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矿石体重是储量计算的主要参数之一.矿石体重测定准确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储量计算的精度,因此进一步研究矿石体重测定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在以往的教科书和地质规范中多采用传统的封蜡法测定体重,其公式为:  相似文献   

2.
地质统计学在德兴铜矿储量计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统计学又称“克立格法”(Kriging).它足以矿石品位和矿床储量的精确估计为主要研究目的,与传统的加权储量计算方法不同,它既考虑到地质变量的随机性,同时也充分反映了它们的空间结构性(相关性).地质统计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区域化变量,诸如矿石品位、累积量、矿体厚度、矿石价值、矿石中有害组份的含量等.研究区域化变量空间变异性的基本工具是变异函数(variogram).地质统计学用来进行矿床的储量计算不但能提供在无偏条件下达到估计方差为极小的矿石品位估计值,而且还能给出此种估值的精度.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已成功地应用该法于不同矿种的各种类型储量计算的  相似文献   

3.
矿石储量分级的地质统计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矿石储量计算及其分级是地质勘探工作中最后而又最重要的成果,传统的矿石储量分级一般是定性的,即用一些概念化的术语来刻划矿石级别。地质统计学(克立格法)不但给出待估块段的平均品位,而且还给出了估计的精度——克立格方差,因此,地质统计学是定量化矿石分级的较好方法。作者详细地研究了克立格方差的性质及其影响因素,讨论了关于经济可行性、地质可信度及可回采率的有关问题,特别讨论了影响地质可信度的若干因素,如待估块段的大小、孔距、矿体的结构特征以及边界品位等。最后,给出矿石储量分级的地质统计学准则、计算方法及程序系统和对一个铁矿床的研究实例。  相似文献   

4.
三维地质建模是目前西方地质学和矿业界通行的一种地质研究和储量计算方法,它运用地质统计学原理,引入区域化变量概念,对矿体三维模型合理划分块段,并进行品位估值和储量计算。以吉尔吉斯斯坦某大型铁矿为研究对象,利用矿山矿石品位与密度之间的相关函数,将品位估值的矿体三维模型转换为密度三维模型(密度点元),最后通过点元法重力正演计算,并将正演结果与矿区实测重力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提出铁矿矿山重力勘探的新思路,为矿山增储及勘探工作部署提出依据。  相似文献   

5.
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确定铬铁矿体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床的勘探过程和储量报告的提交,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研究和确定随机变量——储量参数的过程。这一点将在今后的若干年内得到进一步证实。近些年来数理统计引入地质学,使储量计算方法和参数的确定更加合理。矿石体重是储量计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合理地确定体重值的研究,其意义是显而  相似文献   

6.
<正> 在储量计算工作中,矿石体重是一个重要参数。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多数矿种矿石体重的变化均比品位的变化幅度小得多,因而体重样品采集的数量也较少。进行储量计算时,一般采用算术平均法计算矿石的平均体重,就足以保证所求储量的精度。当然,矿石平均体重的计算,一般也要根据矿石类型、品级及储量级别等所划分的块段分别计算。天青石、重晶石等一些比重大、工业品位要求较高的矿种,由于矿石品位、体重变化  相似文献   

7.
文章研究了国内全部铜、镍矿区的储量和品位数据,首次提出应以矿区的矿石类型为储量和品位的统计单元,论述了铜、镍资源储量在不同品位区间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8.
在矿床储量计算过程中,矿石体重预测的准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资源储储量的可靠程度.对矿石体重的准确预测需要大量运算的统计问题,利用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的Regression模块,对所测定的矿石小体重与其矿石品位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快速、准确的构建了矿石体重与品位的数学模型,从而为储量计算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赵希刚 《物探与化探》2003,27(3):202-205
可地浸砂岩铀矿储量计算中所需的岩矿石密度,目前用取样测定法--石蜡法获得,而放射性物探方法之一γ-γ散射测井作为参考.笔者在新疆吐哈盆地某铀矿床密度测定中,对2种方法测定的密度结果进行了资料整理、研究对比,认为后者完全可以取代前者,提供准确的岩矿石密度值.  相似文献   

10.
有包金属矿床通常都含有伴生的稀散元素。地质勘探中,仅以矿石含种稀散元素的平均品位达到某一下限要求为依据,进行综合评价和计算储量是不恰当的。应该加强矿石物质组成和选矿试验的研究.探讨稀赦组份在选矿合格产品中的富集程度来确定综合评价和计算表内储最的准则。  相似文献   

11.
林善华 《福建地质》2011,30(1):74-87
根据几何法储量计算过程,编制了若干实用小程序,组装成储量计算小助手.程序包括矿石平均品位、矿体厚度计算,小体重线性回归分析、共伴生元素(矿石品位与厚度)相关分析,矿体品位(厚度)变化系数计算,样品内(外)检合格率统计,经纬度与直角坐标转换,以及单工程矿体圈定、综合指标矿体圈定和矿体体积、矿石量、金属量计算等问题,极大地...  相似文献   

12.
体重试验数据是矿床储量计算工作中不可缺少的资料之一.所谓体重就是矿石在天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重量.体重数据的是否正确,直接影响矿床储量计算的可靠性,因而在整个地质勘探过程中,体重试验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现将个人在鞍山式铁矿(弓长岑铁矿床)勘探中进行该项工作的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矿石体重测定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矿床的评价和矿山的储量预测,因此,准确地预测矿石的体重值是地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若不考虑影响矿石体重的各种因素,一律采用某一次测定的矿石体重平均值(算术或加权)计算矿床储量,这将给计算结果带来不可忽视的误差;反之,若在每个中段或矿块都去测定矿石及围岩的体重,势必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相似文献   

14.
在陕西旬阳姚沟铜矿详查工作中,发现勘查区构造发育,地层产状复杂;矿化类型、矿石结构、构造、围岩蚀变呈多样化;矿石质量、矿体形态变异性显著,离散度高,对矿床储量(质量)的估算评价其可信度较低。同时,结合我国现行固体矿产勘查规范对储量估算中存在的对其稳定性和可靠程度无量化分析、评价的问题,提出了采用概率统计原理对矿床储量(质量)进行趋势分析和可靠性(可信度)判断的方法。储量稳定性分析采用储量因子积计算储量稳定性指标β,通过β-n曲线分析矿床储量稳定性,提出储量稳定分析准则;质量稳定性采用矿石品位频数分布p-n曲线分析品位变化趋势,提出质量稳定分析准则;储量(质量)可靠程度判定采用储量因子稳定性指标趋势和矿石品位样本频数分布的交集判定法,用可靠度综合值表示。此外,结合姚沟北矿带实例介绍储量稳定性分析、分组方法,采用归纳法,从特殊到一般,以铜矿为例,寻求判定各类矿种储量(质量)可信度的通用方法。此矿床储量(质量)稳定性趋势分析和可靠度判定方法对各类矿种矿床的评价具有普遍意义,特别适用于金属内生矿床和热液交代矿床。  相似文献   

15.
构成矿石的条件是必须含有一定数量的一种或几种有益组分,只有达到某一含量(品位)时,在现今的经济和技术条件下,对它进行开采和加工才有盈利. 因此,储量计算应有一定的标准,以便计算时把合乎要求的(表内)储量和暂时不符合要求的(表外)储量,以及根本不能为工业利用的含  相似文献   

16.
吴波 《地质与勘探》2013,49(2):250-256
利用2009年贵州省矿产资源利用现状调查磷矿成果数据库,以核查块段为基础,通过块段品位和块段资源储量数据对全省磷矿核查矿区平均品位统计,掌握了全省核查矿区高中低品位磷矿石的分布,并对块段品位数据区间分段统计吨位频率,建立了寒武系磷矿层和震旦系磷矿层品位-吨位模型。统计结果表明,寒武系磷矿层的矿区平均品位总体较低,震旦系磷矿层矿区平均品位总体较高,全省磷矿吨位频率服从正态分布,寒武系磷矿层吨位峰值区间较窄,震旦系磷矿层吨位峰值区间较宽。综合研究表明,开阳-息烽片区和瓮安-福泉片区震旦系磷矿层高品位矿石资源储量多,矿石质量好,可作为全省磷矿资源开发利用布局的重点地区,铜仁-松桃片区和清镇-织金片区寒武系磷矿层品位低、贫矿石资源储量多,矿石质量差,应加强低品位矿石和贫矿石的选矿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7.
品位-储量曲线能够反映一定的边界品位以上的矿石量有多少,这可为制定矿山开采计划提供非常有用的资料.但是在计算中需要注意一些原则,以免发生严重误差.有两种确定曲线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不划分矿块,而从全部资料中求得.这时,曲线可能有代表性,并可正确地反映某一品位指标以上的矿石储量,但是不能表示富矿在哪里,也不能指出矿体与围岩的界线.按照第二种方法,曲线是根据构成矿体的各个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储量计算方法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矿体的体积,用部分化验数据的平均品位代替矿块的整体品位,其计算精度很难满足需要.以三维矿体模型为基础计算矿体体积能够提高体积计算精度,以空间插值技术对矿体任意空间位置的品位进行估值,有助于提高品位估值的精度.提出了一种适于矿体储量计算的混合数据模型(线框块段模型),详细论述了根据剖面数据生成矿体线框模型进而在线框模型基础上生成块段模型的方法.介绍了距离反比法和克立格法的原理,利用距离反比法结合某金矿体数据进行了储量估算,结果表明以线框块段模型为基础,采用空间插值技术计算矿体储量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研究云南某金矿床的品位分布规律,建立了该矿床三参数对数正态分布的数学模型,即边界品位-储量数学模型,并首次提出“工业矿体含矿率”的概念,以此作为划分表内矿和表外矿界线的标准;建立了块段最低工业品位-表内矿石储量的数学模型,最后运用这两个数学模型对不同品位指标方案进行了储量计算,经验证该模型可行,计算结果可信。  相似文献   

20.
土壤碳储量问题在碳循环和全球变化领域具有重要意义,长期以来这一基本参数的计算受到数据来源的制约。全国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采用双层网格化采样和分析,取得了大量高密度和高精度土壤地球化学数据,为土壤碳库的高精度计算提供了数据基础。文中重点探讨利用这些数据计算土壤碳储量的方法。首先提出针对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的"单位土壤碳量(USCA)"概念,用以代表调查数据基本面积单元(4km2)的碳储量,并作为区域和全国尺度土壤碳储量计算的基本单位。在收集分析14个省市414条的土壤剖面数据的基础上,发现土壤有机碳(TOC)的垂直分布与无机碳和其他元素不同,存在指数分布规律,运用面积积分运算方法发现利用直线模型计算土壤有机碳库的误差(+20%~+100%)远大于指数模型的误差(-10%~+20%)。因此,文中建议"有机碳单位土壤碳量(USCATOC)"需使用指数模型拟合后积分求算,而"无机碳单位土壤碳量(USCATIC)"则使用直线模型,"全碳单位土壤碳量(USCATC)"采用两者加和计算。文中还分析了其他元素的垂直分布特征,并提出氮储量计算需采用与有机碳类似的方法,其他51种元素(氧化物)储量采用与无机碳类似的方案,按照直线模型计算单位土壤元素量和单位土壤氧化物量(US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