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大坝工作性态的模糊可拓评估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苏怀智  顾冲时  吴中如 《岩土力学》2006,27(12):2115-2121
对大坝工作性态评估的研究主要包括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估指标度量方法和综合评估工程方法等3个方面的内容。依据大坝工作性态评估信息物元系统,应用可拓理论,基于多因素优化融合的思想,通过物元变换建立了大坝工作性态评估的模糊物元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地质资料、数值分析计算成果以及监测数据等多源信息,实现了对大坝工作性态的定性与定量集成描述,结合其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分析,可以完成三维动态评估大坝工作性态的目标。另外对物元特征权重和特征值权重拟定方法进行了研究。最后对某混凝土重力坝的工作性态进行了评估,得出该工程整体安全度介于正常与基本正常之间的结论,该结论较符合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2.
基于熵权的可拓理论在岩体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坝基岩体质量综合评价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决策问题,常常表现为指标与指标之间的矛盾、定性信息与定量信息的共存,解决这类多属性、不相容问题,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综合集成的方法加以研究。而可拓学正是采用物元的概念将研究对象、评估指标与其值域结合为一体,研究事物可拓性及其开拓规律,解决矛盾问题的一门新学科。应用可拓理论,基于多指标优化融合的思想,通过物元变换建立了坝基岩体质量评价的物元体系,计算评价指标对评价等级的关联系数,引入熵权法确定物元指标体系的权重系数,建立了基于熵权的可拓学理论,并将此理论应用于某工程坝基岩体质量评价,取得了与工程地质报告相一致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物元概念的可拓性。以万州为例,应用物元理论分析说明危岩、滑坡灾害的社会经济易损性具有发散性、可扩性、相关性和共扼性特点。进行区域易损性评价的基本目标是获取各种易损性参数,为滑坡灾害破坏损失评价提供基本资料。根据万州50a来的灾害统计资料,选取了灾害密度、灾害频数、经济(GDP)损失模数、生命损失模数等易损性评价指标,对该区的脆弱性和易损强度进行了综合评估,计算出其易损度。根据这些数据.提出用物元可拓集理论构造各易损程度指标等级标准的物元矩阵和待识别对象与各指标的关联度,根据关联度大小判断综合易损度(CVD)与计算结果相符合。最后提出减灾工作应在传统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应用物元理论采用可拓学方法,提出区域易损性分析、评估的简单思路,以期为滑坡区域防灾、减灾规划提供新的理论和方法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了建立更好的岩体质量分级系统,改进传统岩体质量分级方法以及其它数学评价方法,结合红岩水库通航隧洞现场工程地质条件,建立了可拓学理论岩体质量分级评价的物元模型,并采用灰色关联度方法改进可拓学理论中求取各评价指标权重主客观因素考虑不充分的缺点.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灰色关联度法充分考虑了岩体质量评价的主客观因素,计算出的各指...  相似文献   

5.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它是对区域泥石流危险因子的综合分析评价。为了更科学有效地对泥石流的危险性进行评价,必须将定性与定量描述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获得较为合理的评价结果。可拓学就是一门将定性与定量描述结合起来的科学,它以形式化的模型,探讨事物拓展的可能性以及开拓创新的规律与方法。本文首先简单地分析了物元概念的可拓性,针对研究区域重庆北碚特有的地形特点,选取该区域泥石流发生的山坡坡度、相对高差、流域面积等3个因子作为泥石流地形因素的危险性评价因子,对重庆北碚区秤砣沟8条典型泥石流沟的危险性进行评价,根据这些数据,提出用物元可拓集理论构造泥石流危险性等级标准的物元矩阵和待识别对象与各指标的关联度,获得了客观合理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6.
文摘将可拓工程方法与工程地质评价结合,在物元理论、可拓集合理论和关联函数运算的基础上进行关联度的计算,建立了工程地质评价的物元模型。运用此物元模型进行临港新城规划区的砂土液化评价,证明可拓学理论在工程地质多因素综合评价中的应用是可行的,并且具有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因地制宜的考虑所选取的因素等优势。  相似文献   

7.
基于可拓理论的围岩稳定分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黄祥志  佘成学 《岩土力学》2006,27(10):1800-1804
在双护盾TBM(tunnel boring machine)的隧洞施工中,将可拓理论与洞室围岩稳定评价相结合。基于碴料和掘进参数的地质编录所提供的地质信息,选取了能够反映围岩稳定综合特性的评价指标,确定围岩稳定类型和预测前方岩体情 况。在物元理论、可拓集合论和关联函数运算的基础上,建立了隧洞围岩稳定分类的可拓评价方法,其中引进了隶属度的概念和一种定量的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并在山西引黄工程的双护盾TBM隧洞施工中用此分类方法对某两段围岩进行了稳定分 类,得到的稳定分类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  相似文献   

8.
基于多指标多级可拓评价的地下水环境脆弱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地下水环境脆弱性影响因素,以物元模型、可拓集合与关联函数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多指标多级的地下水环境脆弱性可拓综合评价的物元模型,通过计算其关联度,将多因子的评价归结为单目标决策,以定量的数值表示评定结果,从而能较完整地反映地下水环境的脆弱性.宁陵县的应用表明,多指标多级可拓评价模型在地下水环境脆弱性评价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地质环境抗扰动能力的可拓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地质环境抗扰动能力合理规划开采强度,是保证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必要前提。煤矿区地质环境的抗扰动能力取决于构造介质、构造形态、构造界面、构造应力等构造环境要素,而且受地下水影响。由此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即有定量体现的指标,又包含定性描述的指标。对地质环境的抗扰动能力进行分级评价,实质上是一个复杂的模糊模式识别问题。应用以物元理论和可拓集合论为核心的可拓学理论评价方法,将矛盾问题转化为相容问题,将定性指标进行量化处理,将定性结论进行量化表达,为准确地评价煤矿区地质环境的抗扰动能力探索出一条比较理想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影响工程岩体抗剪强度参数的因素很复杂,建立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多指标综合模型可有效地确定岩体抗剪强度。将多元非线性统计方法引入到岩体抗剪强度指标的研究中,选取了12个影响岩体抗剪强度的定性、定量指标,通过收集到的大量工程数据,分别建立凝聚力和内摩擦角非线性显式方程,决定系数分别为0.992 729,0.999 998。该方法可考虑定量、定性因素的影响,经现场实测数据验证,该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运算过程简单,可方便工程现场使用,具有较高的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拱坝所承受的荷载大部分都通过拱的作用传到两岸拱座岩体,拱坝所具有的一切优点都是建立在拱座稳定的基础上的,因此拱座是确定拱坝稳定的关键部位,拱座变形及抗滑稳定问题是拱坝建设中的关键工程地质问题之一。乌东德水电站左岸拱座在开挖过程中揭露两条长大结构面。本文从工程地质条件着手,在可研阶段的研究基础上,布置专项勘探,并充分利用施工揭露,查明了结构面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大比例尺编录及物探测试,实现了结构面充填物性状的定量化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工程地质评价及数值计算分析结构面对拱座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这两条结构面为典型灰岩地区后期溶蚀作用改造前期构造痕迹形成的溶蚀性小断层,充填物以钙质胶结为主,胶结紧密,局部溶蚀性状较差,充填物中软弱物质断续分布,多为坚硬岩体直接接触;受其空间分布特征影响,结构面会引起拱座岩体局部应力集中,但对拱座抗滑稳定性无影响。所获得的成果基本形成了拱座岩体长大结构面工程地质特征及其影响研究的系统方法,可应用于现场实际工程,对拱坝的勘测、设计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岩体质量随其赋存条件的变化而动态变化,因而坝基岩体质量的动态评价对于大坝工程的安全运营意义重大。本文以小湾水电站坝基岩体的大量测试、监测资料为基础,归纳总结了岩体质量的动态特征,提出了岩体质量劣化、恢复的评价指标,在常规岩体质量分级的基础上引入BQ系统、RMR系统动态评价岩体质量随四维空间的变化特征,建立了Vp-E0关系,并采用Hoek-Brown强度准则,确定各特征点的岩体强度指标。同时,以岩体松弛程度系数为指标,探讨了一种简易的岩体质量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清江隔河岩坝基工程岩体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13  
采用《工程岩体分级标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岩石坚硬程度和岩石完整程度决定岩体的基本质量,然后考虑地下水状态、初始应力状态、工程轴线方位与主要软弱结构面产状的组合关系等修正因素,确定坝基工程岩体的级别。针对隔河岩工程考虑岩溶、层间剪切带、应力水平、岩体所处工程部位等因素,给出隔河岩工程坝基工程岩体分级。  相似文献   

14.
沈辉  罗先启  郑安兴 《岩土力学》2014,35(5):1455-1460
坝址区复杂的地质条件与岩体力学环境变化,直接影响坝肩岩体抗滑稳定及拱坝的安全。我国西南乌东德超高拱坝坝址区工程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坝体载荷后,区域内地层岩性、断层构造、岩溶系统、拱座内不连续裂隙等自然地质条件,成为影响坝肩岩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基于可研阶段地质勘探数据、二维地质剖面和工程设计数据,采用面向对象技术、多种软件协同作业,建立自然地质条件和工程对象的几何模型。构建适用于地应力反演分析,坝体载荷、工程开挖等因素影响下坝肩稳定性分析的三维精细有限元计算模型。该三维模型最大程度地模拟了工程岩体复杂结构,为高拱坝坝肩岩体稳定性综合分析提供良好的基础。计算结果表明:河谷两侧近地表地应力带及河床深部地应力区应力水平与实际量测值接近。坝肩槽开挖完成后,右岸拱肩槽800 m高程附近位移值最大达到12.9 mm。两岸9个可能滑动楔块在不同荷载组合条件下有一定差异,整体上左岸坝肩稳定性强于右岸。组合地震荷载作用下,所有楔块安全系数均大幅下降,但仍具有一定的安全裕度。  相似文献   

15.
杨利福  常晓林  周伟  程勇刚  马刚 《岩土力学》2015,36(5):1463-1470
重力坝的深层抗滑稳定分析多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和非线性有限元法,但刚体极限平衡法不能反映坝基岩体渐进失稳过程和破坏的力学机制,非线性有限元法模拟岩体不连续效率低,且还未有统一的失稳判据。基于离散块体边界应力计算结果,提出重力坝坝基多滑面抗滑稳定安全系数计算公式,并探讨了以坝体-坝基系统能量突变作为坝基失稳判据的物理意义。通过与非线性有限单元法、刚体极限平衡法计算结果的比较,验证了所提方法及判据的可靠性及合理性。结合向家坝水电站重力坝泄12#坝段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基于离散元强度储备系数法搜索的坝基失稳通道由坝基岩体屈服区和结构面滑移带组成,所提计算方法与判据适用于实际工程的坝基深层抗滑稳定计算分析,且计算结果偏安全。  相似文献   

16.
张景奎  张燎军  朱颖儒  李帅 《岩土力学》2012,33(7):2160-2166
基于某混凝土拱坝,结合现行拱坝设计规范,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安全因子判据的坝肩岩体动力抗滑稳定安全度分析方法。该方法综合利用有限元和(刚体)极限平衡两种方法的优点,考虑了凝聚力和摩擦力是不同的抗力,其不确定性具有较大差异性,定义了抗滑稳定安全因子,据此来判别坝肩岩体的抗滑稳定安全度,安全因子随着凝聚力与摩擦力所占权重不同而变化,这种方法既考虑了坝肩岩体与坝体的联动作用,又能够反映拱坝体系真实的工作性态。通过某混凝土高拱坝工程实例,分析了坝肩裂隙岩体的抗震稳定性,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岩质边坡稳定性及预应力锚固分析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对目前常用的各类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的主要特点进行了评述,包括定性方法类的历史分析法、工程地质类比法、图解法、专家系统法,定量分析方法类的确定性模型法,如极限平衡法,应力应变分析法;非确定性模型法,如可靠性分析法、灰色系统理论法及模糊综合评判法等;及两类方法结合而成的随机有限元法。其次,对预应力锚固边坡的设计及稳定性分析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results of th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s and rock mechanics studies carried out at the proposed Uru Dam site. Analyses were carried out in terms of rock mass classifications for diversion tunnel, kinematic analysis of excavation slopes, permeability of the dam founda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rock mass strength parameters.Uru Dam is a rock-filled dam with upstream concrete slab. The dam will be built on the Suveri River in the central part of Turkey. The foundation rocks are volcanic rocks, which consist of andesite, basalt and tuff of Neogene Age.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both at the field and the laboratory. Field studies includ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mapping, intensive discontinuity surveying, core drilling, pressurized water tests and sampling for laboratory testing.Uniaxial, triaxial and tensile strength tests were performed and deformation parameters, unit weight and porosity were determined on the intact rock specimens in the laboratory. Rock mass strength and modulus of elasticity of rock mass are determined using the Hoek–Brown empirical strength criterion. Rock mass classifications have been performed according to RMR and Q systems for the diversion tunnel.Engineering geological assessment of the proposed dam and reservoir area indicated that there will be no foundation stability problems. Detailed 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s are required for the final design of the da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