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 木材既是可再生的生物质材料,同时又具有固碳作用及加工能耗少、环境污染小、可自然降解和回收利用等鲜明的环境特性,因此,加强木材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研究,符合我国实现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一重大国家目标的需要,是木材科学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建设好木材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成为发展木材科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正> 森林的持续经营已被列入许多国家重要的议事日程。目前,由于过渡采伐天然林,全球可采伐和利用的天然林面积越来越少,木材供应日趋紧张。为了满足日益增加的木材需求,各国加  相似文献   

3.
<正> 一、木材的特点与优势 1.木材是可以再生的生物资源。在木材、钢材、水泥、塑料四大原材料中,木材是唯一可以再生的生物木质材料,它不仅可以从天然森林中获得,而且可以从人工培育的森林中获得。世界许多地区的实践证明,通过速生造林与森林的集约经营,扩大木材供应潜力的可能性很大。速生人  相似文献   

4.
<正> 上海木材工业研究所是我国从事木材工业应用研究和开发性研究为主的几个主要研究所之一。以木材加工和木质人造板的生产工艺、特种木制品、原辅材料、生产设备、生产控制手段检测仪表为主要研究方向。 科研成果的成熟程度是影响科技成果转化效果的因素之一。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认识到,研究所的成果要想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云南省公路水毁时空分布与态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不同尺度地质环境脆弱,公路作为带状建筑展布于复杂、脆弱地质环境中,公路水毁时空分布规律是复杂的。运用统计分析和实地调查方法,分析云南省公路水毁时空分布和发展态势。突降暴雨易即时诱发公路水毁,公路水毁具有单点性;普降暴雨也易即时诱发公路水毁,公路水毁具有带状性,水毁链效应显著;降雨强度不高时,公路水毁发生略有滞后性。云南省公路水毁主要发生在6—8月,7月是高发期;在20世纪,公路水毁周期一般为2~3 a,21世纪公路水毁周期一般为4 a。滇西公路水毁密度大于滇东,滇北大于滇南,滇中公路水毁主要分布在滇中边缘地带;公路等级越低,公路水毁越严重;不同地区公路水毁种类有差别。云南省公路水毁目前仍处于发展的态势。  相似文献   

6.
罗震东  何鹤鸣  韦江绿 《地理科学》2012,(10):1193-1199
基于日常公路客流的城市间关系与结构研究是一种重要的省域空间结构研究方法。作为城市间人流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常公路客流从动态关系视角反映了城市间的功能结构,更为清晰地展现省域空间的内在关系特征。通过对公路客流替代数据的进一步精确化,全面分析了安徽省域城市间每日公路客流的强度特征与结构特征,主要结论为:①省域整体呈现单中心的结构特征,受省域中心城市合肥直接影响并紧密联系的城市有巢湖、六安和淮南,三者是构筑合肥都市圈的主体;②以芜湖、马鞍山、安庆、铜陵为主体的皖江城市带城市间联系紧密,是安徽省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的重要载体,其影响和联系范围包括池州和宣城,其中芜湖、安庆是皖江城市带的枢纽城市;③皖北地区城市间关系较为薄弱、分散,阜阳-亳州、淮北-宿州以及蚌埠-淮南三对城市间联系较为紧密,是皖北3个重要的城市发展组团,其中淮南是皖北区域链接合肥都市圈的枢纽城市。  相似文献   

7.
<正> 植物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防治荒漠化最关键的因素之一。一方面,它们是提供木材、粮食、油料、纤维和医药等生活生产资料的重要资源;另一方面,它们在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地理景观美化、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等生态环境维护方面具有重要功能。荒漠化地区优良植物选繁和定向培育技术的研究一直是我国的薄弱环节。而国外在保护荒漠化地区植物多样性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道路网与生态系统破碎化关系统计分析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2  
道路修建引起的生态系统及其生境破碎化具有一系列的生态效应,定量表达破碎化特征对于道路及其周边生态系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1:25万中国道路网矢量数据为基础,利用GIS和FragStat软件,分析了不同级别道路网络与破碎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道路影响生态系统面积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8.37%。在各级道路中,影响面积以等外公路最大,可达到161.76×104 km2,其次是二级公路可影响5.86×104km2,高速公路影响面积居第三位,达到4.59×104 km2,三级公路影响面积为2.27×104 km2,四级公路影响面积最小,仅有0.39×104 km2。在各级道路影响各类生态系统面积中,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对于农用地的影响比例最高,均在70%以上。公路级别越低,影响农用地的比例越低,四级公路和等外公路分别影响21.62%和27.40%;对于林地和草地的影响比例则大致相反,道路级别越低影响林地和草地面积比例越大:各类道路对荒漠和水体的影响比例没有显著差异。随着公路等级降低、公路条数的增加,生态系统的破碎化程度明显增加,表现为斑块数目显著增多,平均斑块面积减小;另一方面,平均斑块分维数显著增大,这说明道路切割出的斑块形状复杂性加大。  相似文献   

9.
<正> 吕建雄 湖南邵阳人。1983年毕业于中南林学院,现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士、博士生导师。1989年获中国林业科学院硕士学位,1997年获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98年放弃国外优越条件回国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工作至今,开创了我国林业科技界改革开放以来由北美国家留学回国直接服务的先例。长期从事木材物理与干燥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在木材流体关系领域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难浸注木材流体渗透性改善途径研究方面,取得了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人工林在提供木材和固定CO2等方面同时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木材生产与碳储量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权衡关系,如何综合考虑二者权衡过程,实现区域森林综合效益最大化,是中国森林生态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选择会同森林生态实验站磨哨林场作为研究区,采用人工林固定样地多年观测数据以及InVEST模型,定量评估木材生产与碳储量,构建了不同管理模式下的权衡分析方法,提出了研究区森林生态系统综合效益最佳的权衡对策。研究发现:① 在采伐活动的影响下,木材生产与碳储量显著负相关(R = -0.907, P < 0.001),表现出强权衡关系;② 随着采伐强度增加,木材生产与碳储量的综合效益逐渐增加,权衡值先下降后上升;每10年采伐总面积10%~20%的管理模式下,收获木材量和碳储量的综合效益相对较高且权衡值最低,是最佳森林管理模式;③ 研究区当前采伐强度略高于最佳采伐强度,适当降低采伐强度能够使森林获取更多的综合效益。因此,在明确森林管理目标的基础上,可借助基于标准差的权衡分析方法,提出中国南方人工林生态系统服务提升与可持续经营的权衡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