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海洋世界》2013,(9):62-63
这个炎炎暑期,您准备带孩子去哪里纳凉了吗?现在推荐给您一个好去处——曲江海洋极地公园。该公园是西北第一家将高科技与海洋文化相结合,展示海洋世界景观、极地旖旎风光的海洋极地文化主题公园,也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和全国海洋科普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2.
科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海洋强国需要科技文化力,具体表现为:海洋经济发展需要科技文化力,建设生态海洋需要科技文化力。海权维护需要科技文化力。在新世纪发挥海洋科技文化力的作用,要发展深海技术、远洋技术、极地利用技术、海洋军事技术,发展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搞好海洋基础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科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海洋强国需要科技文化力,具体表现为:海洋经济发展需要科技文化力,建设生态海洋需要科技文化力。海权维护需要科技文化力。在新世纪发挥海洋科技文化力的作用,要发展深海技术、远洋技术、极地利用技术、海洋军事技术,发展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搞好海洋基础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4.
巴西地处南大西洋沿岸特殊的地理位置,深水海洋油气技术先进,产业区域性聚集明显,受极地气候变化影响明显,在此大背景下,巴西政府高度重视海洋与极地发展对其国际地位、政府治理、产业经济和社会稳定的联动影响。近年来,巴西借助部际海洋资源委员会、南极事务委员会等专业管理和决策机构,颁布了一系列海洋与极地战略的政策规划和法律法规,旨在全面推动巴西在全球海洋与极地科技事务中的顶层部署和研究领域,尤其是费拉兹司令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建成,为巴西参与南极事务奠定了基础设施和支撑。中国可在借鉴巴西海洋与极地事务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特别是深水油气开发技术的成功经验上,持续加强与巴西的深层合作,积极寻求两国在海洋与极地科技开发中的相互战略支持,建立和谐稳定的中巴双边科技创新长效合作机制,更加有利于中国海洋与极地科技创新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极地研究逐渐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我国在极地规划战略布局、科考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际科技合作等方面已开展了大量工作。为进一步明确国际极地考察和研究态势以及支撑我国极地科技体系建设,文章从国际合作、科技投入和规划布局等方面分析我国极地研究的现状和进展。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极地考察经过30余年的积累,已逐渐形成极地科学考察和研究支撑体系,为极地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但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极地研究总体起步较晚,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亟须从国家战略目标和需求出发,做好顶层规划,构建完善的极地科技体制,推动极地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海洋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家"十二五""坚持陆海统筹"的背景下,正确认识海洋文化显得格外重要。文章基于具体内容视角,将中国海洋文化划分为6类:海洋农业文化、海洋商贸文化、海洋军事文化、海洋宗教文化、海洋民族民俗文化和海洋旅游文化,给出了其具体实例,并在时间、空间维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海洋调查船是专门进行海洋调查研究的工具,研究内容囊括了海洋气象、水声、物理、化学、生物、地质和水文等诸多学科,是我国海洋强国战略以及"一带一路"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海洋调查船按照使用的目的分为综合调查船、渔业调查船和极地调查船等。文章在各类调查船中分别选取了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船舶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了国内各类型调查船的优势和不足,对我国各类调查船的发展方向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同时,文章根据对国内外调查船调查能力的对比,提出了我国调查船发展的建议:(1)完善调查船类型;(2)提高各类型船舶调查能力;(3)增加相应类型船舶数量,达到我国海洋调查需求;(4)推动海洋调查仪器设备的国产化进程;(5)加强国家海洋调查船队运行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8.
海洋环境以及资源的共享性决定了海洋公共管理的主体必须要扩展到整个公民社会。涉海公民不再是海洋政策的旁观者和被动接受者,而在海洋管理中承担着重要角色。目前,我国海洋公共管理中的公民参与还存在一定的现实困境,直接制约着其海洋管理功能的发挥和参与价值的实现。通过法律制度、协调机制、信息技术以及海洋文化的建设促使公民积极参与到海洋管理过程中,实现人海和谐及公共利益的维护。  相似文献   

9.
海洋问题事关国家和民族的兴亡。文章围绕海洋经济发展的新挑战和新形式,提出了我们的重要任务是必须建立一个科学的、有效的国家技术创新体制,建立一个科学、有效的科技兴海和海洋强国的技术支撑体系,提高科技创新投入和科技创新能力,加大重点海洋科技项目的投入力度,科学合理地调整海洋产业结构,建立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坚持自主创新与合作创新相结合,使我国的海洋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极地生物学研究室的主要任务是开展极地海洋生态学领域(主要是海冰区生态学)的有关主导过程、主要机制、重要环节、循环特性和动力学研究;极地生物资源(主要是极地微生物菌种和藻种资源)的调查研究、种质资源平台构建、资源利用技术研究与开发、资源战略软科学研究;极地低温生物(主要是极地低温微生物)的重要生物学基础理论研究、活性产物及其应用基础和生物工程技术研究;极地生态环境(主要是极地海洋生态环境)的监测研究和相应管理战略软科学研究;极地生物科学相关领域的科学装备技术整合和科学规划战略分析等领域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