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GRAPES紫外线(UV)数值预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GRAPES(Global/Regional Assi milation PrEdiction System)模式中的Goddard短波辐射方案,创建了紫外线数值预报系统(GRAPES-UV)。介绍了Goddard短波辐射方案,给出了GRAPES-UV系统的运行和个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紫外线指数(UVI)除了与纬度、地形和日变化有关外,还与云的分布以及天气形势密切相关,GRAPES模式中云的微物理方案对UV预报有较大的影响,UVI在晴空和对流云降水地区的强烈反差是UVI的重要特征。在个例试验中应用了臭氧总量预报模式,通过T213模式为化学输送模式提供气象背景,利用卫星资料同化技术建立臭氧的初始场,预报大气臭氧总量。应用国际上通常采用的临界成功指数(CSI)对2007年夏季北京和上海UV预报进行统计检验。北京和上海24 h紫外线强度等级为强和很强的CSI分别为0.625和0.780,接近同样方法的美国检验结果0.677。该系统从2006年3月起在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的业务系统中正常运行,并在大气成分中心网站上发布UVI和紫外线强度等级预报,并提醒公众采取合适的方法保护自身免受UV的过度辐射。  相似文献   

2.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探测研究所、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数值预报中心3个单位参加了奥运气象工作。我院的奥运雷电预警预报系统、紫外线强度等级预报及防护措施、大气成分数值预报及城市空气质量等级预报、北京与青岛的酸雨情况评估和成因分析预报的预报服务产品参加了奥运气象服务演练。  相似文献   

3.
北京地区紫外线观测与预报系统   总被引:17,自引:5,他引:17  
通过对1999-2000年紫外线观测资料的分析,得出紫外线强度与天顶距、总云量、低云量有很好的关系,并利用1999-2000年紫外线强度的观测资料和同期气象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研制了紫外线强度预报方法,并建立了紫外线预报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4年1-12月淄博市逐日紫外线辐射强度观测资料,分析了紫外线辐射强度日变化、年变化等时间分布特征,对2004年7月和11月紫外线辐射强度指数预报结果与实况进行对比分析,讨论预报等级误差情况及原因,并针对影响预报准确率的因素,对现行预报方程的修正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到达地面的紫外辐射强度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兑 《气象》2000,26(12):38-42
紫外线指数一般用0~15的数字来表示,通常规定,夜间的紫外线指数为0,在热带高原地区,晴天无云时的紫外线指数为15。世界气象组织规定了单位紫外线指数相当于25mW/m^2红斑加权剂量率。紫外线指数预报大致可分为统计预报方法和模式预报方法两种。统计预报方法主要依赖于高精密度、高准确性的紫外线实测资料和相关的气象要素观测;而模式预报方法则主要依赖于对平流层臭氧的预报和大气辐射传输模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赵海英  李清华 《山西气象》1999,(4):12-13,40
早在50年代,国外就有人开始制作专业预报,国内专业预报的研究刚刚起步。近年来,北京、南京、上海等地先后开展了花粉,紫外线强度,舒适度等的预报。今年汛期,我们省台在借鉴学习兄弟台专业预报的基础上也开展了人体舒适度、紫外线强度、着装指数、气象与疾病等几个方面的...  相似文献   

7.
到达地面的紫外辐射强度预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吴兑 《气象》2000,26(12):38-42
紫外线指数一般用 0~ 1 5的数字来表示 ,通常规定 ,夜间的紫外线指数为 0 ,在热带高原地区 ,晴天无云时的紫外线指数为 1 5。世界气象组织规定了单位紫外线指数相当于 2 5 m W/m2 红斑加权剂量率。紫外线指数预报大致可分为统计预报方法和模式预报方法两种。统计预报方法主要依赖于高精密度、高准确性的紫外线实测资料和相关的气象要素观测 ;而模式预报方法则主要依赖于对平流层臭氧的预报和大气辐射传输模式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华明  周毅辉 《四川气象》2005,25(4):28-30,41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成都市紫外线监测系统的应用,和根据《紫外线预报质量考核和管理办法暂行办法》和《关于城市紫外线预报业务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中规定的方法,利用监测到的数据,开发了一套适合成都市的紫外线质量预报评分系统,并投入业务运行。  相似文献   

9.
近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强度分析与预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2003年3月至2004年2月日照市气象台观测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强度资料及对应的云量、能见度、湿度气象资料,通过对气象因子与紫外线辐射强度关系的定量分析,建立了单因子识别紫外线辐射强度的数学模型。选用单因子贡献度的数学累积值计算多因子综合贡献度,通过多级判别分析,确定综合贡献度与紫外线辐射强度等级的对应关系。根据数值模式输出产品的解释应用结果,对紫外线辐射强度等级做预报。2004年3~4月试运行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成都市紫外线监测系统的应用,和根据<紫外线预报质量考核和管理办法暂行办法>和<关于城市紫外线预报业务有关问题的补充通知>中规定的方法,利用监测到的数据,开发了一套适合成都市的紫外线质量预报评分系统,并投入业务运行.  相似文献   

11.
针对南方丘陵多雨地区山洪灾害防御需求,采用B/S三层体系结构设计了基于WebGIS技术和水文预报模型的江西省山洪灾害预报系统。系统提供山洪灾害实时预报、临近预报和短期预报山洪灾害风险产品,发布山洪灾害风险等级、基础地理信息等数据,实现了地图浏览、GIS基本操作、图层管理、数据查询等功能。预报时效检验表明系统预报结果较山洪灾害实际发生时间提前3 h以上,并在2009年7月2—3日赣州地区一次山洪过程进行模拟,能够准确预报出山洪风险等级,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紫外线模式预报方法的研究和试验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沈元芳  况石 《应用气象学报》2002,13(Z1):223-231
文章介绍了在T106全球谱模式中应用大气辐射传输模式预报紫外线辐射(UVR)的方法,给出了试验运行的结果.UVR强度的划分考虑了到达地表的UVR通量.参考国内、外紫外线(UV)预报服务的经验,制定了5个日光暴露的级别、相应的紫外线指数(UVI)及防护措施.1999年9月起,国家气象中心已在NOTES网上每月不定期地展示UVR预报的一些结果,2000年9月起,在Cray-C92业务操作系统上实施了连续的试验运行.  相似文献   

13.
研制了辽宁太阳紫外线辐射指数预报方法 ,简述整个预报系统流程 ,并给出了预报实例。  相似文献   

14.
研制了辽宁太阳紫外线辐射指数预报方法,简述整个预报系统流程,并给出了预报实例。  相似文献   

15.
谢静芳  应爽  刘海峰  陈雷 《气象科技》2020,48(2):248-253
利用吉林省业务运行的WRF模式,计算了与紫外线指数相关的气温、湿度、云量、风速等常规气象要素和地表向下的短波辐射通量、地面热通量、反照率等非常规气象要素,利用长春市紫外线观测资料,分析了紫外线辐射与常规和非常规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基于长春市紫外线观测实况,以常规气象要素、非常规气象要素、混合气象要素为因子,利用相同的统计建模方法,分别建立紫外线预报模型。结果表明:大气短波辐射等非常规气象要素与紫外线指数的相关性,明显高于气温、云量、比湿、风速等常规气象要素;应用非常规气象要素和混合气象要素的紫外线预报方程,显著优于常规气象要素;基于混合气象要素的紫外线预报方程,与基于非常规气象要素的预报方程比较,预报性能差异不大。此外,应用常规气象要素建立的分季节紫外线预报方程,其预报效果明显优于全年预报方程。应用非常规气象要素建立的分季节紫外线预报方程,与全年预报方程相比,预报效果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6.
基于Lorenz系统提取数值模式可预报分量的初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数值预报模式中存在的非线性混沌特性, 从提取可预报分量的思路出发, 阐述了在数值模式中提取可预报分量的方法, 并利用Lorenz系统进行了相关数值试验。研究发现, Lorenz系统初始误差在相空间中的增长速度是不同的, 某些方向的误差增长速度较慢, 即存在对初值扰动不敏感、相对稳定的可预报分量。根据数值模式切线性误差算子的特征值演化规律, 提取出数值模式的可预报分量, 并将模式变量在其基底上进行投影变换, 建立了可预报分量数值模式。在此基础上, 研究了Lorenz系统的混沌状态、模式参数误差及外部随机噪声对提取可预报分量的影响, 发现基于可预报分量的数值模式, 具有更好的预报技巧。  相似文献   

17.
利用2010—2015年宁波市紫外辐射强度资料、常规气象观测资料以及大气环境资料,分析宁波市紫外辐射强度的日、月、季节、年际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和环境条件的相关性,并对到达地表的紫外辐射与大气上界的太阳总辐射的比值η'进行逐步回归,建立η'的预报方程,最后利用辐射传输公式计算出到达地面的紫外辐射强度。预报方程充分考虑了太阳高度角,以及温度、降水、水汽、能见度等气象要素对紫外辐射的影响。并将统计方法与本地气候特征相结合,增加了气候特征判据。经检验,预报紫外线等级正确率为53. 2%,相差1级的占34. 5%,优于主观预报,能够提高现有的紫外线等级预报准确率。最后,提出一种适合本地的紫外线等级划分标准,并根据冬半年和夏半年分别制定相应的防御建议。  相似文献   

18.
MM5在国家气象中心CRAY-C92的实时预报试验尝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该文利用国家气象中心CRAY-C92计算机上初步建成的一个可与实时资料连接的MM5中尺度预报试验系统,探讨在目前国家气象中心计算机资源和可获取的实时资料条件下,进行实时预报服务的可行性及可能达到的精度,采用30 km水平分辨率的模式,在1996年夏季北方汛期进行了一个半月的实时预报试验,在1997年6~7月间“庆香港回归”天气服务过程中作了实时预报服务。预报及检验结果表明:MM5模式在强降水预报方面比业务模式HLAFS有较明显的改进,能预报出某些中尺度降水的细化特征,对暴雨和大暴雨区预报有较好的参考价值;该模式可以作为城市预报的补充工具;就目前计算机和资料条件,比6 h时段更短的高频城市降水模式预报尚很难得到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临沂中尺度数值预报系统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介绍了临沂中尺度数值预报系统及预报产品的释用和模式系统应用雷达资料情况,并对2005年6~10月的业务运行结果进行了检验,对小雨和中雨预报效果较好,TS评分较高,对夜间温度预报平均值绝对误差在1.52~2.52℃之间,平均均方根误差在2.01~2.93℃之间。该系统降水预报质量较高,气温预报误差小,准确率高,对定时、定点、定量的精细化预报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应用自主开发的SDAF软件包,对系统的预报产品进行释用,研制了暴雨、空气质量、极端气温、干热风等预报方法。将多普勒雷达回波强度加入模式,改变模式水汽场,明显改进了预报。对径向速度反演降水系统内部风场进入中尺度模式进行了初步试验,得出了一些有益结论。  相似文献   

20.
匡本贺 《气象》1989,15(9):32-35
一、前言 华中暴雨数值预报准业务化系统是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细网格降水数值预报模式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地改进及配套技术的研究、试验而发展起来的一个实时业务预报系统。该系统由原始资料的预处理、客观分析与模式计算,以及包括产器输出、效果检验和产品分发使用的资料后处理三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