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花岗岩源岩问题——关于花岗岩研究的思考之四   总被引:36,自引:18,他引:18  
张旗  王焰  潘国强  李承东  金惟俊 《岩石学报》2008,24(6):1193-1204
花岗岩源岩是花岗岩研究中最令人关注的问题之一,许多花岗岩的地球化学性质和分类实际上反映的是花岗岩的源岩问题.花岗岩幔源、壳源和壳幔混合源的说法被证明是不合适的,花岗岩不可能是幔源的,花岗岩都是壳源的,既然没有了幔源,也就无所谓壳幔混合源,因此,壳源本身也失去了意义.流行的花岗岩源岩组分混合计算的方法缺少理论依据,可变的因素太多,计算的结果可能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作者指出,对花岗岩来说第1位重要的是源区特征,它决定了花岗岩的基本面貌;其次是部分熔融程度、压力、温度和挥发分加入的情况;岩浆混合的意义可能是第3位的;而结晶分离作用可能是没有地位的.文中按照Nd-Sr同位素比值将花岗岩大致分为3个源区:即B、C和BC源区.B源主要由洋壳组成,C源主要由陆壳组成,BC源是二者的过渡.BC源区的组成很复杂,可能包括由交代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中基性岩浆岩,也可能是基性岩混染了陆壳物质的产物.B源与BC源可能与地幔亏损程度有关,B源来自强烈亏损的地幔,一部分BC源可能源于大陆下的富集地幔.文中还概略地讨论了中国各地花岗岩复杂的源区情况,指出中国花岗岩具区域性分布的特点说明花岗岩主要受源岩的制约.  相似文献   

2.
五台山地区前寒武纪花岗岩类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区前寒武纪花岗岩分五台早期和晚期两类,皆有太古宙花岗岩的共同特征。从早期的钠质花岗岩到晚期钾质花岗岩,其REE丰度增加,变化规律受钾、钠和铝的控制。其源岩物质可能源于上地壳岩和玄武质岩石。  相似文献   

3.
应用地质地球化学方法对胶东东部昆嵛山复式花岗岩的研究结果表明,该花岗岩体为壳源型花岗岩,是由胶东群、荆山群变质岩系经原地、半原地混合交代作用以及局部重熔作用形成。依据岩体中包体岩石类型的空间组合分带规律,将昆嵛山岩体划分为JDγ型花岗岩和JSγ型花岗岩;并通过研究该两类型花岗岩的岩石化学成份及微量元素特征证明:JDγ型花岗岩的源岩为胶东群,而JSγ型花岗岩的源岩为荆山群。  相似文献   

4.
九嶷山-铜山岭-都庞岭花岗岩带低钕模式年龄的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嶷山、都庞岭复式岩体分别由志留纪、中三叠世、中一晚侏罗世和志留纪、晚三叠世、中侏罗世花岗岩组成,源岩主要为壳源物质,钕模式年龄值由早至晚顺序降低,并与花岗岩的酸碱度呈负相关。最晚期的晚侏罗世金鸡岭岩体t2DM值仅1480~1410Ma,年龄偏低的原因可能是花岗岩浆源岩有部分来自相对较浅、时代较新的地壳和复式岩体区已固结成岩的早时代花岗岩。中三叠世的铜山岭岩体基性程度高,属壳幔同熔型成因,钕模式年龄1480~1380Ma,低钕模式年龄值的成因和幔源物质的加入有关。  相似文献   

5.
青田县石平川钼矿床是浙江省现已发现的规模最大的钼矿床,多数人认为石平川钼矿床的形成与钾长花岗岩有密切关系。本文主要从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LA-ICPM S锆石U-Pb年代学等方面研究石平川钾长花岗岩,并探讨其成岩环境及成因。研究表明,石平川岩体属于高钾钙碱性、弱过铝质S型花岗岩,其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挤压环境,源岩物质主要是壳源,并有少部分幔源物质成分参与。  相似文献   

6.
安徽花岗岩类的成因类型及其成矿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源岩物质和成岩机制出发,将安徽省花岗岩类划分出四种成因类型:变质混合-交代型、壳源重熔型、幔壳同熔型和深源岩浆分异型。论述了它们在空间展布和时间演变方面的特征,以及介质环境条件对成岩机理和岩石性质方面的影响;探讨了各类型岩石的成矿专属性及成矿差异性。为正确认识省内花岗岩类的成岩、成矿作用,部署战略找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花岗岩混合成因研究及大陆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71,自引:19,他引:52  
王涛 《岩石学报》2000,16(2):161-168
岩相学特别是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显示,很多花岗岩并非起源于单一物源,而可能是壳、幔物质的三源(元)混合产物,也可能是三源(元)混合产物,如长英质上地壳物质、基性下地壳物质、幔源基性物质或陆壳、洋壳、地幔物质。因而,用花岗岩推断下地壳物质组成特性有时不一定可靠,但花岗岩混合成因研究却有可能提供有关地壳结构、生长演化以及地壳、洋壳、地幔三者相互作用关系的信息,进而可能成为探索大陆动力学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试论辽东地区古元古代壳幔混合杂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曲洪祥  张永 《辽宁地质》2000,17(3):199-205
辽东地区古元古代条痕状花岗质杂岩呈东西向展布于辽东古裂谷带中,侵入辽河群,最高可达大石桥岩组。曾被认为是幔源岩浆结晶分异,或壳源重熔岩浆侵位的产物。岩石化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杂岩属钙碱性,是以S型花岗质岩为主的I型与S型的混合型花岗岩。杂岩物源主要来源于壳源区火山-沉积岩和壳幔过渡区的玄武岩-沉积岩,是壳幔混合层部分熔融体在伸展机制向挤压机制启动期转化阶段形成的复杂岩石,可称壳幔混合杂岩。  相似文献   

9.
不论花岗岩是交代成因的,还是岩浆成因的,其形成的过程主要是在大陆壳的范围内进行的。交代成因的花岗岩,自不待言交代前钓源岩是陆壳的岩石;而花岗岩浆,除极少数是地幔源的玄武岩浆结晶分异晚期的产物,或直接来自地幔中的石榴石二辉橄榄岩部分熔融外,绝大多数花岗岩浆都是大陆壳重熔或部分熔融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三江”地区花岗岩按其成岩物质来源分为壳型、壳幔型、幔型三大类。不同成因类型的花岗岩,其铅同位素组成明显不同。壳型花岗岩具较高的铅同位素比值和富铀铅贫钍铅的特点;壳幔型花岗岩的铅同位素比值较低,具贫铀铅富钍铅的特点;幔型花岗岩的铅同位素组成因陆壳物质混染程度的不同而变化较大。花岗岩的铅同位素组成可反映出花岗质岩浆物源区的特点,并可用于区分不同成因类型的花岗岩。  相似文献   

11.
根据稳定同位素组成特点和微元素组成及岩石形成演变的分析,对达拉布特型碱性花岗岩的源岩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其源岩具有混源特点:同时存在地幔物质和上地壳物质。结合岩石化学组成特点,源岩的化学组成可能与含基性、中基性火山岩的麻粒岩相岩石相似。  相似文献   

12.
锶同位素初始比值在划分花岗岩成因类型上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吴利仁的锶同位素初始比值(Ⅰ值)演化图解,计算出划分花岗岩成因类型分界线的三条直线方程:(1)幔源型与幔壳混源型分界线方程;(2)混源型与壳源型分界线方程;(3)壳源型中,下地壳与上地壳分界线方程。只要知道一个花岗岩体的形成年龄和Ⅰ值,就可以根据三个方程的分界值准确地判定其成因类型。这种利用Ⅰ值线方程定量地划分花岗岩成因类型的方法,符合Ⅰ值随时间推移而增长的规律,比目前采用的固定值法更加合理。此外,根据(1)、(2)二个方程,应用杠杆原理,还可大致估计幔、壳源岩的百分比。  相似文献   

13.
粤西庞西垌银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粤西廉江庞西垌银矿床不同地质岩石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矿床围岩花岗岩的成因以及矿床成矿物质来源进行了讨论,认为英桥花岗岩体为壳幔混合源同熔花岗岩。银矿床中矿化蚀变岩继承了原岩的稀土特征,热液成因石英脉的稀土元素特征与混合岩基本一致,反映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混合岩。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择大兴安岭南段林西地区的5个典型花岗岩体,在岩相学、全岩主微量元素和Nd-Sr同位素组成研究的基础上,对5个岩体的继承锆石/前锆石和岩浆锆石进行了系统的SHRIMP U-Pb年龄测定和LA-MC-ICPMS Hf同位素组成测定,试图阐明林西花岗岩源岩的组成和性质。锆石SHRIMP U-Pb定年表明:大部分林西花岗岩侵位于早白垩世(135~125Ma),它们的源岩的年龄为~146Ma。一部分花岗岩类是在早三叠世(241Ma)和晚侏罗世末(146Ma)侵位的,它们的源岩的年龄分别是263Ma和165Ma。测定了100个锆石~(206)Pb/~(238)U年龄,都年轻于300Ma,反映在下地壳源区不存在前寒武纪岩石。做了175个锆石Hf同位素组成测定,均给出高正值ε_(Hf)(t),说明源岩具有初生地壳的性质。在相同的ε_(Nd)(t)值下,林西花岗岩的锆石ε_(Hf)(t)值显著高于地球阵列和夏威夷洋岛玄武岩,这种ε_(Hf)~ε_(Nd)脱耦性指示源岩中含有远洋沉积物即古生代俯冲增生杂岩的组分。~(206)Ph/~(238)U年龄t=263~165Ma的锆石的ε_(Hf)(t)值构成近乎平行于亏损地幔Hf同位素演化线的趋势列,说明源岩基本为俯冲洋壳镁铁-超镁铁岩。t=146~125Ma的锆石的ε_(Hf)(t)值大幅度降低;同时,从晚侏罗世末到早白垩世,发生了强烈的花岗质岩浆活动。地幔上隆和岩浆底侵以及俯冲洋壳的折返,是造成下地壳源岩组成急剧变化和热梯度上升的原因。以底侵镁铁质岩石为主、以古生代俯冲增生杂岩为次的源岩的熔融,产生了马鞍子、夜来改和龙头山2花岗岩(岩套2)。林西镇南西的小城子岩体的源岩则以古生代俯冲增生杂岩为主,并含一定量的底侵镁铁质岩石。5个岩体的岩浆锆石的~(176)Hf/~(177)Hf值系统低于继承锆石/前锆石者,t=146~125Ma的锆石从中心到边缘~(176)Hf/~(177)Hf值呈现降低的趋势或者系统的变化。上述特征反映从源岩的初始熔融直到最终产生花岗岩浆的全过程中,下地壳的熔融区间逐渐扩张、卷入熔融的组分不断增多的过程。岩套1花岗岩类是镁质或Ⅰ型花岗岩,岩套2则表现出A型花岗岩以及从典型到不典型的铁质花岗岩的特征。岩套1和岩套2花岗岩类的岩相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取决于源岩的性质。岩套1的源岩是相对氧化和含水的洋壳镁铁-超镁铁岩或俯冲增生杂岩;岩套2的源岩则由相对还原和贫水的底侵拉斑玄武岩以及不同分数的俯冲增生杂岩构成。  相似文献   

15.
皖南宁国-旌德一带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辉  夏军 《安徽地质》2010,20(3):183-188,233
宁国—旌德一带有大量花岗岩分布,岩石类型较简单,主要为花岗闪长岩,少量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和似斑状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显示花岗岩为燕山早期侵入的产物。岩石化学、地球化学表明,岩石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由部分熔融作用形成,源岩以壳源物质为主。花岗岩的形成可能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贵州从江地区花岗质斑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敏 《贵州地质》1999,16(4):278-281
从江地区花岗质斑岩分布于摩花岗岩体的周级,主要有二长花岗斑岩、普通花斑岩、碱长花岗斑岩、混合花岗斑岩4种类型。就岩石化学特征而言,二长花岗斑岩以壳源为主, 幔源成分的壳幔混源成因;普通花岗斑岩属壳源交代成因;而混合花岗斑岩与区内负变质岩的岩石化学成分相似。  相似文献   

17.
阿拉善宗乃山岩体东南缘分布多种类型的花岗岩,本文主要采用岩相学、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锆石U-Pb定年、岩石地球化学等技术手段,对宗乃山岩体东南缘岩石类型、年代学、源岩特征以及构造背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岩石类型主要为碱性-钙碱性准铝质花岗岩和闪长岩;单颗粒锆石分析获得黑云母斜长花岗岩年龄为236.8±1.9 Ma~249.7±2.6 Ma,片麻状花岗岩年龄为268.1±1.1 Ma,岩体成岩时期主要为华力西晚期和印支期早期,具有多期侵入的特征。该岩体岩石源岩为I型花岗岩,源于地壳火山弧区和同碰撞区,表明由于洋壳俯冲作用,在宗乃山东南缘形成了岛弧花岗岩侵入体。LA-ICP-MS锆石U-Pb定年技术为洋壳俯冲提供了年代学约束,确定了研究区碰撞时间为早于236.8±1.9 Ma。  相似文献   

18.
在东天山地区中天山地块内发现了一套晚石炭世Ⅰ型和A型的花岗岩组合,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为(301.4±4.6)Ma,形成于晚石炭世,二者同期不同源。Ⅰ型花岗岩组合为石英二长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A型花岗岩组合为石英二长岩、石英正长岩、石英正长斑岩、黑云母钾长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A型花岗岩具板内花岗岩的特征,为经历过岛弧或碰撞岩浆事件后下地壳部分熔融的岩浆分离结晶产物;Ⅰ型花岗岩具岛弧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岩浆来源于壳幔混合源区,可能是消减带洋壳和上部地幔楔滞后熔融的产物。研究结果表明,晚石炭世中天山应处于碰撞后的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19.
海南岛中北部三叠纪花岗岩的锶、钕同位素初始比值分别为I(Sr)0. 7080 ~0. 71505、εNd(t) -10 ~-5,表明这些花岗岩属壳源型,其源岩主要为海南岛结晶基底中元古界抱板群,但受到了幔源岩浆的混染。这些花岗岩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一致的锶、钕同位素特征,表明测区具有统一的前寒武纪基底。  相似文献   

20.
花岗岩与地壳厚度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中首先从板块构造与大陆构造的对比出发,指出板块构造主要研究洋壳,洋壳主要研究玄武岩,玄武岩主要研究构造环境.大陆构造主要研究陆壳,陆壳玄武岩少花岗岩多,因此,花岗岩在大陆构造研究中具有特殊的地位.由于花岗岩比玄武岩复杂得多,其中尤以源岩和深度对花岗岩的影响最大,是大陆花岗岩研究最重要的课题.文中接着讨论了Sr和Yb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