给出了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赵柳 《地下水》2018,(6):183-185
本文以大洼区为例,因其境内无实测水文资料,无法直接推求设计洪水,本次设计采用《辽宁省中小流域(无资料地区)设计暴雨洪水计算方法》中的经验公式对该区进行设计暴雨及洪水进行了推求,同时对该区的排涝流量进行了计算,对该区今后防汛抗旱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2017,(5)
北大河大桥位于酒泉市肃州区境内,该桥在旧桥位置处加宽加固。本次北大河大桥防洪评价以百年一遇洪水评价为主,桥址断面处百年一遇设计洪水确定为1 330 m~3/s,五十年一遇设计洪水确定为1 020 m~3/s。根据河道实测资料及工程设计资料,分析改建后的北大河大桥工程的壅水程度、冲刷深度及防洪综合评价,为工程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毛慧慧  张建中 《水文》2018,38(4):83-86
以海河流域大清河南支为研究对象,基于2016年设计洪水修订成果,计算了100年一遇标准洪水,白洋淀上游5座大型水库在分级控泄调度、峰后敞泄调度、联合调度3种调度方式下,入白洋淀的洪水过程线,以此为基础,计算了各种水库调度方式对白洋淀蓄滞洪区防洪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科学院、广东省科学院等 13个单位、10 0多位科技人员历时 8a合作完成的一项研究表明 ,珠江三角洲地区沿海的海平面到 2 0 30年可能会上升 30cm。研究内容包括广东海平面变化的历史背景、近期趋势和预测以及海平面上涨后的影响和对策。该项研究的数据来源于广东沿海 11个验潮站的验潮记录。根据数据 ,专家计算出相对海平面上升速率为平均每年 2至 2 5mm。据推断 ,海平面上升30cm可能会加重珠江三角洲的洪水灾害 ,使得原来按 10 0a一遇洪水设计的堤围 ,连 2 0a一遇的洪水都抵御不了。同时 ,地势低平的珠江三角洲届时将有 4 2 %的面积…  相似文献   

19.
根据大洋河流域规划设计,通过水文分析,计算大洋河河道各频率洪峰流量、分析洪水特性,由于邻近大洋河口的大鹿岛站为临时站,潮水位资料匮乏,因而把大东港站潮位资料作为本次潮水位设计的理论依据,同时计算不同频率潮位,将大鹿岛站作为大洋河河口的设计潮位,计算结果可知:发生20年和100年一遇洪水时,对应起点水位分别为4.22 m和4.51 m。计算结果可供相关规划设计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20.
感潮河段的水位受上游河道洪水与下游河口潮位共同影响,故其河段整治规划中洪潮遭遇分析尤为重要。以瓯江感潮河段为研究区,提出从实测洪潮遭遇数据的频率结构特性出发,选取对上尾部更敏感的Gumbel Copula函数建立洪水和潮位的联合分布,推求各种洪潮组合的重现期,进而建立风险模型。从治涝风险、同现风险和组合风险多角度评估设计组合值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基于Gumbel Copula函数构建的联合分布能够较好的反映瓯江感潮河段的洪潮组合特性。瓯江感潮河段部分现役工程所采用的20a一遇的设计洪水与较不利潮位(5.8m)这一设计组合型的同现重现期为29a,同现风险率为3.46%、组合风险率为11.52%、治涝风险率为15.94%,其防洪涝能力稍显不足。同时基于Copula函数所建立的风险模型集能够较好地对感潮河段防洪设计标准进行风险评估,为感潮河段整治规划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