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浙江石浦下白垩统灰岩微相分析与锆石U Pb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浙江象山石浦灰岩剖面系统的岩相学研究,总结出4种基本灰岩微相类型,即生物碎屑泥晶灰岩、泥晶鲕粒灰岩或鲕粒泥晶灰岩、叠层石泥灰岩、薄层—条带状泥灰岩,其形成于潮坪、鲕粒滩和浅海等三种沉积环境。结合整个剖面岩性变化规律,划分出4个沉积旋回,反映了3次主要海侵过程。并利用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技术,首次获得了该剖面下部凝灰岩夹层中锆石U-Pb年龄为114±2 Ma,确定了该剖面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这一成果对于深化我国东南沿海早白垩世构造—沉积环境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徐北煤  郑曙平 《地质论评》1989,35(3):221-229
浙江象山“石浦灰岩”一直是地质界长期争论的问题。本文根据古生物化石、地层、岩性对比及地层层理构造、侵入体的同位素绝对年龄、微量元素、沉积磷酸盐法、岩石组构、硅质岩的成因、及火山碎屑岩中Na_2O,K_2O,FeO,Fe_20_3,MgO与陆相火山岩的差别,提出其时代应属于晚侏罗—早白垩世,偏向早白垩世,其11—39层地层为海陆过渡相沉积。并推测东海海域可能存在一个海相或过渡相的早白垩世地层。  相似文献   

3.
位于浙江南部的丽水盆地是华南东部典型的白垩纪火山岩盆地。对盆地中5个凝灰岩夹层样品进行了锆石LA-MC-ICPMS U-Pb同位素年代学分析,结果给出了(114±1)Ma,(114±2)Ma,(118±1)Ma,(122±1)Ma和(112±1)Ma的主体谐和年龄。结合区域沉积-构造接触关系,本文将盆地内火山-沉积序列分为上、下2个组合:下火山-沉积组合包括馆头组和朝川组,其形成时代在124~112 Ma;上火山-沉积组合以方岩组为代表,其时代在104~91 Ma。这两套岩石组合的形成记录了盆地两期伸展断陷事件。结合区域构造变形和古构造应力场反演结果,本文认为丽水盆地早白垩世经历了两个伸展-挤压旋回的构造演化过程,每一旋回的古构造应力场均以NW-SE伸展和NWSE挤压应力场的交替演化为特征。NW-SE伸展事件控制了盆地的初始张开、断陷和沉积物充填作用,其产生的动力背景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过程中因俯冲板片后撤(roll-back)诱发的弧后扩张作用有关。NW-SE挤压事件导致盆地的构造反转,下白垩统普遍褶皱,并形成区域角度不整合面,其形成与俯冲板片的深部几何学变化或大陆碰撞的远程效应有关。丽水盆地伸展-挤压事件的幕式交替反映了弧后扩张过程中复杂的深部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4.
浙东象山石浦附近出露1套火山-沉积岩系,前人称为石浦组,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为泥岩、砂岩与叠层石-虫管生物礁灰岩互层;上段以双峰式火山岩组合为特征。长期以来,关于石浦组层位归属和生物礁石灰岩的时代存在争议。文章对在象山石浦组上段流纹岩和下段沉积岩中新发现的玄武岩夹层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测得它们的年龄分别为(117.8±2.2) Ma和(116.1±1.0) Ma,表明象山地区石浦组形成于早白垩世晚期,经区域地层对比研究,确定石浦组与馆头组层位相当,属于同期异相地层。  相似文献   

5.
大兴安岭地区北部广泛发育一套早白垩世中酸性火山岩组合,这套组合下部以粗面岩-粗安岩为主,上部以流纹岩为主,二者的形成时代完全一致,锆石年龄均为130Ma,对应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欧特里夫期。岩石地球化学资料表明,火山岩以富硅、碱及贫镁为特征,且轻重稀土分馏明显,都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反映其同源演化的特点。火山岩时代与相邻正常沉积地层中化石组合时代的对比结果表明,这套火山岩与其上下正常沉积地层的沉积时代是连续演化的。火山岩之下南屯组的化石组合时代为早白垩世凡兰吟期,对应的数值年龄为139~132 Ma,之上大磨拐河组—伊敏组的化石组合时代为早白垩世欧特里夫期晚期—芭蕾姆期,对应的数值年龄为129~125 Ma。这一证据揭示,大兴安岭北部在139~125Ma的早白垩世期间经历了连续的沉积—火山—沉积作用演化过程,反映了该区当时伸展盆地的演化特点。其中,约130 Ma的火山岩是该区一次重要的区域性火山岩喷发事件。  相似文献   

6.
李祥辉  张朝凯  王尹  刘玲 《地质学报》2018,92(6):1107-1130
华南晚中生代陆相岩石地层单元的精确时代和对比一直存在争议。通过总结新近发表火山岩锆石U-Pb同位素年龄,在本次工作补充基础上,修订并厘定了华南赣杭带晚中生代陆相火山-沉积盆地中岩石地层单元的时代和关系,取得了5个方面的基本认识。(1)浙西磨石山群、建德群和永康群时代分别为早白垩世早-中期(~145~120 Ma、~140~115 Ma)和晚期(~125~105 Ma),显示形成有先后,有共存时段;建德群的劳村组、黄尖组、寿昌组之间,永康群的馆头组与朝川组之间存在同时异相的侧向叠加关系;中戴组下部年龄98 Ma指示衢江群始于晚白垩世初期;建德盆地经典寿昌剖面和丽水盆地经典老竹剖面均由两个相似的地层层序重复组成。(2)闽西永安盆地发育赣杭带晚中生代最老地层,兜岭群形成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162~125 Ma),石帽山群主体构建于早白垩世中晚期(~135~95 Ma),赤石群的沙县组时限为Aptian晚期-Cenomanian早期(~115~93 Ma),白牙山组存在时限甚短(~100~97 Ma),崇安组可能晚于~100 Ma;坂头组与下渡组之间,寨下组与黄坑组之间,沙县组、均口组、崇安组及白牙山组之间并非单一上下关系,大多存在侧向叠加的同时异相现象。(3)赣东武夷群建造于早白垩世早期(~145~125 Ma),火把山群沉积晚于Aptian早期(~122 Ma),赣州群初始沉积时间可能晚于Albian早期(~110 Ma),圭峰群可能始于晚白垩世初期(~100 Ma之后);打鼓顶组、鹅湖岭组、石溪组之间,河口组与塘边组之间主体为同时异相建造,侧向叠加可能性甚大;罗塘组、冷水坞组和周家店组,河口组与莲荷组分别可能为同物异名。(4)赣杭带晚中生代地层演化可分为3个阶段:Ⅰ-早白垩世早期火山地层阶段,Ⅱ-早白垩世晚期火山-沉积地层阶段,Ⅲ-晚白垩世沉积地层阶段,相应时期的地层记录或许可以各自用一个超群统名,这3个地层演化阶段一定程度上反映了3个构造演化阶段。(5)赣杭带火山-沉积盆地"组"岩石地层单元广泛的侧向叠加同时异相关系表明,有必要对华南晚中生代陆相地层上下和侧向关系进行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7.
中生代中晚期的燕山运动在中国东南部形成一系列断陷、断拗盆地和火山洼地,其中堆积或沉积了巨厚的火山岩和河湖相碎屑沉积,浙江永康、东阳盆地白垩系馆头组(113 Ma)和朝川组(99~110 Ma)的湖相碳酸盐岩就是形成于这个时期。从岩性、沉积相和生物群特征分析,它们形成于热带雨季、旱季交替气候。早白垩世早期温暖湿润,早白垩世中、晚期向炎热干旱化演变,湖泊蒸发量逐渐大于降雨量,导致湖水中溶解的陆源碎屑碳酸盐浓度不断增加,析出沉淀,形成大量钙质结核乃至大小不一的泥晶灰岩透镜体,到朝川组沉积后期,随着气候更加干旱炎热,湖盆碳酸盐沉积除了在紫红色碎屑岩中形成更多的钙质结核和泥晶灰岩透镜体外,还形成了薄层—中层状泥晶灰岩夹层。  相似文献   

8.
巴音戈壁盆地苏红图组时代归属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根据玄武岩钾-氩同位素年龄,从盆地沉积演化和充填特征等方面讨论了巴音戈壁盆地苏红图组的构成特点,认为苏红图组沉积贯穿于早白垩世湖盆地演化的全过程,但盆地内苏红图组的形成具有不等时性。盆地西部苏红图组形成较早,为代表盆地形成之初的一套地层岩性组合,其中玄武岩夹层的钾-氩同位素年龄为141~146Ma,归属早白垩世早期;盆地东部苏红图组形成较晚,为代表盆地萎缩阶段的一套地层岩性组合,其中玄武岩夹层的钾-氩同位素年龄为108~109Ma,时代归属早白垩世中晚期。盆地内中生代火山活动具有自西向东的发生过程。苏红图组时间跨度达30Ma以上,远远超出通常一个地层组的时间间隔,建议对其拆分。  相似文献   

9.
为查明秀水盆地烃源岩层位形成时代,对侵位到秀D1井义县组三段沉积地层中的次火山岩样品和地表发育的义县组火山岩样品,分别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火山岩同位素年龄值为121.5±1.2~121.3±3.5 Ma,时代为早白垩世。通过与区域相同时代火山岩同位素年代学对比研究表明,秀水盆地火山岩形成时期为义县组末期火山活动。秀水盆地义县组末期火山岩年龄的确定,不仅确定了义县组末期火山岩形成的上限年龄(121.3 Ma),同时也确定了秀水盆地主力烃源岩层位(义县组三段)的上限年龄(约121 Ma)。明确了义县组三段沉积层作为辽宁西北地区重要的油气勘探目的层系,为松辽盆地外围断陷盆地群油气勘探提供了新的目的层系。  相似文献   

10.
为厘定浙江省天台县天台盆地含恐龙骨骼及蛋化石地层的时代,在赋存恐龙骨骼及蛋化石的赖家组和赤城山组陆相红层中选取了晶屑凝灰岩夹层,分别进行了精确的锆石SHRIMP和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赖家组中上部和赤城山组中部晶屑凝灰岩(夹层)的成岩时代分别为100±1 Ma和92±1 Ma,表明赖家组沉积于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早期,而赤城山组形成于晚白垩世,二者连续沉积构成了天台盆地含恐龙骨骼和蛋化石的地层;据此推断,与赖家组呈整合接触的下伏塘上组地层的形成时代早于早白垩世晚期(100 Ma),而天台盆地恐龙的灭绝时代晚于晚白垩世早期(92 Ma)。上述研究结果亦可为开展天台盆地与浙东其他盆地之间进行地层划分对比可靠的年代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深入研究宁武盆地中-新生代的构造演化及煤层气资源的赋存条件,采集样品进行裂变径迹测试。锆石裂变径迹年龄为156~139 Ma,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为97~47 Ma。宁武盆地中-新生代的构造演化历史可分为3个阶段。晚侏罗世(156 Ma),盆地两翼的岩体开始缓慢隆升,核部坳陷沉积,到早白垩世晚期(100 Ma),宁武盆地古地温达到最高,烃源岩达到了生气高峰期。白垩世晚期-古新世(79~59 Ma),快速抬升剥蚀。之后,虽有短暂埋藏,但总体处于隆升状态。渐新世晚期(40~30 Ma)以来快速抬升到现今位置。宁武盆地抬升剥蚀具有空间上的不均衡性。北东部抬升剥蚀早于南部,周缘岩体隆升剥蚀速率大于核部。宁武盆地是在中生代山西地块上形成一系列雁行状排列的复背斜和复向斜的构造背景下,新生代受印度洋板块挤压欧亚大陆,两翼山体强烈抬升推挤作用形成,属于华北克拉通区域构造事件的响应。  相似文献   

12.
为了确定黑龙江黑宝山-罕达气盆地九峰山组形成的气候环境及时代,对九峰山组生物地层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与对比.植物及其孢粉化石反映了典型的亚热带潮湿气候环境,时代为早白垩世.对九峰山组下部所夹流纹质凝灰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测年,获得了119±0.89 Ma成岩年龄.综合古生物和同位素年龄确定九峰山组形成于早白垩世阿普特阶中晚期,这一研究成果可为东北地区晚中生代区域性地层、成煤时代、含煤盆地对比提供精确的年代依据.  相似文献   

13.
河西走廊北部的平山湖盆地,被围限于龙首山、北大山和合黎山之间,是一个在早白垩世受南北两侧逆冲断层共同控制形成并发展的盆地。笔者通过研究盆地内下白垩统沉积特征、构造变形、生长地层以及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特征,划分了平山湖盆地在早白垩世的构造演化期次,并恢复其形成演化过程。盆地内发育一套由下向上总体变细的下白垩统庙沟群沉积序列,盆地内构造变形以NE-SW向挤压和近E-W向伸展为主,庙沟群上岩组的碎屑锆石最小年龄为(129.3±1.8)Ma,可能代表了地层沉积和同期地堑发育的最早时间。由此得出,在早白垩世早期发育挤压构造盆地,同构造生长地层为挤压盆地的形成与构造演化提供了时代约束;在早白垩世晚期发育伸展断陷盆地,由挤压到伸展的转换时间晚于129.3 Ma。  相似文献   

14.
冀北张家口组和义县组火山岩锆石 U-Pb定年结果表明 ,张家口组的时代为 1 3 5~ 1 3 0 Ma,义县组的时代为 1 2 9~ 1 2 0 Ma,均属早白垩世。揭示出冀北—辽西地区早白垩世火山沉积盆地的形成和火山活动的时代均具由西向东变新的特征 ,即滦平盆地火山活动始于 1 3 5Ma,承德盆地骆驼山一带始于 1 3 0 Ma,辽西始于 1 2 8Ma。根据年代地层和生物地层资料的对比表明 ,组成中国东部大兴安岭火山岩带的兴安岭群时代主体为早白垩世早—中期 ,组成东南沿海火山岩带的建德群和石帽山群及其相当地层的时代为早白垩世中—晚期 ,因此热河生物群和建德…  相似文献   

15.
海拉尔盆地中生代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了海拉尔盆地巴彦呼舒凹陷楚2井南屯组(K1n)和楚3井兴安岭群(J3xn)6个流纹岩中锆石的LA-ICPMS U-Pb定年结果,以便精确限定盆地内火山岩形成的时代以及火山活动与盆地形成和演化之间的关系.6个流纹岩中的锆石均呈自形-半自形晶,显示典型的岩浆生长环带或条痕状吸收,并具有较高的Th/U比值(0.48 ~2.41),表示其为岩浆成因.楚2井南屯组(K1n)1个流纹岩中锆石的206Pb/238U年龄介于123~ 134Ma之间,其加权平均年龄为127±2Ma,代表了该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楚3井兴安岭群5个样品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分别为120±1Ma、127±4Ma、125±1Ma、125±1Ma和126±1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并非前人确定的晚侏罗世.除了上述年龄外,流纹岩中还存在140~168Ma的捕获锆石,这与区域上出露的塔木兰沟组火山岩的形成时代相吻合.根据上述定年结果并结合前人的资料,海拉尔盆地南屯组和兴安岭群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火山活动时间为中生代晚侏罗世-早白垩世,这与我国东部中生代火成岩活动的年代一致.从东北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的定年结果及其空间展布来看,海拉尔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应与环太平洋构造体系有关,即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  相似文献   

16.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内的尼玛盆地在青藏高原形成时记录的地质信息,有助于恢复其构造古地理从而为高原隆升过程提供沉积学证据,且目前对盆地北部坳陷古近系牛堡组的研究尚属薄弱.利用碎屑岩岩石学、锆石年代学、重矿物分析等方法对牛堡组进行了物源分析并对盆地构造演化进行了深入讨论.研究显示,早白垩世-古近纪,随着地壳缩短、逆冲断层及造山带发育,盆地北部演化为受构造活动控制的独立坳陷;北部坳陷牛堡组为南北双向物源,北部物源的母岩成分主要为以早白垩世虾别错花岗岩为代表的酸性岩浆岩,南部物源的母岩成分以沉积岩(硅质岩等) 和基性岩浆岩为主;碎屑锆石存在105~134 Ma、500~550 Ma、700~900 Ma、1 700~2 100 Ma及ca.2 500 Ma年龄峰值,其中105~134 Ma年龄是对班公湖-怒江洋壳俯冲在周边地体引发的岩浆事件的响应,进一步证实牛堡组碎屑岩的物源来自北部坳陷的南北两侧地体.挤压及逆冲变形决定了盆地北部坳陷的古地理特征,沉积过程及物源与区域隆升、侵蚀和岩浆活动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东北地区中—新生代盆地群形成演化的动力学背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东北地区的中—新生代盆地之下并非都是变质结晶基底,松辽和二连等盆地大部分叠加在未变质的晚古生代残余沉积盆地之上。嫩江—开鲁断裂和嘉荫—牡丹江断裂是两条深达岩石圈尺度的断裂构造,将东北地区分为额尔古纳—兴安、松嫩和佳木斯三大基底构造单元和与之相对应的西部、中部和东部三大中—新生代盆地群。3个盆地群不但基底和深部岩石圈结构明显不同,而且盆地结构及充填特征也存在明显的差异。东北地区与中生代盆地演化相关的火山活动主要发生在中—晚侏罗世(167~147 Ma),早白垩世早期(136~126 Ma)和早白垩世晚期(122~109 Ma)。侏罗纪火山岩主要发育在大兴安岭及其以西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全区均有分布,且具有由西向东时代渐新变新的演化趋势。从深部构造和区域动力学背景角度,东北地区的侏罗纪和白垩纪—新生代构造演化分别属于两大动力学体系。前者的形成演化与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对东北地区西部产生的南北向挤压作用及后继的伸展作用有关,北北东向展布的中—晚侏罗世火山岩大面积叠加在近东西向展布的漠河前陆盆地和突泉等含煤盆地之上;后者的形成演化明显与西北太平洋构造域大洋板块对东北亚大陆边缘的作用有关。根据同位素年龄和生物地层学证据重新厘定的中—新生代盆地地层对比结果显示,即使是同时代形成的早白垩世盆地由于与大陆边缘的距离不同,其盆地的沉积充填特征和后期构造改造特点也不尽相同。西部以海拉尔盆地为代表的早白垩世盆地主要发育以火山岩为主的断陷沉积,之后长期处于隆升环境;中部以松辽盆地为代表的白垩纪盆地不但发育早白垩世早期的断陷沉积,而且之上基本连续叠加了早白垩世晚期和晚白垩世坳陷沉积;东部盆地群由三江、勃利、鸡西和虎林等众多中、小型盆地构成,它们在早白垩世早期曾是一个统一的近海大陆边缘盆地(大三江盆地),以发育海陆交互相沉积为特点。由于该区紧邻西北太平洋大陆边缘,受大陆边缘构造转换的影响,统一的大三江盆地在早白垩世末期被强烈的逆冲构造和左行走滑构造所破坏和改造。该区目前分散孤立存在的多个中、小型早白垩世盆地均为早白垩世末期构造改造后的残余盆地。  相似文献   

18.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盆山构造热演化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磷灰石构造热年代学年龄、有机质成熟度指标、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史模拟和单井EASY%Ro反演等方法,对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盆山系统开展盆山构造热演化史研究。结果表明,磷灰石年龄记录了早白垩世(99~1244 Ma)、晚白垩世(66~87 Ma)和古近纪(284~63 Ma)3次抬升过程;有机质成熟度指标和磷灰石裂变径迹热史模拟反映出海西期构造抬升过程。单井热史模拟表明,孔雀河斜坡下古生界烃源岩在志留纪末-早泥盆世到达最大热演化程度,模拟最大古地温梯度为356 ℃/100 m,侏罗纪末古地温梯度为31 ℃/100 m,焉耆盆地南部凹陷侏罗纪晚期模拟最大古地温梯度达415 ℃/100 m。海西期剧烈的造山运动使孔雀河斜坡由沉积转入剥蚀演化阶段,对油气成藏具有重要意义,晚白垩世隆升使孔雀河斜坡及焉耆盆地侏罗纪烃源岩热演化停止。  相似文献   

19.
巫建华  徐勋胜  刘帅 《地质通报》2012,31(8):1296-1305
中国东南部晚白垩世早期广泛发育红色沉积岩系,沉积岩系底部常见玄武岩夹层,但赣南-粤北的长塘、仁居、寻乌盆地以长英质火山岩为主体,底部也夹有玄武岩层,构成"大量流纹岩-少量玄武岩"的双峰式组合。SHRIMP锆石U-Pb年龄表明,长塘、仁居盆地流纹岩和寻乌盆地碎斑熔岩的锆石206Pb/238U年龄分别为96.8Ma±1.4Ma、95.5Ma±1.3Ma、96.7Ma±1.1Ma,属晚白垩世早期。鉴于版石盆地火山岩系为长英质火山岩组合,且中部凝灰岩和上部流纹岩SHRIMP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42.5Ma±1.3Ma和131.4Ma±1.3Ma,地质时代属早白垩世早期,长塘、仁居和寻乌盆地的火山岩系不能与版石盆地的火山岩系对比。赣南-粤北长塘、仁居和寻乌盆地长英质火山岩地质时代的确认,证实余姚-丽水-政和-大浦-莲花山断裂以东和以西"大量流纹岩-少量玄武岩"构成的不对称双峰式组合具有不同的地质时代,显示出东早西晚的特征,这对于研究中国东南部中生代岩浆活动和构造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佳木斯隆起周缘的勃利盆地和鸡西盆地中的早白垩世穆棱组和滴道组砂岩样品进行了系统的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和碎屑白云母40Ar/39A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滴道组和穆棱组沉积时期,没有500Ma或大于500Ma的来自佳木斯地块基底的年龄纪录,暗示佳木斯隆起在早白垩世穆棱组沉积时期尚未隆起。黑龙江东部盆地群为统一的原型盆地,结合对该区白垩纪砂岩的矿物组成和砾石统计的研究成果,认为早白垩世末东山组沉积以后佳木斯隆起开始隆升,猴石沟组沉积时期佳木斯隆起已经隆升到一定高度并为其周缘盆地提供物源,同时随着佳木斯隆起的隆升,原来早白垩世的统一盆地遭到分割破坏,形成诸多相对独立的盆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