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CT技术的出现,Radon变换受到人们的重视,已被应用于许多领域,但是,还有一些问题(如地球物理中的层析成像问题),已知的数据往往是未知函数在曲线上的积分值,而不是古典Radon变换中的直线。这就使得人们不得不考虑所谓广义的Radon变换:即已知点函数在曲线上的积分值,要求恢复此函数。使我们感到欣慰的是,这方面的工作已取得了不少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正>尊敬的先生/女士:CT(Computerized Tomography-计算机断层成像,是一种在不破坏物体结构的前提下,根据物体周边所获取的某种物理量(如地震波、X射线等)的投影数据,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通过计算机处理,重建物体特定层面上的二维图像,以及依据一系列上述二维图像构成三维图像的技术。随着CT技术和各专业学科的发展,CT在物质探测方面所具有巨大的优势,在医学、工业、地球物理、工程、农业、安全检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X射线岩石CT的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X射线CT技术无损探测岩石内部结构和裂纹演化过程 ,起源于 2 0世纪 80年代后期 ,由最初对CT图像的认识逐步深化为对岩石裂纹演化规律的分析和应用研究。基于室内岩石试件扫描断面的CT图像 ,目前在岩石变形破坏过程的实时监测、加荷条件多样化、裂纹演化规律性、裂纹宽度的定量测量、岩石裂纹三维图像重建、损伤演化与损伤变量分析、CT成果应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岩石CT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获得各种试验条件下精确的CT图像及其成果的应用研究。岩石CT的生命力在于自身理论、技术发展和在相关领域的应用程度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在大地测量领域中特别是新观测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方面已取得了令人鼓舞的进展。由于这些技术逐渐成熟并且资料连续积累,大地测量将有助于解决地球物理中尚未解决的问题。在此讨论其中的一些问题,并着重强调大地测量在解决这些问题中可能起的作用。对于这一讨  相似文献   

5.
理论方法在地震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已取得一些进展。这种研究的许多方面集中在合成地震图方法的应用上,查普曼和奥克特(Chapmanand Orcutt,1985b)根据应用于海洋资料的若干实例进行了综述。评论中比较了反射率法(Fuchs and Müller,1971)和 WKBJ 法(Chapman,1978)这两种通用算法的计算结果,并用实例说明与反射率有关的层厚必须不小于  相似文献   

6.
随着CT(computed tomography)技术在临床中的大量应用,其辐射伤害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此同时,高性能低剂量的成像也已经成为近年来CT研究领域中的重要研究方向。随着学习型算法的提出及广泛应用,为低剂量CT成像算法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方向。在影像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特征学习方法的低剂量CT成像有着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将从稀疏表示和深度学习两个方面,介绍一些国内外应用于改善CT成像质量的相关技术,包括CT成像技术的发展趋势,特征学习相关算法的研究现状,提高低剂量CT扫描成像质量的相关方案等。本文对近年来在低剂量CT成像及特种学习算法等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并进行相关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7.
<正>一、期刊简介1992年创刊,双月刊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主办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EBSCO收录,CNKI、万方数据等统计源期刊二、刊载内容CT理论的创新性成果国内外CT科技前沿与进展CT技术在探测地球内部结构中的应用CT技术在工业、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正>一、期刊简介1992年创刊,双月刊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主办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EBSCO收录,CNKI、万方数据等统计源期刊二、刊载内容CT理论的创新性成果国内外CT科技前沿与进展CT技术在探测地球内部结构中的应用CT技术在工业、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工业CT作为计算机断层成像(CT)发展至今的一个重要分支,得益于其分辨率高、可重复、探测范围广等优势,在航空航天、军事工业、地质分析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在深入调研国内外工业CT技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综述了在地球科学领域中的3种典型工业CT技术(地震波CT、电阻率CT、电磁波CT)以及多种物探方法组合而成的综合物探方法,重点介绍工业CT在孔隙研究、天然气水合物研究、构建数字岩心和二氧化碳地质利用与封存方面的最新应用。同时,总结工业CT在地球科学领域中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自从1965年美国控制论专家扎德(L·A·Zadeh)首先提出模糊集合理论以来,模糊数学发展极为迅速。模糊集合理论摆脱了康托尔(G·Cantor)集合论“非此即彼”的传统观念,能更加切实的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能处理那些运用传统数学方法无法适应的问题。所以模糊数学很快就渗透到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许多领域之中,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本文试图通过应用综合评判的方法,来说明模糊数学在测震观测质量评比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CT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阐述CT科技在经济发展中具有的重要作用.通过有关CT技术在医学、工业、军事、地球物理、地质等检测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现状的分析,结合说明近年来CT技术的新进展在国内外市场上的重要地位;结论: CT技术在中国发展经济中具有重要作用,在工业CT方面拥有先进性,在世界上具有的竟争力.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X射线断层成像(CT)技术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自1998年推出4层螺旋CT后,CT扫描设备在容积覆盖,空间分辨率,扫描速度,切片数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这不仅给医学应用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给CT系统设计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容积CT(VCT)的设计过程引入了各种策略来战胜其复杂性.这些方法学包括:理论分析,系统性能预测的图像分析工具,各种基于专家背对背评价的参数优化.本文论述了64层CT系统设计中的一些考虑因素及优化过程.这些设计过程保证了锥束CT的优化性能.首批客户的应用反馈显示了我们设计实践的有效率性.  相似文献   

13.
在改革开放正确路线指引下,我国CT理论与应用研究已得到蓬勃发展,有些方面已接近世界先进水平或进入国际先进行列。“1993年度亚洲CT 科技十大进展”的评选与公开发表,必将推动亚洲地区在CT科技方面的交流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地震科学联合基金会、《CT 理论与应用研究》编辑部、科技日报拟联合邀请国内外有关CT(MR)方面的专家评选CT 科技新进展以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与技术进步。现经1994年11月4日第七届全国CT 理论与应用学术会议评委会初步推荐出(排名不分先后):非医学方面:一、西南ICT 研究开发中心研制成功γ射线工业CT 机(科技日报93年5月24日报导,10月中旬通过国家科委委托四川省科委鉴定与火炬办的验收);二、石油大学(北京)与北京信息工程学院应用数学研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概率统计、模糊数学和灰色系统理论等非确定性数学方法在地震预报数据处理中的应用的进展情况,讨论了这一工作的重要性,对国内外的研究工作情况做了分析对比,提出了强化我国本项研究的某些具体建议。 考虑到与国外相比我国在地震概率预报方面相对落后,文章重点介绍了国外在这方面的主要成果,以利借鉴。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多排螺旋CT设备的不断进步,使用多排螺旋CT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工作中。由于影像技术的进步使CCTA检查的准确度大大提高,这项检查已经成为一种筛查诊断CAD的可靠的无创的检查方法。同时CCTA检查在预测CAD的疾病进程和心血管事件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尽管CCTA检查的作用已被学术界广泛肯定,但它有一个重要的缺陷就是检查的有效辐射剂量较大,这将增大辐射诱导性恶性肿瘤的发病风险。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CCTA检查的辐射风险,多种在满足影像诊断的前提下降低CCTA检查有效辐射剂量的方法已经出现。本文将回顾多排螺旋CT的技术进展和目前减少CCTA检查辐射剂量的主要方法,对CCTA检查在CAD中的诊断、预后价值评估和CCTA检查的未来发展方向等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超声CT理论与方法综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概述超声CT(Computed tomography)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提出的的一些主要的理论和方法.方法分别对无散射条件下透射型超声CT、反射型超声CT以及衍射断层成像(diffraction tomography)的相关理论的研究目的、基本思想,以及相应的图像重建算法做了简要的概述,同时介绍了反散射(inverse scattering)问题在超声成像中的应用.结论由于超声传播的复杂性,各种超声CT理论都有其自身的成立条件,从而使得CT理论的应用范围有限.  相似文献   

17.
《地震工程学报》1983,5(1):141-141
模糊数学方法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的应用数学方法。由于用它们来分析处理各类经验性的信息与模糊研究对象时具有简单方便,便于运算和利于吸收人的智慧与经验等优点,这些方法已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许多领域内开始得到广泛的应用。近年来,模糊数  相似文献   

18.
随着1972年英国EMI第一架商业性的颅脑扫描器的出现,及1979年诺贝尔奖金授予洪斯费尔德和柯马克、计算机层析成像技术(简称CT)在许多科学技术领域中就迅速地发展起来了。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科学分支,既有硬件,也有计算机软件,既有实际应用问题,也有基础理论问题。它的应用领域包括了医学诊断,天文学、地球物理、地震学、海洋学、环境科学,冶金与材料的非破坏性检查等等;它的理论基础,可以追溯到1916年冯克(Funk)  相似文献   

19.
随着近代电子计算机和显示技术的迅速发展,1969年英国Hounsfield试制了第一代x线CT装置.经过神经放射学医生Ambrose临床实践,于1972年正式报告发表.1974年Ledley又成功地发展了全身CT.仅在10年时间内,CT装置已遍及全球.CT的出现奠定了现代医学影象学的基础,大大提高了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正确率.它是70年代医学上最重大的成就之一.目前,我国各大城市都已使用CT,它在疾病诊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在查明占位病变,如肿瘤、囊肿,增大淋巴结、血肿、脓肿、肉芽肿等取得了很大成绩.对这些病变,CT可查明大小、形态、数目和手术切除的可能性.近几年,国内某些大型医院,在发展CT特殊应用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本文介绍CT技术在医疗方面的某些特殊应用,其一是活检与立体定位;其二是放疗计划.这两个方面,是我国近几年在CT特殊应用方面研究较多,发展较快的,引起了医学界的普遍重视.  相似文献   

20.
应用地震学在80年代发生了许多变化。本文从学术思想、方法技术和应用领域等方面分析应用地震学在这一时期的发展趋势,认为目前是这门学科向新体系转化的关键时期,并预测应用地震学的新体系将在90年代逐渐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