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段金平 《城市地质》2007,2(2):36-36
本刊讯(段金平)5月16日,北京市地面沉降监测网站预警预报系统(二期)工程中的大兴区榆垡地面沉降监测站工程地质孔正式开钻,拉开了“二期工程”建设的序幕。  相似文献   

2.
地面沉降是一种连续的、缓变的、累积的城市地质灾害,随着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地面沉降危害日益显著①,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建设就是控制地面沉降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为此,北京市建设了地面沉降监测网站预警预报系统。本文主要介绍该系统的软件设计。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北京地面沉降区综合基础地质及地面沉降专项调查,查明了沉降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及地面沉降分布现状,并在典型地面沉降区开展了钻探和各种水文地质及土工试验工作。根捃上述成果资料,首次对北京市地面沉降区的含水岩组及压缩层组进行了划分。为首都地面沉降网站建设及地面沉降预警预报系统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平原地面沉降区含水岩组和可压缩层划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刘予  叶超  贾三满 《城市地质》2007,2(1):10-15
通过对北京平原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及地面沉降现状的区域性研究,结合典型沉降区的水文地质、钻探和土工试验数据分析,首次对含水岩组和可压缩层组进行了划分。可为首都地面沉降观测网站及地面沉降预警预报系统的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5.
受武广客运专线金沙洲隧道施工抽排大量地下水的影响, 2007—2012年广州金沙洲发生了大规模岩溶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质灾害,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为防治地质灾害,采用综合地质调查、地下水位监测、地面沉降监测、物探、钻探和试验等手段勘查和研究,建立了完善的地下水位和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在此基础上,根据地质环境条件、岩溶发育程度和地质灾害分布特征进行岩溶塌陷易发性分区,选择地下水位变化量和地面沉降量这两个与岩溶塌陷最直接、最敏感和最重要的参数,从预警预报参数选择、时间尺度选取、判据分析计算、预警预报方法、模型系统的建立等方面进行研究,选取临界日综合地下水位变化量和临界日综合地面沉降量作为预警预报判据,结合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建立岩溶塌陷预警预报模型系统。成功地预警预报了两起岩溶地面塌陷,取得较好的预报效果,说明该岩溶地面塌陷预警预报模型系统实用、有效,为金沙洲防灾减灾提供地质科学依据,为当地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介绍了北京市地面沉降监测系统组成情况,简要陈述各种监测方法,为初步了解北京市地面沉降监测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上海地面沉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介绍了上海地区近年来开展地面沉降研究过程中的一些最新认识,以及上海市地面沉降预警预报系统探索 性研究过程中的一些初步成果。结合上海市地面沉降防治“十一五”规划目标,提出了当前研究工作中迫切需要解 决的主要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日前 ,由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承担完成的苏锡常地区地面沉降预警预报工作研究项目顺利完成 ,并在南京通过专家鉴定。该项成果包括《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建设工程报告》、《地面沉降与地裂缝调查研究报告》、《基于GMS平台的苏锡常地区地下水流模型研究报告》、《地面沉降预警预报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地面沉降监测系统由地面沉降监测网、地面沉降专门监测网、GPS监测网、地下水位动态监测网及InSAR监测网构成.结合北京市近年来地面沉降监测工作,分析总结了标孔监测和质量控制方法,提出了将GPS监测分为控制网和监测网两级监测的方法,提高了监测精度,尝试采用InSAR测方法对部分重要轨道交通进行地面沉降专项监测研究.对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建设及优化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雅安市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的建设基础、工作流程和2013年汛期运行情况。本系统在地质灾害调查获取的易发性分区图及预警判据体系的基础上,利用WEBGIS平台构建;运行时需要输入区域降雨量监测值和降雨预测值,得出相应的危险性分布情况。本系统2013年汛期运行,对地方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结合一次典型的预警实例(2013年7月7日),对预警的效果进行了评价,并指出了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的工作方向。  相似文献   

11.
<正>1北京市突发地灾监测预警信息系统系统采用微软公司Windows平台上的Visual Studio 2010作为开发工具,使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8 R2作为后台数据库,使用ArcGIS server 10发布地图服务。可以实现对当前北京市隐患点监测网的隐患点信息、隐患点实时数据、隐患点监测设备、报表信息等进行全面管理维护。2首都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平台首都地质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平台接入了地下水环境、地面沉降、地下水资源、地下水动态专业分析系统,并开发实现了地下水环境、地面沉降、突发地灾监测预警服务系统,实现了上述专业领域成果的集成和展示。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论文采用了降雨特征(用降雨诱发指数表征)与地质环境条件(以地质灾害敏感性指数表征)进行叠加、分析,确定预警预报等级,建立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模型的方法;提出了预警产品制作与发布、多普勒雷达跟踪、应急指导、反馈信息收集、灾情调查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程序。对近几年江西省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效果分析,总结了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提出今后的工作设想与建议。应用基于GIS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已在近几年的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中不断完善,预警预报精度得到提高,防灾减灾效果明显,对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日从北京市地勘局获悉,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一期)工程立项报告目前已报北京市发改委,以期尽早建立突发性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网,实现突发地质灾害的专业监测和预警,切实保障首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北京市地质研究所完成的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一期)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  相似文献   

14.
泥石流是北京山区主要的地质灾害,北京市于2003年启动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但近几年的预报效果并不理想。为进一步提高泥石流灾害预警预报的准确性,选取地形、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植被作为基础因子,以北京市地质灾害易发分区为响应因子,以降雨作为诱发因子,根据各因子与泥石流灾害的相关性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计算各因子的权重系数,提出了基于可拓理论的泥石流预警预报模型,并通过G IS系统和IDL开发平台实现准确预报。利用20组历史上北京地区发生的泥石流雨量资料对建立的预警预报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预报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研究成果对于提高北京市泥石流灾害预警预报水平,减少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刊讯柳州市洪水预警预报系统于2000年1月14~16日在广西柳州市通过了由广西水利厅组织的初步验收鉴定。该系统工程建设规模为1:1:5:4:65,即1个中心站(柳州)、1个分中心站(河池)、5个超短波中继站、4个卫星热备份中继站、65个水文雨量遥测站;计算机广域网及水文自动测报系统中的土建工程:中心站楼房、自记水位台等,开发了洪水预报模型软件。该工程1997年10月开工,1999年4月建成,投入试运行。工程总投资1649.85万元。柳州市洪水预警预报系统通过初步验收鉴定@陆建华  相似文献   

16.
《城市地质》2014,(4):F0003-F0003
经过近一年建设,“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一期工程”7月20日主汛期前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已完成密云、门头沟和房山三个区县119处泥石流、6处崩塌、4处采空塌陷等突发地质灾害隐患共376台(套)监测设备的安装,基本完成联调联试,监测数据和图像已实时传送至数据中心接收和展示,初步实现监测数据传输、入库、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基本实现汛期前三个区县预警预报。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发布的《北京市环境公报》(2004—2018年)和北京市水务局发布的《北京市水资源公报》(2004—2018年)进行了全面梳理,详细分析了近15年来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的类别构成和时空分布规律。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塌陷4种类型,其中崩塌是北京市发生数量最多的地质灾害。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规模较小,分布广泛。大部分灾害发生在汛期,表明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与降雨密切相关。极端强降雨发生后,不同类型灾害集中暴发。近年来,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工作积极开展,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相关的科研、监测预警技术等地灾防治工作仍需提升。本文的相关结论来源于真实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为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提供客观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预警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突发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是有效降低灾害可能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的重要方法。本文概略地总结了北京市突发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第一代人工预警产品和第二代智能预警产品的特点。基于即将建成的覆盖北京市山区、浅山区的突发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网络,对未来突发地质灾害的预警产品影响的分析,提出了未来突发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将由一、二代的单因素的气象预警模式,转化为激发因素、响应因素、表达因素等多因素联合的第三代物联多维度的预警模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19.
四川雅安市雨城区地质灾害预警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圣山  李昂  周平根 《地学前缘》2007,14(6):160-165
区域地质灾害的敏感性评价与诱发因素评价是区域群发性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的基础。文中以四川雅安市雨城区为例,系统介绍了区域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的方法。在区域地质灾害敏感性评价及区域降雨监测的基础上,研究了降雨诱发区域群发性地质灾害的规律,得出了地质灾害降雨阈值。研究了降雨诱发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的方法,建立了大中比例尺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并在四川雅安雨城区开展了系统运行。文中论述的方法可以用于县(市)级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工作。模拟运行及实际运行效果表明,本方法效果较好,能够在类似区域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20.
《城市地质》2014,(2):54-54
本刊讯(段金平 周楚军)北京今年将加快建设首都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平台,目前,规划建设的8大平台已运行3个。北京市地勘局近年来与市国土资源、规划、建设、环保等部门密切配合,在国内率先建设地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平台。该平台包括八大监测预警系统。目前地面沉降监测预警系统、地下水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地热与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影响监测预警系统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突发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平原区活动断裂监测预警系统正在建设中;此外还有3个拟建系统:土壤地质环境监测预警系统、重大建构筑物及地下空间地质安全监测预警系统、重大线性工程地质安全监测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