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6 毫秒
1.
本文用板块构造理论全面分析和恢复了川西南地区大地构造演化,通过阐明大地构造对金矿成矿的专属性及金矿大地构造成矿带的概念,划分了本区的金矿大地构造成矿带,并对各成矿带大地构造控制及主要的成矿地质作用了进行了描述,通过对比区内金矿床的实际产出情形和相应区带对金矿矿床类型的专属性,确定了区内不同环境中金矿成矿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广西金矿床的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现代成矿理论指导为研究基础,根据大地构造发展阶段及特定的大地构造环境、金矿床在不同成矿体系的成矿时代、地质成矿条件及空间分布规律特点,对广西金矿床按规模大小进行系统地统计和分析,且划分成六个金矿成矿带。通过分析金矿分布的等密线图,得出广西金矿成矿的时空分布总体特征与大地构造单元的依附关系。为今后寻找金矿提供一定的地质理论指导,在新的找矿方法中具有填补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大陆铀成矿带(区)大地构造区划是铀成矿学的核心内容之一,文章从大地构造控矿角度,对大陆铀成矿带(区)进行区划。采用以大地构造单元为基础,结合常规铀矿床产出位置,探索用铀矿床数量和常规铀资源量的量化标准,对大陆铀成矿带(区)划采用三级划分方案。文章共划分出5个洲际铀成矿带(域),即亚欧东西向构造铀成矿带、阿尔卑斯-喜马拉雅铀成矿带、科迪勒拉-安第斯山铀成矿带、滨西太平洋铀成矿带和非洲-阿拉伯铀成矿域;21个铀成矿省,如天山铀成矿省、中西欧中间地块铀成矿省、加拿大地盾铀成矿省、东欧地台铀成矿省等;73个铀成矿区(带),如阿萨巴斯铀成矿区、伊犁铀成矿区、中克兹尔库姆铀成矿带等;含盖1 068处铀矿床,总铀资源量约1 300×10~4t。这种铀成矿带(区)的大地构造区划,似乎较适合在产学研中使用,有助于铀区域成矿对比和区域铀成矿评价,并为今后新发现铀成矿省区留有空间。  相似文献   

4.
河南省大地构造与金矿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根据地洼成矿理论,对省内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及演化进行了研究,将其划分为2个I级3个Ⅱ级,6个Ⅲ级,45个Ⅳ级大地构造单元,认为中生代由一地台活化转入地洼阶段是省内大地构造演化的一个大特点,大地构造对省内金矿成矿有根本的控制作用,具体表现为对在矿时代,在矿空间的控制,指出了金矿找矿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5.
西秦岭大地构造演化与金成矿带的分布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本文以板块构造理论分析和恢复了西秦岭大地构造的演化特点;以西秦岭层控金矿床区域地质构造演化研究为前提,系统研究了西秦岭地区金成矿带与裂陷活动的关系。进而从宏观上论述了研究区成矿地质背景,提出西秦岭地区三个金成矿带与古生代以来的三次裂陷活动有关。这一认识无疑对该区金矿研究与找矿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与思路。  相似文献   

6.
论述那拉提山-哈尔克山北坡地区的成矿地质背景及成矿特征,简述了中亚天山构造-成矿带金矿资源梗概并与区内进行了对比;从研究区的成矿地质条件、矿化特征和化探异常资料出发,分析了区内金矿的成矿远景,指出区内是新疆寻找穆龙套型金矿最有远景的地区之一,进而提出5个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7.
印度/亚洲汇聚-碰撞过程经历了新特提斯洋盆滋生、消减和俯冲、亚洲南缘增生造山以及印度/亚洲碰撞造山和青藏高原的隆升,在青藏高原南部和东南部造就了"冈底斯火山岩浆带"、"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和大量物质向南东逃逸的"三江侧向挤出地体群",以及相应形成具有重大找矿突破战略前景的"冈底斯成矿带"、"雅鲁藏布江成矿带"、"特提斯喜马拉雅成矿带"和"三江成矿带"。本文通过对四大成矿带的大地构造定格讨论了与资源前景相关的科学问题,提出"冈底斯成矿带"中的岛弧型斑岩铜金矿具有找矿的重大潜力、重视藏东—滇西地区的俯冲-碰撞型岩浆成矿专属性研究;提出扩大西藏罗布莎铬铁矿矿集区的开发规模,以及在西部阿里地区的大型超基性岩体中寻找新的铬铁矿远景地的思路;在三江多阶段成矿作用的叠合型矿床中,集中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成矿类型,关注与斜向碰撞有关的走滑剪切带对成矿作用的制约机制;需进一步确定特提斯喜马拉雅矿化带与藏南拆离系关系和重视始—中新世高Sr/Y花岗(斑)岩的成矿专属性及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8.
凌源-阜新金矿成矿带是辽西及辽宁省至关重要的金成矿带.区内出露的各时代地层较齐全,与成矿关系最密切的为建平群小塔子沟组.构造运动发育从太古宙到中生代均有较大规模的构造活动,同时这些构造运动也控制了岩浆岩的侵入和金矿的形成与分布.成矿带内发育含金石英脉型金矿和次火山热液型金矿两种类型的金矿.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典型矿床特征分析,总结了凌源-阜新金成矿带的金矿的赋矿层位、构造对金矿的控制作用及侵入岩与金矿的时空关系等3个方面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9.
川西南康定——会理地区构造演化与金矿成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区域大地构造演化的角度阐述了研究区金矿成矿的大地构造环境,并依据其对金矿成矿的控制,划分了金矿大地构造成矿区(带),分析了不同区(带)内金矿成矿特征,通过讨论不同大地构造演化阶段及不同构造体制与金矿成矿的关系,阐述了区域金矿成矿的时空特征。  相似文献   

10.
板块构造环境对金矿成矿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论述了板块构造与金矿成矿的关系,指出与金矿有关的主要板块构造环境是裂谷带,岛弧地带,深大断裂带和碰撞带,不同大地构造环境对金矿成矿的控制具有不同的特点,另一方面,不同板块构造环境对金矿成矿具有专属性,这种专属性随着板块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旋回性发展具有时空复合特征。  相似文献   

11.
广东云浮硫铁矿床的成矿大地构造背景及其成矿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云浮硫铁矿床的成矿特征及大地构造演化史,认为赋存于变质岩学中的该矿床,其特征非单一成因所能解释,与火山喷发有关的沉积成矿,井受到后期变质和热液的叠加、富化、改造,成矿物质的多来源、多成矿方式和多大地构造阶段成矿是其多因复成成矿的主要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尖宝山金矿床成矿特征及控矿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尖宝山金矿床受冀东幔枝构造的北缘拆离带和喜峰口-凌源NE向断裂带的控制,矿区形成3个较大规模的金矿化带。研究认为拉马沟组变质岩石基底富矿源岩(层),元古界长城系中的金元素亦参与了成矿。北矿化带形成于韧脆性构造环境,而南矿化带则始于韧脆性环境,终于脆性环境。矿床成因为在拆离带型金矿化上叠加了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化。  相似文献   

13.
阿希金矿主要蚀变类型及其与金矿化关系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董连慧 《地质与资源》2001,10(3):129-132
阿希金矿床赋存于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陆相火山岩中,成矿与破火山口(火山机构)环状断裂构造系统有关,属典型的冰长石-绢云母型大型金矿.阿希金矿近矿围岩蚀变为硅化、绢云母化、冰长石化、叶腊石化、绿泥石化等,以主矿体为中心向两侧共划分出6个蚀变矿物组合带,其中强硅化带和绢英岩化带与金矿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韧性剪切带与金矿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5.
甘肃李坝金矿围岩蚀变与金成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秦岭地区是目前国内造山型和卡林型金矿找矿的热点地区之一,已发现的甘肃李坝造山型金矿为超大型规模。以李坝金矿6号矿带为例,系统地研究了其蚀变矿物组合、近矿围岩蚀变分带及相应的金矿化特征,总结了矿床(带)的蚀变分带模式。该模式具典型的中心式环带结构,可分为3个蚀变带,由中心向外依次为黄铁绢英岩化带、绢云母化带和绿泥石化带。蚀变矿物组合分别为黄铁矿+绢云母+石英±毒砂±白云母±电气石±方解石、绢云母+绿泥石+石英+黄铁矿±黑云母及绿泥石+黑云母±绢云母±黄铁矿;与这3个蚀变带相对应的是金的富集带、矿化带和无矿带。蚀变岩石物质组分迁移分析表明,围岩蚀变及其分带是热水流体/岩石反应时岩石化学组分发生迁移的结果,矿化伴随着蚀变发生,且金矿化与黄铁矿化和浸染状硅化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16.
红石山南锑、金矿位于阿木乌苏—鹰嘴红山金、锑、铁、钨Ⅳ级成矿带中段南部,赋存于长城系古硐井岩群近东西向脆韧性断裂(韧性剪切带)之中,按锑、金矿(化)带的相对位置划分为东部锑、金矿(化)带和西部金矿(化)带。东部锑、金矿(化)带圈定三个锑矿(化)体,西矿段金矿化带发育两条规模较大的含金构造蚀变带,带内金矿以构造蚀变岩型和韧性剪切带型为主,次为石英脉型。金矿(化)体呈斜列式排列,与主构造线方向一致。通过对红石山南锑、金矿地质特征、矿(化)体特征及化探异常特征的综合分析研究,总结了控矿因素和找矿标志。在综合研究区域成矿规律的基础上,运用"类比"原理,指出研究区Au、Sb矿具有较好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7.
山东蓬莱金矿黄铁矿成分环带的成因及成矿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蓬莱金矿位于胶东半岛北部,是一个中型热液型脉状金矿。利用分析型高分辨电子显微镜(JEM-2000FX)并配以能谱仪(EDS)对主要的载金矿物黄铁矿进行微区分析,发现成矿阶段黄铁矿晶体内部Fe、S等成分呈环带状分布。本文从耗散结构理论出发,初步探讨黄铁矿内部成分环带的成因,并论述了它的成矿意义。  相似文献   

18.
北京平谷万庄金矿产于燕山沉降带内的中元古界碳酸盐岩中,金矿化受燕山期三百山岩体、变质地层、层间虚脱构造及多期活动的NE走向断裂构造控制。金矿体呈筒状、扁担状及脉状产出。矿石矿物以褐铁矿、黄铁矿、自然金、银金矿为主。矿石类型主要有硅化多金展硫化物型和硅化黄铁矿型。矿区内矿化水平分带性明显。自三百山岩体为中心,从岩体内部到接触带,再到外接触带的变质地居中,依次发育有热液脉型铜矿化、夕卡岩铜金矿化和热液型金矿化,其中前两者未形成县有工业意又的矿床,仅第三者形成具有工业意又的万庄金矿床。矿区内大古界密云群基底变质岩为万庄金矿的形成提供了部分矿源,三百山闪长玢岩及石英闪长岩为成矿提供了热源和部分含矿热液,并与循环大气水混合促进了金的沉淀。中元古代长城系碳酸盐岩成为金矿化的有利围岩。万庄金矿为一层控特征明显的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