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吉林省四平山门银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山门银矿区位于吉林地槽褶皱带西侧石岭隆起带中。银矿体分布于印支—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体与上奥陶统石缝组断裂叠加—复合接触带的内外侧。矿体严格受NNE向断裂控制,为一裂隙充填为主的破碎蚀变岩型银矿床。成矿热液及成矿物质具多来源,成矿具多期多阶段,成矿环境为低温低压低盐度。  相似文献   

2.
水洞地区位于吉林省东部,处于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吉黑褶皱系延边优地槽褶皱带内,是我国比较重要的金成矿带之一[1]。本文介绍了该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情况。通过化探分析确定了Au元素异常范围,且物探异常区与相应的化探范围内蚀变带相吻合,为该区寻找浅成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奠定了基础。根据野外勘查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对该区的找矿前景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3.
实际资料分析表明,在不同类型大地构造格架中,在相似的基岩侵蚀面上和在相同的成矿后构造地貌与古地理环境中的同级次河谷砂矿,其主要参数具有实质性差别。这些参数彼此之间明显相关。按大地构造格架组构特征和发育特点可将具有相似参数的砂金成矿区分为以下四类(见表):Ⅰ—冒地槽发育的褶皱区;Ⅱ—构造岩浆活化带(结晶地盾,或许还有陆背斜和残余地块);Ⅲ—优地槽发育的褶皱区;Ⅳ—火山带。  相似文献   

4.
四平山门银矿位于天山-兴安地槽褶皱区,吉黑褶皱系,大黑山条垒西南端东侧.矿床产于黄莺屯组地层与印支期石英闪长岩接触带,受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局部赋存工业矿床.综合区内成矿规律,矿区深部及外围有较大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省伊春-延寿地槽褶皱系成矿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伊春-延寿地槽褶皱系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具多期性,成矿作用与岩浆岩关系密切,形成了与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侵入岩(火山岩)有关的金及多金属矿床,矿床类型属交代热液型矿床.研究区处于闭合边缘的岛弧或活动陆缘构造环境,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具高酸高钾特征.古元古界东风山群、古生界西林群、二叠系土门岭组、白垩系板子房组、甘河组、光华组火山岩为成矿提供了矿源.  相似文献   

6.
吉林四平山门银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维盛  邵俭波 《矿床地质》1991,10(2):152-160
山门银矿区位于吉林地槽褶皱带西侧石岭隆起带中。银矿体分布于印支-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体与上奥陶统石缝组断裂叠加-复合接触带的内外侧。矿体严格受NNE向断裂控制,为一裂隙充填为主的破碎蚀变岩型银矿床。成矿热液及成矿物质具多来源,成矿具多期多阶段,成矿环境为低温低压低盐度。  相似文献   

7.
陈学明  鱼海麟 《地学前缘》1999,6(1):194-194
祁连石榴翠玉是近年来发现的新型玉石矿床。石榴翠玉矿床的发现不仅对当地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而且对成矿理论研究和找矿实践有重要意义。矿床发育于北祁连加里东优地槽褶皱带、塔柴板块与中朝板块的缝合带之中。矿区内部和外围发育大片古生代海相基性—中基性喷出岩以及...  相似文献   

8.
天宝山东风北山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岫生  吴卫群  韩寿军 《吉林地质》2010,29(4):43-47,53
天宝山矿区位于中朝准地台辽东台隆之和龙断块与吉黑褶皱系延边优地槽褶皱带接触处之槽区一侧。该矿床产于印支期花岗闪长岩和火山岩与斑状二长花岗岩接触带,并受北西向和近东西向构造控制。通过对矿床地质特征、成矿物质来源、物理化学环境等方面的研究,认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部物源区或上地幔,成矿热液则是大气降水和岩浆水组成的混合水。矿床成因为岩浆期后中—高温热液充填石英脉型钼矿床。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伊春-延寿地槽褶皱系构造复杂,岩浆活动具多期性,成矿作用与岩浆岩关系密切,形成了与加里东期、印支期、燕山期侵入岩(火山岩)有关的金及多金属矿床,矿床类型属交代热液型矿床.研究区处于闭合边缘的岛弧或活动陆缘构造环境,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具高酸高钾特征.古元古界东风山群、古生界西林群、二叠系土门岭组、白垩系板子房组、甘河组、光华组火山岩为成矿提供了矿源.  相似文献   

10.
青海省互助县白山坡钨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省互助县白山坡钨矿是近年来发现的钨矿床,位于祁连地槽褶皱系和松潘甘孜褶皱系两个亚一级构造单元交汇部位,属夕卡岩型白鸽矿.文章在对白山坡钨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及矿区地质特征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区的矿床成因及找矿前景进行了分析,从而推断出该区具有良好的钨钼铅锌多金属成矿条件.  相似文献   

11.
迟斌  衣欣  孙洪涛 《吉林地质》2010,29(4):18-22
弯月金矿床是我队在吉林省东部地区发现有金矿化集中区之一,通过地表工程的深部稀疏钻孔控制,目前为一小型金矿床,普查结果表明,矿化系统有一定延深。本文对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认为构造、岩浆活动在成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吉林省东部金矿找矿有着指导作用,明确了本区深部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2.
张家屯金矿床是吉林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六○六队受吉林省桦甸市鑫利隆矿业有限公司的委托,对桦甸市大楼矿区张家区段石英脉型含金银铅锌矿床进行详查评价工作,通过地表工程及旧坑道调查,目前确定为一小型金矿床。工作结果表明,矿化系统有一定延深。本文对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认为构造、岩浆活动在成矿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吉林省该区金矿找矿有着指导作用,明确了本区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3.
浅析吉林省大横路钴铜矿床成矿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吉林省大横路钴铜矿床赋存于辽吉旱元古宙裂谷中段,老岭背斜的南翼,具体层位为老岭群大栗子组的中部岩性段。属于一套浅变质岩系。该岩系由于受构造作用影响产生了明显的断裂和褶皱。特别是褶皱核部及转折端,是矿体聚集的重要空间,矿体形态产状与褶皱形态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辽吉朝古元古代褶皱带的构造演化分析,尤其对褶皱带南带内发育的典型构造组合及相应出现的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变形作用的系统构造分析,提出岩浆核杂岩是古元古代褶皱带早期演化过程中形成的主要构造型式。岩浆核杂岩主要由3种成分、性质、特点及变质演化不同的构造单元构成,即核部岩浆杂岩、外部的滑覆体壳及其间的幔部顺层韧性剪切带。岩浆核杂岩的构造分析,揭示出它们形成于褶皱带早期阶段演化的伸展作用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辽吉古元古宙褶皱带是早前寒武纪时期的一条重要的褶皱造山带与成矿带。依据褶皱带在组成、结构、构造特点、成矿作用与变质作用和岩浆作用演化上的变化 ,识别出褶皱带的内部分带性。褶皱带由北部线性褶皱带和南部隆褶带构成 ,二者虽然具有诸多方面的差异 ,但却具有统一的区域构造演化并产生了统一的构造系统。文中系统讨论了褶皱带的结构、组成、构造特点与构造演化。重点讨论了褶皱带早期演化中形成的隆滑构造与岩浆核杂岩的特点 ,并对褶皱带研究与找矿工作中涉及到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冯守忠 《地质与资源》1998,7(4):288-292
海沟金矿床具有多源、多期、多阶段成矿特点,成矿主要与燕山早期花岗闪长岩及闪长玢岩有关.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中元古界色洛河群,也有部分来自岩浆岩.成矿水为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成矿热源为燕山期花岗闪长岩.成因类型应属混合岩化热液型铀金大型矿床.  相似文献   

17.
以吉林省白山地区金矿产为预测矿种, 以金矿床为目标物, 在前人对该地区地质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系统分析了地层、岩浆岩和构造等地质条件与金矿产的关系, 查明了各种地质条件对金矿产的控制作用。同时利用地质、化探和物探等相关数据, 对该地区进行了金成矿综合信息矿产预测, 建立了以中元古代地层为主要成矿地层, 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为主要控矿构造, 航磁解译环形构造和重力高背景场为主要成矿标志, 以及化探元素呈现三种组合异常等因素的吉林白山地区综合信息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18.
吉南老岭成矿带荒沟山、板庙子金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吉林东南部老岭成矿带中较具规模的荒沟山、板庙子金矿床为代表,对矿床地质特征进行对比,认为区内太古界表壳岩、晚元古界老岭群为主要矿源层,北东向深大断裂带为主要控矿构造,空间上金矿体的分布与岩浆岩关系不密切。结合区内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物质来源分析,认为金矿床形成于中低温热液环境,深部流体、岩浆热液及大气降水作为成矿流体共同参与了成矿作用,以大气降水为主,构成大气降水—深源热液循环成矿系统。老岭金及多金属成矿带具有较大的成矿潜力和良好的找矿远景,区内金矿的分布主要与大型断裂带相关联的珍珠门组大理岩上部不整合有关。  相似文献   

19.
水晶屯金矿床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水晶屯金矿床与区域上典型金矿床的硫、铅、氢、氧等稳定同位素的对比研究,阐明本区金矿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太古宇崇礼杂岩,太古宙区域变质作用仅形成金的初步富集,印支-燕山早期的构造岩浆活动促成石英脉主体形成,燕山期继承性构造岩浆活动对先成脉体的叠加改造作用是成矿的重要因素,成矿流体来源于岩浆水.本矿床为具有层控性质的岩浆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20.
Caledonian gold deposits are widely distributed in South China.They are developed in both South China Caledonian fold belt and adjacent Proterozoic Jiangnan uplift.The host rocks are Proterozoic metamorphosed microclastic rocks in the Jiangnan uplift and Proterozoic and Cambrian strata,as well as Chengjiang and Caledonian igneous bodies in the South China flod belt.The distinc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aledonian and the most developed Yenshanian glod deposits in South China are reflected in age and host-rock type,relations to Yenshanian magmatic activities,element association,mineral assemblage and glod deposit type.The studies have proven hat the Caledonian epoch is a principal metallogenic period of gold deposits in South China.This conclusion is of very important enlightening significance in exploration of Caledonian gold deposits in South China as well as in other Caledonian fold belts and adjacent uplifts in Chin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