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介绍了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完好性监测的主要技术手段,阐述了完好性监测技术对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作用和影响.针对卫星自主完好性监测的性能需求和地基完好性监测的技术现状,参考国外最新卫星载荷情况,提出了通过接收卫星导航信号旁后瓣能量进行卫星自主完好性监测的实现方案.通过技术分析,得出了该方案是经济可行的结论.提出了我国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建设应具备或应具有扩展卫星自主完好性监测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卫星自主完好性监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完好性监测的主要技术手段,阐述了完好性监测技术对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作用和影响.针对卫星自主完好性监测的性能需求和地基完好性监测的技术现状,参考国外最新卫星载荷情况,提出了通过接收卫星导航信号旁后瓣能量进行卫星自主完好性监测的实现方案.通过技术分析,得出了该方案是经济可行的结论.提出了我国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建设应具备或应具有扩展卫星自主完好性监测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卫星发射及系统组成情况,阐述了双星导航定位的原理,并概略回顾了国内外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4.
高性能原子钟尤其是星载原子钟,在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更新和发展要求更高精度、更小型化的新型星载原子钟。介绍了新物理原理和先进技术以及在新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和空间科学实验中有应用前景的新型原子钟的产生、发展以及它们目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伽利略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欧洲卫星导航技术发展的极其重要的战略,伽利略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计划早在20世纪90年代起就由欧共体(GE)、欧空局(ESA)提出。经过多年的论证,欧盟于2002年3月26日通过了伽利略计划。伽利略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作为交通方面的一项基础设施,将受控于国际民间组织,系统建成后,能够与新一代GPS系统相兼容,共同构成未来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向全球各类用户提供物流管理及安全等所需的定位、授时服务。伽利略系统将具有以下特点:全天候和全球覆盖;独立的、欧洲人控制的、以卫星为基础的民用导航和定位系统;独立于GPS,但能与GPS兼  相似文献   

6.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现代化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无论从技术角度、经济角度、还是从战略角度出发,卫星导航定位系统都具有极高的研究及应用价值。文章重点围绕国外三大导航卫星定位系统及国内北斗星导航定位系统的体系结构、服务内容、现代化进展及其相互异同;阐述了发展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对我国的重大意义;提出了我国面临这一高新技术浪潮急需采取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7.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时间同步技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测距的基础是测时,而定轨和定位的前提是各观测量的时间同步,因此,时间同步是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建设的关键。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中时间同步技术包括卫星与地面(星-地)和地面站间(地-地)的时间同步,主要时间同步方法有用于星-地时间同步的双向时间频率传递法(TWSTFT)、倒定位法等,以及用于地-地时间同步的TWSTFT、卫星共视法、搬运钟法等。本文重点介绍TWSTFT和卫星共视法进行时间同步的基本原理、精度分析和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钟差预报。  相似文献   

8.
简单介绍了现有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之一的GPS的用户机现状,阐述了作为当今一种一球信息基础设施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应用设备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第一代导航卫星系统北斗一号无线电波的频谱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陈俊勇 《测绘科学》2006,31(5):11-12
北斗一号是中国第一代区域性卫星导航和定位系统。本文综合国外对该系统的无线电波的频谱特征作一综合介绍。论述了北斗一号导航和定位系统的构成、工作频率和地面待定点的定位精度,论述了该系统的工作程序和北斗卫星的频谱,以及北斗卫星信号的特征图。  相似文献   

10.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测距的基础是测时,定轨和定位的前提是各观测量的时间同步,因此,时间同步技术是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基础之一。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中时间同步技术包括卫星与地面(星-地)和地面站间(地-地)的时间同步。在本文中,根据卫星共视法时间比对的基本原理,分别从数学角度和几何角度详细推导了地心非旋转坐标系中卫星共视法时间比对的基本计算模型,从而为实现站间高精度的时间同步提供了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调查研究交通施工企业和测绘生产单位的基础上,以构建山东交通学院应用型测绘工程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为例,阐述了交通类应用型测绘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内容体系和考评体系,并对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田野考古信息系统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探方剖面图、底面图线图的自动获取与数据处理;通过线图等资料构建发掘现场的原始三维场景,再现人类古环境;将近景摄影测量技术、无线网络传输系统和GPS、GIS的数据相融合,建立空间数据快速采集集成处理系统等集群技术。本文给出了该三组集群技术的设计方案,同时设计出了三维空间数据采集与处理、三维体视化与无线网协同工作、虚拟环境构建与空间决策支持系统建立三个研究阶段的主要实施流程。已完成的第一阶段与第二阶段的部分研究成果表明,该系统的设计方案与实施流程是正确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惯性/双星组合导航系统的滤波与仿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惯性导航系统和双星导航系统各自的运行方式和优缺点;详细推导了组合导航系统的误差方程和量测方程;介绍了Kalman滤波的整个过程并最后进行了仿真计算。仿真结果显示,惯性导航系统和双星导航系统的组合弥补了各自的不足,具有较好的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4.
车载式三维信息采集系统中多坐标系统转换实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王冬  卢秀山 《测绘科学》2007,32(4):35-37
863课题“近景目标三维测量技术”中,扫描仪极坐标系统如何向当地坐标系统转换是系统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课题中涉及到多个坐标系统,本文提出一种多坐标系统转换方法,通过建立起多个坐标系统之间的转换关系,最终实现扫描仪坐标系统向当地坐标系统转换。实验结果表明,转换方法可靠,可满足系统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5.
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集成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刘震  李树楷 《遥感学报》1997,1(2):157-160
随着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等各项技术的成熟 ,对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的集成的要求变得越来越迫切 ,有关这种集成系统的理论、技术和方法逐渐成为地理信息学的重点 ,有关这种集成系统的开发、研制和应用逐渐成为诸多与之相关的学科发展中的重中之重。不同专业背景的研究者从各自的需要、背景出发纷纷发表不同的见解 ,作者从地理信息流本身的特点出发 ,分析了遥感、地理信息系统与全球定位系统各自的特点 ,阐述了集成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在从事这种集成系统的研制的工作基础上试图给出这种集成系统的定义和概念模型 ,并且提出研制发展这种集成系统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本文汇总了过渡期内我国目前测绘生产作业中存在的1954年北京坐标系、1980西安坐标系、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和WGS-84世界大地坐标系的定义及其建立方法,并对它们进行了分析比较,供业内参考。  相似文献   

17.
滨海新区连续运行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Bin Hai New Area 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tation System,简称BHCORS)已建成实现,系统建设由8个基准参考站、数据处理与控制中心、数据通信子系统、用户应用子系统4部分组成。BHCORS较好地解决了基准站改造与新建、数据通信技术、设备完好性、系统兼容性及系统精度等方面的问题。该系统不仅向测绘用户提供统一的、动态的、连续的、高精度的地理空间数据及时间和空间基准,还可以向社会各需求部门提供各种地理空间信息数据服务,满足各行业多种现代信息化管理的社会需求。  相似文献   

18.
随着W ebGIS的不断深入、发展应用,基于行业级的W ebGIS系统已深入到了政府、事业及大型企业。系统中除了大量的地理信息外,还存储着单位业务系统(OA/M IS)重要的技术和专题信息。系统内联办公自动化局域网络,外联因特网,在网络上进行着大量的重要信息交流。系统安全问题在信息系统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中显得非常重要,本文论述了如何制定系统完善的安全计划和安全管理,为行业的信息安全工作提供具体的指导,提高行业信息系统的整体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19.
机场项目的施工建设,由于保密与相关管理要求,一般均采用机场专用坐标系,建立机场专用控制网。但在改扩建时,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专用控制网被破坏,勘察、设计、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控制网进行恢复。本文结合宁波栎社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简述机场专用控制网的恢复建立方法,对当前的机场测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数字地图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探讨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本文探讨数字地图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既介绍研究心得,更意在诚邀专家学者的合作。在理论体系方面,本文章阐述了数字地图的概念、体系结构、理论基础,以及数字地图带来的地图学新观念。在方法体系方面,文章阐述了数字地图能够解决的地学问题、数字地图的分析方法、数字地图的数据模型;在技术体系方面,文章阐述了数字地图制图系统、移动数字地图技术等内容。文章给出了数字地图的应用实例,包括国家自然地图集数据库、电子版、网络版,以及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数据库电子地图集等两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