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地表释放源释放的N2O均比对流层大气N2O贫^15N,对流层N2O的氮同位素质量由平流层回流的富^15N的N2O来平衡,若全球N2O源汇质量估算结果是平衡的,则地表释放源对对流层N2O的氮同位素质量的贡献量应与平流层回流的贡献量相等。  相似文献   

2.
全球N2O年释放总量及各类源相对贡献率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国际上最近确定的全球N2O各释放源及其释放量估算值,推算了全球N2O年释放总量及各类源的相对贡献率。得出全球N2O年释放总量约14.7TgN2O-N,其中自然源和人为源分别占57%和43%。  相似文献   

3.
概论N2O大气浓度演变及其大气化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N2O在对流层中是长寿命的痕量温室气体,在平流层,它是破坏O3层主要痕量气体之一-NO的生成源。本文主要综述了N2O的大气浓度演变,大气寿命,对温室效应的贡献,大气化学等,着重探讨了可能存在的N2O大气生成和消耗过程。  相似文献   

4.
臭氧变化及其气候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综述了近20年来臭氧变化的规律和机制及其气候效应等领域的研究进展,指出对流层臭氧(主要在北半球)增加、平流层臭氧减少和臭氧总量减少是全球臭氧的变化趋势,原因主要是人类活动导致的NOx、NMHC、CO、CH4等对流层臭氧前体物的增加和NOx、H2O、N2O、CFCs等平流层臭氧损耗物质的增加。臭氧变化引起的气候效应表现在对流层臭氧的增加将带来地表和低层大气的升温,平流层臭氧的减少则可能导致地表和低层大气的升温或降温。将全球或区域气候模式和大气化学模式进行完全耦合来研究臭氧变化的气候效应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全球冻融地区土壤是重要的N20释放源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N2O是重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它是微生物硝化作用和脱氮化作用过程的产物。有多种释放源,其中土壤圈是重要的释放源之一。在影响N2O释放通量的诸多因素中温度是关键因素之一。本文根据土壤冻融加强有机质矿化作用,以及对微生物群体产生非生物应力的性质,结合冻融地区土壤和冻土带湿地所具有的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论述冻融地区土壤是重要的N2O释放源。  相似文献   

6.
N2O的氮,氧稳定同位素真空制样系统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氮,氧稳定同位素指标在N2O源汇识别,全球源汇质量估算中具有独特的定量作用。本文主要讨论了N2O的氮,氧稳定同位素真空制样系统的基本原理,总体设计和难点,为建立N2O氮,氧稳定同位素真空制样系统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固体地球科学要积极参与全球变化的研究。全球增暖的温室气候CO2增率与大气长沙曙呈正相关性。第四纪的最末1.5Ma间有17次冰期,其成因可能与米兰科维奇周期有关。除现今估算的人类每年燃料排放的CO2量外,地球内部由火山和地震等的大地构造原因释放的CO2量需定量估算,甚至可能是大气CO2增率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8.
IGCP 379“岩溶作用与碳循环”在中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IGCP379项“岩溶作用与碳循环”是中国建议并组织实施的,于1995~1999年执行。作者对1995年以来项目的实施情况及其研究进展作了总结,并对每一科学的研究进展作了综述:(1)表夺溶系统碳循环与大气CO2源汇的主要进展有3方面:扩展了研究地区;揭示了秀层岩溶系统碳循环的运动机制;对表层岩溶作用回收大气CO2量进行了估算;(2)深部CO2释放问题的主要进展有;发现了更多的深部CO2释放带;揭示  相似文献   

9.
天然气中N2来源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天然气中N2来源很多,其地球化学特征也各不相同:①大气源N2:N2/Ar≤84,且δ^15NN2≈0‰(ATM);②地壳超深部和上地幔来源的原生N2:δ^15NN2≈-2‰-+1‰,且伴生Ar的^40Ar/^36Ar〉2000和He/^4He〉10^-6;③微生物反硝化作用生成的N2:δ^15NN2〈-10‰和地下水中的NO^3-及NO^2-浓度异常高;④未成熟沉积有机质经微生物氨化作用形成的N2  相似文献   

10.
大气中CO2浓度的全球监测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较系统地介绍了大气中CO_2浓度(主要是CO_2大气背景浓度)的全球监测进展现状。重点阐述了CO_2浓度的全球监测网、监测方法、CO_2同位素监测、监测质量控制以及CO_2监测资料管理等问题的进展状况,分析讨论了当前CO_2浓度全球监测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大别-胶南造山带温泉气中的CO2含量较低(多数在1.00%以上),δ^13C变化范围为-20.34‰至-3.0‰,主要为源于地壳浅层的有机成因气。整个造山带各温泉气体成分均以N2为主(90%左右),其来源除大气N2以外,可能为地壳岩石释放或地层中有机体演休形成。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表明,Ar主要来源于大气,He为壳内岩石放射成因。本区温泉气体地球化学特征可能与现今中国东部的构造应力场有关,即大别-胶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北地区中新生代花岗岩中氮含量及其同位素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成君  文启彬 《地球化学》2000,29(2):202-207
通过对中国东北地区花岗岩类样品的分段加热,探讨了岩石氮气同位素组成的测定方法,并测定了释放出的N2含量及δ^15N值。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东北不同地区的花岗岩、流纹岩和花岗斑岩在分段加热过程中,不同温度段释放N2含量及其同位素组成特征不同,释放N2含量判别较大。花岗岩释放N2含量为1.64~6.23uL/g,最大释放峰温度在600℃左右,流纹岩、花岗斑岩释放N2含量为108.98~755.96uL/g,  相似文献   

13.
固体地球科学要积极参与全球变化的研究。全球增暖的温室气体CO2增率与大气升温呈正相关性。第四纪的最末1.5Ma间有17次冰期,其成因可能与米兰科维奇周期律有关。除现今估算的人类每年燃料排放的CO2量外,地球内部由火山和地震等的大地构造原因释放的CO2量需定量估算,甚至可能是大气CO2增率的主要来源。我国文化历史悠久,对历史中的盛世与气候变迁关系应深入研究。我国的自然条件复杂而独特,应研究其变化特色  相似文献   

14.
碳酸盐岩在全球碳循环过程中的作用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碳酸盐岩是地球上最主要的碳库,开展全球变化研究应重视碳酸盐岩在岩溶作用过程中的地球化学动力学研究。这方面的科学问题有二个。第一是关于全球碳酸盐岩的碳库容量问题,尚须利用全球沉积岩和碳酸盐岩数据库,根据全球地质历史时期碳酸盐岩的分布面积、厚度和岩石成分等进行重新计算。其次是关于碳酸盐岩在岩溶作用过程中对全球碳循环的动力学贡献问题。一方面碳酸盐岩的溶蚀作用不仅关系到海洋CaCO_3的供给量而影响海洋中碳通量的平衡,而且还可直接回收大气圈中的CO_2;另一方面由于钙华的沉积又可向大气圈释放CO_2,而影响温空气体的变化。它们构成了大气温室气体源汇关系中不可忽视的一项。  相似文献   

15.
四川康定温泉系统深源CO2释放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立铮  卫迦 《地质学报》1999,73(3):278-285
根据水化学分析和稳定碳同位素的测试数据,本文计算了四川康定温泉热水和热储的CO2含量和深源CO2的释放量,探讨了热水中CO2的成因。温泉热水中CO2含量最高为1840.16mg/L,平均为1060.53mg/L,属于富含深源CO2的温泉系统。热水和CO2气的碳同位素揭示深源CO2的成因为幔源和碳酸盐岩变质脱气以及两者的混合。康定12个温泉深源CO2的排出量为1766.43t/a,其中至少40%呈气  相似文献   

16.
羊拉地区含矿矽卡岩成因的地球化学证据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滇西北羊拉铜矿化集中区现已发现4个矽卡岩体,按成因分为喷流-沉积和接触交代矽卡岩两大类,前者呈层状,是铜的主要赋矿围岩,不同成因的矽卡岩具有不同的岩石化学组成,组成喷流-沉积矽卡岩有贫Al2O3,TiO2,REE和富铁(TFeO)等特征。在ω(TiO2)-ω(Al2O3),ω(SiO2)-(Al2O3)-N(Fe)/N(Ti)-N/(Al)/N(Al+Fe+Mn),ω(SiO2)2-ω(TFeO)  相似文献   

17.
现代岩溶学和全球变化研究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广泛的全球岩溶对比和地球系统科学理论的引入以及研究方法的解决,推动了现代岩溶学的发展,从而显示其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重要性。现代岩溶学的新发展在全球变化研究中具有两方面意义:一是岩溶作用在大气温室气体CO2源汇关系中的效应,初步估算全球岩溶作用每年可由大气回收6.02×108t碳;二是由岩溶记录提取高分辨率的环境变化信息。我国大陆岩溶不但面积辽阔,而且碳酸盐岩古老坚硬,新生代以来大幅度抬升以及未受末次冰期大陆冰盖的刨蚀破坏,因而保留第四纪环境变化的信息量很大。我国季风区水热配套,岩溶作用的季节和地区反差明显,极有利于进行岩溶作用与大气CO2源汇关系研究。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这种地域优势,为全球变化研究作出应有贡献  相似文献   

18.
北京斋堂黄土剖面主要温室气体组分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全球碳循环研究表明,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可能存在一个陆地生态江(植被和土壤)。中国黄土分布在北半球中纬度,在CO2未知汇的研究中很可能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自制钻机对北京斋堂黄土剖面(L2上部 ̄L1)进行了不同层位(深度)的垂直或水平钻,利用毛细管负压原理采集到游离气体并进行了主要温室气体CO2、CH4、N2O的浓度和CO2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分析。此外,还分析了土样的碳酸盐含量及其碳、氧同位素组成。初步  相似文献   

19.
Somm  RA 《地质地球化学》1995,(1):42-44
三种主要的温室气体-CO2、CHR和N2O-在大气中日益升高的浓度总共占所预期的全球变暖效应的约70%,但是对于其中的任何一种气体来说,生产-消耗预算都是不平衡的。积雪可覆盖北半球陆地面积的44% ̄53%,并且在高山及亚高山区,可以有好几米深的积雪厚度持续半年多。大多数微量气体预算假定:当土壤被积雪覆盖或土壤温度降至约0℃时,微量气体交换便会停止。因此,通常认为高山及亚高山区土壤是大气CO2的总汇  相似文献   

20.
何明友  金景福 《矿物学报》1996,16(2):158-164
本文分析了若尔盖铀矿床含铀热液中∑CO2,碳酸盐岩脱碳化成因的CO2,热解有机碳形成的CO2的碳同位素组成,并与岩浆源碳同位素组成进行上对比,结果表明,含铀热液中∑CO2的碳同位素组成与岩浆源碳同位素组成接近,说明含矿热液中∑CO2来源于岩浆,而不是地层岩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