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红粘土的“反剖面”特征及其形成条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秦刚  廖义玲 《贵州地质》1994,11(1):89-93
本文根据对红粘土反剖面特征的研究,论述红粘土垂直分带的特征,各带成份结构及性质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其它粘土正常剖面的对比,分析了红粘土“反剖面”特征的形成条件及岩土工程要点。  相似文献   

2.
二汽地区广泛分布有“红粘土”。由于大量挖土填方,导致了一些滑坡,致使遭到了一些损失。 根据二汽地区建设的实践,对“红粘土”的分布规律、性质、特征及其对建筑物的破坏原因和防治方法,进行了初步探讨。其目的在于今后大规模建设中,引起重视。 一、“红粘土”的分布规律及其特征 “红粘土”一般分布在山梁坡脚及丘陵。在“红粘土”的底部往往夹有薄层卵(碎)石层,其厚度几  相似文献   

3.
贵阳地区红粘土工程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贵琳 《贵州地质》1992,9(3):292-296
红粘土是一种区域性的特殊土。随着红粘土研究的深入,对其成因及其工程地质特征等问题出现了不同的看法。贵阳地区红粘土分布广泛,是工程建设中常见的特殊土质类型之一。本文从成因观点出发,对贵阳地区红粘土的主要工程地质特征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坡缕石是典型的干旱、强蒸发环境的指示矿物,黄土-红粘土序列中坡缕石的分布对古气候和古环境重建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本文对灵台任家坡剖面中黄土、古土壤和红粘土代表性样品进行了场发射扫描电镜和高分辨透射电镜观察,结果发现,在3.6Ma以前沉积的红粘土中存有大量的自生坡缕石,而在3.2Ma以来沉积的红粘土及其上覆黄土古土壤序列没有坡缕石。剖面样品扫描电镜原位观察形貌特征和微观结构显示,坡缕石属于成壤作用自生矿物,系由伊蒙矿物在富镁孔隙液作用下转化形成。灵台剖面中坡缕石消失的层位与红粘土磁化率升高和粉尘通量及沉积速率增加的层位相一致。坡缕石在剖面中的分布指示3.6~3.2Ma前后是东亚季风的重要转型期,东亚古气候格局发生改变,由连续干暖的夏季风占主导向干冷冬季风和暖湿夏季风高频强波动交替环境演化。  相似文献   

5.
王俊业 《地下水》1998,20(2):57-60
本文分析了红粘土分布区的电性特征及其产生原因,并结合实例,讨论了在本类地区寻找地下水的工作方法。对于应用电法在红粘土分布区的地下水勘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大连新港油罐区的建设中,发现了一种具有高孔隙性、高含水量、高塑性、中低压缩性的特殊土。作者对这种土及其母岩的矿物学、岩石学、地球化学、物理化学和工程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揭示了该区红粘土及其工程特性的形成机理,该区红粘土乃是蒙脱石化的粗玄岩,在中温带气候区红土花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桂林市红粘土的化学活动性与工程环境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红粘土的形成环境出发 ,通过对红粘土矿物组成、化学成分以及粘土矿物的化学活动性与粘土力学性质的相关联系分析 ,指出红粘土的化学活动性与其粘土矿物的吸附性、离子交换容量、地下水化学成分密切相关 ,并从粘土矿物多种特征出发探讨红粘土的化学活动性与工程环境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碳酸盐岩残积红粘土微观结构的扫描电镜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李景阳  朱立军  梁风  陈筠 《中国岩溶》2002,21(4):233-237
根据大量的扫描电镜照片和辅助的X射线能谱分析资料,对残积红粘土微观结构进行了分类研究,指出前人研究不足之处是没有充分考虑土的形成条件、形成环境、土的成因以及组成矿物成分和形态。经研究认为,残积红粘土具有叠片状、絮凝状、粒斑状、斑状、斑块状、球粒状等结构,这些结构与组成红粘土的矿物形态及其成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红粘土的微结构及其概化模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论述红粘土的物质组成和微结构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红粘土微结构的概化模型,并根据这种模型对红粘土的工程特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广东韶关红粘土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敏 《岩土力学》1991,12(4):41-51
本文通过微观分析与宏观试验,对广东韶关红粘土的物化特性以及改变物化特性对土的力学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虽然试样取自韶关,但所探讨的问题涉及到各地红粘土的共性,故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