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昶 《山东地质》2014,(11):28-31
苍峄铁矿带苍山县沟西西官庄矿区沟西矿段,又称凤凰山铁矿,为隐伏的鞍山式低品位铁矿,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属于中等型。对施工的主井、副井、进风井、东风井和西风井井筒检查孔进行了水文地质编录和分层抽水试验,以主井井筒检查孔为例,划分了4层含水段,求得了各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对荒径涌水量进行了预测;基本查明了井筒检查孔的含水性等水文地质特征,确定了注浆段,为矿山立井防治水方案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2.
板集煤矿经过四年多的矿井建设,主、副、风三井全面贯通,井下硐室及石门工程陆续施工,副井绞车及井简装备已完成安装,地面主体工程基本完工.此时,副井井筒发生了平均突水量为18000m3/h左右的突发水害事故,造成主、副、风三个井筒及井下巷道全部被淹.在副井井筒进行地面注浆堵水初见成效的基础上,又分别在主井、风井进行井筒注浆加固处理.在分析井筒地层及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简述了主井井筒探注钻孔的布置、施工和水泥注浆加固井筒的施工技术.井筒排水试验和取心验证表明,3个井筒的水位上升速度不大于10cm/h,排水过程对井筒淤面没有任何影响;松散层的含水率由注浆前的16.12%~29.73%下降到注浆后的6.12%~11.45%,粉质粘土的抗压强度由注浆前的0.096 4~0.125.9MPa(-5℃)增大到注浆后的1.44~6.12MPa(-5℃).良好的注浆质量为后续的井筒冻结钻孔的施工及井筒修复、井下排水清淤奠定了基础,为煤矿灾后恢复重建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郭屯矿井井筒基岩富水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山东郭屯矿建井前施工的井筒检查钻孔钻探取心、简易水文观测、地球物理测井(包括流量测井)及结合郭屯矿井精查地质报告资料,对井筒的含、隔水层进行了划分;通过抽水试验、流量测井方法求解了风氧化带含水层、风氧化带下含水层及其各含水层分层的水文地质参数,分别预算了主井、副井、风井井筒的涌水量,并分析了郭屯矿各井筒基岩涌水量大于邻近煤矿井筒基岩涌水量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查阅和研究国外有关井筒涌水量预测方面的文献,指出国外是在综合研究井筒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借助于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技术手段,运用多种预测方法,对井筒涌水量进行预测;然后利用注浆堵水和对井筒进行预测处理,以实现打开井。  相似文献   

5.
李国胜 《矿井地质》1997,(2):94-100,F003
本文试图通过顾桥井田主井井筒检查孔资料,采用现实可行的方法,原则,在井筒开凿地其开凿技术条件作出评价。  相似文献   

6.
为了地下矿体开采,需要打一定深度的竖井或斜井,井筒直径一般5m左右,若遇井内地层漏水,要安装吊泵或卧泵,会妨碍施工;水太大时,井筒有可能打不下去。故在井筒施工前,除了从地质角度需要考虑打检查孔外,查清水文地质条件则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山东单县煤田陈蛮庄煤矿松散层厚度为527.5m,预注浆段井深为750.-758.40m,预计涌水量为26m^3/h,为有效治理工作面水害,确保井筒的安全施工和进度质量,根据基岩段围岩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设计了10个预注浆孔,注浆段混凝土材料由C40变为C70,确定含水层预注浆的止浆垫厚度为10m,预留岩帽厚度为4.5m。在注浆时采取高压分段注浆的方法,结果使主井涌水量减少到2.4m^3/h,效果显著。通过此次注浆,总结出了"探、注、堵"等一套深立井基岩含水层综合注浆堵水施工技术,对深立井井筒工作面探水预注浆和安全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屯孔庄矿副井井筒破裂与底部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水动力和水化学两方面讨论了大屯孔庄矿副井井筒破裂与第四系底部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的关系, 详细分析了底部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变化可能对底部含水层及其周围岩土体以及井筒受力状态和强度特征产生的影响。首次指出了底部含水层水动力变化在井筒外部受力环境分析中的重要性和水化学作用对井壁混凝土强度的损害性。  相似文献   

9.
从地质研究角度,分析了晋城矿区采煤扰动区三口地面煤层气井的抽采效果。结果表明,采动井布置需要综合考虑原位地质条件和采动后的矿井地质条件,煤层含气量较高、开放性采动裂隙发育、岩层移动相对较弱的地段有利于采动井的井筒稳定和持续高产。采动井抽采过程一般经历三个阶段,即采煤工作面未达井筒阶段、采煤工作面靠近井筒阶段和采煤工作面远离井筒阶段,各阶段抽采量、浓度均表现出不同的特征。采动井的井身结构是影响抽采效果的重要工程因素,二开井段套管不固井的方式可以有效保护井身结构的完整性,但井筒体系密闭性不好,受此影响导致抽采甲烷浓度偏低;三开井段采用裸眼完井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抽采流量及甲烷浓度,但不利于井筒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0.
利用井筒检查孔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对湖西矿拟建井筒松散层段水文工程地质条件特点进行了分析。针对徐淮地区厚松散层中井筒施工和生产使用时出现的一些重大岩土工程问题,从工程地质角度对湖西矿拟建井筒岩土工程问题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1.
井筒检查孔的目的在于探明其在施工过程中将可能遇到的各种岩层及其特性、各种水文地质和构造地质情况,据以选择井筒施工方案与制定施工措施。所以,检查孔资料真实与否对井筒的施工进度及建井工期的影响很大,而检查孔资料的代表性与其位置的确定有密切关系。由于水文地质、构造地质变化频繁,尤其是断裂构造发育的随机性,检查孔距井筒越远,其资料的代表性就越差,这是可以想见的。对隐伏煤田而言,特别是当井筒位置处在煤田边缘时,由于勘探过程中不可能控制煤系(或煤层)的露头,加上构造的干扰,即使相距很近的钻孔,其资料差别也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12.
在两淮、徐州、大屯等矿区先后发生了多起井筒破裂事故,严重影响了矿井的安全和正常生产。该文在分析已产生井筒破坏矿区其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及井筒破坏特点的基础上,论述了井筒破坏的地质因素及力源,提出了选择较好的井筒位置、减少井筒处新生界水位降低值、防止井筒外跑漏水、局部加固底部含水层,开展井筒监测及井筒垂直压力预测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利用自溢井(孔) 做放水试验确定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 是简便而经济的确定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的试验方法.涌水试验基本上属于定降深井流试验.在无限承压含水层中进行涌水试验, 使涌水孔(井) 降深sw保持不变, 涌水量随时间的延续而减少, 除涌水孔(井) 本身以外, 含水层中任意点的水头H随时间的延续而降低.在单孔(井) 定降深井流试验利用涌水孔1/Q-lg t直线图解法计算水文地质参数的基础上, 建立一孔(主孔) 涌水多孔观测水位降低的直线图解法, 即s/Q-lg t直线图解法.   相似文献   

14.
李志杰  袁永松 《安徽地质》2009,19(2):132-134
针对岩溶裂隙发育、地下水流速度快、且有地下热水源的强含水层的水文地质特征,采用改进的注浆、冻结联合堵水工艺,科学选用和配比注浆材料,实施立井井筒堵水加固,经检测,达到预期目的,为立井建井工作探索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苏州市深层地下水资源严重超采,漏斗中心区域水位突破-60m,人工回灌贮能工程不理想,选择的回灌井大部分堵塞报废,设备闲置,经济受损。回灌井所处水文地质条件差和管井工艺不符合要求导致了回灌井堵塞。须按水文地质条件调整、建设回灌井网,同时改进回灌井建井工艺。  相似文献   

16.
贾立国  张帆  蔡贺  李霄 《地质与资源》2017,26(5):515-520
针对东宁市浙江工业园急需查找后备水源地的现状,利用高密度电阻率法与激发极化法组合,在对已知井观测研究基础上,建立勘查区地球物理找水模型.进一步对相关区域勘查,结合水文地质资料和成井条件圈定井位,经钻井施工验证,成井率100%.通过多种物探方法在该地区应用的实际效果分析,高密度电阻率法与激发极化法组合模式在区域相似的水文地质条件下,在地下水勘查的应用中能提高其找水和成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水文地质普查中,设立潜水井的目的,在于观测地下水位,水温变化,地下水运动情况,以及进行水质分析等等,提出可靠的水文地质资料。潜水井的建设好坏,对以上资料影响很大,故潜水井的设计安装是勘测地下水动态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介绍一下我处所采用的缝式潜水井使用情况,仅供各单位参考。缝式潜水井是由纲式滤水管井改成的,具体使用方法如下:(一)用1.2—1.3公分厚,4—6公分宽,长4公尺的木板条以不锈金属箍或6—8号带铅皮的铁线捆成一个圆形的井筒,井筒外口直径18—20公分,井筒下端每隔8—10公分钻一小孔(直径1公分左右),交错形排列,长达50公分,便于水在井内流动。井箍的间距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井下水文地质钻探及放水试验技术查明了会宝岭铁矿-410m~-760m标高井筒施工中出水点位置、岩性特征、水压、地下水导水通道及补给来源等水文地质成果;根据放水试验成果计算各涌水段水文地质参数,开展井筒施工涌水量预测,为井筒施工提出防治水建议,并为深部矿体开采提供重要的水文地质资料,也为沉积变质岩型铁矿床深部探水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煤矿井筒检查孔有关资料处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利用井筒检查孔资料处理模块处理井筒检查孔有关地质资料、水文地质资料的方法(井筒地层预想柱状图的绘制、井筒岩性切面图的绘制、流量测井资料的处理及有关图件的绘制),其处理成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为井筒开凿及井巷建设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与水文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源热泵系统中回灌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宏亮 《水文》2012,32(3):60-65
近年,地下水源热泵技术在我国被广泛应用,并在节能、环保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效益。但是,回灌问题仍是困扰我国地下水源热泵发展的瓶颈。以唐山市丰润区乡居假日住宅区A4区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的应用为例,从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方面,对水源热泵系统中地下水回灌能力进行了分析,指出开展地下水源热泵项目时,掌握热源井所在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重要性。探讨了影响地下水回灌能力的关键因素,其中包括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热源井成井工艺、回灌井阻塞以及地下水回灌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