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豫西一带含煤地层中的滑动构造相对发育。滑动构造引起煤层顶底板附近岩石力学性质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岩体的分带性。从研究嵩山井田滑动构造的分布范围、滑体的组成和滑动形态入手,采用岩石特征研究、构造形态分析和岩体质量指标(RQD)定量等研究方法,对影响二1煤层顶板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划分出三个不同工程地质性质的分带:岩体正常带、构造影响带和破碎带.并对各分带的岩体特征进行详细论述,为今后煤矿的安全开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荥巩煤田位于豫西强变形区的嵩山背斜北翼,区内断块组合特征明显,聚煤期后构造变形对二1煤层的改造强烈。通过分析煤田构造、二1煤层及煤岩特征对煤层瓦斯赋存的影响,认为层间滑动断层是煤田中普遍发育的一种构造样式,印支期嵩山地区存在着区域性的顺二1煤层发育的层间滑动断层,层间滑动引起的煤层流变造成了"三软"构造煤的发育和煤层厚度的剧烈变化,煤厚的变化及煤体结构的破坏是煤层瓦斯赋存不均衡和突出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华亭煤矿井田煤系中发育有顺层滑动构造,具体表现为煤层顶、底板中的挤压破碎带,煤层中伴生有劈理、擦痕、拖拉褶皱等构造。顺层滑动构造系煤田主体为斜构造的次级构造,由于顺层滑构造的存在,对矿井生产技术带来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4.
大峪沟井田滑动构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大峪沟井田构造、二1煤层及其顶、底板砂岩为研究重点,发现整个井田为一大型滑动构造,并分析了该滑动构造的形成条件,指出了滑动构造对煤层赋存的影响规律,为今后类似井田的勘查和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二维地震、钻孔揭露及测试资料,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分析认为三李深部勘查区滑动构造面行迹为宽缓的倒"抛物线"型展布。研究表明:因滑动构造的挤压、揉搓作用使二_1煤层原始结构遭到破坏,形成了碎粒状、鳞片状等构造煤;煤层厚度及煤质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厚煤带一般分布在煤层埋深的浅部或无煤(区)带的前缘地段,薄煤带和无煤(区)带则分布在中部地段;位于地堑之内的瓦斯含量较高(58.15 m~3/t)。  相似文献   

6.
河南登封煤田郜城井田二1煤层顶板为滑动构造形成的构造岩。通过对构造岩顶板测井曲线与其抗压强度指标关系的研究,明确指出,利用测井技术可以探测软弱岩体的力学性质   相似文献   

7.
滑动构造影响了煤层赋存特征,改变了煤层厚度和埋深,对煤矿开采不利。以河南某区滑动构造解释为实例,介绍了三维地震技术在精细刻画滑动构造中的解释应用,讨论了滑动面在时间剖面上和三维数据体上的识别特征。结果表明,三维地震勘探是一种有效的滑动构造探测手段。   相似文献   

8.
芦店滑动构造是河南省西部嵩(山)箕(山)地区滑动构造群中的一个典型实例。其主要表现为双期相向滑动的叠加、两类滑动构造模型的拚合及两种动力因素的作用。通过对其综合研究得出滑动构造是正断层演化的结果,属于正断层的一种类型的新认识。认知滑动构造的意义在于:可在较新地层下寻找、预测埋藏较浅的煤层,如芦店滑动构造区。若按传统构造解释,芦店地区地表出露为中生界三叠系红层,其下伏主采二1煤埋深一般在1 400m左右,超过现行勘查规范资源储量估算垂深1 200m以浅的要求,但利用滑动构造观点客观、合理解释后,煤层埋藏深度最浅处只有几十m。芦店滑动构造的解释成为利用新理论找煤的一个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9.
焦作五里源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二_1煤层属无烟煤三号,吸附瓦斯气能力强,含气量较高。根据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要求,对二_1煤煤层气赋存情况做了勘查和样品含气量测试,对影响勘查区二_1煤层瓦斯赋存条件的主要地质因素如煤层厚度、煤层顶底板岩性的气密性、以及区内断裂构造性质等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二_1煤层厚度越大,含气量就越高;泥质岩性对煤层瓦斯的富集和逸散能起到了良好的储存和阻隔作用;构造破碎带往往会形成导气通道,距离断裂带越近,煤层生成的瓦斯越容易逸散,从而降低了煤层的含气量。  相似文献   

10.
陕西渭北石炭-二叠纪煤田澄合矿区4号煤层是区内主要可采煤层之一。通过对区内煤层厚度与其上覆煤系厚度、煤中灰分、硫分及煤层顶板岩性-岩相等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结合4号煤层成煤期与聚煤期后环境分析,探讨了研究区及其周缘地区4号煤层厚度变化原因。结果显示:4号煤层厚度与上覆煤系厚度、煤中灰分及硫分均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10 1、0.430 9、0.813 6;该煤层发育于浅水型三角洲沉积体系的三角洲平原地带;煤层厚度变化受控于聚煤期同沉积构造和聚煤期后河流冲蚀作用的双重影响,前者使煤层厚度变化较小,后者对煤层厚度影响较大,甚至出现无煤带。   相似文献   

11.
涟邵煤田北段西部逆冲推覆构造和重力滑动构造并存,前者表现为逆冲叠瓦扇,其主干断层向下收敛于加里东不整合面附近,总体沿加里东不整合面向西逆冲推覆,后者则表现为滑片型,总体向东滑动。滑脱构造对煤层结构和煤厚变化具有明显的影响,它使煤层原生结构遭受破坏形成各种构造煤,并导致煤层厚度重新分配,形成NE—NNE向展布的厚、薄煤带。  相似文献   

12.
煤层层滑构造会引发煤层性质变化,进而影响煤矿安全开采。为此基于层滑构造发育的地质特征,应用反射波运动学以及动力学研究方法,对煤矿已揭露地质信息与地震剖面进行对比,研究煤层层滑构造的地震响应特征。通过分析层滑构造在不同地震属性下弹性波运动学及动力学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确立不同地震信息响应特征与层滑构造之间的关系。基于层滑构造所引发的煤层变化及地震响应变化规律,利用多信息融合技术解释区域内煤层厚度变化规律、划分构造煤发育带,进而圈定层滑构造区域。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平顶山煤田十三矿二1煤层厚度特征及沉积环境等相关资料的整理、分析,认为二1煤厚度大、煤质好,但区内中部出现较大范围的分叉区,表现为煤层厚度变薄直至尖灭,其分叉型式属二分式。根据二1煤层的形成机制及其变化规律认为,影响厚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为原生沉积环境,后期构造及大占砂岩的冲刷影响仅限于局部。该研究对矿井生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登封煤田白坪井田二1煤层附近的层间滑动构造类型,探讨了其发育规律及对二1煤层的影响.此类见煤异常点的确认在资源量计算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煤层厚度统计分布及空间变化规律研究对煤矿勘探和生产建设具有重要作用.以陕北侏罗纪煤田榆神矿区中鸡勘查区详查工作中获取的83个钻孔数据为例,对三大主要可采煤层2-2煤、3-1煤、4-3煤的煤厚数据进行了探索性数据分析,认为3个层煤的煤厚数据均具有混合分布特征,进而采用MML-EM算法对煤层厚度数据进行了高斯有限混合总体筛分.由总体筛分结果可见2-2煤、3-1煤的煤厚数据近似服从由2个子分布组成的混合正态分布,4-3煤厚数据近似服从由3个子分布组成的混合正态分布.讨论了煤层底板高程与煤厚的相关关系,认为煤厚变化主要受底板高程变化影响.筛分所获取的低值与高值2个子正态分布可能分别对应于2种不同的沉积环境,即低值总体指示泥沙及砾石等沉积物的沉积速度大于植物遗体的沉积环境,高值总体则反之.  相似文献   

16.
超化井田二1煤层厚度变化规律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超化井田二1煤层空间展布具有分带性、定向性、等距性和岛列性等基本规律。趋势面分析揭示了井田尺度煤厚变化的主体特征;方向梯度和滑动窗口变异系数分析是对煤厚变异性定量描述的一种新参数。  相似文献   

17.
依托“西部煤炭资源高精度三维地震勘探技术”项目工程,对晋城某矿南翼大巷东南区5m×5m×1ms的三维地震数据体,采用三维地震属性参数预测煤层厚度及其变化规律:沿3煤层、15煤层10ms时窗提取地震属性42种,根据钻孔资料,计算出煤厚与地震属性相关系数;从中优选出相关系数大于0.35的地震属性,其中3煤层9个、15煤层10个;然后进行地震属性互相关分析,优选出与3煤、15煤层厚度相关系数较大的4种属性,建立预测煤厚的BP神经网络模型,分别选取3煤层12个、15煤层4个实测数据作为学习训练和测试样本,以钻孔地震属性作为学习样本,对网络进行训练,最终获得全区煤层厚度。经与预留钻孔成果资料对比,预测精度较高,结果可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