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2 毫秒
1.
姜常义  苏生瑞 《中国区域地质》1996,(4):361-365,360,T001
原秦岭岩群和丹凤岩群西段并非由变质地层组成,而是由各种变形的侵入岩组成,呈一条连续长达260km的侵入岩带。岩石类型有辉长岩、闪长岩、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和各种花岗岩,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岩浆演化系列,具活动陆缘型岩石组成。构造演化序列包括:韧性变形阶段、静态重结晶阶段和带状褶劈理阶段。  相似文献   

2.
东秦岭丹凤岩群的形成时代和构造属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东秦岭丹凤岩群位于秦岭商丹构造带上,主体形成于新元古代(1000Ma-800Ma),其中变质基性火册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为岛弧型火山岩系,而非蛇绿岩,其形成于秦岭造山带新元古代主造山期板块构造体制下的活动陆缘古岛弧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3.
秦岭造山带东段秦岭岩群的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4,他引:6  
时毓  于津海  徐夕生  邱检生  陈立辉 《岩石学报》2009,25(10):2651-2670
对东秦岭地区的陕西省洛南县、宁陕县、长安县和河南省淅川县出露的四个秦岭岩群变质岩进行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样品主要由变质火山岩和变质沉积岩组成.详细的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三个正变质岩均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971~843Ma),而副变质岩中富集大量新元古代碎屑锆石,根据最年轻的谐和年龄(859Ma)和早古生代的变质年龄,推测其沉积时代为新元古代中晚期.因此,北秦岭南部的秦岭岩群的变质岩主要由新元古代早期的火成岩和新元古代中晚期的沉积岩组成.变质作用主要发生在加里东期,局部有燕山期的变质作用叠加.指示北秦岭的造山作用主要发生在早古生代.岩石地球化学研究还显示秦岭岩群的新元古代火山岩均形成于火山弧构造环境,沉积岩沉积于大陆弧-活动大陆边缘环境,指示秦岭造山带在新元古代早期是一个火山弧.秦岭岩群的火山岩和沉积岩在形成时代和构造环境方面与扬子克拉通西缘的特征非常相似,表明位于北秦岭造山带的秦岭岩群应归属于扬子克拉通陆块,是扬子北缘的一个大陆边缘弧.  相似文献   

4.
秦岭岩群和碧口岩群层序时代析重新厘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岭岩群和碧口岩群因构造复杂、化石贫乏,多年来对其层序和时代的意见极不统一。笔者通过地层清理,并结合前人所获得的成果,对这两个岩群的层序和时代进行重新厘定。秦岭岩群包括云母石英片岩、大理岩、片麻岩三套岩石组合,据同位素年龄和区域地层对比定为早元古代;从原秦岭岩群中分解出峡河岩群,据同位素年龄定为中晚元古代。碧口岩群包括变火山岩和变沉积碎屑岩两套岩石组合,据同位素年龄和微古植物化石定为中晚元古代;从  相似文献   

5.
秦岭岩群是秦岭造山带中最古老的地体之一,其强烈的构造变形记录了秦岭造山带的形成和演化信息。本文在野外构造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显微构造变形分析和锆石U?Pb定年,对秦岭岩群进行了构造变形解析及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秦岭岩群古生代构造变形表现为由东向西的斜向挤出抬升,其构造变形时间为426.7±5.8 Ma~395.7±7.4 Ma。该期构造变形温度为480℃~560℃,对应变质相为高绿片岩相—低角闪岩相,差异应力为20.19~56.54 MPa,应变速率为1.82281×10-13s-1~5.62102×10-13s-1,付林参数为0.29~0.47,涡度值为0.57~0.75。综合前人研究及本次构造变形分析,认为秦岭岩群在扬子板块与华北板块斜向汇聚背景下经历了由东向西的斜向挤出抬升。  相似文献   

6.
东秦岭商丹断裂带南侧的“武关岩群”是从原泥盆系刘岭群北侧解体出来的变质沉积—火山岩系。已获得该构造岩石地层单位中斜长角闪岩(变质基性火山岩)SmNd同位素等时线年龄为(1382±30)Ma,钕同位素初始比值INd=0.511186±1(2σ),εNd(T)=+6.51。表明武关岩群”变质岩系主体形成时代为中元古代,这一结果必将导致人们重新认识秦岭造山带的构造发展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7.
南秦岭凤凰山地区元古代构造基底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据在原划武当岩群中获得的 1 6 86± 4 5Ma (锆石U -Pb)同位素测年资料 ,结合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区域地层对比 ,从中解体出姚坪岩组。通过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构造特征、变质变形特征研究及形成环境探讨认为 :南秦岭凤凰山元古代武当岩群 (包括姚坪岩组、杨坪岩组 )变质火山岩系为古—中元古代时期多岛洋构造环境过渡基底建造 ;耀岭河岩组浅变质火山岩为本区Rodina事件的产物。该成果对南秦岭构造基底的组成、发展、演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王德耀 《陕西地质》2002,20(1):17-27
依据岩石组合,沉积特征,变质变形,岩石化学、同位素等资料,从凤县唐藏地区北带泥盆系中解体出一套浅变质,强变形的变质火山—沉积岩系,并建立"罗汉寺岩群"构造岩石地层单位。根据该岩群中斜长角闪岩选角闪石做K—Ar变质年龄为764 6Ma及区域资料,初步将其划归新元古界,认为它可能是商单构造带长期发展演化的产物之一。  相似文献   

9.
梁爽  张谦  刘嘉惠  李真  闫全人  吴春明 《岩石学报》2021,37(12):3797-3814
西峡-内乡地区位于北秦岭造山带东部, 出露黑云斜长片麻岩、变质砂岩、石英片岩、石墨大理岩、石榴角闪岩等变质岩石。激光拉曼测试表明,变质岩锆石与独居石包裹体中, 未发现高压-超高压变质特征矿物。值得注意的是,显微岩相研究也未见到多期变质作用的证据。对变质独居石和变质锆石进行的LA-ICP-MS U-Pb定年表明, 副变质岩记录的变质高峰期时代为414~405Ma, 石榴角闪岩记录的变质高峰期时代为401~379Ma, 属晚志留世-中泥盆世。区内岩石普遍经历了角闪岩相变质作用, 变质高峰期P-T条件为660~710℃/0.53~1.02GPa, 属于中压变质相系。不同变质岩的变质高峰期压力条件差异明显, 说明这些岩石俯冲深度不同, 在折返阶段才以构造岩片的形式混杂在一起。各种变质岩中退变质矿物组合普遍不发育, 暗示抬升速率较快。  相似文献   

10.
东秦岭峡河岩群及有关问题讨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峡河岩群是从原秦岭岩群中部新解体出的中元古代地层单位,分布了豫陕交界处,呈北西向展面,在晋宁期,峡河岩群原岩下冲深埋,形成变质地体;加里东-海西期韧性抬升改造并遭受花岗热穹叠加。这些过程随有榴辉岩的构造侵位及高压变质。  相似文献   

11.
崔建堂 《陕西地质》2001,19(2):19-28,39
在秦岭柞水地区1:5万区调填图中,从商丹构造侧前人划分泥盆系刘岭群桐峪寺组中新解体出一套由黑云母斜长变粒岩、斜长角闪岩及少量大理岩等组成的中深变质岩系。通过岩石学及原岩建造的研究,采用构造-岩层-事件方法的综合分析与对比,新建立了构造岩层(石)地层单位,称为柞水岩群,依据Sm-Nd年龄(平均值)2283Ma,将其时代暂定为中元古代,这一新成果对研究中央山系秦岭造山带华北地块与杨子地块商丹拼接地带地质体组成及地质构造特征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再论祁连—北秦岭接合部位晚古生代前地层划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造山带的大地构造环境、物质基础及形成时代、变质程度 ,并通过与祁连、北秦岭地层的对比 ,将祁连—北秦岭接合部位晚古生代前的地层划分为古元古界秦岭群、中元古界陇山群、震旦系—奥陶系的李子园群、葫芦河群、陈家河群 ,并建议将它们列入甘肃地层之中。  相似文献   

13.
东秦岭秦岭岩群是一套中深变质结晶岩系,主要由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变粒岩和大理岩组成。秦岭岩群中角闪石多具成分环带,由角闪石成分环带确定的pTt轨迹由三段组成:①等压升温轨迹,②等压降温轨迹,③降温降压轨迹。同位素年代学表明东秦岭秦岭岩群曾经历晋宁和加里东两个变质旋回,在晋宁旋回晚期形成等压升温轨迹,在加里东旋回早期形成等温降压轨迹,晚期形成降温降压轨迹。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秦岭造山带中古元古代结晶基底岩群之一-秦岭群详细的构造研究,识别出了秦岭群中存在的初始的NNE向构造方位,这一构造方位与中晚元古代以来秦岭造山带NWW向主导性构造方位大相径庭。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讨论了这一NNE向构造方位的地质意义。提出了古元古代华北克拉通与杨子克拉通可能为一个统一的克拉通,暂称之为古中国克拉通,并且这一克拉通内的主导性构造线方位是NNE向。中元古代初,这一克拉通沿NWW向破裂,才开始了秦岭造山带长期复杂的构造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5.
秦岭群的东延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李云安  傅昭仁 《现代地质》1997,11(1):125-129
摘 要  通过对信阳光山凉亭地区大别山北坡龟梅断裂带中呈透镜状零星分布的高级变质岩 块在岩石组合、温压环境、变形变质特点等方面与陕南豫西的秦岭群对比‚认为该高级变质 岩块群是秦岭群的东延部分‚从而得出在大别山区‚华北陆块与扬子陆块之间同样夹有秦岭 岛弧地体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关于重新启用“斜峪关岩群”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布于陕西省眉县斜峪关地区的斜峪关岩群与分布在豫陕交界的二朗坪群,处于古元古代隆起北侧的同一构造带上不同位置的构造块体,二者时代一般被限定在523~948 Ma。但二者岩石组合存在着明显的差别,构造环境具有一定差异。斜峪关岩群以中性火山岩为主,夹中酸性火山岩及少量基性火山岩。二朗坪群在陕豫交界发育拉斑玄武岩系列和钙碱性系列基性岩,且伴生较多的中酸性火山岩;南阳盆地以东,为基性和酸性火山岩,并以拉斑玄武质系列岩石为主,伴有相当数量的钠质火山岩,具类似的双模式岩套。前者岩石组合清楚、建造特征相近,时代归属和构造意义明确,具有一定的区域分布性,根据定名优先原则,建议重新启用斜峪关岩群。重新启用斜峪关岩群对研究与分析北秦岭岩石构造格架及地质演化史具有重要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刘发刚  刘星  彭程  曾庆荣 《云南地质》2005,24(4):414-420
将金平县龙脖河口一带原划二叠纪的玄武岩组,三叠纪的个旧组、火把冲组,更正为元古代,并命名为龙脖河岩群。为研究该区的地层展布、大地构造环境、古地理、构造活动等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18.
豫西秦岭群变质岩岩相学特征及早期地壳演化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5  
豫西秦岭群是东秦岭褶皱带的核心岩系,具角闪岩相变质并有不同程度的混合岩化.空间上呈透镜状构造域,其内部可识别三期变形,韧性强应变带十分发育。变质岩系内主体岩石显示为成熟度不高的陆源碎屑沉积,是活动带沉积的特点,变质泥砂岩沉积的稀土组成及微量元素显示为后太古沉积的特征,而区内广泛分布的变质基性岩墙群,可代表早期的地壳拉张环境。  相似文献   

19.
峡河岩群是从原秦岭岩群中部新解体出的中元古代地层单位,分布于豫陕交界处,呈北西向展布。在晋宁期,峡河岩群原岩下冲深埋,形成变质地体;加里东—海西期韧性抬升改造并遭受花岗热穹叠加。这些过程伴随有榴辉岩的构造侵位及高压变质。  相似文献   

20.
南秦岭西乡群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构造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2009年陕西省地质志修编项目组,重点对出露于西乡县城东孙家河附近,南秦岭西乡群孙家河组英安质火山熔岩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年代学和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等方面的研究,获得了新的同位素年龄为814.8±5.2 Ma。认为该岛弧火山系的形成时代为青白口纪晚期,属晋宁期古扬子板块西缘与青康滇古板块汇聚的产物,为研究南秦岭扬子陆块过渡基底的形成时代,提供了有力的佐证。对进一步详细研究扬子陆块Rodinia超大陆汇聚时限及秦岭造山带的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时代证据,具有重要的地质构造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