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空孔直眼掏槽成腔模型理论与实践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林大能  陈寿如 《岩土力学》2005,26(3):479-483
空孔直眼掏槽是隧道或井巷掘进的主要方法之一。基于典型空孔掏槽炮眼布置,分析了掏槽眼爆破形成空腔的物理力学过程;建立了空腔形成的物理和力学模型;研究了腔内碎石在高压爆生气体作用下的抛射过程;得出了空腔尺寸的理论计算方法。槽腔岩石介质破碎和外端部漏斗形成取决于掏槽眼装药爆炸动作用;碎石的抛出率与炸药性质、岩石性质和爆破参数有关。理论分析与在某矿进行的48次试验结果有较好的吻合性。  相似文献   

2.
在炸药爆破作用下不易塑性变形的脆硬岩石中应用棱柱形掏槽效率最高。在国外许多采矿企业中进行了确定棱柱形掏槽合理参数的实验和理论研究。在白云石化的石灰岩层中进行了各种结构的棱柱形掏槽的研究。破碎岩石所消耗的能量按破碎岩石体积和爆破后形成的掏槽孔大小或掏槽眼和崩落眼间的破碎带大小来确定。确定,崩落眼直径对爆破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煤矿下山巷道爆破掘进中普遍存在的循环进尺小、炮眼利用率低、爆后矸石堆积迎头、留底严重等问题,基于“裂槽、抛碴”思想,有机结合直眼和斜眼掏槽的各自优点,设计了含抛碴眼的楔形掏槽方式这一新型掏槽结构。在华恒矿-1 000水平副暗斜井,通过改变掏槽眼的布置位置和起爆顺序、设置抛碴辅助眼等措施,结合弧形和直线形组成的混合型辅助眼布置方式,制定出3种下山巷道爆破掘进技术方案并进行现场试验。通过掘进进尺、残眼深度、巷道成型、抛碴距离、矸石块度、矸石高度等指标,评价设计方案,最终优选出一种综合指标最好的爆破方案。该矿采用此技术,月进尺提高了40%以上,验证了该技术在下山巷道爆破掘进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结合南山下隧洞下穿温福客运专线钱仓山隧道工程,实时监测近距离交叉隧洞爆破施工对既有隧道的振动影响。实测结果表明,(1)迎爆面位置影响既有隧道断面的爆破振动速度分布;震源距离测点大于30 m时,距离是爆破振动的主要影响因素;震源距离测点小于30 m时,主要影响因素则为装药量与距离。(2)岩体越坚硬完整,爆破振动波传播衰减越慢。采用导洞先行预留光面爆破、导洞爆破掏槽眼和周边眼及底板眼分开起爆、控制最大段装药量等措施,可有效地降低爆破振动影响,控制其对钱仓山隧道的影响,对类似工程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立井冻土爆破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宗琦  马芹永  王从平 《冰川冻土》2002,24(2):192-197
结合冻土爆破破坏特征,从理论上分析探讨了立井冻土掘进掏槽爆破和光面爆破机理及参数设计,再在实验室中进行模型试验研究,然后将试验结果应用于工程实践去验证和完善. 结果表明:立井冻土掘进爆破以浅眼多循环为宜,眼深Lb =1.2~1.4m;直眼掏槽、周边光爆,较为合理的掏槽参数为:槽眼布置圈径%D%=1.0~1.2 m,眼距a=500~700 mm,单位耗药量q=2.2~2.8 kg*m-3;较为合理的光爆参数为:周边眼距E=500~600 mm,光爆层厚度W=500~700 mm ,炮眼密集系数m=0.8~1.2,炮眼装药集中度%q%L=120~160 g*m+-1,空气垫层或空气间隙不偶合装药结构.  相似文献   

6.
巷道掘进中掏槽效果的好坏,即能否爆出足够大的槽洞,决定着整个爆破工作的效率。尤其在坚硬完整的岩石爆破中,问题显得特别突出。瑞典的一种由双向螺旋线掏槽发展而来的大空眼直线掏槽——克罗曼特掏槽,能得到异常好的掏槽效果,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相似文献   

7.
张成良  李新平  代翼飞 《岩土力学》2007,28(Z1):354-358
在地下厂房岩锚梁爆破施工中,为获得良好的开挖轮廓面和较小的损伤区,常采用光面爆破的开挖方式,但在光面爆破施工中,主爆孔爆破对光爆层岩石造成较大程度的损伤,使岩石的力学参数发生变化,而在爆破设计与施工中未考虑这种损伤效应,结果造成单孔装药量偏大,岩石受到过度破坏,出现超挖或产生大量的爆振裂隙。应用动力有限元程序,建立岩体二维弹塑性模型,对不考虑损伤和考虑损伤的光面爆破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比较两种模型最大有效应力随距离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情况下,考虑损伤影响时可适当加大光面爆破的炮孔间距和抵抗线。在现场进行了考虑爆破损伤和未考虑爆破损伤的两组爆破试验,观察爆后效果表明:考虑爆破损伤效应的参数设计爆破效果好、损伤作用小。  相似文献   

8.
基洛夫燐灰石矿在掘进水平和和垂直坑道时,采用了直线掏槽,其掘进工程约有70%是在普氏强度系数为6~8的岩石中进行的,30%是在8~12的岩石中进行的.矿体被霓石(纯钠辉石)、赤跌矿和另外一些强度系数为12~16的矿物夹层与裂隙带所切割.目前该矿使用了几种变形的直线掏槽,其一般特征是炮眼依次爆破.标准的掏槽如图1.a所示,炮眼直径为40~44公厘,每根导火线之长度差为8~10公分,平均眼深为2.0~2.2公尺,在垂直坑道中炮眼利用系数为0.90,在水平坑道中炮眼利用系数为  相似文献   

9.
我队在江西某矿进行地质勘探工作。70%的平巷和探采天井工作量均在含白银矿石榴子石矽卡岩中掘进,矿岩呈层状,纹理清晰,节理不发育,岩石坚固性系数f=18,具韧性。该矿一直沿用直线龟裂和螺旋掏槽爆破,炮眼利用率低,1989年7月掘进51个循环,平均仅达50%,最低的为20%,8、9两月虽通过外延和内部摸索,但仍只分别为63%和68%。9月下旬起试行五星掏槽,掘进19个循环,平均达83%。1990年经对炮眼参数,几何形状,起爆顺序和辅助眼布设作相应调整后,使炮眼利用率稳定在85%以上,并减少了炮眼个数,降低了材  相似文献   

10.
在坑探工程中,現在已經广泛的推行了直線龟裂掏槽。在岩石爆破性差、坑道断面小的条件下,与錐形掏槽比較起来,也已充分显示出它的优越性。但是,它的爆破率还常常不能令人滿意。特别是遇到靱性大的岩石时,“打筒”、“崩半节”、“挤死”、“戴眼镜”(有人称它們为直線龟裂掏槽四大症)的现象尚为严重。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一般認为是由于空隙眼太小太少,炮眼间距不当所致。毋庸置疑,这是造成爆破效果不良的重要因素,但并非全部。有的工作面打了1~3个大直徑的空隙眼,也未能保証爆破效果良好。事实告訴我們,空隙眼排列方法合理与否,影响  相似文献   

11.
苏联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和戈尔那亚,灼立亚铁矿工作人员对浅眼装药爆炸时掘进工作面岩石的破碎进行了研究。研究了按垂直于岩石露出面的方向和以不同角度所打炮眼的单一装药与成组装药爆炸时的岩石破碎情况。炮眼深度为1到3米。所用炸药为6号阿莫尼特及1号二萘炸药。分别用导火线与导爆线进行爆炸。炮泥是粘土与细粒碎石合成的,  相似文献   

12.
吴力文  林绵裕 《探矿工程》1983,(5):59-62,55
液压凿岩台车现已被认为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先进的采掘机械化配套设备。凿岩台车通过支臂变幅机构和推进器变幅机构能满足掘进工作面钻凿不同部位、不同倾斜度炮眼的要求。为满足直线掏槽爆破、光面爆破对掏槽眼彼此之间、周边眼彼此之间的平行度有较高的要求,凿岩台车上都配有平动机构,现常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岩石在循环爆破作用下的动力学响应,本文对黑云母花岗岩试块进行了小型爆破试验,利用加速度传感器和声波测试仪,分别对循环爆破荷载下质点振动衰减规律与累积损伤演化机理进行了探析,并对不同装药量下花岗岩试块的裂纹扩展与断裂形态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萨道夫斯基公式对室内花岗岩试块的爆破振动衰减规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拟合相关参数都处于0.90以上;花岗岩的爆破损伤随着爆破次数的增加而增加,且损伤值随着距爆心距离(爆心距)的增加而降低,近区损伤值迅速降低,降幅约为1.46/m,而中区和远区损伤值降低相对缓慢,约为0.57/m和0.13/m;花岗岩的破坏程度和装药量有较高的关联度,当药量较低时,岩块致裂所需要的爆破次数就越大;随着药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岩块在低爆破次数下就会发生破坏;此外,还发现随着装药量的增加,试块爆后破裂的块数呈现增加趋势,如较低药量时试样破裂成2块,较高药量下破裂成3~4块。  相似文献   

14.
小间距隧道爆破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分岔隧道是一种新型隧道结构形式。以漆树槽分岔隧道为工程背景,进行了掘进爆破的围岩震动效应试验,通过不同掏槽结构下爆破震动作用隧道围岩衬砌质点振动速度的频谱分析与质点振动速度幅值的分布情况分析,对小间距公路隧道混凝土衬砌及其围岩在爆破地震波作用下的力学特征进行论述,重点研究了小间距隧道中隔墙及爆破掌子面的震动特性及变化规律。试验与分析结果表明,(1)中墙迎爆侧为振速峰值区,以水平径向振速最大,且沿着中墙走向呈现规律性变化;(2)掏槽孔爆破产生的地震效应最为强烈,其震动强度是扩槽眼和周边眼的2倍左右;(3)衬砌振速主振频率主要分布在低频段,以20~95 Hz为集中频段,高频地震波衰减极快;(4)同一测试断面中最大振速峰值出现在拱顶和边墙中部位置的概率最大,且大小比较接近,爆破掌子面附近的振速不适合萨道夫斯基预测公式,受爆破夹制及自由面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一、利用已竣工鑽孔掘进天井的合理性我队4号天井是沿鑽孔向上掘进的,从实踐初步体会有下列优点(鑽孔直徑160毫米): 1.通风良好: 沒有鑽孔的天井,爆破后,一般需要压縮空气通风2~3小时以上,有时由于爆破后渗入矿碴內的有毒瓦斯徐徐上升,加之工作人员的呼吸及电石灯对氧气的消耗,使支柱工在工作进行中,呼吸困难,尤其在高天井,通风工作稍有为慎,就极易发生恶性中毒和窒息,有造成重大伤亡事故的危险。利用已竣工的鑽孔  相似文献   

16.
大直徑藥包爆破是苏联的一项先进經驗。在我国許多矿山大断面坑道掘进中推行的結果是比較好的。但在小断面探矿坑道掘进中,尚缺乏試驗研究。本文对此问題作了初步試驗,但有些問題的論据尚不足,如在小断面坑道中减少炮眼数目有限,不能节省总鑽眼的时間問題:采用大直徑藥包爆破,不能采用直線掏槽問題等都需进一步試驗。希大家对这一經驗的应用发表意見,以便作出相应的結論,提高爆破技术。  相似文献   

17.
现在钻探工程技术人员中一致认为,工作面工具(钻头、钎子)如能保证钻出阶梯状工作面,那么钻钻孔或打炮眼的效率则高得多。这在爆破工作时也应该估计到,根据多年的实际经验证明,破碎单位体积岩石的炸药的数量随自由面的增多而减少。在这种情况下虽然破碎单位体积上的能量消耗小,但是爆破效果却还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18.
在隧道开挖、矿山开采等基础工程建设中,岩石爆破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等离子体碎岩技术具有无污染,破碎过程中无飞石、无有害气体的产生,使用方便,作业效率高,是替代炸药碎岩的最有效可行的方法。本文研究了水中丝爆产生等离子体破碎岩石的机理,分析了高电压脉冲放电过程中的铜丝融化过程,建立了铜丝在各阶段变化的电阻模型,利用MATLAB对不同阶段放电电路的电流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并与实验得到的电流波形进行对比。研究发现,电流波形,上升沿时间越短,脉冲放电效果越好。铜丝变化产生等离子体的过程中,等离子体通道具有一定的电阻性。实验数据结果与模型数值计算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9.
损伤条件下深部岩体巷道光面爆破参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付玉华  李夕兵  董陇军 《岩土力学》2010,31(5):1420-1426
岩体条件复杂多变,为了提高光面爆破的适应性、改善光面爆破效果,对损伤条件下深部岩体巷道光面爆破参数进行研究。通过对深部岩体巷道光爆层原岩应力场、光面爆破机制和振动损伤特征进行分析,基于爆炸应力波和爆生气体综合作用理论,考虑高原岩应力和岩石损伤影响,提出了损伤条件下深部岩体巷道光面爆破参数确定的计算方法。研究表明, (1)高原岩应力相当于提高了岩石的抗拉强度,不利于炮孔初始裂纹的形成及贯通,宜减小周边眼间距;(2)岩石损伤后,其他条件不变,光面爆破的炮孔间距和抵抗线值可适当加大;(3)高原岩应力和损伤条件下,光面爆破的炮孔间距较小时,容易造成爆后围岩损伤,降低围岩的稳定性能,因此,提高爆破效果的同时应及时加强支护,以确保施工安全和围岩稳定;(4)本文提出的光面爆破参数计算公式,经现场爆破验证效果良好,适用于复杂多变的岩体环境。  相似文献   

20.
雷文杰  李金雨  云美厚 《岩土力学》2019,40(4):1491-1497
为分析采动地震波煤岩响应及其波场特性,构建顶板岩层和煤层2种传播介质接收采动地震波的多通道微震监测系统,研究2种介质采动地震波的传播和衰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顶板岩层接收到采动地震波的平均波速、加速度均高于煤层,2种介质中的地震波加速度均与爆破装药量成正相关,与传播距离、介质密度负相关。采动微地震波能量、信号时长随传播距离分别呈指数、线性衰减,近爆心处煤层传播微地震波能量、信号时长均高于顶板,超过一定距离后顶板高于煤层;采动微地震波传播距离有限,顶板的有效传播距离高于煤层,地震波有效传播距离与爆破装药量线性正相关。采动地震波低频部分的品质因子高于高频部分,顶板岩层的品质因子高于煤层。研究成果有助于地震波传播介质选取、检波器布设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