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观测目标的亮度越小,杂散光对其的影响越大。在光谱观测中,由于谱线线心的剩余能量较小,所以杂散光对光谱观测的影响显著。在用抚仙湖1 m太阳望远镜多波段光谱仪进行光谱观测时发现,CaⅡ光谱图像在855.6 nm吸收线右侧的亮度有肉眼可见的明显下降,针对此现象分析产生光谱图像色散方向上亮度左右差异的原因,结合杂散光的理论用实验的方法找出杂散光的来源及传输路径。分析结果表明,产生此种现象是由于狭缝的次极大衍射光照亮成像镜后反射到CCD,形成一个弧形的杂散光亮斑,强度约为光谱图像平均光子数的20.9%,对CaⅡ通道的光谱图像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对分析的结果进行了理论验证。利用遮挡杂散光传输路径与图像处理两种抑制杂散光的方法对其进行消除,使CaⅡ通道杂散光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2.
在1990年12月—1991年1月期间,我们用2.16米望远镜卡焦摄谱仪的单光纤系统、红敏CCD探测器,对金牛座η星进行了三个夜晚观测,取得18条H_α波段的光谱.发现其H_α发射成分存在短时标变化.  相似文献   

3.
周曦  方成 《天体物理学报》1996,16(4):401-407
本分析了南京大学太阳塔1991年10月24日用多波段光谱仪观测到的高时间分辨率(5s)的一个2N/X2.1级白光耀斑光谱,对耀斑谱线轮廓,连续发射强度,X射线和射电爆发资料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表明,该耀斑属I类白光耀斑,具有如下特征:(1)在白光耀斑的脉冲相期间,各波段光谱线心强度,连续辐射,谱线半宽以及线翼红不对称性与硬X射线高能波段的爆分同时达到极大;(2)Hα谱线在连续发射极大时半宽达10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比间隔17yr (静止系12.5yr)的Sloan Digital Sky Survey (SDSS)、Keck LRIS (Low-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graph)和Baryon Oscillation Spectroscopic Survey (BOSS)的光学光谱, 对宽线双峰射电类星体B3 1637+436A的吸积盘性质做了初步研究.该类星体的SDSS (2001年5月21日)和Keck LRIS (2003年6月28\lk 日)的连续谱没有明显差异, 而BOSS (2018月6月17日)连续谱在V波段比SDSS暗了约1.2星等.这3条光谱的Hα宽发射线均表现出明显的双峰轮廓. 和连续谱一样, 宽线双峰的发射线轮廓也被认为是来自于吸积盘.通过上述3条光谱的Hα宽线双峰的盘模型拟合发现: BOSS光谱的Hα宽线双峰可以用单个盘模型很好地拟合,谱线发射区距离中心黑洞约900--3000引力半径. 而SDSS和Keck LRIS的Hα双峰轮廓需要用两个盘模型拟合, 对应的吸积盘发射区有两个区域,其中一个发射区(``外盘'')与BOSS类似, 另一个发射区(``内盘'')位于约400--900引力半径范围内, 到中心黑洞的距离显著小于外盘. 结合连续谱的光变特征,推测内盘消失是造成SDSS/Keck LRIS光谱和BOSS光谱在连续谱和发射线轮廓上同时发生光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LAMOST望远镜的大气色散校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根荣  袁祥岩 《天文学报》2005,46(3):331-342
大气折射与大气色散会影响大视场多目标光纤光谱观测的质量和效率.一个焦距为20m,焦比为F5、位于北纬40.4°的LAMOST望远镜在中天和中天前后0.75小时产生的色散值,用模拟计算得到结果,并用数值计算得到验证.对校正色散可能用的几种色散棱镜进行了计算分析比较,确定了色散棱镜的型式,并分析了色散棱镜的二级光谱以及色散棱镜在望远镜跟踪过程中的残留色散,及色散棱镜的安装误差.  相似文献   

6.
基于K近邻方法的窄线与宽线活动星系核的自动光谱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美国芝加哥大学等6个组织的斯隆数字化巡天观测(SDSS)的一批低红移活动星系核(AGN)光谱数据,针对宽线AGNs和窄线AGNs发射线的不同特征,在静止系的光谱上截取有效波段范围,采用自动分类的K近邻方法,对其进行分类.宽线和窄线AGNs光谱的主要区别在于Hβ、[OⅢ]、Ha和[NⅡ]等发射线的幅度和半高全宽(FWHM)的大小,所以截取这些发射线所在的波段进行单独或组合的分类实验,实验证明,单独采用以Hα和[NⅡ]发射线为主的波段,分类效果最好,且对于训练样本数和测试样本数分别为1000和3313条的AGNs光谱的单次分类速度可达32.89秒.在充分利用光谱的典型特征的情况下,自动分类方法也可有效地应用于活动星系核的分类,为传统的通过计算发射线的FWHM值或发射线强比对大型光谱巡天所产生的庞大数据库进行分类提供了一种快速直接的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预计2025年发射的巡天空间望远镜(Chinese Space Station Telescope, CSST),主要用于开展大规模的多色成像与无缝光谱巡天工作。发射前需要利用地基望远镜对空间望远镜的光学成像系统、探测器,以及设备长时间运行稳定性进行地面测试。设计了兴隆观测基地80 cm望远镜的无缝光谱地面测试,利用A型恒星、B型恒星和沃尔夫拉叶星HD4004的强吸收和发射线特征,拟合色散方程,并发现色散方程具有空间分布特征。对HR3173的53条数据的零级谱位置信息及色散方程系数进行了二次曲面拟合,并利用该曲面对HR3173零级像位置范围内的HR718数据进行了波长定标,得到的CCD上8×13 pixels范围内的平均视向速度精度为51 km/s。  相似文献   

8.
1988-1992年间,我们用云南天文台1m望远镜的Coude-CCD摄谱仪系统,对大角星的Hei10830A谱线进行了高分辨率光谱观测。从1991年6月2日的观测资料中发现谱线中出现明显的发射特征。该谱线显出类似于天鹅座P型星的轮廓,有发射射 和吸收谷,发射峰的蓝移有相当于6km/s的向外速度。分析认为我们观测到的是大角星的一次以天计的短时标色球剧烈活动,它伴随着物质的向外抛射,也引起星周物质的  相似文献   

9.
朱镇熹  杭恒荣 《天文学报》1999,40(3):247-255
在1995 年至1997 年,用2 .16 米望远镜,50?/m m 色散观测了仙后座1995 新星的光谱.1995 年的光谱以Fe Ⅱ及H Ⅰ的发射线为主要特征,所有发射线呈PCyg 轮廓,1996 年光谱主要是H Ⅰ及He Ⅰ的发射,1997 年光谱呈现很强的[Fe X] 、[Fe VⅡ] 、[O Ⅲ] 发射,表明新星已进入星云阶段.以观测谱的连续谱估算了抛射物质的有效温度,算得1995 年10 月14 日温度为21300K、1996 年10 月26 日为9700K、1997 年12 月16 日为10200K.以测量谱线的流量估算抛射物质总质量约4 .7 ×10 - 5 M⊙,氦的丰度为NHe/NH= 0 .047 .  相似文献   

10.
1988─1992年间,我们用云南天文台1m望远镜的Coude-CCD摄谱仪系统,对大角星的HeI10830A谱线进行了高分辨率光谱观测。从1991年6月2日的观测资料中发现谱线中出现明显的发射特征。该谱线显现出类似于天鹅座P型星的轮廓,有发射峰和吸收谷。发射峰的蓝移有相当于6km/s的向外速度。分析认为我们观测到的是大角星的一次以天计的短时标色球剧烈活动,它伴随着物质的向外抛射,也引起星周物质的向外运动。  相似文献   

11.
大视场巡天望远镜(Wide Field Survey Telescope,WFST)是采用主焦式光学设计、2.5 m口径、具备强大巡天能力的望远镜,可以开展大规模图像巡天,用于刻画银河系和近邻宇宙的组成和结构、普查太阳系天体和外部构成、开展时域天文监测等科学研究工作.结合大视场巡天望远镜光学系统的透过率、西藏阿里站址的大气透过率和冒纳凯阿台址的天光发射谱,比较不同电荷耦合器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量子响应曲线、读出噪声和不同曝光时间情况下,不同类型天体在u、g、r、i、z和w波段的能谱响应,分析各个波段测光信噪比,优化确定CCD响应曲线和用于太阳系天体巡天的白光滤光片(w)设计.分析结果显示:蓝敏CCD对探测超新星等高能爆发暂现源有优势,但在r、i、z波段效率降低,从而降低这些波段的巡天探测灵敏度.光学宽带CCD响应曲线兼顾蓝端和红端能谱响应,在相同观测时间内,可以实现比蓝敏CCD更高的巡天灵敏度.采用宽带CCD响应曲线,结合估算的WFST系统光学成像效率及站址的天光和消光,计算给出了巡天观测对太阳系天体(G2V恒星光谱)、椭圆星系(E)、漩涡星系(Sbc/Scd)、不规则星系(Im)、类星体、I型和II型超新星的探测灵敏度.通过调节w波段的带宽和中心波长,可以实现对不同类型天体的能谱响应信噪比最大化.综合比较,确定w滤光片的优化设计波长范围为367–795 nm.最后,计算给出了各波段长期巡天图像数据叠加的探测灵敏度随曝光时间的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12.
云南天文台的太阳Stokes光谱望远镜是一台通过测量磁敏谱线的Stokes参数I,Q,U和V的轮廓来研究太阳磁场精细结构的光谱型矢量磁场测量仪。它利用4个完整的Stokes轮廓所蕴含的丰富信息,完全确定辐射的偏振状态,从而精确地测定太阳黑子区的矢量磁场。文章首先介绍了该望远镜的结构,进而详细地介绍了该望远镜所测量的偏振光谱资料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南京大学太阳塔1991年10月24日用多波段光谱仪观测到的高时间分辨率(5s)的一个2N/X2.1级白光耀斑光谱.对耀斑谱线轮廓、连续发射强度、X射线和射电爆发资料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表明,该耀斑属Ⅰ类白光耀斑,具有如下特征:(1)在白光耀斑的脉冲相期间,各波段光谱线心强度、连续辐射、谱线半宽以及线翼红不对称性与硬X射线高能波段的爆发同时达到极大;(2)H_a谱线在连续发射极大时半宽达10A,且呈现强烈的线心反转,H_β和H_γ线心亦有反转;(3)所拍摄的5条谱线都有明显的红不对称性,持续时间约为1分钟,根据上述结果,本文用电子束轰击、色球蒸发和色球压缩区对该耀斑能量积聚和释放的动力学机制作了定性的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14.
1986年3—4月间,哈雷彗星的日心距为1和1.5 A.U.附近。我们使用云南天文台1米RCC望远镜和卡焦摄谱仪,取得了7张长狭缝光谱。这是我国唯一的一组哈雷彗星长狭缝光谱。光谱色散度为165(?)/mm,分辨率不小于7(?)。本文主要给出6张Kodak 103_a-O底片上3000—5100(?)波段的谱线证认结果。光谱片上主要出现了CN、C_2、C_3、CH、NH、OH等分子发射线,还可能存在NH_2、CH~+、N、H_2CO等发射线。光谱中连续辐射、吸收线较强,离子谱线少而弱,表明哈雷彗星是富尘的。OH(3090)发射线的出现既证实了卫星观测结果,又说明云南天文台的紫外观测条件是优越的。  相似文献   

15.
刘学富  曹雪勇 《天文学报》1996,37(3):227-234
本文给出1993—1994年期间,用云南天文台1米望远镜折轴摄谱仪观测获得类太阳色球活动星。εEri的5个波段高分辨、高信噪比光谱,运用两种不同方法:谱线轮廓塞曼致宽分析和多重线统计分析法成功地测定了εEri的表面磁场强度和磁场的覆盖因子,并对这两种磁场测定方法作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本文发表了对天鹅座32食双星1981年食期间及1982年食外期间,在波段范围λλ3520—4348A及λλ5110—6600A的光谱观测结果.分析了Call K线等值宽度随位相的变化,推算了K型超巨星色球大气的密度分布规律;测定了K星的视向速度;认证及测定了光谱中的发射线和呈P Cyg轮廓的谱线,并估算了K型超巨星的质量损失率.  相似文献   

17.
围绕黑洞作开普勒运动的环状发光物所发射的光,将受到多普勒颇移和引力的综合作用.本文用光子输运方程方法,针对洛仑兹型发射谱线,求出在Schwarzschild度规下谱线轮廓的精确解,并讨论了Hercules星系团中类星体1604+179光谱的认证.  相似文献   

18.
黑洞发光环谱线轮廓的精确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黑洞作开普勒运动有环发光物所发射的的光,将受到多普勒频移和引力的综合作用,本用光子输运方程方法,针对洛仑兹型发射谱线,求出在Schwarzschild度规下谱线轮廓的精确解,并讨论了Hercules星系团中类星体1604+179光谱的认证。  相似文献   

19.
详细讨论了流行的“反射盘-光电吸收-荧光线”模型在解释活动星系核(AGN)的中、低价铁的Kα线起源时面对观测的困难,进一步指出新认识的谱线发射机制--Cerenkov线状辐射有可能是产生AGN铁Kα线的主要机制.并论证等离子体中氢对折射率的负影响可以忽略不计,计算了光薄情况下的Cerenkov铁Kα线发射,并与观测做了比较.进一步证实了新机制的合理性,并由此给出黑洞附近物理状态的新图景。  相似文献   

20.
利用天体光谱上DLAs系统吸收线测定星际或星系际介质的金属元素丰度,是研究星系际介质和星系化学演化的基础。目前主要有三种测定元素柱密度的方法:生长曲线法、谱线轮廓拟合法和视光深法。古老的生长曲线法目前主要应用于光谱分辨率不高的观测,而且常常只用于气体云光学薄的情形,但是这种方法不受仪器轮廓的影响。在当今光谱分辨率观测普遍较高以及计算机技术相当发达的情况下,谱线轮廓拟合法和视光深法获得了更多的应用,尤其是谱线轮廓拟合法。只是它有较多的自由参数需要确定,从而需要大量的计算时间,有时会出现几个不同收敛解的情况;另外,在谱线混合严重的情况下这种方法也会引入较多的偏差。至于介于这两种方法之间的视光深法,由于简单而可靠,当今也受到部分研究者的偏爱;只是由于谱线隐性饱和的存在,使这种方法的应用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