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茉莉花     
忙碌了一天下班回家,刚一推开家门,一股甜蜜而又芬芳的气息扑鼻而来,浓郁但不腻味,清香而又淡雅,香中带着甜,甜中透着雅,沁人心脾,精神为之一振,一天的疲劳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是满心的喜悦和清爽。那一股清香迷恋着我,那一股芬芳陶醉着我,我的鼻息,我的身体,我的脚步,我的整个身心都随着那如丝如缕、袅袅升腾、似曾相识的气息而去了!  相似文献   

2.
那年,我在远方城市的一所大学读书。 一个有雪的冬天,我对同校的一个漂亮女孩一见钟情。我们不同年级,见面的机会也就很少,我甚至于连她的名字也不知道.但是我实在很喜欢她,于是我决定写信给她.以此来表达我对她的一往情深万般牵挂。  相似文献   

3.
《河南地质》2010,(4):29-29
我叫李喜涛,人们都叫我“老李”,今年51岁了,是叶县国土资源局的一名信访接待员。从2008年7月3日局领导把我从地籍股调到信访办那天起,已经有一年零八个月了。翻看着这600天来我记录的三大本信访台账,280多次信访接待,我思绪万千,感触颇多。那一幕幕、一桩桩,似乎又呈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4.
袁俊杰 《河南地质》2010,(10):45-45
问:我和丈夫于2000年登记结婚。由于经济能力有限,婚后我们一直租房居住。2004年3月,我生下一名男孩。我公婆心疼孩子,便用他们自己多年的积蓄,于2005年底为我们购置了一套两居室的商品房,并以我丈夫的名义办理产权登记手续。今年6月,  相似文献   

5.
生日祭祖     
孙利芳 《河南地质》2014,(11):59-59
农历九月二十五日,是我的生日。 我的生日,既没有大鱼大肉,又没有琼浆佳肴,而是一大早就吸吮着野菊花的芳香来到奶奶、爷爷、母亲的墓前寄托哀思。 在我出生的年月里,由于村里人多地少,加上山高天寒,一年一季的农作物常常让村里人饥肠辘辘,食不果腹。为了不使我这个小生命夭折,爷爷下令全家人只能喝清汤、吃野菜,把沉淀在锅底的一汤匙稠糁子喂到我口中。  相似文献   

6.
我有一件兰咔叽布面、方格绒布里的棉大衣。这件棉大衣伴我度过了46年,它曾经温暖着我的身体,也温暖了我的心。虽然如今我也不穿它了,但我舍不得丢弃,一直将它妥善保存着。  相似文献   

7.
连宏志 《河南地质》2012,(11):52-52
记得刚参加工作,我因宣传工作做得不好,被领导批了一顿,回到家就将自己关在屋子里,不是发呆,就是沉睡。 母亲得知情况后,把父亲订的《资源导刊》放到我手边。刚开始,我怎么也不愿碰,当母亲送到第五期的时候,我被一幅图片新闻吸引住了:一位满脸褶皱的母亲双手紧紧地捧着一堆土,像看自己的孩子,老泪横流。  相似文献   

8.
说起来,已经是好多年前的事了。那一年.我在一所华侨中学读书。在一个黄昏,我刚锁上宿舍的大门,姐姐急冲冲地跑来,递给我一盒生日蛋糕。她说她本来想搞生日晚会.但她临时有点紧事,没机会搞了。我顺手将那盒蛋糕从窗口放入宿舍,刚好落在靠窗口的那张床上,那是刘西西的床。  相似文献   

9.
华运知 《河南地质》2013,(12):57-57
记得我刚参加工作那会儿,领导就让我负责新闻宣传报道。那时的我刚走出校门,学的又是医学专业,一时间陷入深深的苦闷之中。  相似文献   

10.
孙建中 《地质论评》2010,56(6):838-840
汶川地震的伤痛尚未抚平,玉树地震的灾难又接踵而至,叫人好不揪心!作为一个地质工作者我又一次因不能为地震预报出谋划策而愧疚.唐山地震后我曾在学院的一次学术会议上做过一次呼吁,汶川地震后我又写了一篇短文<地震预报的关键在于监测断层>(孙建中,2009)进行呼吁,现在,玉树地震又一次刺痛了我,我还要呼吁!呼吁有关人士把我国地震预报工作推向正确的高速轨道上去.  相似文献   

11.
我之所以把《资源导刊》称之为参谋助手、良师挚友,是因为她对我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是她帮助我这个国土资源系统的新兵顺利地跨过门槛,成长为一名懂得党的方针政策,懂得相关法律和业务知识的国土资源系统管理干部;是她给了我许多有益的工作方法;她就像一座灯塔,照耀着我在国土资源领域的海洋中航行。  相似文献   

12.
吴景祯 《地质论评》1942,7(6):291-298
我离开酉阳县城的那天早上,我由邮局取到最後的一封信是杨敬之给我的,自从我们在雨中赶路到酉阳病了这多天,所接到的信中都说朱先生已经能够离开病榻起来散步了;绝没有想到老杨由野外一回到家,就告诉我这样一个消息。在大黄桷  相似文献   

13.
说起辘轳井,我总忘不了那吱呀吱呀的摇辘轳声。那声音就像故乡一首悠远悠长的歌谣,在我的梦里,我的脑海里连绵不绝地唱响着,它是我童年的诗画,童年生活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4.
哦,父亲     
我之所以想写这篇文章,是因为父亲并不是我的生父。父亲来到我们家时,我的年纪还很小。依稀记得,那时的我还没有上学,整天吊着鼻涕,脸上抹着灰土,领着弟弟和一群小伙伴或翻墙或踏青,或执树枝撵打村里的狗,整天到处疯跑。父亲来了,一个陌生的男子走进了我们的家,  相似文献   

15.
夏日的伤痛     
冯艺 《广西地质》2010,(11):18-19
我的书桌上摆着一幅照片。照片里是一片绿油油的森林:一根根树干,笔直笔直,一个人都抱不住。这是去往舟曲的212国道途中,白龙江两岸的大树。这是我在藏区拍下的一道绝妙的风景。  相似文献   

16.
《河南地质》2011,(1):44-44
“我有的是钱,我打死你们,我包钱给你们!”这句话出自一名穿警服、驾驶红色马自达轿车的男子之口,这名男子在驾车撞倒一位老人后,不仅不道歉,反而对老人及其女儿大打出手,引起上千民众围观。  相似文献   

17.
王涛 《河南地质》2009,(5):34-34
“谁是法制室的?我今年都26岁了,还没地方盖房子,如果你们不给我解决宅基地问题,我就去市里、省里上访!”4月9日下午,一个火药味十足的声音传入我的耳朵,把埋头看案卷的我从案件中拉了回来。我赶紧起身为他倒了杯水,安抚着请他坐下来说明情况。  相似文献   

18.
我19岁到原河南省地质局物探队参加工作,现在是河南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地震三院的院长。至今我已在野外干了整整40年。40年来,我和我的地质队兄弟姐妹们,南征北战,风餐露宿,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煤田地震勘探项目。这其中,有成功时的喜悦,有困难时的痛苦,也有对家庭的愧疚。但是作为一名地勘人、一名共产党员,能够为国家能源建设、为河南煤田地质事业的发展做点贡献,我觉得,值!  相似文献   

19.
4月的一天,我和同事小冯下乡回到所里,索河办事处惠厂村的张大娘因邻里宅基地纠纷找上门来,小冯一边向张大娘了解情况,一边给我使个眼色,让我先稳住情绪激动的张大娘,她去给惠厂村的村干部打电话了解"内幕"。  相似文献   

20.
坐在办公室里,我翻开手边的《地质旅游》。忽然,我不禁笑了,回想起前几天发生的事来。 那是一个寒冷的下午。晚饭后,我拿起一本《地质旅游》随便翻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