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瑞江 《地球》2022,(4):6-11
<正>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 Staunton ex D. Don)为柏科水松属单种属植物。它来自远古,曾经伴随过恐龙的咆哮声,也见证了人类进化的历程。水松有丰富的化石记录,在古代文献中也多有记载,有“世纪年轮”之美誉。如今水松已经是濒危植物,如何科学地保护它们,让这一抹从远古走来的绿色不离我们远去,是亟需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关于史前考古遗址出土的磨盘和磨棒的功能,一直众说纷纭。过去一直认为是一种加工谷物的农具,近年来虽有异议,但缺乏直接证据。本文利用淀粉粒分析对北京平谷上宅遗址(7500-7000cal a BP)出土的一件磨盘和一件磨棒进行了研究。从石器表面残留物上提取出的淀粉粒,可分为9类12种。在可鉴定的淀粉粒中,最多的是来自栎属(Quercus)果实(橡子)的淀粉粒;其次是来自粟(Setariaitalica)的淀粉粒。栎属中包括蒙古栎(Q.mongolicus)、麻栎(Q.acuttssima)和槲树(Q.dentata)的淀粉粒,另有一定数量的黍(Pmiliaceum)和小豆属(Vigna)淀粉粒,其余杂草类及可能为块茎类的淀粉粒无法更进一步鉴定归属。磨盘磨棒上植物种类的多样性表明这些器物不是只用来加工谷物,更不能作为农业出现的标志。这些石器被用于加工各种需要碾磨和脱粒的植物果实或者块茎。同时磨盘磨棒上的植物组合也反映了7000年前,北京平原上人类社会的经济方式以采集与农业并重,日常饮食包括了粟、黍、橡子以及一些块茎类和杂草类植物的种子和果实,当时的气候条件较今温暖湿润。  相似文献   

3.
朱英姿  赵洪山图 《地球》2011,(7):104-105
沧海桑田,北京究竟经历过哪些地质变迁?留下了哪些珍贵的地质遗迹?40亿岁“高龄”的石头究竟是什么样儿……  相似文献   

4.
广西红树林湿地现状与生态保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树林湿地是湿地系统中的非常重要而又较为特殊的组成部分。广西是我国几个有红树林湿地的省区之一,然而由于人类的经济活动及人类对湿地认识的片面性,对湿地的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湿地遭受破坏,功能和效益在衰退,如再不进行科学保护,将严重危及红树林湿地生物的生存,制约红树林湿地周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岳尚华 《地球》2012,(12):59-61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和重要保障。节约利用资源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11月8日,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司长姜建军在中国国际矿业大会的开放日上,作了生动的科普讲座。他从地球起源开始,介绍了地球自然资源的产生和人类社会的起源与发展,梳理了自然资源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对于引起人们的环保与节约意识起到了积极影响。地球承载了近七十亿的人类,从它  相似文献   

6.
蓝颖春 《地球》2014,(8):10-12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地球环境,环境不但是生命起源的温床,还是人类产生和进化的必要条件。人类学家认为,人类的出现是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的结果。可以说地球环境创造了人类,但人类的某些活动又在破坏着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从而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境。近年来,中国多次爆发大面积的雾霾事件,雾霾对健康的影响引起了广泛社会关注。有报告显示,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与此同时,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空气污染对人类健康有哪些影响?我们该如何进行有效防治?带着这些问题,《地球》记者采访了十一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汪纪戎。  相似文献   

7.
据有关资料介绍,震区植物电一些异常变化和地震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可以用来预测地震。植物电里包含哪些成份?它能和地震发生对应变化的机制是什么?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一探讨。 (一) 植物本身具有的生物电流。实验证明:生物体各组织器官在活动的时候都会产生电流,如人脑能产生脑电流,心脏能产生心电流,肌肉能产生肌电流。植物也一样,在植物  相似文献   

8.
<正>所有地震在开始时看起来都一样,使人类无法预测哪些地震会带来早期观测造成的最大破坏。地震预警系统依赖于地震仪在主震开始之前监测到地震动,并对附近城市发出警报。即使是几秒钟的警告也可以为个人和医院等组织带来很大的不同。例如,墨西哥地震预警系统在2017年9月19日的7.1级地震之前就给所有人提供了10~15s的响应时间。  相似文献   

9.
《地球》2021,(4)
正地下水,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是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和战略性资源,同时也是生态系统的关键要素。它赋存于地表以下土层或岩石的空隙中,相对于江河湖海,它更加洁净和稳定,供水保证能力更高。凿井取水是人类获取地下水的重要途径,极大地提高了人类适应环境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正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所取得的成就令人惊叹,然而过度消耗资源和环境污染不但给地球,也给人类自身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如果地球的生态系统发生崩溃,届时人类自身的生存将何以为继?从这个意义上讲,地球日是人类对地球的忏悔日,但更是拯救日。只有人人厉行节约、减少污染、绿色消费、保护自然,才能救地球于危难,保人  相似文献   

11.
杨涓 《地球》2023,(4):58-61
<正>植物园是集植物迁地保护、科学研究、科学传播、园艺展示、游憩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机构,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地,是战略生物资源的储备库,是都市生态文明的象征。天黑了,植物园里空无一人,植物们终于可以聊聊天、吐吐槽了。人类依靠网络互通消息,植物们也拥有自己独特的交流网——同种和不同种的植物们通过根部接触土壤中无处不在的庞大的菌丝网来传递消息。  相似文献   

12.
《地球》2020,(5)
正土地不仅是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也是富有生物多样性和较高生产力的自然生态系统,可以为人类提供生活场所和"生产"所需的物质。然而,土地沙化是当今世界上人类面临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是生态平衡被破坏的结果。沙化土地不仅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危害,还对人们的健康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吴胜明 《地球》2012,(5):14-16
《中国最美的地质公园》一书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见到新书,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澎湃,虽说至今我已写作近30种图书,有关国家地质公园内容的也有几本,但这次激动是因为我又为我们伟大的国家、可爱的人民贡献了一份自己辛勤劳作的成果,就像一位农民在经年累月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后,把收获的果实献给国家和人民一样!我和他们同样是耕耘者,没有后台,没有投机,靠诚实的劳动来生活。在此,我把成书前后的一些情况写下,对读者可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唐山地震给人类造成的损失是极其惨重的。唐山人民以巨大的血的代价,为人类换取了地震防灾和救灾等方面的宝贵经验。在唐山地震前和地震发生过程中,曾出现过很多奇异而且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现象,这些现象为地震科学研究提供了难得的素材。作为亲身经历唐山地震的地震工作者,调查震时现象,收集地震经历者的感受,责无旁贷。所以,在地震发生后,我们从几个方面对几百名从死亡线上逃脱出来的地震幸存者、震时现象的目睹者进行了调查和访问。现将调查结果简单作以介绍。1.断裂带两侧居民的反映唐山地震发生后,由于地下岩层的破裂或错动,地表土层产生了大量裂缝。这些裂缝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湖泊现状及面临的重大问题与保护策略   总被引:73,自引:35,他引:38  
我国湖泊数量多、类型全、分布广,湖泊的形成演化不仅受流域自然环境因素及变化的影响,而且还深受人类活动的干扰,呈现出不同的区域演变特征和生态环境问题.近几十年来,我国湖泊数量、面积和分布都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并面临着湖泊萎缩与调蓄能力减少、水质下降与富营养化加重、生物多样性减少与生态退化、河湖水力和生态联系阻隔以及湖岸线和环湖地带过度开发等问题,引发一系列生态与环境后果,严重影响流域居民日常生活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大量湖泊野外考察和调查,查清了我国面积大于1km2湖泊的数量、面积和分布状况,结合历史湖泊调查和相关研究资料,系统分析了近几十年我国湖泊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及区域特征,提出了我国湖泊保护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保护生命线     
正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源。人类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积累,无不与土地息息相关。然而,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尤其是耕地资源不足,已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资料显示,我国人均耕地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即便如此,我国在耕地使用上仍然存在粗放浪费的现象,耕地保护形势不容乐观。经  相似文献   

17.
环境地磁学     
一、引言为了了解环境地磁学的最新发展,首先需要了解这个题目的含意。讲到环境,我们感兴趣的有两种:第一种可以称为人类或文化环境。人类进行些什么活动,例如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这些对我们讨论文化历史很有价值;第二种我们感兴趣的环境常被称作古环境。我们对地质、地貌、树林、灌木、气温和雨量感兴趣。众所周知,孢粉学家研究古植物群的变化,从而他们能够解释古环境的变化。但是树林灌木等不仅与气候变化有关,而且由于进化的原因,它  相似文献   

18.
甘肃临潭齐家文化陈旗磨沟遗址是一处4000a BP的墓葬群,规模较大.由于其独特的埋葬制度及丰富的具有代表性的器物类型而被评为2008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我们从墓葬编号M187和M194中获得了两个成人个体的3颗牙齿,在不破坏牙齿的情况下,采取多种方法对该遗址中古人类牙结石里的淀粉粒进行了提取和鉴定.研究结果表明当时人类植物性食物具有多样化特征.牙结石中包括了来自小麦属小麦(Triticum aestivum)、大麦属大麦(Hordeum vulgare)和青稞(Hordeum vulgare var.nudum)等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狗尾草属粟(Setaria italica)、荞麦属荞麦(Fagopyrum esculentum)、豆类及坚果类等植物的淀粉粒.其中麦类植物、荞麦和粟的淀粉粒数量占到了淀粉粒总量的70%,可能为当时人类的主要植食来源;坚果类、豆类植物也是当时人类的主要食物之一.大量麦类植物淀粉粒的出现,为研究麦作农业在中国的传播路线提供了证据,而且从恢复的农作物种类来看,当时农业具有多样性特征.坚果类栎属(Quercus)、疑似银杏(Ginkgo biloba)淀粉粒的出现,说明采集仍是农业的...  相似文献   

19.
农业是人类与环境联系最为紧密、互动最为频繁的领域之一,也是人类社会最为基础的经济部门.研究特定区域的居民如何选择其作物组合,对于探索早期社会经济基础和人类、环境与生物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都至关重要.本文选取位于我国自然地理南北过渡带的河南漯河郝家台遗址,从出土植物大遗存分析入手,揭示了当地在龙山文化至新砦期一直保持着以粟...  相似文献   

20.
《地球》2012,(3):2-2
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就是其他物种几千年来的灭绝史。这不是一句危言耸听的话,也不是信口雌黄。人类的所谓文明,即是建立在其他物种的痛苦之上。最近的考古发现证明,人类在至少40万年前,当还是"直立人"的时候,发生过一场"动物脂肪补给"危机。这场危机从非洲的某一个地方开始,很快波及全洲。毫无争议的考古证据证明,那个时代的人,脑容量还很小——这句话在现在主要用于骂人,但那个年代,确是事实。有一天,从肯尼亚图尔卡纳盆地某个洞穴中,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