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1 毫秒
1.
《今日国土》2011,(10):46
金岳霖先生是清华大学哲学系的创办者,也是最早把现代逻辑学介绍到中国的逻辑学家之一。他把西方哲学与中国哲学相结合,建立了独特的哲学体系,被赞为"中国哲学界第一人"。在熟悉金老的人眼中,他孩子气很重,是个顽童哲学家,而且越老越天真。他喜欢斗蛐蛐,还酷爱养犬斗鸡。他家里除了书以外屋角摆满了大大小小的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领袖的读书无禁区没人能统计毛泽东一生读了多少书,包括他的图书报刊秘书逄先知。毛的阅读范围,从历史、哲学到自然科学、军事,无所不包,更重要的是,他读书的方法"刁钻"甚至充满颠覆性。他把水浒  相似文献   

3.
《地图》2005,(3):8-9
在收到这些地图的那一刻,我就被它们在纯粹形式上的美感所深深吸引。我用读“画”的逻辑在读它们,而不是在地理上对“地图”进行判读。钱钟书先生在《通感》一文中,极其精彩地论述了在文学审美中“视觉和触觉向听觉的挪移”。如果放到这里感受一下,不用串通五官,只是从视觉到视觉,从主观创作出的视觉美感,变成工程技术偶然制作出的视觉美感,这里,怕也是另一种“通感”呢!  相似文献   

4.
从几个典型的中国古地图的数学基础出发,结合相关的数学方法,探讨了中国古人在地理空间维度认知方面走过的历程。认为,当中国古代地图发展到以"计里画方"进行地图绘制时,已经实现了3维地理空间的科学认知。这也是"计里画方"的制图方法可以持续1 000多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从几个典型的中国古地图的数学基础出发,结合相关的数学方法,探讨了中国古人在地理空间维度认知方面走过的历程.认为,当中国古代地图发展到以"计里画方"进行地图绘制时,已经实现了3维地理空间的科学认知.这也是"计里画方"的制图方法可以持续1 000多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三、画出第一张美洲地图的胡安·德拉科萨很多人都知道,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很少人知道,是谁绘制了第一张包含美洲的地图?他就是胡安·德拉科萨(1460-1510年2月28日),西班牙制图家、航海家和探险家。作为克里斯托弗·哥伦布首航探美洲大陆旗舰圣玛丽亚号的船长,德拉科萨3次与哥伦布同行远航。1500年,德拉科萨运用最新的制图技术,制作了欧洲现存最早的著名的世界地图,其中画入了在十五世纪  相似文献   

7.
陈晋 《今日国土》2011,(2):42-44
有一种误解,以为毛泽东读史,只读中国的,对外国的,他不大了解。其实,毛泽东也喜欢读世界史,英国作家威尔斯的《世界史纲》,就是他长置于床头、经常要翻阅的一本书。他既读世界通史,也读  相似文献   

8.
丁毅 《今日国土》2011,(11):44-45
《三国演义》是一部充满政治、军事智慧的长篇历史小说,毛泽东早年到韶山井湾里私塾读书时就喜读此书,三国故事从此"在毛泽东生命中扎下了根"。这部小说是否影响到他的诗词创作呢?笔者看来,这种影响不但有,而且是深层次的,已经到了"水中着盐不留痕迹"的程度。一、"金沙水拍云崖暖"之"暖"  相似文献   

9.
王鞠侯先生1950年8月,进入开明书店任编审、自然编辑室主任。叶至善当时是《开明少年》的主编。他设计了好几个专栏,并去找王鞠侯商量,想请他写文章系统地介绍我国的自然地理、经济地理、人文地理。鞠侯先生虽然是学粹功深的教授、学者,但对写供青少年阅读的科普文章并不外行。几天后,他便写出了第一篇《东南西北》,并着手写第二篇《大小高低》。  相似文献   

10.
欲望的海峡     
李方 《地图》2009,(1):62-65
我小时候喜欢在作业本背面画一些子虚乌有的地图。可能由于当时读了点英国史,一般我会在地图中央画一个岛国,旁边有一个大陆帝国,两者展开争霸战。现在回想起来,我那些地图可能存在一个严重缺陷,就是岛国与大陆之间距离太远,而不是由海峡隔开,这可能会削弱岛国干预大陆事务的欲望。事实上,早期乌托邦作品杜撰的理想社会,大都是远离大陆的岛国形态。  相似文献   

11.
杨浪 《地图》2010,(5):144-144
<正>这张《中国强地震震中分布图》我以前见过,因为年代近,没收,倒是潘家园的岑大维先生想着,专门致电来说:"杨先生,翻出来一个好东西,给你留着呢!"于是就列入收藏,真是该谢谢他。  相似文献   

12.
《今日国土》2012,(3):47
陈垣这个曾经在史学界如雷贯耳的名字,对于如今的人们来说,已经有些陌生。他是中国历史学家、宗教史学家、教育家。作为一位史学大家,他没有那些广为流传的坊间小段子。有些人知道,毛泽东主席曾在国宴上向人介绍"这是陈垣先生,读书很多,是我们国家的国宝"。  相似文献   

13.
继承和发扬"计里画方"之法 500年前,江西省吉水县黄橙溪村的一片水稻田中间,诞生了一位杰出的理学家、地理学家罗洪先(1504-1564年),字达夫,号念庵,江西省吉水人,出身于官宦家庭,有《念庵文集》、《冬游记》、《广舆图》传世.他在中国地理学上开创性的贡献,是他编撰的中国古代第一部综合性地图集——《广舆图》.  相似文献   

14.
对土地管理几个基本问题的一点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离开土地管理工作多年,对情况不太了解,意见可能严重脱离实际,把一些想法说一说,供各位专家讨论参考。看了梁鹤年先生提出的一些问题,觉得很有针对性,他对中国情况还是比较了解。针对方克定先生讲的三个问题,根据自己过去的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杨浪 《地图》2008,(4):136-136
近读茅海建先生《戊戌变法史事考》时,发现一则有趣的轶事,1898年的六月初,皇上要看地图了!茅先生说:“光绪帝在力图增加其外部知识时,也感到了一些困难,其中之一便是没有合适的世界地图。此时的清朝皇帝尚无随时查用的世界地图。这一令人吃惊的现象正说明了当时正常状况。”  相似文献   

16.
博客情缘     
《中国测绘》2009,(3):44-44
女:关注他的博客已经很久了,他喜欢摄影,总能拍到人迹罕至、风景独特的照片;他爱好写作,时常在博客上贴些真挚的文字。我读了他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读了测绘通报二卷二期陈龙飞同志“读‘关于直接读高法的介绍’一文后的补充意见”后,觉得用他所介绍的直接读高尺还有一些不方便的地方,因此将我们在日常测量工作中,由闻韶工程师研究指导制造的“直读  相似文献   

18.
他是香港著名作家、美食家、旅行家、电影人与金庸、倪匡、黄沾并称"香港四大才子"他说,人生"美女美食和美文"缺一不可,少了哪样都没了乐趣他的文章,谈吃、谈喝、谈旅游、谈电影,声色犬马,纸醉金迷他却说,最爱弘一法师,"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写作30余年,他出的书超过150本,如今却惜字如金,变身"围脖"达人,与128万粉丝机锋对答,玩得不亦乐乎。他是蔡澜,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听起  相似文献   

19.
《地图》2011,(6):14-14
60岁的美国艺术家斯坦·赫德毕生都致力于把画作呈现在美国农村的美景上,玉米地、草地都是他的画板。他还用传统的农业机械,例如拖拉机、挖土机甚至水桶和铁锹,来创作反映美好生活的作品。斯坦的画作传递着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其创作内容不仅涵盖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及其他美国领导人,更令他引以为傲的作品还包括穆斯林学者伊本·巴图塔的肖像、美国自然保护志愿者和农民等。  相似文献   

20.
视点     
《地图》2008,(4)
"废铜酒杯"竟是千年文物据5月28日的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70多岁的英国男子约翰·韦伯在家中打扫卫生时,无意中找出了一件60多年前的儿时玩具——一座金光灿灿的"铜杯"。这是他以回收废品为业的祖父赠送给他的一个"黄澄澄"的酒杯,当时约翰以为它是废铜制作的,就随手将其放在了床下的盒子中。没想到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沧桑,"铜杯"依旧熠熠生辉,没有丝毫锈迹,心存好奇的韦伯于是找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