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疆玛纳斯地区山区河流迳流的形成及其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天山北麓玛纳斯地区由于正在进行着大规模的农业开发,每年以大宗棉花供应着国民经济的需要,已为全国人民所熟知。机耕农场,巨大的灌溉网正在玛纳斯地区山麓冲积扇前缘的平原地区上建立和形成起来,农业所需的灌溉水量依靠山区河流的来水。因此,分析玛纳斯地区河流迳流的形成条件和估算迳流量对进一步发展农业、扩大灌溉面积、建设水库和灌溉渠道网有着巨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生态功能区划是寻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有效途径.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工具提取遥感图像数据,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对玛纳斯河流域绿洲进行生态经济功能区划.研究表明: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可以划分为4个生态经济功能亚区.该划分有助于为玛纳斯河流域绿洲资源开发、产业布局、灾害防治、环境综合整治、生态建设及经济发展分区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石河子地区水文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河子地区主要有6条河流,均发源于天山北麓依连哈比尔杂山脉。由东往西有塔西河、玛纳斯河、宁家河,金沟河、大南沟、八音沟河等。  相似文献   

4.
 分形理论在研究不规则几何图形方面优越性显著。作者运用分形理论和景观生态学原理,在讨论了玛纳斯河流域土壤类型分布格局的基础上,对土壤图斑面积与斑块形状指数的标度-频度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主要结果是:①玛纳斯河流域土壤类型多样性指数为2.834,最大斑块指数为8.885。两种景观指数值都较大,说明虽然流域内土壤类型的丰富度较高,但其土壤斑块却由少数几种土壤类型所控制。②玛纳斯河流域土壤斑块面积与斑块形状指数标度-频度双对数回归分析的相关系数均大于95%,其相关关系显著。③玛纳斯河流域土壤斑块面积与斑块形状指数的标度-频度分形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并不受统计所选的标度影响,具有标度不变性。  相似文献   

5.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的广大平原中,包括塔域专区的乌苏、沙湾两县及克拉玛纹市和昌吉回族自治州的玛纳斯县一部分,总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活动温度总和约3,500~o左右,平均无霜期约150天,玛纳斯河为北疆最大的内陆河,连同附近若干小河,年径流量约30多亿公方,所以玛纳斯河流域是北疆气候条件和水利资源比较最优越的地区。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生产建设兵团选择了这片数百万亩肥沃的土地,作为开发自治区资源的先锋。这在当时不论从自治区的自然条件或民族社会经济条件诺方面来说都是完全正确的。在全体官兵忘我的辛勤劳动下,一系列的国营农场群迅速地建立起来,形成了石河子和乌苏两大垦区。不仅开创了我国纬度最高的新棉区  相似文献   

6.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位于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的广大平原中,包括塔域专区的乌苏、沙湾两县及克拉玛纹市和昌吉回族自治州的玛纳斯县一部分,总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活动温度总和约3,500~o左右,平均无霜期约150天,玛纳斯河为北疆最大的内陆河,连同附近若干小河,年径流量约30多亿公方,所以玛纳斯河流域是北疆气候条件和水利资源比较最优越的地区。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生产建设兵团选择了这片数百万亩肥沃的土地,作为开发自治区资源的先锋。这在当时不论从自治区的自然条件或民族社会经济条件诺方面来说都是完全正确的。在全体官兵忘我的辛勤劳动下,一系列的国营农场群迅速地建立起来,形成了石河子和乌苏两大垦区。不仅开创了我国纬度最高的新棉区  相似文献   

7.
近50a来玛纳斯河流量变化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玛纳斯河流域是北疆地区的一个典型流域,汇集十多条支流,河流贯穿山地-绿洲-荒漠系统,地表过程复杂。高山区的冰雪融水和玛纳斯河上游的降水是该流域的主要径流水源。笔者对玛纳斯河出山口红山嘴水文站的流量资料(1956-2003年)及石河子市的逐日降水和气温资料(1953-2003年)进行分析,介绍各自变化特点并建立它们之间的年均变化对比曲线,分析年均流量与年降水量和年均气温的关系。进一步分析表明玛纳斯河流量与夏季气温的变化和降水量有更密切的相关性。20世纪90年代以来,流量显著增加,对降水和气温的变化有明显的响应。  相似文献   

8.
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生态经济功能区划研究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水在干旱区维护生态和发展经济中起决定性作用,而水资源的形成、转化和消耗,主要取决于大地貌类型。本文以大地貌类型为单元,将玛纳斯河流域划分为3个生态经济功能区;即南部天山草原森林牧林矿产区,对应为径流形成和水源涵养区;中部玛纳斯河平原农业和城镇绿洲区,对应为径流消耗和转化区;北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态保育沙产业区,对应为少流和无流区。在3个一级区划内,再根据中地貌条件、生态系统类型、产业结构及发展经济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措施划分二级区,共分为9个。分别论述了各区的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特征,有针对性的提出各区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为分区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并提出只有把玛纳斯河流域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经济系统,实行以水资源合理利用为核心,以山区的综合治理为基础,以发展绿洲经济为支撑,以防治荒漠化的扩大为保障,才能使其良性互动,实现和谐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评价了新疆湿地资源现状和河流及库塘型湿地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玛纳斯湿地风景区为例,提出新疆河流及库塘型湿地风景区生态规划,倡导湿地在改善环境、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10.
围填海活动对我国河口三角洲湿地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向海洋进军的热潮,围填海活动成为缓解滨海用地紧缺、促进滨海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式.围填海活动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近岸资源和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河口三角洲地区位于河流的末端,是由河流、海洋和陆地等多系统水文过程交互作用形成的动态平衡系统,由于其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往往成为围填海活动的密集地区,为此综述了我国典型河口三角洲(辽河三角洲、黄河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区围填海活动的现状,以及围填海活动对河口三角洲植物、动物、土壤、水文等生态系统组成要素的影响.以期引起对河口三角洲围填海活动的关注,合理进行围填海,保护河口三角洲.  相似文献   

11.
在北天山山前冲积扇扇缘和潜水溢出带以北,分布着一近东西向展布的冲积平原,这里地形平坦,微微向北倾斜,地形坡度为0.003-0.0001。发源于天山的乌鲁木齐、玛纳斯、奎屯等大河流,在冲积平原上蜿蜒向北流去,蛇曲发育,保存着宽阔的阶地。本区年降水量为150毫米左右。地下水愈往北愈深,地表非常干旱,植被凋零,呈现一片荒漠景观。  相似文献   

12.
海河流域河流季节化对地下水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本文在分析海河流域河流季节化趋势的基础上 ,着重探讨河流断流给下游平原地区地下水及生态环境所带来的深刻影响。研究认为 :河流季节化与下游平原地区地下水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密切关系 ,河流季节化因地下水超采的日趋严重而愈演愈烈 ;反过来 ,愈演愈烈的河流季节化又极其深刻地影响着地下水的时空分布、补给条件及运动流场等方面 ,同时也给下游平原地区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如地下水降落漏斗、地面沉降、海咸水入侵、河流功能衰退、湿地生态退化和水质恶化等。  相似文献   

13.
海河流域河流季节化对[2]地下水及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在分析海河流域河流季节化趋势的基础上,着重探讨河流断流给下游平原地区地下水及生态环境所带来的深刻影响.研究认为:河流季节化与下游平原地区地下水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密切关系,河流季节化因地下水超采的日趋严重而愈演愈烈;反过来,愈演愈烈的河流季节化又极其深刻地影响着地下水的时空分布、补给条件及运动流场等方面,同时也给下游平原地区带来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如地下水降落漏斗、地面沉降、海咸水入侵、河流功能衰退、湿地生态退化和水质恶化等.  相似文献   

14.
《干旱区地理》2021,44(3):807-818
冰川覆盖流域的雪冰融水对河川径流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气候变化影响雪冰融水过程和数量变化,河川径流过程和径流量相应变化,其程度与流域冰川情况相关。通过利用CMIP5气候模式输出气象数据驱动流域水文模型,模拟研究天山地区3个不同冰川覆盖率河流(库玛拉克河、玛纳斯河、库车河)的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未来气温和降水的持续增加,3个流域的雪融水均有增加,冰融水变化受冰川覆盖面积的影响,在各个流域变化不一致。径流变化主要受降水增加和雪冰融水变化的综合影响,在未来情景下各流域径流均有增加,分别增加了5.8%~14.3%(库车河)、2.9%~11.4%(玛纳斯河)、12.9%~47.1%(库玛拉克河),且冰川覆盖率越大的流域,预估径流不确定性变化区间受冰融水影响越大。预估3个流域的径流、雪冰融水年内分布变化表明,各河流的春季融雪时间提前和融雪量增加使得流域春季径流量较历史时期增大;在夏季,受雪冰融水变化的影响库车河、玛纳斯河夏季径流峰值量减小,而库玛拉克河径流峰值量增加,且预估的各流域夏季径流变化不确定性区间明显大于其它季节。  相似文献   

15.
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演变遥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地质过程,特别是沉积地质过程的理论和方法,通过对航空相片和遥感影像的解译,结合野外考察和地貌与沉积物分析,研究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的演变过程,并对其形成和演变原因进行探讨。晚第四纪以来,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从第二排山麓到下游冲积平原,可划分为四期规模较大和三期规模较小的冲积扇;玛纳斯河山麓冲积扇的形成演变受气候、构造或气候—构造耦合作用的共同影响,具有多成因性和多层次性。  相似文献   

16.
浙江上山遗址剖面记录中更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上山文化遗址的野外勘察、野外采样和室内粒度、磁化率、释光年代(OSL)和AMS14C年代分析,探讨了上山地区地貌演变过程,分析了上山文化形成与发展的环境背景。研究结果表明,中更新世早期,上山地区为河流相砾石层堆积,中更新世晚期173kaBP左右,由于气候和海面变化及其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了河流的二级阶地。而后阶地上接受风尘堆积,形成了中更新世晚期的网纹红土。晚更新世,粉尘堆积加速,堆积了厚约1m的下蜀黄土。全新世(11.5kaBP-)开始,气候转暖,粉尘堆积速率降低,上山台地上保存有命名为"上山文化"的新石器遗址,其年代为11400 ̄8600aBP,遗址中发掘出大量陶器和石器工具,并发现有栽培水稻遗存,这是迄今为止长江下游地区发现的最早新石器遗址,是探索该地区农业起源和新石器文化演化具有重要意义的地点。上山台地西侧低地经历了河流相—湖沼相—河流相—湖沼相的地貌过程,并且AMS14C年代表明,西侧水源消亡于距今1000多年,而台地东侧仍有河流流过,表明上山遗址所处地貌位置为靠近河湖水源的河流阶地之上覆有风成黄土的低平台地。  相似文献   

17.
末次冰期时存在入海的长江吗?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李从先  张桂甲 《地理学报》1995,50(5):459-463
钻孔揭示璀长江三角洲地区存在自镇江、扬州向东南延伸至海的古河谷,其中的充填物为河流相、浅海相和三角洲相,沉积时间为冰后期,古河谷当形成于末次冰期低海面之时。研究地区巨大古河谷的存在说明末次冰期低海面时长江仍为入海河流。  相似文献   

18.
河流管理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上的河流管理需要一个整体的、生态系统的观点,不仅仅局部地集中于河岸带,而且还涉及渔业管理和河流的外在因素。河岸带作为河流与流域之间的缓冲带的重要意义由丹麦和荷兰的实例所证明,那里(流域)的农业利用威胁着地表水的质量。另外,来自牙买加、津布巴韦和美国的实例证明了河流的生态价值,同时也阐明了历史上河流的错误管理,并用瑞典农业土地的例子探讨了作为养分过滤器的河岸带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9.
辽代西拉木伦河流域聚落分布与环境选择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韩茂莉 《地理学报》2004,59(4):543-549
辽代西拉木伦河流域及毗邻地区的聚落是分析论证农业开垦范围与环境扰动的重要依据,作者将这一地区的聚落分为两类,其中之一为散居在各处的基层聚落,规模小,人口少,围绕聚落形成的耕地范围也有限,不是造成环境扰动的主要方面。另一类以府、州城为中心形成的聚落,人口集中,耕地范围大,且大部分州治城邑属契丹历史纪念地,而不是农业垦殖适宜地;个别州治城邑地处沙地中部,不具备农业开垦的条件,由于人口集中,这些农田插花地不但范围大,而且是引起环境问题的关键地区。  相似文献   

20.
保护耕地资源,“坚决守住1.2×108 hm2(18亿亩)耕地红线”,是中国政府的一项基本国策。以新疆为代表的干旱区绿洲农业,近年来耕地面积增长很快,从1995-2008年均每年增加15.4×108 hm2,这对抑制全国耕地面积下滑和促进新疆农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同时也对生态环境带来严重影响。如何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使耕地面积稳中有增,通过在玛纳斯河流域利用遥感图像解释和实际调查,提出通过绿洲内部土地综合整治,改变现土地利用中的“破碎化”程度,提高净耕地利用系数的思路;在不开荒不增加引水量情况下,耕地面积一般可增加8%~10%,而在一些土地利用规划差和管理粗放地区可增加到15%。通过土地整合使土地化零为整,还为节水灌溉、发展现代农业、实行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及农民致富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