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辽东湾表层沉积物的重金属污染特征与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辽东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及污染特征,评价其生态风险及环境质量。对辽东湾表层沉积物8种重金属(As、Cu、Cd、Cr、Hg、Ni、Pb、Zn)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采用Hankanson法和Igeo(地累积指数)分析了该海域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并评价了该海域的环境质量。在辽东湾葫芦岛附近海域、西南部六股河口东南部海域以及西部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As、Cu、Cd、Cr、Hg、Ni、Pb和Zn含量偏高。地累积指数法及生态风险指数法对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价结果一致,辽东湾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危害的重金属主要是Cd、Hg和As,8种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Cd、Hg、Cu、Pb、As、Zn、Ni和Cr,各站位重金属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均大于150,生态风险总体上处于中等生态风险等级。Cd和Hg是该海域沉积物重金属中主要污染物,局部区域达到中、中-强污染程度。环境质量评价表明,辽东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引发有害生物效应的可能性不大,但Cd和Hg显著富集,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辽东湾西北部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污染程度,文章基于2017年3月辽东湾西北部12个采样站位表层沉积物7种重金属含量(Hg、Cu、Pb、Cd、Zn、Cr、As)的测定,对辽东湾西北部海洋沉积物中的重金属进行了研究。SPSS用于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统计分析并通过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的方法评估重金属污染和生态危害的程度。结果显示:(1)辽东湾西北部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平均值只有Cd符合海洋沉积物一类标准,变异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Hg、Cd、As、Zn、Pb、Cu,汞和镉受人为来源控制最高;(2)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Hg、Cd、Zn、As、Cu、Pb;(3)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单因子潜在生态风险系数由高到低依次为Hg、Cd、As、Cu、Pb、Zn、Cr,Hg具有很强的生态风险,综合生态风险指数在233.77~4785.15,平均1224.12,处于很强的生态风险水平。文章揭示了辽东湾西北部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特征,为该海域的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湛江南柳河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南柳河排污口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分布、富集状况进行分析,并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评价。结果表明:Cu,Pb,Zn,Cd,Hg含量分布呈现由西北到东南递减的变化特点;5种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程度均较重,且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Pb>Zn>Cu>Hg>Cd;生态危害评价显示,Pb,Cu,Zn等元素属于轻微生态危害,Hg,Cd等元素属于中等生态危害,5种元素生态危害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Hg>Cd>Pb>Cu>Zn。  相似文献   

4.
威海湾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分布及其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威海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Cu,Zn,Pb,Cd,Hg,As)的含量分布及富集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采用Hakanson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该湾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程度及其潜在的生态危害。结果表明,威海湾表层沉积物中Cu,Zn,Pb,Hg 4种重金属的含量分布特征表现为由西北向东南递减的趋势;Cd在湾西部含量较高,呈由西向东递减的趋势;As整体分布较均匀,在湾内近岸处较高,湾口处较低。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表明,威海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轻微;污染程度顺序为CdAsHgPbCuZn;对威海湾生态环境具有潜在影响的重金属主要是Cd。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2008年在珠江口荷包岛近岸海域的调查数据,对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重金属与TOC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对其生态危害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重金属Cd,Hg,Cr和As四种元素分布基本呈现荷包岛近岸海域较高的特点,重金属Zn,Pb和Cu的分布没有明显规律;重金属富集顺序为Cd>Zn>Cu>Hg>As>Cr>Pb。相关性研究表明,重金属Cu与Zn显著相关,Hg,Cr,Cd和As极显著相关;有机质是影响沉积物重金属迁移和转化的重要因素。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表明,荷包岛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总体潜在生态危害轻微;各重金属生态危害程度顺序为Cd>Hg>As>Pb>Cu>Cr>Zn;对荷包岛近岸海域生态环境具有潜在生态危害的重金属主要是Cd和Hg。  相似文献   

6.
根据2012—2017年每年8月廉州湾贝类养殖区现场监测资料,探讨了重金属(Hg、Cu、Pb、Cd)在其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的含量变化,评价了2种介质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和沉积物重金属的潜在危害状况.结果表明:海水中重金属平均含量为Cu Pb Cd Hg,除Cu外,Hg、Pb、Cd的年际变化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污染程度顺序为Cu Hg Pb Cd,整体水质状况基本属于本底水平;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平均含量为Pb Cu Cd Hg,除Hg外,Cu、Pb、Cd的年际变化趋势和水相中的变化基本一致,其污染程度排序为Cu Pb Hg Cd,整体处于中等污染水平;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顺序依次为Hg Cd Cu Pb,6次调查结果的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值均低于140,平均值为76. 98,表明该海域属于低潜在生态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7.
利用2016年8月份莱州湾沉积物中Hg、Cd、Pb、Cu、As、Cr、Zn监测数据,分别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地积累指数法、沉积物质量基准法、尼梅罗综合指数法、污染负荷指数法等6种沉积物重金属风险评价方法进行评价,以比较沉积物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估方法的适用性与局限性。结果表明,莱州湾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Hg、Cd、Pb、Cu、As、Cr和Zn含量分别为0.077 4 mg/kg、0.169 mg/kg、12.1 mg/kg、11.9 mg/kg、11.6 mg/kg、31.1 mg/kg、45.3 mg/kg。不同方法在莱州湾沉积物风险评价结果上存在差异。单因素评价方法中,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尼梅罗综合指数法的评价结果适中,地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偏轻,沉积物质量基准法评价结果偏重。Hg、As、Cd元素的污染评价结果均较大,为主要的污染元素;综合因素评价方法中,污染负荷指数法评价结果风险偏轻,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适中,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则倾向偏重。沉积物重金属含量与底栖生物的丰度、生物量的pearson相关系数表明,Hg与底栖生物的生物量呈现显著负相关。6种方法都有自身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但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更适合莱州湾沉积物重金属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8.
对海南省花场湾内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进行测定,探讨其分布特征、相关性及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花场湾表层沉积物中的Cu、Pb、Zn、Cr、Cd、Hg、A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8.41~51.45、5.96~30.73、16.87~99.15、18.60~57.80、0.12~0.76、0.020~0.073、6.02~17.56 mg/kg,均值分别为28.19、18.35、50.48、35.75、0.32、0.05、12.71 mg/kg.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Cu、Pb、Zn、Hg、Cr及Cd具有相同污染源,主要受养殖影响;此外,Cu、As、Hg受潮汐影响较大,Pb与Zn受渔船及潮汐影响较大,Cd与Cr受沿岸虾塘影响较大.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以中等生态危害为主,其次为强生态危害与轻微生态危害,多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高值基本位于花场湾潟湖中心.单金属潜在危害系数程度较高的是Cd与Hg,潜在生态风险大小依次为:CdHgAsCuPbCrZn.  相似文献   

9.
连云港对虾养殖区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玉  冯志华 《海洋与湖沼》2013,44(6):1457-1461
在2010年6月对连云港市对虾养殖区的沉积物环境状况进行这站调查,分析了对虾池养殖区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分布,并采用海洋沉积物质量国家标准和地积累指数法对该养殖区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 (1)Cu、Zn、Pb、Cd、Hg、Cr、As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2.31 mg/kg、283.9 mg/kg、64.86 mg/kg、0.58 mg/kg、0.0056 mg/kg、89.23 mg/kg、35.58 mg/kg,通过计算单项污染指数表明所有元素的污染指数均在 0~1 之间,属于非污染,表明虾池沉积物属于清洁土壤。(2)利用地积累指数 (Igeo)法对所得到的调查结果进行了评价,发现各样点沉积物呈现出轻洁至中等的污染程度,参与评价的6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依次为As> Zn> Pb、Cd> Cr> Cu。进一步的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所有站位沉积物Cu和Cd(除站位5)的含量皆低于ERL值,说明Cu和Cd很少产生不利的生态效应;全部站位的重金属Zn、Pb和8个站位的Cr的含量均在ERL和ERM之间,表明这三种金属偶尔产生不利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10.
对广西钦州湾-防城港潮间带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元素Hg,Cd,As,Pb,Cu,Cr和Zn的质量分数和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潜在生态危害进行了分析和评价。钦州湾潮间带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对较低,均在国家一级标准之内。空间分布上,从防城港-企沙-鸡墩头-三娘湾-沙角,重金属元素含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尤其在企沙QZ-07、三娘湾QZ-09和沙角地区的QZ-08剖面的质量分数最高。其中Cd,Cu和Zn的最高值出现在沙角地区QZ-08剖面,其平均质量分数分别达到了0.14,29.15和64.56μg/g;Hg,As,Cr和Pb的最高值出现在企沙地区QZ-07剖面,其平均质量分数分别达到了0.11,11.29,88.23和26.47μg/g。选用Hakanson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沉积物的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钦州湾潮间带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参数均小于40,而风险指数均小于150,显示其潜在生态风险为低风险级别。但部分调查剖面如沙角QZ-08剖面的生态危害风险指数接近临界值140,所以该污染的风险是存在的。在空间分布上,从防城港-企沙-鸡墩头-三娘湾-沙角,重金属元素的污染生态危害指数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尤其在企沙QZ-07、三娘湾QZ-09和沙角地区的QZ-08剖面的危害指数最高。  相似文献   

11.
乔永亮  徐少春  周毅  贾小平 《海洋科学》2022,46(12):103-114
为全面了解我国黄渤海鳗草(Zostera marina L.)床重金属污染水平, 本研究以大连林阳北海、葫芦岛兴城、唐山乐亭-曹妃甸和青岛湾四处鳗草床为研究对象。于夏季采集鳗草、海水和沉积物样品并分析其重金属(Cu、Zn、Pb和Cd)含量。以此分析海草的重金属富集特征, 并对比评估不同鳗草床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 夏季四处鳗草床海水重金属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 Zn > Cu > Pb > Cd, 均低于国家一级水质标准; 对沉积物来说, 重金属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 Zn > Pb > Cu > Cd, 均低于国家一级沉积物质量标准。鳗草对重金属的富集因重金属种类和海草积累部位而异, 其地上组织对Cu、Zn、Cd的富集能力高于地下组织。研究区域海水中Cu、Zn、Pb和Cd潜在风险等级均处于低风险水平。而对沉积物而言, 葫芦岛兴城鳗草床Cd的潜在风险等级处于较高风险水平(Ei值为156.9)。唐山乐亭-曹妃甸和青岛湾鳗草床的地质累积指数(Igeo)由大到小依次为: Cd > Pb > Zn > Cu。综合所有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指数(IR), 葫芦岛兴城鳗草床的潜在生态风险值最高。  相似文献   

12.
城市道路沉积物重金属风险评价是表征城市环境质量的有效途径。采用重金属化学形态和生物可利用性来评估其生态风险更合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采集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10条次干道沉积物样品,分析不同粒径沉积物中Zn、Cd、Cu、Pb的含量、化学形态和生物可利用性,采用地累积指数(Igeo)和改进的生态风险指数(RIm)评价细粒径(小于75μm)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水平和生态风险。结果表明:(1)沉积物粒径越小,重金属含量则越多。当粒径小于75μm时,Zn、Cd、Cu和Pb平均含量分别为山东省土壤元素背景值的10.63、6.07、3.39、2.70倍。(2)随粒径的减小,生物可利用性增大。小于75μm粒径的Zn、Cd、Cu和Pb的生物可利用态百分比为74%、78%、66%和55%。(3)评价结果显示,Zn、Cd、Cu和Pb的值分别为2.83、2.01、2.22和2.05,结果均为偏重度污染。(4)评价结果为较高生态风险,其中Cd属于极高风险,Cu和Pb属于中等风险,Zn属于低风险,Cd对的贡献高达75%。以重金属污染水平、迁移率、生物可利用性和生态风险为评价依据,认为Zn、Cd、Cu、Pb的风险均较大。该研究可为青岛市道路重金属污染防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粤东青澳湾表层沉积物的7种重金属和总有机质的含量,分析了其分布特征及彼此之间的相关性,并运用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富集系数和生态危害指数等方法对重金属的污染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各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Cu(34.51 mg/kg)、Pb(41.89mg/kg)、Cd(0.11 mg/kg)、Zn(80.21 mg/kg)、Hg(0.039 mg/kg)、As(15.61 mg/kg)、Cr(29.41mg/kg).所有元素(Cu除外)都未超过《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且所有元素都远低于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提出的中值区间效应值(ERM),这表明本海域生态风险很小.整个海域各重金属元素的富集系数大小顺序:Pb>Cu>As>Zn>Cr>Cd>Hg,表现出主要以Pb(1.68)和Cu(1.15)为主的富集.各重金属元素生态风险大小顺序:As>Pb>Hg>Cd>Cu>Zn>Cr,而且所有站点重金属的危害综合指数RI都远低于轻微级别(150),没有表现出潜在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14.
海湾是海洋和陆地相互作用和人类活动最强烈的区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和分布都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为了探究钦州湾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水平、污染程度和可能来源,本研究分析了钦州湾表层沉积物中Cu、Pb、Zn、Cd、Cr、Hg和As的含量及空间分布,采用地质累计指数(Igeo)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PERI)定量分析了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并利用自组织映射(SOM)和正定矩阵因子分解法(PMF)模型评估了重金属的可能来源。结果表明:钦州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中Zn的平均含量最高,Hg平均含量最低;除个别站位的Pb含量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第二类标准外,其他重金属含量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第一类标准;Igeo结果表明钦州湾表层沉积物主要的污染元素为Pb、Hg和Cu;PERI结果表明Hg是钦州湾表层沉积物主要的生态风险元素。SOM和PMF模型结果表明钦州湾表层沉积物重金属主要受自然来源、农业活动、工业生产活动的共同影响,各来源的相对贡献率分别为39.65%、29.15%和31.20%。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06年8月采集于舟山本岛南部近岸海域的表层沉积物监测数据,采用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分析了Hg、As、Pb、Cd和Cu等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并进行了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舟山近岸海域表层沉积物中Hg、As、Pb和Cd元素的含量均符合国家海洋沉积物质量一类标准;各重金属元素均为低污染水平,潜在生态...  相似文献   

16.
基于沉积物重金属污染风险评估系统的不确定性和随机性,采用Monte Carlo模拟技术定量刻画沉积物重金属含量数据分布特征,并通过与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的综合集成,评估了独山港海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Cu、Pb、Zn、Cr、Cd、Hg和As)的潜在生态风险水平。结果表明,港区中Cu、Pb和Zn为中等污染,Cd、Cr、Hg和As为轻微污染;综合污染指数Cd处于轻微污染的概率为38.32%,处于中等污染的概率为61.68%。所有7种重金属污染程度以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均为轻微级。敏感性分析表明,Cu、Zn和Cr对CdRI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荣成湾近岸海域14种经济生物体为研究对象,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和原子荧光光谱法(AFS)对其体内Cu、Pb、Zn、Cd、Cr、Hg和As等7种重金属的含量进行了测定,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SFI)和金属污染指数法(MPI)对重金属污染程度和食用安全质量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以日摄食量(DI)和目标危害系数(THQ)为考量指标,评估了人体摄食可能存在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14种经济生物体重金属平均含量ZnCuCrAsPbCdHg,7种重金属含量在14种经济生物体中存在一定的差异。对比海洋生物质量国家标准,14种经济生物体中Pb与部分贝类生物体中Zn和Cr稍有超标,8种经济生物体中总As和1种生物体中Pb含量超出人体消费卫生标准。人体暴露风险评估表明,红螺、三疣梭子蟹、星鳗、高眼鲽和棒锥螺中Pb和As的THQ大于1,摄食其有潜在的非致癌健康风险。综合研究结果提示,在人体正常摄食海产品水平下,不存在大的食品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8.
文章于杭州湾南岸潮滩布设3个采样断面并采集沉积物样本,采用地质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其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沉积物基本为粗粉砂和细砂,由海向陆粒径逐渐变细且分选性逐渐转差;所有站位重金属含量均值从高到低依次为Pb、Zn、Cu、Cr、Cd和Hg,断面重金属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高潮滩、中潮滩和低潮滩,Cu、Hg和Pb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本次采样调查结果与邻近区域数据和同区域历史数据相比有所不同;根据地质累积指数评价结果,Cu、Pb和Zn有不同程度的污染;根据污染指数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评价结果,Zn、Cd和Cr与地质累积指数评价结果区别较大,研究区重金属总体污染程度为低度和中度,除Cd外其他重金属处于低生态危害水平,研究区重金属总体生态危害为低度。调查和研究成果可为分析区域重金属环境影响和制定污染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九龙江河口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九龙江河口水域的沉积物为对象,以地质累计指数法、生态危害指数法对该水域沉积物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及潜在生态危害进行评价,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其可能的来源。地质累积指数结果表明,九龙江河口水域沉积物中Zn、Cr均属无污染,大部分站位的Cu、Pb、Hg、As为无污染或轻度污染,大部分站位的Cd则为轻度或中度污染: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12年双岛湾海域环境调查资料,研究了海水和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以及生态风险。结果显示,双岛湾海域海水中的重金属Cu和Pb在湾中部和湾底的部分站位含量较高,Zn和Cr含量在湾底最高、湾外最低,Cd和Hg在湾底和湾外的含量均高于湾中部,As的分布比较均匀;除Zn和Pb外,其余重金属含量均高于周边其他海域。双岛湾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较低,与区域背景值相近,其中重金属Hg和Cd在湾内沉积作用明显,而Cu、Pb和Cr在湾外沉积作用比较明显。相关性分析表明,有机碳含量对双岛湾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分布影响不大。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双岛湾海域海水未受到重金属的污染;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存在中低度的生态风险,具有潜在的不利生物毒性效应,重金属毒性大小依次为Pb>As>Cu>Hg>Cr=Cd>Z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