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水资源系统中地下水系统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颖  莽惠晨 《世界地质》1998,17(2):40-46
地下水系统作为水资源系统的珍上有机组成的部分,与地表水、土壤水、大气水之间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从水资源系统出发,研究地下水与地表水、土壤水、大气水之间的内在转化关系,并将此种联系定量化耦合进地下水系统模拟模型,从而建立统一于水资源系统的地下水系统数学模型。这是械建大气、植物、包气带地下水系统(GSPAC)统一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所建模型对于准确预测地下水动态变化、提高地下水资源评价的精度和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地下水系统的概念和地下水系统分析方法,讨论了地下水系统模拟的驱动力场方法,推演出地下水驱动力方程和速度方程,建立了水流系统和污染质运移系统的模拟模型,并求得了它们的有限差分解,最后进行了实例模拟计算。  相似文献   

3.
在建立地下水系统定量模型中,为了提高模型的仿真度和可靠性,提出了地下水系统整体拟合的构思,并对此进行了系统的定性分析。初步探讨了地下水系统整体拟合的理论基础及其建模的操作性,还展望了地下水系统整体拟合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遵义市海龙坝地下水水质评价与预测的GIS系统是以遵义市海龙坝地下水水质评价与预测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基于GIS的地下水水质评价及预测系统的总体设计以及系统实现的功能。并以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为例,详细阐述了地下水水质评价与预测系统所实现的评价和预测功能。  相似文献   

5.
段增山 《水文》1989,(6):6-13
本文以系统理论的观点和方法为指导,对平顶山市城市供水水源地——沙、湛河河间地块水源地的地下水优化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论述了该地下水资源系统的构成特征和辨识方法,并重点讨论了用“响应矩阵法”建立地下水优化管理模型的前提条件和具体方法;最后依据所建立的管理模型分不同情况对水源地的优化开发与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该水源地地下水资源的最佳开发利用与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资源优化管理系统软件(REMAX)优越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光新  王宏等 《水文》2001,21(4):12-14
主要研究了地下水资源优化管理系统软件(REMAX的优越性:(1)可应用于多层越流含水层系统,解决了多种复杂地下水资源优化管理问题;(2)采用地下水三维流模拟和优化管理模型;(3)克服了国内地下水管理模型响应矩阵法应用中的局限性,与国内广义地下水管理模型特殊同归,该软件是目前国际上地下水资源优化管理系统软件中功能最为,强大的优秀专业软件之一,在我国开展其应用和理论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在综合研究阜阳市水资源系统特征、地面沉降等环境地质问题的基础上,对研究区地表水系统与地下水系统进行概化,建立该市城市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数值模拟模型和优化管理模型。通过优化管理模型的运行和应用,确定了研究区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规划方案。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应用该文所选的规划方案,不仅可使研究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得到合理调度和优化开采,还可控制地面沉降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地下水水质评价与预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贵州省遵义市地下水水质评价与预测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基于GIS系统的总体设计以及本系统所实现的功能。并以污染指数评价模型为例,详细阐述了地下水水质评价与预测系统所实现的评价和预测功能,以实现地下水的合理保护与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9.
矿区地下水系统及其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依民 《湖南地质》1996,15(2):93-97
本文从系统论出发,提出了矿区地下水系统的概念模型,分析并阐述了矿区地下水系统的结构、功能、性质和特征。结合恩口煤矿实例,说明了矿区地下水系统的存在及其概念与模型在解决矿区水文地质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流系统确定—随机性数值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地下水系统的确定性和随机性特点出发,提出了地下水流系统确定-随机性数值模型。该模型可用于地下水流系统参数估计、状态预测以地下水位观测网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1.
环渤海地区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环渤海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面对区内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和地质灾害严重,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有效保护地质环境,是实现环渤海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中以环渤海地区地下水资源与主要环境地质问题现状为基础,围绕区内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就环渤海地区地下水资源与环境地质调查下一步工作进行了探讨,提出重点应放在优化调整地下水开采布局和层位,充分开发利用浅层地下水;利用滨海河谷建设地下水库;利用地下空间和雨洪水资源,实施地下水与地表水联合调度;扩大咸水资源改造利用;勘查、建立城市应急(后备)水源地;开展地下水污染调查;加强地下水动态监测与研究等措施,建立以城市、港口为重点的地下水供水安全保障体系。环境地质调查重点则放在确定海岸基准线,开展重点城市、港口以及湿地环境地质调查评价,建立海岸带地质环境监测体系和地质灾害预警系统,构建海岸带地质环境保障体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薄层含水系统水资源优化管理研究——以延吉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延吉市为例,针对薄层含水系统,利用分布参数响应系数法和单元均衡法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地表水-地下水联合调度单元管理模型。在优化管理方案中提出,对河水和地下水实行分质供水,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3.
西南岩溶区表层岩溶带水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从地下水脆弱性的胁迫应变关系出发,通过对西南岩溶区表层岩溶带发育机理和脆弱性特征的分析,提出了以表层岩溶带发育强度、保护性盖层厚度、补给类型、岩溶网络系统发育程度、土壤类型、植被条件、土地利用程度以及地下水开采程度8个胁迫因子(EPIKSVLG)作为对表层岩溶带水脆弱性进行定量评价的指标,并对各指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分类,初步建立了表层岩溶带水脆弱性评价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河北省沧州市地质灾害与地下水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对沧州市的地面沉降、地裂缝等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论述了其与地下水的关系。得出深昙地下水水位降深70m可作专控制地面沉降发展的警戒水位降深,浅层地下水水位埋深7m可作为地裂缝多发的警戒水位埋深的结论。这专地质灾害监测工作相对滞后,而地下水水位监测系统相对完善的平原地区,如何控制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渭干河流域三维地下水流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疆首次采用六层含水系统的三维地下水流数值模拟,对渭干河流域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同时.在处理混合井流和混合观测孔时,采用“渗流一管流耦合模型”;在处理河流入渗和降雨入渗方面采用了“入渗滞后补给法”;处理潜水蒸发方面,采用了非线性关系来刻画潜水蒸发强度和潜水位埋深的关系.用“参数迭代法”来确定水头未知的含水层的初始水头,提高了模型的仿真性及对地下水资源评价的精度.  相似文献   

16.
The city of Scarborough lies on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Greater Toronto Area of southern Ontario, Canada, along the northern coastline of Lake Ontario. The City has a population of 500,000 and is presently one of the fastest growing communities in Canada. The City is expanding northwards onto rural land on the south slope of the large Pleistocene glacial Oak Ridges Moraine system. The moraine system is underlain by a thick (150 m) succession of tills, sands and gravels and is a regionally-significant recharge area for three principle aquifer systems that discharge to numerous watercourses that flow to Lake Ontario. Protection of deeper aquifers from surface-generated urban contaminants is a particular concern. A groundwater flow model using Visual MODFLOW was developed for the 350-km2 Rouge River–Highland Creek (RRHC) drainage basin using an extensive GIS-based collection of subsurface geological, geophysical and hydrogeological data, maps of land use and surficial geology. The RRHC model was calibrated against point water level data, known potentiometric surfaces of the principal aquifers and baseflow measurements from streamflow gauging stations and determined to be within acceptable limits. Water balance calculations indicate that 70% of the basin recharge (106,000 m3/day) enters the Upper Aquifer along the crest and immediate flanks of the Oak Ridges Moraine. To the south, Upper Aquifer water moving through fractured till aquitards accounts for more than 75% of recharge to deeper aquifers. Water quality data confirm previous observations that urban- and rural-sourced contaminants (chlorides and nitrates) present in Upper Aquifer waters are moving rapidly into deeper aquifers. Some 83% of total RRHC recharge water is ultimately discharged as baseflow to creeks draining to Lake Ontario; the remainder discharges to springs and along eroding lakeshore bluffs. Mode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deeper aquifers are poorly protected from urban contaminants and that long-term protection of ground and surface water quality has to be a priority of municipal planners if the resource is not to be severely degraded. Electronic Publication  相似文献   

17.
淄博市腈纶工程水源地地下水资源开采预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Ritz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1],结合单纯形线性规划,在完成在对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王旺庄-朱台地段的淄博市腈纶工程水源地的水文地质模型建造的基础上,成功地对水源地进行地下水开采模拟,同时对该水源地的未来10年开采作了两种大气降水条件下的地下水动态预测,为腈纶工程水源地地下水开采提供了充分的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8.
Many cities and towns in South and Southeast Asia are unsewered, and urban wastewaters are often discharged either directly to the ground or to surface-water canals and channels. This practice can result in widespread contamination of the shallow groundwater. In Hat Yai, southern Thailand, seepage of urban wastewaters has produced substantial deterioration in the quality of the shallow groundwater directly beneath the city. For this reason, the majority of the potable water supply is obtained from groundwater in deeper semi-confined aquifers 30–50 m below the surface. However, downward leakage of shallow groundwater from beneath the city is a significant component of recharge to the deeper aquifer, which has long-term implications for water quality. Results from cored boreholes and shallow nested piezometers are presented. The combination of high organic content of the urban recharge and the shallow depth to the water table has produced strongly reducing conditions in the upper layer and the mobilisation of arsenic. A simple analytical model shows that time scales for downward leakage, from the surface through the upper aquitard to the semi-confined aquifer, are of the order of several decades. Electronic Publication  相似文献   

19.
隧道地下水动态监测是隧址区地下水环境保护的基础工作,通过对涌水量、涌沙量、隧道内水压力的综合分析,获取隧址区地下水动态监测信息,为隧道的安全运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美国Sand Hills地区地下水数值模拟及水量平衡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地下水数值模型MODFLOW和非饱和带水平衡模型对处于半干旱半湿润沙丘地区(Sand Hills)地下水位进行了模拟,并分析了含水层补排水量,河流与地下水补排关系,以及区域水平衡过程。揭示了独特沙丘地形和土壤特性对地下水补排量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入渗率大、非饱和带厚的沙丘有利于降水入渗补给,减少了地下水蒸散发损失。加上下覆含水层具有良好的地下水储水空间,是该地区储存丰富的地下水量,以维持河流稳定流量,供给众多湖泊和湿地的原因。该研究对我国地下水资源评价和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水资源保护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