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赵青友  陆益成 《江苏地质》2013,37(2):327-332
通过对江苏宜兴黄龙山陶土矿外围普查工作,分析了矿区的矿床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围岩蚀变及矿石加工技术性能,黄龙山矿区外围甲泥(陶土矿)、紫砂泥矿矿床系三角洲-滨海相沉积型黏土矿床,属地层、构造及蚀变优化复合控矿,总结了该矿床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2.
通过在湘潭县毛塘海泡石黏土矿区留君庵矿段开展矿产勘查工作,基本查明了海泡石黏土矿床的地质特征。矿区海泡石黏土矿赋存于中二叠统小江边组“含泥质段”风化层中,矿体形态平面上呈长条带状,剖面上矿体形态呈透镜体状、似层状,矿床规模为小型。根据X衍射定量测试分析和化学分析,矿石主要矿物成分为海泡石、石英、方解石、滑石和蒙脱石等组成;矿石化学成分总体富硅、镁、低钾、钠。矿石中海泡石含量与MgO、SiO2含量呈正相关关系,与CaO含量总体呈负相关,结合矿石扫描电镜分析结果,区内海泡石形成于沉积过程的新生作用。综合矿区成矿地质特征和矿石物理化学特点,矿区位于古陆边缘局限性的富Mg2+、Si4+及高pH值的浅海环境中,海泡石经原生沉积于钙镁质页岩、泥灰岩,再经长期化学风化改造,在表生条件下不断富集形成海泡石黏土矿床,矿床成因类型为沉积风化残余型。  相似文献   

3.
豫北焦作地区本溪组富铝含铁的黏土-铝土岩(矿)广泛分布,其中普遍伴生锂元素,为典型的沉积型锂矿床。为探讨锂元素分布和富集特征以及与主量元素的关系,对本溪组地层层序及沉积特征、岩(矿)石类型及组合进行了系统划分和Li与主量元素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焦作地区本溪组Li平均含量在平面分布上西部明显高于中、东部,富集程度具有"西高东低"特征;本溪组中各岩(矿)石Li含量差异较大,Li主要富集于本溪组中上部致密块状高铝黏土矿和硬质黏土矿中,部分软质黏土矿、铁质黏土岩和碳质黏土岩中Li有异常富集现象;富锂岩(矿)石Li与Al2O3、SiO2均先呈正相关,后呈负相关,且A/S值为0.8~1.5,Al2O3含量为30%~55%、SiO2含量为25%~45%时,Li最富集。综合分析认为,窑头、常平、盆窑北-张老湾南、焦谷堆-寨豁、栗井-大洼和上刘庄-王窑等矿区,可以连片大面积圈定锂矿体,是该区最佳锂资源潜力区。  相似文献   

4.
甘肃临泽正北山凹凸棒石黏土矿物学及形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省临泽县凹凸棒石黏土矿储量丰富,是重要的天然纳米矿物资源.本文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以及透射电镜(TEM)等纳米矿物学的研究手段,对甘肃省临泽县正北山矿区凹凸棒石黏土矿床的矿物组成和微观形貌、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矿层的矿物成分相似,主要有石英、长石、白云石、方解石、石盐、石膏以...  相似文献   

5.
华北克拉通在中奥陶世至晚石炭世期间一直出露地表,经历了长期的风化作用,形成大规模的铁-铝黏土矿,其成矿物源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尤其是本溪组底部铁矿和铁质黏土矿与上部铝黏土矿是否为同一来源尚未查清。本研究选取克拉通南缘大安铝黏土矿床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微区矿物及元素地球化学组成分析,进一步探讨铁-铝黏土矿物质来源。大安矿床内含矿岩系自下而上包括铁质黏土岩、铝土矿、铝质黏土矿;局部喀斯特高地缺失铝土矿,铝质黏土矿直接覆盖于铁质黏土岩之上。铁质黏土岩在洼地以菱铁矿、黄铁矿和伊利石为主,在隆起区以赤铁矿、伊利石和高岭石为主。铝土矿以硬水铝石、伊利石和锐钛矿为主;铝质黏土矿主要矿物为伊利石。矿物微区分析在黏土矿底部发现大量的碳化硅和少量自然硅、硅铁矿、铬铁矿;区域对比揭示北秦岭造山带内商丹缝合带和二郎坪群中的蛇绿岩为铝黏土矿形成提供了成矿物质。本溪组底部铁质黏土与上部铝黏土矿稳定元素比率(例如Zr/TiO2、Hf/TiO2、Nb/TiO2、Ta/TiO2)存在明显差异,揭示二者为不同来源: 底部铁质黏土岩和铁矿层为底板碳酸盐岩原地风化的产物;而上部铝黏土矿是异地搬运物,北秦岭造山带在晚石炭世的整体抬升为华北铝黏土矿形成提供了重要的成矿物质。  相似文献   

6.
李莹  肖克炎  李楠  邹伟  张婷婷 《地球学报》2013,34(4):509-512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位于拉萨东约68 km 处,是冈底斯成矿带内与斑岩成矿作用有关的斑岩-矽卡岩-角岩型铜多金属矿床。本文以矿床成矿系列和成矿地质异常理论为指导,开展了矿田构造分析、地球化学元素分带研究。文章运用三维建模及可视化技术建立矿区三维矿床模型,通过曲面模拟方法提取矿区控矿构造界面,查明了矿区构造界面对 Cu、Mo、Ag、Au 等元素的富集有绝对控制作用;矿区地球化学元素分带表现为浅部 Pb、Zn 至深部 Cu、Mo 的变化特征,矿区成矿中心空间位置的探讨说明矿区在ZK1616-ZK3216一带的深部存在隐伏含矿斑岩体。  相似文献   

7.
李剑锋 《山东地质》2004,20(6):39-39
兖州矿区在煤炭的开采过程中,发现了18上层煤的底板赋存着一层品质优良的高岭石黏土岩,即煤系硬质高岭土。兖州矿业(集团)公司地质工程公司和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根据北宿、唐村两个矿高岭土的赋存特性和矿岩性质,研究了矿石的化学成分、物相组成及工艺物理性能,同时分析了矿石的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8.
李秋金  李金梅  王芳 《江苏地质》2016,40(2):234-242
梅仙铅锌矿田形成于闽中大陆裂谷环境中,铅锌矿体主要赋存于中新元古代马面山群东岩组绿片岩相的变质岩系内,层位和岩性控制特征显著。在充分研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对马面山群变质岩层序及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研究,对梅仙地区铅锌矿赋矿变质岩系地层进行了划分对比,认为梅仙矿田中新元古代马面山群变质岩系自老至新为龙北溪组、东岩组。龙北溪组为下伏于东岩组的一套巨厚的海相硅质、钙镁质、半黏土质、泥砂质沉积变质岩系,间隙有小规模的基性—超基性岩浆喷发。东岩组为一套具多个旋回的"双峰式"(基性—中酸性)火山喷发与泥钙质沉积的喷发—沉积序列。研究认为,丁家山矿区与峰岩矿区的赋矿变质岩系并非同一层位,而是下伏于其下的含矿岩层,峰岩矿区深部具备寻找丁家山式铅锌矿床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辽宁地质》2011,(5):59-59
近日,国土资源部下发《关于下达2011年高铝黏土和萤石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的通知》,确定今年全国高铝黏土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430万吨(矿石量),萤石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为10507/吨(矿石量)。《通知》明确,2012年6月30日前,原则上暂停受理新的高铝黏土、萤石矿勘查、开采登记申请。  相似文献   

10.
通过研究已探明的河南省陕县深部大型铝土矿——五门沟煤下铝(土矿)矿区的成功找矿实例,总结了五门沟煤下铝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富集规律及找矿标志。其中关于煤下铝矿床赋存于上石炭统本溪组煤系底板与下伏中奥陶统灰岩的不整合之间,紫红色铁质黏土岩是煤下铝(土矿)的重要找矿标志等认识,对今后煤下铝找矿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再论同位成矿与的矿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4  
同位成矿概要部分论述了同位成矿的前提与大矿、富矿形成的关键及同位成矿的特征与类型;找矿规律概要部分论述了矿区(矿集区)级的有关找矿规律及具体部位的有关找矿规律。  相似文献   

12.
红牛—红山铜矿区位于义敦岛弧南段之格咱压性弧,矿床类型为与燕山晚期花岗岩有关的斑岩-矽卡岩型铁铜多金属矿床,矿床规模为大型。通过系统开展矿区构造地质调查,构建矿区"源-运-储-破"构造体系,结果表明,矿区构造格架为沉积构造、侵入构造、褶皱构造及断裂构造等构造系统叠加复合而成。沉积构造系统为主要成矿前赋矿构造,侵入构造系统为成矿前或成矿期导矿、赋矿构造,褶皱构造系统及断裂构造系统具有多期活动特征。断裂构造同时具有压扭性、张扭性及平移断裂等多性质叠加特征,主要呈NW—NNW向展布。成矿前红牛向斜对矿区成矿的空间分布具有决定性作用,矿体均产于红牛向斜中,同时成矿前红山断裂及次级断裂具导矿、配矿、赋矿作用,控制矿区成矿地质体的产出形态及范围,决定成矿的时间和空间范围。成矿期节理裂隙系统丰富了矿区成矿容矿空间,而成矿后断裂及次级小褶皱对矿区矿体进行破坏和改造,形成现今矿床特征。  相似文献   

13.
锂是我国关键矿产和高新产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之一。贵州铝土矿资源丰富,含铝岩系分布广,勘查发现铝土矿(岩)中伴生大量的锂资源。研究认为,全省含铝岩系中Li含量高,变化范围大(0.55×10-6~2725.03×10-6),平面上Li含量总体呈北东(务正道成矿区)、南西(修文-清镇成矿区)高,中间(播州-瓮安成矿区)低的分布态势;剖面上Li主要富集在矿系上部的致密状铝土岩(矿)中,Li含量一般>500×10-6,矿系中土状铝土矿(岩)Li含量一般<30×10-6;气候温湿、风化及淋滤作用强的陆相湖泊沉积环境,有利于高岭石为主的黏土矿物形成及Li+与Al3+、Mg2+、Fe3+、Fe2+发生类质同象,或被吸附进入黏土矿物层间构造同迁移同富集,Li与Al2O3含量呈正相关关系;成岩成矿后的次生改造阶段,古地磁测量及CIA显示为炎热潮湿的氧化环境...  相似文献   

14.
内生金属矿床的预测,包括以大区的成矿分析为基础的区域性预测以及旨在发现新矿床、新矿体和已知矿区及生产矿山附近隐伏矿化的局部预测.揭示矿区、矿汇、矿田、矿床和矿体范围内的矿化分带规律,对局部预测有很大意义.有关热液矿床分带的若干概念和术语1.矿体、矿床和更大单元的分带现象,系指成带或以其它形状出现的化学元素、矿物和  相似文献   

15.
<正>卡林型金矿的勘探始于上世纪60年代,系R.J.罗伯茨对前人资料、内华达州中北部老的矿的矿化分带认识以及区域地质构造综合研究划定有利成矿区并成功勘探,该类矿床产于钙质、炭质沉积岩(碳酸盐岩/细碎屑岩)地层中,矿石多为浸染状,金呈次显微—显微的赋存于含金黄铁矿、毒砂、黏土矿物及碳质物中,且常呈群成带出现,构成巨大的矿集区,已成为世界四大金  相似文献   

16.
新疆小石头泉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找矿前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小石头泉矿区主含矿层为下石炭统雅满苏组第二亚组,火山穹隆及伴生断裂为主要的控矿构造。矿区含矿火山岩组合属岛弧钙碱性-拉斑玄武岩系列,不具备形成火山成因的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条件。小石头泉铜多金属矿床可归属为与次火山热液有关的脉状铜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矿田矿化带规模宏大,具备形成大型矿床的地质条件,矿区外围中酸性侵入岩体具有形成斑岩铜矿的地质条件。  相似文献   

17.
蒙其古尔铀矿床品位富、成矿作用复杂等特点在我国现已发现的砂岩型铀矿床中占据着独特的位置。黏土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蒙其古尔矿床含矿目的层砂体中普遍发育有强烈的高岭石化现象,其高岭石含量占黏土总量的58%~86%。蒙其古尔矿床含矿目的层中有机质及煤系地层中有机质镜质体反射率(Ro)平均值为0.61%,反映该区煤系地层的成熟度整体处于未成熟-低成熟阶段,属于生物生烃阶段。容矿砂岩烃类包裹体的发现证实了目的层本身曾遭受过有机酸性流体的改造。研究认为,沉积成岩过程中有机酸性流体的渗出及成岩期后地表水的渗入叠加改造作用是蒙其古尔矿区含矿目的层砂岩中普遍发育高岭石化的根本原因,煤成气等还原性流体的介入可能与蒙其古尔矿床富大矿体形成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8.
成矿系列理论是目前国内地学界开展成矿规律研究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为了使成矿系列理论既便于同成矿地质背景研究相衔接,又便于应用于矿产预测及勘查部署,阐明成矿系列与地质建造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按照生成的相对时间,可将各类地质建造有关成矿系列细化为同生成矿系列、准同生成矿系列、后生成矿系列、表生风化成矿系列等类别。同一套地质建造有关的几个世代的成矿系列,可构成一个成矿系列家族。在区域成矿规律研究中应用时,首先划分成矿区带,然后对每个成矿区带,分别研究总结各类主要地质建造有关成矿系列家族。  相似文献   

19.
以桂西平果堆积矿为研究对象,采用矩分析法对采集于太平和那豆分矿区的14 421个堆积矿样品含量数据进行了多重分形分析,探讨了堆积矿中铝、铁和硅元素的分形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堆积矿铝、铁和硅元素含量分布符合多重分形模型,说明外生矿床成矿元素含量分布也符合多重分形特征。通过对比分析那豆和太平分矿区堆积矿的铝、铁和硅元素的多重分形谱和特征谱参数,表明那豆分矿区富集铝元素,而太平分矿区富集铁元素。分形特征参数的差别代表了两分矿区堆积矿元素分布的差异性;导致两分矿区堆积矿矿化和元素含量分布差异可能的原因是矿区堆积矿所受风化剥蚀强度的不同,并据此初步探讨了堆积矿在风化剥蚀环境中元素分离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新疆黑峰山铁矿区位于东天山东段哈密南东的雅满苏-沙泉子成矿亚带,矿区南部为沙泉子大断裂带通过地段。以往地质勘探工作主要对近地表露头矿开展评价,转入勘探开发后对矿区控矿构造和成矿控制因素研究不够,本次借助地调研究课题对该矿床特征、控矿构造等进行研究,并总结了找矿标志,为矿区深部和外围找矿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