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概括介绍了北京市地质遗迹的研究历史与现状,依据2007年开展的"北京市地质遗迹资源及其保护现状综合调查"项目,将北京地区的地质遗迹分为7大类31个亚类170处,针对不同类型地质遗迹资源的分布情况进行了阐述,并从2000年以来北京地区地质公园和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的申报建设情况、管理体系建设、环境保护和管护设施建设、摸清资源家底和制定规划等方面,阐述了北京地区地质公园及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情况和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现状。  相似文献   

2.
由北京市地质研究所承担的"华北地区重要地质遗迹调查(北京)"项目近日通过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的专家评审。项目在全面收集、分析资料的基础上,对北京市50处重要地质遗迹点(区)进行了野外调查,开展了地质遗迹区划与评价,制定了地质遗迹保护名录,提出了地质遗迹保护与合理利用建议,为政府部门科学管理地质遗迹提供了基础数据和资料。该项目周期自2012年至2014年,为全国重要地质遗迹调查。  相似文献   

3.
王雷 《贵州地质》2020,37(1):88-93
辽宁抚顺三块石地区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丰富。为了发掘和保护地质遗迹,实现文化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本次工作对该区开展地质遗迹调查,初步揭示三块石地区地质遗迹特征,并为申报为省级地质公园提出地质遗迹保护建议。经调查,首次发现极高锶天然矿泉,首次识别出系统分布的第四纪冰川地质遗迹。将调查得的60处地质遗迹划分为2大类5类8亚类。采用专家打分法对各地质遗迹开展综合评价,确定了地质遗迹级别。结果为三块石地区拥有国家级(Ⅱ级)地质遗迹2处、省级(Ⅲ级)地质遗迹19处,省级以下(Ⅳ级)地质遗迹39处,建议在不同等级的地质遗迹集中区分别设立二、三级保护区。  相似文献   

4.
周强  祝贺 《河南地质》2009,(3):38-39
河南省地质调查院旅游地质调查中心成立于2005年初,在短短的4年时间里,成功申报了2家世界地质公园、8家国家地质公园和10家省级地质公园。目前,该中心正在承担3家国家地质公园和4家省级地质公园的申报工作,以及国家和省地质遗迹保护项目36项,项目总金额达到1.029亿元。他们是如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达到如此快速的发展,实现立足省内、走向全国的战略目标的呢?  相似文献   

5.
萨依恒布拉克景区为可可托海世界地质公园五大景区之一,该景区为2017年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申报世界地质公园时新划入的景区,目前该景区处于待开发状态。为了进一步查清可可托海世界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资源,为地质遗迹保护、规划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进一步提升公园科学研究水平及地质遗迹科学内涵,促进公园各景区均衡发展,特开展萨依恒布拉克景区地质遗迹调查与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6.
试论江苏地质遗迹保护和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质遗迹是地球46亿年演化留给人类的宝贵财富,基于对江苏省地质遗迹的鉴评,提出申报建设地质公园与地质遗迹保护区,推行“科学在公园”计划,建立地球科学野外露天教室,开拓地学知性之旅等作为保护和利用地质遗迹的举措与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据《中国国土资源报》——头版报道,经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评审委员20011221会评审通过,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领导小组研究批准家地质公园为国家地质公园。33由湖南省国土资源厅组织,省地质研究所负责申报的新宁崀山丹霞地貌和郴州飞天山丹霞—溶洞地质公园榜上有名,使我省继张家界砂岩峰林国家地质公园之后,又增添了两家国家级地质公园。这三家国家级地质公园的建立,将有利于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永续利用我省的不可再生的珍贵地质遗迹资源。新宁崀山丹霞地貌国家地质公园占地108 km2,丹霞地貌地质遗迹分布密集,保存系统…  相似文献   

8.
关于湖南省地质遗迹保护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湖南地处扬子和华南两大板块的拼接带,地质历史复杂而特殊,造就了种类繁多、意义重大的地质遗迹,并且已批建了包括张家界在内的3家国家级地质公园。近几年的地质遗迹调查及地质公园申报与建设工作实践表明,建立地质遗迹管理体系和全省地质遗迹名录、做好地质公园规划、规范地质公园建设是地质遗迹保护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建立国家地质公园是保护地质遗迹、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而地质遗迹的调查与评价又是地质公园规划与建设的重要基础。青海省化隆县地处青藏高原东北缘,黄河流经该县168 km,具有丰富的黄河文化遗存,但地质遗迹资源能否达到建设地质公园的要求尚不清楚。本文在地质遗迹调查的基础上,采用专家打分及层次分析法,对化隆县地质遗迹的价值进行定量评价,初步确定了拟建的化隆国家地质公园的边界范围。园区内地质遗迹共计40处,涵盖6大类,9类20亚类,其中包括2处世界级地质遗迹组合、6处国家级地质遗迹。拉脊山早寒武世缝合带、西宁群—化隆岩群角度不整合等地质遗迹,具有原特提斯洋演化、青藏高原隆升等重要的科学价值及国际对比意义。化隆县地质遗迹种类丰富、特征明显、价值极高且保存完好,具备良好的建设国家地质公园的资源禀赋,拥有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的潜力。本研究不仅为化隆国家地质公园的申报及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黄河流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带的打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皇藏峪及周边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质构造条件和自然地理环境,地质遗迹众多,分布集中,保存完整,构成了以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为中心的地质遗迹景观区。主要地质遗迹有推覆构造、寒武纪和前寒武纪典型地层剖面、榴辉岩等深源捕虏体、灵璧石、叠层石等,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美学价值。可以利用已有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资源和知名度,开发地质遗迹为主题的地质旅游,建设并申报地质公园,建设地质博物馆,同时要系统开展地质遗迹调查工作,以及地质现象的成因研究工作,做好地质遗迹保护。  相似文献   

11.
《河南地质》2010,(7):50-50
各省辖市国土资源局、各相关单位:自2010年1月6日河南省首届“十大最优美的地质景观”和“十大最具科学价值的地质遗迹”评选通知下发以后,各有关单位和相关部门热烈响应、踊跃报名参加评选。通过相关单位自荐和有关部门推荐,截至2010年6月底,共收到各地地质景观申报(推荐)材料43宗、地质遗迹申报(推荐)材料33宗。  相似文献   

12.
<正>地质遗迹是在地球漫长演化的地质历史时期,由各种内外动力的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保存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随着我国地质公园建设的不断深入,对地质遗迹进行科学的评价,成为申报国家或世界地质公园的首要前提,也是地质公园建设中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对地质遗迹的评价既包括地质遗迹的资源要素及自身价值,也包括对资源开发的利用条件。而地质遗迹的资源要素及自身价值作为地质公园建设和地质遗迹保护的核心,如何单纯评价地质遗迹的本身价值,需要建立怎样的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3.
简文立 《广东地质》2004,19(3):29-32
主要介绍地质遗迹的形成、类型及分区,国内地质遗迹保护现状,国际地质遗迹保护现状及动态,地质遗迹分布状况,我国地质遗迹保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4.
岩溶地貌是整个鄂西南地区综合价值最高、数量最丰富、可代表全区地质遗迹典型特色的地质遗迹类型,具有重要保护与开发利用价值。基于全省重要地质遗迹调查项目,按照地质遗迹调查标准有关要求,通过对前人成果系统收集整理并开展补充调查,筛选汇总鄂西南全区重要岩溶地貌地质遗迹25处。本文将岩溶地质遗迹分为地表类型、过渡类型、地下类型三种类型,结合典型地质遗迹点对岩溶地貌的形态特征和成因进行分析,为鄂西南地区地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四川地质学报》2022,(Z2):126-133
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是青藏高原上第一个申报成功的世界地质公园。青藏高原的崛起,造就了公园内的繁多的冰川冰缘地貌。论文从昆仑山地质公园的自然地理、地质景观分析入手,研究了公园重要冰川冰缘地貌地质遗迹景观特征和成因演化,进行了地质遗迹景观的国际对比分析与评价,充分展现了这些遗迹重要的科学价值。在此基础上,针对公园客观条件的局限性,对公园保护开发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针对公园保护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强化科学研究,坚持先保护后开发的原则,制定保护法规,进行科普宣传,实行分级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质遗迹资源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地球形成与演化过程中,由于内外动力共同作用形成了众多具有科学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地质遗迹。地质遗迹是地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地质遗迹的保护也是自然环境保护的重要部分。中国地质遗迹资源丰富,主要有地层剖面、构造剖面以及古生物化石等。本文系统总结我国地质遗迹分布现状、地质遗迹调查工作进展情况和遗迹保护现状,分析了我国地质遗迹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地质遗迹保护区划研究初探与保护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强  徐朱  周晓丹 《安徽地质》2014,(4):280-284
基于地质遗迹资源价值和开发利用条件两方面因素,构建了地质遗迹综合评价体系。遵循地域性、点面结合、保护与开发结合等原则,提出了以地质遗迹分布区划分区为评价单元,综合考虑地质遗迹评价与空间分布特征的地质遗迹保护区划方法。结合保护区划结果,对江苏省地质遗迹保护工作提出了四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嵊州市拥有较为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 其中尤以地貌景观类、古生物类和水体景观类最具特色。根据地质遗迹资源特征、成因, 将本区地质遗迹资源分为7大类, 概述了区内典型地质遗迹特征。结合地质遗迹保护现状, 提出了地质遗迹保护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湖南省是地质遗迹资源十分丰富的地区,目前共查明地质遗迹951处,其中重要地质遗迹518处.地质遗迹分布广泛而又相对集中,不同类型地质遗迹空间分布各具特色,可划分为武陵山、雪峰山、南岭、罗霄山、湘中丘陵和洞庭湖平原6个特色明显的地质遗迹分布区,其中武陵山区是湖南省最重要的地质遗迹区.目前省内大部分重要地质遗迹保护与开发协调性差.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湖南省重要地质遗迹,建议科学确定地质遗迹保护开发类型、形式和模式,并完善其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二阶段聚类法在地质遗迹分类与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质遗迹的科学分类是指导地质遗迹保护、利用与开发的重要依据。文章运用二阶段聚类法,选用地质遗迹的价值类型、开发成本、所在地经济与财政状况等因素为变量,以浙江省国家级地质遗迹为例研究地质遗迹的分类与开发,并对各类地质遗迹的保护、利用与开发提出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