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对大兴安岭北段漠河盆地南缘的塔木兰沟组玄武安山岩进行锆石LA-ICP-MS U-Pb定年以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以便限定其形成时代以及火山活动和漠河断陷盆地演化之间的关系.测年结果显示该地区塔木兰沟组玄武安山岩的形成时代为129~147 Ma,为早白垩世早期.塔木兰沟组火山岩主要为高钾钙碱性火山岩系列,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的特征.岩浆源区为富集型地幔源区,上升过程中可能受上地壳物质混染.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显示,研究区塔木兰沟组火山岩形成于大陆板内拉张环境,与中生代漠河盆地断陷构造有关.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西北部漠河市西部地区新厘定出非正式填图单元——富源沟中-基性火山岩,其岩石组合为灰色、灰绿色玄武安山岩、辉石玄武岩、英安质火山碎屑岩等.获得安山岩LA-ICP-MS锆石U-Pb测年的加权平均年龄为245±3 Ma,其最小的岩浆锆石206Pb/238U谐和年龄为201±2 Ma,另外获得火山口附近英安质火山角砾岩加权平均年龄为201±1 Ma,其形成时代应为晚三叠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富源沟中-基性火山岩为一套钙碱性系列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K、Sr等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P等和重稀土元素,具有弧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该火山岩的厘定说明,大兴安岭北部地区存在晚三叠世中-基性火山岩浆活动事件.综合本区火山岩的特征并结合区域上研究成果,认为其形成与蒙古-鄂霍次克大洋板片南向俯冲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3.
新巴尔虎右旗地区塔木兰沟组火山岩为玄武岩-玄武粗安岩-玄武安山岩组合。该套火山岩属高硅钙碱性系列,偏铝质,镁指数小;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和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Nb、Ta、Ti等),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左高右低缓倾斜分布,轻重稀土分馏较强,弱的Eu负异常(δEu=0.73~0.83)。综合前人及笔者同位素测年结果显示,塔木兰沟组火山岩形成于中侏罗世末期—晚侏罗世,成岩年龄为166~133 Ma。塔木兰沟组火山岩岩浆来源于受俯冲流体交代的大陆岩石圈地幔熔融,与地壳物质发生混染作用。结合区域构造演化,塔木兰沟组火山岩的形成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造山后岩石圈伸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杨乃峰  杨李汀 《世界地质》2017,36(2):361-370
呼中火山岩位于大兴安岭北段,塔木兰沟组是其喷发较早的一期中基性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呼中火山岩形成于(154±1)Ma,属晚侏罗世。呼中火山岩SiO_2为49.80%~55.96%、Al_2O_3为16.70%~18.93%、Na_2O+K_2O为6.35%~9.11%,属中基性高铝碱性岩石。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呼中火山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Nb/Ta=12.44~15.58。呼中火山岩元素含量及其比值的变化显示了本区塔木兰沟组玄武岩浆在分离结晶作用过程中受到了壳源物质的影响,其形成环境为板块边缘岛弧造山带环境,由古亚洲洋和(或)蒙古—鄂霍茨克洋板块俯冲形成。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粤北新丰雷公寨地区火山岩成岩时代进行了测定,对其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等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高精度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研究区火山岩中流纹质凝灰岩锆石加权平均年龄为185.7±3.4Ma,英安斑岩锆石加权平均年龄为184.8±4.6 Ma,流纹斑岩锆石加权平均年龄为190.1±2.3 Ma,均属于早侏罗世。主量元素分析结果表明其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和钙碱性系列,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具有轻稀土富集、Eu和Ce中等亏损、总体为右倾斜等特征,微量元素特征具有富集Rb、Th、U、Zr大离子亲石元素和La、Ce、Nd、Hf、Sm、Lu和Y等元素,亏损Ba、Sr、P、Ti、Nb等元素。显示嵩灵组火山岩形成的构造背景为板内环境,成岩作用处于陆内拉张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满洲里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带的中北段,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火山岩浆活动强烈,由于NE向切壳断裂长期活动,导致中基性火山岩沿断裂呈线状分布。就上侏罗统塔木兰沟组、上库力组中段及下白垩统伊列克得组中基性火山岩浆岩的组合、旋回和岩石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特征,论证了该地区中生代中基性火山岩浆岩形成的构造地质背景和成因。因此,认为晚侏罗世中基性火山岩形成于板内拉张的构造环境,岩浆来源于上地幔,且有地壳物质混熔。  相似文献   

7.
对大兴安岭北段内蒙古根河市得耳布尔地区中生代中-晚期火山岩的岩相学、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进行研究,探讨该地区的构造演化。根据区域上的地层接触关系及前人获得的年龄数据,推断研究区存在早—中侏罗世火山岩。满克头鄂博组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为(155±1.8) Ma,成岩时代为晚侏罗世。玛尼吐组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为(124.1±0.8) Ma和(122.8±1.3) Ma,成岩时代为早白垩世。早—中侏罗世火山岩为高钾钙碱性准铝质火山岩,大离子亲石元素Ba、Sr强烈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亏损,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满克头鄂博组为富硅、富钾、贫钠、贫钙的过铝质高硅流纹岩,Rb/Sr比值为4.1~10.3,具有S型花岗岩特征,是加厚下地壳部分熔融的岩浆在岩浆房内经晶粥体模型(MUSH)再次演化形成。玛尼吐组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富集Zr、Rb、Th和U,亏损Sr、Ba、Nb、Ta、P和Ti,具有A型花岗岩特征,是在伸展构造背景下通过地壳降压熔融形成。综合前人研究成果,认为大兴安岭地区中生代中-晚期火山岩主要受蒙古—鄂霍茨克洋构造域控制。早—中侏罗世,蒙古—鄂霍茨克洋洋壳向南俯冲;中侏罗世晚期,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西伯利亚克拉通与中朝—蒙古板块碰撞;早白垩世,大兴安岭区域上表现为伸展的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8.
黑龙江省松嫩地块北缘大面积分布的玄武安山岩的时代厘定对讨论区域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对该区原划为早白垩世板子房组的玄武安山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等研究,获得两个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200.0±1.4)Ma和(200.0±1.3)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并非早白垩世。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玄武安山岩属准铝质,以高钾钙碱性系列为主,富集Ba、Rb、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Nb、Ce、Nd、Ti等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为典型的大陆弧火山岩,表明松嫩地块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存在一条近南北向展布的晚三叠世—早侏罗世火山岩带,该火山岩带与同时代略晚的花岗岩一起构成近南北向带状展布的中生代岩浆岩带。  相似文献   

9.
满洲里达石莫盆地火山岩系由下部的铁镁质火山岩组合、中部的高钾钙碱性流纹岩-碱性粗面岩组合和上部的铁镁质火山岩组合所构成,并有花岗斑岩侵入。SHRIMP锆石U-Pb年龄表明,流纹岩和花岗斑岩锆石的206Pb/238 U年龄分别为143.3±1.3Ma和143.0±1.8Ma,两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同为早白垩世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通过区域地层对比,结合已有的高精度锆石U-Pb年龄数据,可将达石莫盆地及大兴安岭北部原塔木兰沟组、原上库力组、原梅勒图组火山岩中的铁镁质火山岩组合(年龄大于145Ma的部分)归入塔木兰沟组,高钾钙碱性流纹岩-碱性粗面岩组合(年龄为145~130Ma的部分)归入上库力组,年龄小于127Ma的部分铁镁质火山岩组合归入梅勒图组。依照中国东部、俄罗斯东部和蒙古东部与火山岩有关的热液型铀矿主要赋存在早白垩世早期火山岩与次火山岩接触带附近的事实,推测达石莫盆地流纹岩与花岗斑岩的接触带是铀矿勘查值得关注的部位。  相似文献   

10.
满洲里南部塔木兰沟组火山岩年代学与地球化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满洲里南部塔木兰沟组火山岩主要由橄榄玄武岩、辉石玄武岩和玄武安山岩组成.LA - ICP -MS锆石U- Pb定年结果显示,火山岩形成于164~161 Ma的中侏罗世末期.岩石主体属高钾钙碱性系列,镁含量较低[w( MgO)=1.64%~9.59%],镁指数较小(Mg#=0.26~0.66);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轻稀土富...  相似文献   

11.
12.
黑龙江省大地构造单元划分及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板块理论为指导,对黑龙江省区域大地构造单元进行了划分,提出黑龙江省属古亚洲构造域,由亲西伯利亚陆块群和古中华陆块群两大板块的增生带组成。额尔齐斯-佐伦-黑河缝合线为两大板块的分界线,并进一步划分为4块3带,即额尔古纳地块、大兴安岭造山带;小兴安岭-松嫩地块、伊春-张广才岭造山带;布列亚-佳木斯-兴凯地块、扎兰屯地块和完达山造山带。在黑龙江省区域地质志的基础上,对Ⅰ、Ⅱ级大地构造单元的归属做了较大调整,对Ⅲ、Ⅳ级构造单元部分做了修正。  相似文献   

13.
孔含泉 《地质与资源》2012,21(4):362-366
坤得气南山金矿床产出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多金属成矿带北缘,矿体赋存于光华组硅化长石砂岩、细砂岩中.金矿化包括石英-黄铁矿、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和石英-方解石3个成矿阶段.前两个阶段矿石硅化石英细脉中的石英矿物的流体包裹体,包括气液两相包裹体、富气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三相包裹体3种类型,并以气液两相包裹体为主.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变化范围在234.8~420.5℃之间,盐度(NaCl当量质量分数)变化在2.6%~33.6%之间,可分为高温低盐度、中高温中低盐度和中高温中高盐度类.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主要为H2O、CO2;液相成分也以H2O、CO2为主,含有Na+、K+、Ca2+、Mg2+离子;子矿物主要为石盐.3类包裹体在同一矿物颗粒中同时共生发育,表明捕获流体为不均匀流体状态,显示成矿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溶体不混溶作用.根据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确定矿床为浅成热液成因,而且矿床深部具有找寻斑岩型矿化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利用黑龙江省1961-2014年逐时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分析了汛期(5-9月)降水量、降水频率、降水强度以及不同持续时间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汛期逐时累积降水量平均为430.0 mm,高值区集中在松嫩平原东部和南部以及小兴安岭南部;降水频率平均为297.2 h,仅在省西部的齐齐哈尔、大庆和绥化等地以及哈尔滨西部地区偏少,其余地区台站均在300 h以上;降水强度平均在1.2~1.7 mm·h-1之间,增加趋势显著(P<0.01),空间分布与降水频率分布相反;全省多数台站的汛期降水量、降水频率趋势变化不明显,但却有39%的台站降水强度增加明显.汛期降水量的日变化呈单峰型,超过半数的降水集中在11:00-22:00;降水频率的日变化表现出双峰型,00:00-04:00和13:00-19:00为高值区间;降水强度的日变化也呈单峰型,高值区间集中在13:00-18:00.全省的降水事件中短历时降水优势明显,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46.7%,降水历时占全部降水历时的49%;持续5~6 h的降水雨强最强,其次是持续3~4 h降水雨强,最弱的是持续1~2 h的降水雨强.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10℃积温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积温是作物种植界限的重要参考依据, 分析其变化特征可为农业气候区划、合理种植农作物等提供科学依据. 基于黑龙江省62个气象站点1961-2014年的逐日平均气温资料和地理信息数据, 采用多种气候统计方法, 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分析了近54年来黑龙江省≥10℃积温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 1961年以来, 黑龙江省≥10℃积温初日明显提前, 终日显著推迟, 持续日数增加,≥10℃ 积温显著上升, 在1994年发生突变;≥10℃积温随着纬度的增加逐渐降低, 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少, 低于1 900℃积温区域所占面积有逐年减少的趋势, 2 700℃以上积温区域所占面积呈显著增加趋势; 随着黑龙江省积温的增加, 积温带明显向北、向东移动, 第一和第二积温带面积显著增加, 第六积温带面积显著缩小.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介绍了黑宝山-木耳气盆地的经济地理秦件,地质环境背景,阐述了盆地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第一环境地质问题即自然环境中存在的与地质有关的各种问题,它是由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引起的;区内主要有冻土。第二环境地质问题即由于人类各种工程、经济活动而引起昀与地质环境有关的问题;如水土流失、矿井塌陷、地表水、地下水及土壤污染等。论述了各环境地质问题产生的地区,分析了各主要问题的特征,形成条件及危害。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东部中-新生代盆地演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黑龙江省东部中-新生代盆地基底由佳木斯地块和完达山地体复合而成.佳木斯地块以加里东期变质岩及花岗岩为主,东缘发育晚古生代和早中生代大陆边缘沉积.完达山地体在中-晚侏罗世就位在佳木斯地块东缘,并在早白垩世早期逆冲到佳木斯地块之上,形成具有前陆盆地性质的大三江盆地.大三江盆地在早白垩世晚期遭受逆冲、走滑构造改造.敦密断裂以北的诸多盆地均属大三江盆地改造后的残余盆地.这些残余盆地和完达山地体之下可能存在隐伏的晚古生代和早中生代大陆边缘沉积.三江盆地东部是古近纪断陷的主要发育区,可能存在一与佳依地堑平行的深断陷.隐伏的大陆边缘沉积和断陷是值得重视的油气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胜利水库冰盖生消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谢永刚 《冰川冻土》1992,14(2):168-173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黑河市北大沟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黑龙江省黑河市北大沟金矿床是近年来在大兴安岭燕山期成矿带发现的小型金矿床。对石英脉中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研究、显微测温和气液相成分分析表明:(1)主成矿阶段石英脉中发育纯液相、气液两相、富气相和纯气相4类包裹体。(2)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在160~380℃之间,主要集中在260~300℃;成矿流体为NaCl-H2O体系;流体包裹体盐度估计在0.2%~2.0%(NaCleq)之间;成矿流体密度估计在0.550~0.912 g/cm3之间;成矿压力估计在6×105~210×105Pa之间;估算成矿深度为0.06~2.10 km。(3)从流体包裹体成分分析获得的pH值为6.6~6.7之间,还原参数n(CH4+CO+H2)/n(CO2)(摩尔数比值)在0.027~0.271之间,表明具有浅成中偏酸性和弱还原环境成矿的特点。该矿床是与火山热液有关的浅成中—低温热液金矿床。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东部鸡西盆地构造层序划分与盆地动力学演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依据钻孔及露头资料,对黑龙江东部鸡西盆地进行了构造层序划分及研究,共划分了1个Ⅰ级、2个Ⅱ级、5个Ⅲ级构造层序,在此基础上讨论了鸡西盆地动力学演化机制,证实鸡西盆地主要由敦密断裂在白垩纪左旋走滑拉分而成。纵向上表现为两个构造演化阶段:早白垩世早中期表现为断陷盆地特点,控制了鸡西群含煤层序的生长和发育;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早期表现为坳陷盆地特征,控制了桦山群红层的生长、发育。该盆地的层序划分及动力学分析对黑龙江东部白垩纪地层对比、构造作用及成矿作用的分析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