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是我们依法行政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我的理解是至少包含这两层意思:一是任何公民的合法权益,应该一律受到法律的保护;二是任何公民的违法行为,应该一律受到法律的制裁;如果不同的公民发生同样的违法行为,也应该一律受到法律同样的制裁。  相似文献   

2.
在日常行政执法中,我们经常遇到某一违法行为,违反了二个或多个法律规定,这种违法行为即为"双重违法行为",如土地违法行为中的非法占用土地,所有的非法占用土地行为在违反土地法的同时违反了城乡规划法,假如占用的土地是林地则又违反了林业法,占用的是水域则又违法水利法等等.  相似文献   

3.
正为谋取非法利益,宜阳县韩城镇王某、李某、侯某私自占用农用地,改变土地性质,使1.71公顷耕地的种植条件遭到严重破坏,宜阳县国土资源局依法对其进行查处,并向相关部门进行了移交,三人最终受到了法律的严厉制裁。2013年7月,群众举报,称有人在韩城镇南驿村河滩耕地上采沙。宜阳县国土资源局执法人员立即赶赴现场调查取证,当场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信访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有人说信访是体现民主、反映民意的一种特殊制度,还有人说信访是救济权利的制度安排等等,由于信访的定位不清和认识的不统一,造成行政机关在处理信访时出现了重大偏差。本文将以法律的视角分析探讨信访的定位问题。根据《宪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一、信访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5.
正小产权房是近十年来伴随着城市扩张、城中村改造、城市房价迅速上涨等衍生出的一种房地产存在形式,虽然不符合法律的规定,但又与公民个人利益关系十分紧密,而且呈现出点多面广  相似文献   

6.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保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规范国土资源信访工作 ,根据《信访条例》和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 ,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国土资源信访 ,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话、电报、电子邮件、走访等形式 ,向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反映问题 ,举报违法行为 ,提出意见、建议和要求 ,依法应当由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处理的活动。第三条 国土资源信访工作遵循下列原则 :(一 )分级负责、归口办理 ;(二 )实事求是、有错必纠 ;(三 )及时、就地依法解决问…  相似文献   

7.
正在我国,违法用地行为屡见不鲜,200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土地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后,虽然土地违法行为有所遏制,但大量遗留的或者现存的违法用地案件如何处理,成为摆在政府和公众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补办用地手续是土地管理的常规工作,但法律没有该项规定。在实践中,从国家到地方的规范性文件不断作出了补办用地手续的规定,这是从实际出发所采取的措施,虽无法律依据,但法律也无明文禁止。而"补办"作为地方政府和部  相似文献   

8.
近日,汝阳县付店镇东沟钼矿区两家非法盗采钼矿矿主,自认为自己非法盗采矿石工作做得神秘、保险,不易被人发现,正在做发财梦的时侯,被汝阳县国土资源局驻付店镇东沟钼矿区执法人员抓了个正着,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相似文献   

9.
<正>依据《行政处罚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一事不再罚"是法理学上的概念,目前在法学界存在较大争议。一般理解有四方面含义,一是同一行政机关对行为人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及以上处罚;二是不同机关依据不同法律规范对行为人同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及以上同种类的行政处罚;三是出于一个违法目的,而违法方式或结果又牵连构成其他违法,对牵连行为也宜界定为"一事"作出处罚;四是  相似文献   

10.
《土地管理法》第二条第三款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对此有的同志认为:土地使用权可以进入市场交易,但这种交易行为必须依法进行,不得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否则,就属非法转让土地。其他均属侵占土地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 由中央和国务院六部委倡导的全国县乡村国土资源法律知识培训活动,全省自2007年10月10日开始,截至目前,已经基本结束.如何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这一成果是摆在各级领导面前需要回答的问题.在这方面,宁陵县的同志们以他们的创新实践给人们做出了令人鼓舞的回答.他们这种不等不靠的创新精神和进取敬业精神很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相似文献   

12.
平邑县国土局窗口审批科不断加强制度管理,严格按照窗口审批运行管理制度,实行"以票控管",强化廉政建设。除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以外,局窗口审批科实施的所有行政许可绝不收取任何费用。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行政征收、罚款等,严格按照已公布的法定项目和标准,一律执行"单位确定、财政开票、银行收款、统一划拨、政府监督"的运行模式,保证了行政收费的规范运行,促进了科室廉政建设,受到群众好评。(平邑局张美娜)  相似文献   

13.
正从7月1日起,河南省实现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全天候24小时接听受理。任何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只要有群众举报,均将在第一时间得到处理。现行12336国土资源违法举报电话管理办法规定:在法定工作时间内有专人接听、记录、按规定及时处理;在法定工作时间之外,可以通过传真或电话录音方式受理举报。鉴于部分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多发生在双休日、节假日、夜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河南省安阳市国土资源局加强对违法占地和违章建筑的查处工作,有效遏制了各类违法用地和违法建设行为,为节约集约用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是强化日常巡查监管,1~5月,共出动156人次,发现和制止土地违法行为65宗。二是对在建的违法占地建筑,一律无条件停工。对占用基本农田的违法建筑坚决拆除,对非法转让土地的没收非法  相似文献   

15.
    
正拼音:fǎ释义会意。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从"廌"(zhì),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基本义:刑法;法律;法度。字述法是体现统治阶段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比如法办、法典、法规等。法,是十月最大的热词,因为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本次四中全会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这在党的历史上尚属首次。  相似文献   

16.
"窗口办文"作为阳光行政的一部分,目前已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然而,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急需人们回答:"窗口办文"的本质是什么?究竟应该怎样做?它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怎样才能使它不流于形式?在这方面,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国土资源局近三年来的成功实践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交通违法行为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然而现有研究主要关注交通违法行为的整体特征,缺少面向交通违法治理需求的分析框架。本文基于时空热点分析方法,提出从热点区域时间分布特征和典型时段热点区域空间分布特征两个角度识别交通违法行为特征的分析框架,分别用于支撑局部交通违法热点以及全局违法模式的原因分析和精准治理。基于该方法对福州市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含行人)违法行为特征进行了识别分析,结果表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违法行为在时间维度均呈现出9:00和16:00一日双峰特征,在空间维度呈现出“一片区、多热点”的聚集分布特征。二者也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表现为:① 在时间维度,非机动车违法行为呈现出更大的变化幅度,高峰时段与中午低谷时段、工作日与周末的违法行为数量差异均明显高于机动车;② 在空间维度,机动车违法行为在商业中心、医院等重要场所和交通枢纽呈现出聚集特征,分布范围更广,而非机动车违法行为则主要在人流量大且人车混行严重的城市中心路口区域呈现聚集特征;③ 不同违法热点地区产生的原因存在差异,需要有针对性制定治理措施。上述发现表明了本文方法能够全面快速识别交通违法行为特征,可以帮助指导城市交通违法行为动态监测分析系统建设,为持续优化城市交通现场执法警力动态分配以及交通违法行为精准治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8.
编者按:应该怎样看待土地信访工作?基层信访工作应该怎么做?在这方面,孟州市国土资源局用自己的实践向人们做出了很好的回答.并因此受到了国土资源部部长田凤山的充分肯定和评价.现将他们的经验予以发表,希望孟州经验在神州大地进一步发扬广大.  相似文献   

19.
执法监察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职能,起着维护合法权益打击违法行为的关键作用。目前,在执法监察工作中会遇到一些现实的问题和困难,如何解决这些难题,显得尤为重要,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仔细研究,共同探讨、总结经验、推陈出新。现行的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自1987年1月1日起实施,这部法律至今仅修改过三次,分别是:1988年12月2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进行修正;第二次是1998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修订;第三次是2004年8月28日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十一次会议修正。《土地管理法》这部法律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国土资源行政管理法律法规修改滞后  相似文献   

20.
<正>近日,陕西省留坝县国土资源局采取3项措施,进一步规范村民建房用地管理。一是严格审查标准,明确了"四个不批"。即:选址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其他行业规划的一律不批;所有建房尽可能纳入陕南移民搬迁安置范围,除原宅翻建以外的原则上一律不批;不符合"一户一宅"要求,或者超面积的一律不批;不是本村村民或分户不符合政策规定的一律不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